資源簡介 專題六 跨學科主題學習探索太空,逐夢航天太空探索有助于推動科技進步,促進新資源的開發,幫助我們了解宇宙的起源與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并認識宇宙環境對地球的影響。通過太空探索,人類能更好地保護地球家園。同時,太空探索能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促進經濟發展;國防安全的需要;提高國際競爭力;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彰顯國家實力,提升國際影響力;等等。【例1】 主題教育·中國科技2023年9月21日15時45分,“天宮課堂”第四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為全國廣大青少年帶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疤鞂m課堂”首次在我國額濟納旗設立地面課堂,為神舟家園的青少年撒下科學種子,點亮星空夢想。據此,完成(1)~(2)題。(1)本次“天宮課堂”在太空和地面進行同步授課的主要目的是( )A.完成空間站必須要授課的任務B.展現我國是第一個建立空間站的國家C.展現我國科學技術水平比較低D.激發廣大青少年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2)下列屬于我國太空探索成就的有( ?。?br/>①建成自主建造、獨立運行的“天宮”空間站②建成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③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芪覈谌液娇漳概灐案=ㄅ灐表樌滤?br/>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十四節氣與我們的生活“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它在我國傳統農耕社會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二分二至日指的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二十四節氣中,每兩個節氣間隔大概是15天。【例2】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023年11月8日是立冬節氣。遼寧省本溪市某校地理小組開展了“萬物歸藏在立冬”的實踐活動。結合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做立冬節氣卡】同學們上網查閱有關“立冬”的相關資料,制作“立冬”節氣的知識卡片。立冬:“立”是開始的意思,“冬”是終了的意思,農作物受曬完畢已收藏入庫,動物們也悄悄躲藏起來準備漫長的冬眠。(1)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二十四節氣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地球 (運動方式)。立冬節氣時,地球運行至圖中 (填序號)段。【觀物候景象】同學們到公園中觀察立冬后物候現象,記錄下:“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br/>(2)根據氣溫法劃分,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低于10℃,作為 季的開始。【“藏”養生方法】同學們去拜訪了中醫養生專家,請教立冬“藏”的養生方法。(3)立冬日遼寧省本溪市的晝夜長短情況是 ,氣溫 (填“上升”或“驟降”)。因此,專家建議:藏好睡眠,藏好水分,藏好元氣,藏好情緒。【“補”節氣養食】俗話說:“立冬補冬,補嘴空?!比藗兺ㄟ^食物平穩地度過冬天。(4)立冬日,同學們和家人一起 (填序號)、煮羊肉蘿卜湯,制作北方傳統的食物,感受“立冬補冬”的民間習俗。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人類燃燒煤、石油、天然氣和樹木,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甲烷等多種溫室氣體進入大氣層,導致“溫室效應”。全球氣候變暖的后果: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更威脅人類的食物供應和居住環境。減緩全球氣候變暖的措施:應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開發新能源,使用清潔能源,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植樹造林;提倡綠色出行。【例3】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2021年,“碳達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走進公眾視野。我國要實現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需要加快產業結構升級轉型,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的根本改變。 材料二 下面為“碳達峰”和“碳中和”示意圖。下表為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全球升溫1.5 ℃特別報告》分析了升溫1.5 ℃和升溫2 ℃的區別。影響 升溫1.5℃ 升溫2℃海平面上升 0.4米 0.46米脊椎動物流失 4% 8%植物流失 8% 16%昆蟲流失 9.6% 18%珊瑚礁流失 70%-90% 99%熱帶地區玉米減產 3% 7% ?。?)說明“碳達峰”和“碳中和”應對的環境問題:近年來,由于人類大量燃燒 ,排放出大量的 等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氣候變 (填“暖”或“冷”)。(2)依據材料說明全球氣候變暖產生的影響。(3)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需要政府、企業和個人的共同努力。請列舉你的低碳生活方式。區域聯系與發展當兩個區域存在明顯的發展條件差異,且彼此的條件具有互補性時,可以考慮兩個區域協同發展。區域間的聯系非常廣泛,一般可以通過商品、人才、勞務等聯系促進區域的協同發展。在國內,我國推行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等協同發展戰略;在世界上,我國推行的“一帶一路”倡議也是區域協同發展的典范。【例4】?。?024·河南中考)比利時和匈牙利是我國新能源汽車進入歐洲市場的重要“橋梁”。下面為比利時和匈牙利位置示意圖。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從海陸位置、鄰國數量角度,比較比利時和匈牙利的地理位置。比利時擁有歐洲重要海港,在其500千米范圍內集中了歐盟60%的消費購買力。2023年,比利時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最大出口市場和歐洲銷售中心。 (2)簡析比利時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歐洲銷售中心的原因。匈牙利是首個與我國簽訂“一帶一路”合作協議的歐洲國家,隨著空中絲路、中歐班列、中歐陸海快線的開通,匈牙利發揮其位置優勢,逐步成為歐洲物流樞紐。 (3)有觀點認為:通過匈牙利中轉,中國商品可便捷地到達歐洲市場。請對此作出合理解釋。傳統汽車零配件生產和組裝是匈牙利的支柱產業。近年來,匈牙利推出電動汽車支持計劃,加強與中國合作,加速汽車產業向新能源轉型。 ?。?)簡述匈牙利汽車產業向新能源轉型的有利條件。美化校園 【例5】 項目主題:走進新校園。 項目背景:9月,四川成都某中學的七年級同學們,為熟悉校園環境、加強同學間的溝通協作,增強其熱愛學校、熱愛家鄉的情感,發起了“走進新校園,體驗新環境”的活動。 任務一 認識地理位置為了讓更多人知道自己的學校,同學們從網上查到了具體位置。(1)根據經緯度,寫出該學校所在的半球位置。(2)寫出該學校在五帶中位于哪一帶。(3)查找成都市在四川省的位置,需要選擇哪種地圖? 任務二 了解學校為了盡快熟悉環境,同學們繪制了一幅校園平面圖。 (4)據圖判斷,女生宿舍樓在東大門的 方向。(5)教學樓和實驗樓之間的直線距離約有 米。有同學認為,宿舍樓到大禮堂距離較遠,于是開展實地調查分析。(6)某同學測得從男生宿舍樓到大禮堂的圖上距離約為5厘米,若他保持70米/分鐘的速度步行,約需要多少分鐘? 任務三 綠化校園學校有三塊綠地,同學們通過調查并記錄了這個時期綠地植被情況,如下:區域 植被種類 開花情況 結果情況綠地甲 喬木 有 有綠地乙 灌木 有 無綠地丙 草坪 無 無 ?。?)根據調查,有結果情況的植被位于綠地 。(8)寫出學校綠地起到的作用。 任務四 美化校園為美化校園,提升文化內涵,同學們建議給樓宇重新命名,并將方案上交學校。(9)請你選擇一幢樓宇,為其重新命名,并說明其文化內涵。專題六 跨學科主題學習探索太空,逐夢航天太空探索有助于推動科技進步,促進新資源的開發,幫助我們了解宇宙的起源與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并認識宇宙環境對地球的影響。通過太空探索,人類能更好地保護地球家園。同時,太空探索能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促進經濟發展;國防安全的需要;提高國際競爭力;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彰顯國家實力,提升國際影響力;等等。【例1】 主題教育·中國科技2023年9月21日15時45分,“天宮課堂”第四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為全國廣大青少年帶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疤鞂m課堂”首次在我國額濟納旗設立地面課堂,為神舟家園的青少年撒下科學種子,點亮星空夢想。據此,完成(1)~(2)題。(1)本次“天宮課堂”在太空和地面進行同步授課的主要目的是( D?。?br/>A.完成空間站必須要授課的任務B.展現我國是第一個建立空間站的國家C.展現我國科學技術水平比較低D.激發廣大青少年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2)下列屬于我國太空探索成就的有( A )①建成自主建造、獨立運行的“天宮”空間站②建成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刍鹦翘綔y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④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順利下水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十四節氣與我們的生活“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它在我國傳統農耕社會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二分二至日指的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二十四節氣中,每兩個節氣間隔大概是15天。【例2】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023年11月8日是立冬節氣。遼寧省本溪市某校地理小組開展了“萬物歸藏在立冬”的實踐活動。結合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做立冬節氣卡】同學們上網查閱有關“立冬”的相關資料,制作“立冬”節氣的知識卡片。立冬:“立”是開始的意思,“冬”是終了的意思,農作物受曬完畢已收藏入庫,動物們也悄悄躲藏起來準備漫長的冬眠。(1)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二十四節氣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地球 公轉?。ㄟ\動方式)。立冬節氣時,地球運行至圖中?、堋。ㄌ钚蛱枺┒?。【觀物候景象】同學們到公園中觀察立冬后物候現象,記錄下:“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br/>(2)根據氣溫法劃分,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低于10℃,作為 冬 季的開始。【“藏”養生方法】同學們去拜訪了中醫養生專家,請教立冬“藏”的養生方法。(3)立冬日遼寧省本溪市的晝夜長短情況是 晝短夜長 ,氣溫 驟降?。ㄌ睢吧仙被颉绑E降”)。因此,專家建議:藏好睡眠,藏好水分,藏好元氣,藏好情緒。【“補”節氣養食】俗話說:“立冬補冬,補嘴空?!比藗兺ㄟ^食物平穩地度過冬天。(4)立冬日,同學們和家人一起 ②?。ㄌ钚蛱枺?、煮羊肉蘿卜湯,制作北方傳統的食物,感受“立冬補冬”的民間習俗。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人類燃燒煤、石油、天然氣和樹木,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甲烷等多種溫室氣體進入大氣層,導致“溫室效應”。全球氣候變暖的后果: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更威脅人類的食物供應和居住環境。減緩全球氣候變暖的措施:應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開發新能源,使用清潔能源,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植樹造林;提倡綠色出行。【例3】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2021年,“碳達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走進公眾視野。我國要實現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需要加快產業結構升級轉型,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的根本改變。 材料二 下面為“碳達峰”和“碳中和”示意圖。下表為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全球升溫1.5 ℃特別報告》分析了升溫1.5 ℃和升溫2 ℃的區別。影響 升溫1.5℃ 升溫2℃海平面上升 0.4米 0.46米脊椎動物流失 4% 8%植物流失 8% 16%昆蟲流失 9.6% 18%珊瑚礁流失 70%-90% 99%熱帶地區玉米減產 3% 7% (1)說明“碳達峰”和“碳中和”應對的環境問題:近年來,由于人類大量燃燒 煤炭和石油等化石燃料 ,排放出大量的 二氧化碳 等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氣候變 暖 (填“暖”或“冷”)。(2)依據材料說明全球氣候變暖產生的影響。兩極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低地、島嶼;極端天氣頻發,這對農業生產影響較大,對工業生產影響較小。(3)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需要政府、企業和個人的共同努力。請列舉你的低碳生活方式。少用塑料袋;減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提倡步行、公交等綠色(低碳)出行方式。區域聯系與發展當兩個區域存在明顯的發展條件差異,且彼此的條件具有互補性時,可以考慮兩個區域協同發展。區域間的聯系非常廣泛,一般可以通過商品、人才、勞務等聯系促進區域的協同發展。在國內,我國推行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等協同發展戰略;在世界上,我國推行的“一帶一路”倡議也是區域協同發展的典范。【例4】?。?024·河南中考)比利時和匈牙利是我國新能源汽車進入歐洲市場的重要“橋梁”。下面為比利時和匈牙利位置示意圖。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從海陸位置、鄰國數量角度,比較比利時和匈牙利的地理位置。比利時位于歐洲西北部,鄰國多,沿海,隔海遙望英國、冰島;匈牙利位于內陸,鄰國眾多。比利時擁有歐洲重要海港,在其500千米范圍內集中了歐盟60%的消費購買力。2023年,比利時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最大出口市場和歐洲銷售中心。 ?。?)簡析比利時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歐洲銷售中心的原因。比利時位于歐洲西北部,臨海,市場廣闊,消費者購買力高;海陸交通便利;等等。匈牙利是首個與我國簽訂“一帶一路”合作協議的歐洲國家,隨著空中絲路、中歐班列、中歐陸??炀€的開通,匈牙利發揮其位置優勢,逐步成為歐洲物流樞紐。 (3)有觀點認為:通過匈牙利中轉,中國商品可便捷地到達歐洲市場。請對此作出合理解釋。匈牙利位于歐洲中心地帶,陸上鄰國眾多,市場廣闊;陸路交通便利;勞動力成本低;等等。傳統汽車零配件生產和組裝是匈牙利的支柱產業。近年來,匈牙利推出電動汽車支持計劃,加強與中國合作,加速汽車產業向新能源轉型。 ?。?)簡述匈牙利汽車產業向新能源轉型的有利條件。位于歐洲腹地位置,陸路交通便利;工業基礎雄厚,有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國家政策的支持;市場廣闊;等等。美化校園 【例5】 項目主題:走進新校園。 項目背景:9月,四川成都某中學的七年級同學們,為熟悉校園環境、加強同學間的溝通協作,增強其熱愛學校、熱愛家鄉的情感,發起了“走進新校園,體驗新環境”的活動。 任務一 認識地理位置為了讓更多人知道自己的學校,同學們從網上查到了具體位置。(1)根據經緯度,寫出該學校所在的半球位置。東半球和北半球。(2)寫出該學校在五帶中位于哪一帶。北溫帶。(3)查找成都市在四川省的位置,需要選擇哪種地圖?四川省政區圖。 任務二 了解學校為了盡快熟悉環境,同學們繪制了一幅校園平面圖。 ?。?)據圖判斷,女生宿舍樓在東大門的 西北 方向。(5)教學樓和實驗樓之間的直線距離約有 50 米。有同學認為,宿舍樓到大禮堂距離較遠,于是開展實地調查分析。(6)某同學測得從男生宿舍樓到大禮堂的圖上距離約為5厘米,若他保持70米/分鐘的速度步行,約需要多少分鐘?3.5分鐘。 任務三 綠化校園學校有三塊綠地,同學們通過調查并記錄了這個時期綠地植被情況,如下:區域 植被種類 開花情況 結果情況綠地甲 喬木 有 有綠地乙 灌木 有 無綠地丙 草坪 無 無 (7)根據調查,有結果情況的植被位于綠地 甲 。(8)寫出學校綠地起到的作用。美化校園、凈化空氣、陶冶情操等。 任務四 美化校園為美化校園,提升文化內涵,同學們建議給樓宇重新命名,并將方案上交學校。(9)請你選擇一幢樓宇,為其重新命名,并說明其文化內涵。教學樓:真知樓(求真樓),學習、汲取知識;實驗樓:躬行樓,動手,展現風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六跨學科主題學習 - 學生版.docx 專題六跨學科主題學習.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