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七講 中國的經濟發展一 交通運輸★★★1.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運輸 方式 運輸 工具 運價 運速 運量 貨運選 擇依據鐵路 運輸 火車 較快 較大 遠程、量大公路 運輸 汽車 較慢 較小 鮮貨、活物、 短程水路 運輸 船舶 最低 最大 大宗笨重、 遠程、不急需運輸 飛機 最快 最小 貴重、急需、 量小管道 運輸 管道 主要運送石油、 、水等流體物質◆助記2.我國鐵路干線的分布 (1)我國主要鐵路干線的分布走向 鐵路干線南北向 ① 線② 線③京哈線-④ 線北同蒲線-太焦線-⑤ 線⑥ -⑦成昆線東西向 ⑧京包-⑨ 線⑩ - 線 - 線 (2)我國的鐵路樞紐鐵路樞紐 經過該樞紐的鐵路干線北京 京哈線、京滬線、京九線、京廣線、京包線鄭州 京廣線、 線上海 京滬線、 線沈陽 線、哈大線重慶 成渝線、川黔線蘭州 隴海線、 線、包蘭線、蘭青線成都 寶成線、成昆線 鐵路樞紐的書寫要工整、規范,不能寫錯別字,如鄭州、徐州、蘭州、株洲,只有“株洲”的“洲”與“大洲”的“洲”相同。二 農業★★★1.我國農業的地區分布(1)西部與東部農業生產的差異地區 農業部門 主要分布地區西部 地區 以 為主 天然草場廣布,分布著四大牧區A 、B 、 C 、D種植業 因為降水稀少,種植業只分布在有 的平原、河谷和綠洲分界線 與 年等降水量線大體一致東部 地區 種植業 東部 的平原地區林業 集中分布在東北、西南和東南部的山區。共有三大林區:E 、F 、G漁業 沿海地區是我國海洋漁業基地,南方地區淡水漁業發達(2)南方與北方農業生產的差異地區 耕地類型 作物熟制 主要農作物北方 地區 以 為主 、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 、玉米、大豆、棉花等 分界線 一線南方 地區 以 為主 一年兩熟至三熟 、油菜、棉花等 ◆助記我國主要農作物的分布北方作物要記清,麥棉甜菜和花生。南方作物長得快,水稻甘蔗和油菜。◆歸納影響我國東西部農業生產差異的主導因素:海陸位置導致的水分條件差異。影響我國南北方農業生產差異的根本因素:緯度因素引起的熱量差異。2.發展農業要因地制宜地區 自然條件 發展原則① 地形 ,易發生水土流失② 部分高原、 ,牧草生長良好③ 地形 ,土壤 ,水源 ,利于耕作④ 河湖較多 3.走科技強農之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依靠科學技術,使農業增長方式正從廣種薄收轉向優質高產,優質品種不斷涌現; 化和 化水平、生產效率不斷提高; 建設取得長足進步,抗災能力明顯增強。近年來,綠色、低碳、 農業不斷推廣。三 工業★★★1.我國工業的分布(1)沿海分布:我國東部沿海的四大工業基地由北向南依次是A 、B 、C 、D 。(2)我國四大工業基地的特點及發展條件工業 基地 特點 有利條件 共同條件遼中南工業 基地 我國著名的 基地 煤、鐵、石油等資源豐富; 便利 位于東部沿海地區,水陸交通便利;城市多,工業基礎好;農業發達;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京津唐工業 基地 我國北方最大的 工業基地 煤、鐵、石油等資源豐富;水陸空交通便 利; 雄厚長江三角洲工 業基地 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科技力量雄厚;水陸交通發達; 廣闊珠江三角洲工 業基地 以 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鄰近港澳,靠近 ,多僑鄉,便于引進外資和技術,發展出口加工工業 (3)沿江分布:沿長江從上游到下游有重慶、 、南京、 等工業中心。2.蓬勃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1)分布特點:多依附于 ;東部 ,西部 。(2)聚集地區:沿海的 、珠江三角洲、 地區成為高新技術產業聚集的地區。(3)兩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國的“硅谷”——北京市的 ;中國的“光谷”——湖北 新技術開發區。中國鐵路的發展 【例1】 閱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23年8月31日,貴南高鐵全線貫通。貴南高鐵是廣西、貴州境內首條設計時速350千米的高速鐵路,沿途穿越多個生態敏感區,溶洞廣布、山高谷深,地質條件復雜。貴南高速鐵路沿線分布毛南族、瑤族、布依族等30多個少數民族聚居區。其開通運營進一步完善了區域交通格局,極大便利了沿線各族人民群眾出行,加快旅游等產業發展,對支持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促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材料二 下面為貴南高鐵主要站點示意圖和貴州省地形圖。(1)根據貴州省的地形圖,描述烏江的大致流向并簡單分析原因。(2)與普通的鐵路運輸相比,高速鐵路運輸的優勢有哪些?(3)推測貴南高鐵在修建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4)分析貴南高鐵建成后對沿線地區產生的積極影響。1.高速鐵路的優勢相較于普通鐵路,高速鐵路具有速度快、舒適度高的特點;與飛機相比,價格較低,靈活性好,且能源消耗低。2.高速鐵路建設的意義為人們提供便利、快捷、舒適的交通出行方式,大大縮短行程時間,提高出行效率;完善區域交通網絡,改善交通條件,促進“同城效應”的產生和發展,有利于推動區域和城鄉協調發展;帶動就業,促進沿線城市經濟的發展;等等。3.交通運輸發展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1)促進經濟發展:促進商品和人員流動,加快城市間的聯系和交流,推動經濟發展。(2)提高生產效率:縮短物資流通和信息傳遞的時間,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3)改善人民生活:方便人們出行和物資的流通,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4)促進文化交流:促進不同地區和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推動文化的多元化。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例2】 我國地大物博,勤勞的人民用他們的雙手創造出了一幅幅優美的畫卷。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水稻喜熱、喜濕、喜光;小麥耐旱;葡萄生長期喜光、耐旱,成熟期喜晝夜溫差大;碧根果喜溫、喜濕,在年均溫15.2℃、濕潤程度較高地區種植為宜。 材料二 我國三地農業生產景觀圖。(1)圖中A、B、C、D四省區中,最適宜于碧根果生長的地區是 。(選填A、B、C、D)(2)圖甲所在地生產的葡萄特別甜,其主要原因是該地區夏季 ;圖乙所在地區的耕地類型是 ;圖丙所在地區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是 。(3)圖中甲、乙、丙三地農業生產條件比較:熱量最豐富的是 ,水資源最貧乏的是 。我國不同地區農業發展條件地區 有利條件 不利條件東北平原 地勢平坦,黑土廣布,地廣人稀 熱量不足,易受低溫、寒潮影響華北平原 地勢平坦,光熱充足,雨熱同期 水源不足,多干旱、風沙災害長江中下 游平原 地勢平坦,氣候條件優越,雨熱同期,水源充足 多旱澇災害,春季易受低溫凍害,夏季多伏旱西北地區 夏季高溫,光熱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于農作物光合作用,積累營養物質 氣候干旱,灌溉水源不足青藏地區 晴天多,日照時間長。有利于農作物光合作用,積累營養物質 海拔高,氣候高寒,氣溫低、熱量不足,凍土廣布工業分布的影響因素 【例3】 新考向·探究題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要想國富民強,必須大力發展工業。地理課上,老師布置了“影響工業分布的因素”的探究課題。讀圖,完成下面的探究報告。【區域定位】(1)圖中四大工業基地分布的共同特點是 。【探究影響工業分布的因素】(2)①是我國重要的重工業基地,讀圖可知該地區發展重工業的有利條件是 。(3)評價③工業基地發展鋼鐵工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4)根據探究可知影響工業分布和發展的主要因素有 、 等。【拓展提升】(5)目前,我國四大工業基地都面臨著轉型升級問題。為使我國工業可持續發展,請你為工業發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議。1.工業分布的影響因素2.高新技術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①新能源環保汽車的應用,有利于減少環境污染。②利用科學技術將煤炭作為原料生產甲醇,有利于環境保護。③納米材料應用于服裝生產、玻璃制造等行業。④網絡信息技術應用于訂餐、網購等,方便人們的生活。⑤云辦公、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等打破了空間限制,有利于提高效率。3.我國工業多沿海、沿河、沿鐵路線分布(1)沿海:沿海地區集中了長江三角洲、遼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四大工業基地。(2)沿河:黃河流域是能源開發的重要工業帶;長江沿線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城市為中心的沿江經濟發達地帶。(3)沿鐵路線:京廣、京滬、哈大、隴海-蘭新線等鐵路沿線工業基地。一、選擇題交通運輸 新情境·生活情境(2024·湖北中考)客運交通工具的空載率越大,說明當天載客的次數和乘客總數越少。下圖示意上海市某年8月25-31日某種客運交通工具的空載率變化。據此,完成1~3題。1.該種客運交通工具搭載乘客最少的一天是( )A.星期四 B.星期五 C.星期六 D.星期日2.一般情況下,影響該種客運交通工具空載率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 )A.作息日期 B.乘客職業 C.居民收入 D.城市環境3.該種客運交通工具最可能是( )A.長途客車 B.航空客機 C.出租汽車 D.遠洋游輪 (2024·煙臺中考)河南省承東啟西、連南貫北,交通優勢明顯。同學們以河南省鐵路運輸為例,探究影響交通運輸線路分布與發展的因素。讀河南省鐵路分布示意圖,完成4~7題。4.河南省的簡稱是( )A.魯 B.鄂 C.豫 D.皖5.以下是同學們對河南省鐵路線分布格局的描述,與事實相吻合的有( )①西密東疏,南密北疏 ②以鄭州為中心,呈環形放射狀 ③縱橫交錯,呈網格狀 ④總體分布相對均衡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洛陽向南的鐵路線向東彎曲,最不可能是為了( )A.繞過山地 B.運輸煤炭 C.連接中部城市 D.保護耕地7.河南省西部山區曾經交通不便,現在已經建成多條穿山而過的高速公路,這主要得益于( )①政策、資金支持 ②科學技術發展 ③山區人口增多 ④山區森林資源開發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3·濰坊中考)小清河復航工程于2023年6月底完成。工程跨越濟南、濱州、淄博、東營、濰坊五市。復航后的小清河每年運量將達4 000萬噸,相當于一條膠濟鐵路的運量。下圖示意小清河航線分布。據此,完成8~10題。8.與鐵路、公路相比,小清河航運的優勢有( )①速度快 ②運價低 ③河海聯運 ④機動靈活 ⑤單位能耗低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小清河復航所需水源,除來自夏秋季的雨水外,還主要來自沿線城市排放的中水(城市污水經過處理后,達到排放標準的水),對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意義重大。9.推測小清河中水補給量最大的城市是( )A.濟南市 B.淄博市 C.濱州市 D.濰坊市 小清河沿岸分布著省內大批鋁業、鋼鐵、造紙、化工等龍頭企業,復航后將帶動沿線經濟的發展。10.小清河復航后,對沿線企業發展的影響是( )A.物流成本降低 B.原材料供應緊張C.企業聯系減少 D.高新技術產業增多農業 跨學科·生物(2024·天水中考)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獼猴桃創新團隊用15年的堅持,自主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個商業化的紅肉獼猴桃品種——“紅陽”,產品出口至歐美高端水果市場,創造了小水果成就大產業的神話,助力鄉村經濟發展。據此,完成11~12題。11.四川獼猴桃銷售到全國各地及世界各地,主要得益于( )①科技水平提高 ②加工產業發展 ③交通高速發展 ④冷藏、保鮮技術發展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2.鄉村振興一定要把“糧袋子”緊緊攥在手里。為此從根本上我們應該做的有( )①大量進口國外糧食 ②保護好現有耕地 ③加大惠農政策力度 ④提高農業科技水平 ⑤在國外開辟農田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主題教育·中國科技(2024·廣東中考)黑龍江省土地面積廣闊,是我國推行“北斗+智慧農業”生產模式的試點省份。該生產模式通過使用“北斗”和搭載“智慧大腦”的農機,可自動進行精準的整地、播種、施肥、噴藥、收獲等作業。下面為黑龍江省地形分布圖。據此,完成13~15題。13.黑龍江省松嫩平原地區能開展大規模機械化耕作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豐富 B.地勢平坦 C.水源充足 D.土壤肥沃14.“北斗”和搭載“智慧大腦”農機能夠自動精準( )①播種 ②施肥 ③收割 ④預報地質災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5.“北斗+智慧農業”生產模式可以促進( )①農業產量提高 ②農產品質量提升 ③土地面積擴大 ④農業科技發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新情境·生活情境(2024·河南中考)鮮食玉米是人們餐桌上的新寵。云南省芒市的鮮食玉米因可全年供應,受到國內市場青睞。下面為我國鮮食玉米主要產區及上市時間示意圖。據此,完成16~17題。16.我國東部地區鮮食玉米上市時間不同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人類活動 B.地勢高低 C.緯度位置 D.海陸位置17.每年11月到次年5月是芒市鮮食玉米的銷售旺季,原因是該時段的鮮食玉米( )A.口感品質最佳 B.市場稀缺度高 C.銷售價格最低 D.種植省份最多 (2023·菏澤中考)耕地的數量、質量和優良的生態環境是支撐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下面為某年我國糧食主產區及耕地優勢度(耕地面積占土地面積的比重)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18~19題。18.我國糧食主產區( )A.甲產區雨熱同期,以種植冬小麥為主B.乙產區地形平坦,以種植水稻為主C.丙產區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積少D.耕地優勢度南高北低,東高西低19.丁產區中,珠江三角洲耕地優勢度低的主要原因是( )A.經濟發展快,城鎮和工業用地多B.平原面積狹小,地表崎嶇不平C.耕作不合理,耕地質量下降較快D.位于南部沿海,臺風災害多發工業 (2024·廣東中考)福建艦是我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電磁彈射航空母艦。2024年5月8日,福建艦海試成功,順利返回上海江南造船廠,表明我國造船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下面為我國四大工業基地分布圖。據此,完成20~22題。20.江南造船廠所處的工業基地是( )A.① B.② C.③ D.④21.與遼中南工業基地相比,長江三角洲基地的突出優勢是( )A.土地租金低廉 B.礦產資源豐富C.人才資源富集 D.水能資源豐富22.我國造船業迅猛發展帶來的有利影響有( )①促進水資源開發 ②增加就業機會 ③創新造船技術 ④提升市場競爭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新考向·區域聯系(2024·濱州中考)我國“十四五”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提出“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提升區域引領帶動能力,推動區域重大戰略取得突破性進展,促進區域間融合互動、融通補充。讀新時期我國區域發展戰略示意圖,完成23~25題。23.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優勢條件是( )A.資源豐富 B.就業均衡 C.地價低廉 D.經濟互補24.長江經濟帶的發展規劃有( )①依托航運、鐵路和公路,貫通東、中、西三大區域 ②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形成上、中、下游協作互補 ③依托資源優勢,發展煤炭工業和軍事工業 ④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把生態環境放在首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5.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長江經濟帶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相比的區位優勢是( )A.對外開放程度更高 B.生態環境更加優良C.文化遺產更加豐富 D.勞動力資源更充足 (2024·蘇州中考)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占全球一半以上,連續10年居世界首位。下面為我國機器人產業園區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26~28題。26.機器人制造業屬于( )A.輕工業 B.高新技術產業 C.傳統制造業 D.服務業27.我國機器人產業園區所在地主要分布在( )A.西部大中城市 B.東部小城鎮 C.東部大中城市 D.中部小城鎮28.下列關于圖中工業基地的敘述,正確的是( )A.①遼中南工業基地是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B.②京津唐工業基地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C.③長三角工業基地是以重工業為主的工業基地D.④珠三角工業基地是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新情境·生產情境(2024·宜賓中考)“工業上樓”是指企業在高層樓房中進行工業生產、辦公、研發、設計的新空間模式。近年來,我國工業面臨轉型升級加速和土地資源緊張的雙重壓力,廣州、深圳等城市積極推行“工業上樓”,上樓對象為工業互聯網和生物技術等新興產業。下面為我國主要工業基地及部分工業中心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29~31題。29.積極推行“工業上樓”的廣州、深圳位于我國( )A.遼中南工業基地 B.長江三角洲工業基地C.京津唐工業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30.廣州、深圳等城市在工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積極推行“工業上樓”的主要目的是( )A.緩解建設用地緊張 B.降低勞動力成本C.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D.擴大產品銷售市場31.推測“工業上樓”中新興產業的特點有( )①污染小 ②產品附加值高 ③資源消耗多 ④信息技術含量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綜合題32. 跨學科·生物(2024·福建中考)山西省甲縣的H河流域積極發展蟠桃種植產業。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蟠桃樹的生長習性:喜光,耐旱怕澇,冬季需低溫休眠,果實生長期在5-8月,生長期需定期灌溉保持土壤濕潤。(1)以下框圖簡要說明了H河流域蟠桃樹生長的有利自然條件。結合蟠桃樹的生長習性,將框圖補充完整。A ;B ;C ;D ;E 。(2)福建某地引種甲縣H河流域蟠桃樹后,蟠桃樹出現“水土不服”。結合蟠桃樹的生長習性,從氣候方面說明其原因。(3)指出解決福建某地蟠桃樹“水土不服”的農業科技措施。33. 新考向·活動探究(2024·煙臺中考)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同學們以德國魯爾區為例對工業的可持續發展進行了探究。根據資料完成下列問題。探究:德國魯爾區資源開發與可持續發展。材料一 魯爾工業區以采煤工業起家,隨著煤炭的綜合利用,促進了電力、鋼鐵、化學和機械制造業的發展。在經歷了輝煌之后,魯爾區陸續出現各種問題。經過綜合整治,如今的魯爾區已成為地區經濟新的發動機。材料二 德國魯爾區工業分布圖。(1)讀20世紀50年代初德國魯爾區工業分布圖,說出魯爾區煤炭工業發展的有利條件。(答出兩點)(2)根據材料一,同學們繪制了下面的認知結構圖,有同學對其中三個工業部門在圖中的位置有分歧。你認為這三個工業部門的位置正確的是( )(單項選擇)A.①鋼鐵工業 ②煤炭工業 ③機械工業B.①煤炭工業 ②機械工業 ③鋼鐵工業C.①機械工業 ②鋼鐵工業 ③煤炭工業D.①煤炭工業 ②鋼鐵工業 ③機械工業(3)魯爾區在綜合整治過程中,高新技術產業得到長足發展,如電子工業。據圖說出魯爾區發展電子工業的優勢。(答出一點)遷移應用:(4)山西省作為中國的“魯爾區”,是我國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據圖說出山西省支柱工業的變化特點。(5)從圖中可以看出山西省支柱工業發展較快,但仍然以重工業為主。針對這種現狀,請你為山西省產業結構優化出謀劃策。(答出兩點)第十七講 中國的經濟發展一 交通運輸★★★1.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運輸 方式 運輸 工具 運價 運速 運量 貨運選 擇依據鐵路 運輸 火車 較低 較快 較大 遠程、量大公路 運輸 汽車 較高 較慢 較小 鮮貨、活物、 短程水路 運輸 船舶 最低 最慢 最大 大宗笨重、 遠程、不急需航空 運輸 飛機 最高 最快 最小 貴重、急需、 量小管道 運輸 管道 主要運送石油、 天然氣 、水等流體物質◆助記2.我國鐵路干線的分布 (1)我國主要鐵路干線的分布走向 鐵路干線南北向 ① 京滬 線② 京九 線③京哈線-④ 京廣 線北同蒲線-太焦線-⑤ 焦柳 線⑥ 寶成 -⑦成昆線東西向 ⑧京包-⑨ 包蘭 線⑩ 隴海 - 蘭新 線 - 滬昆 線 (2)我國的鐵路樞紐鐵路樞紐 經過該樞紐的鐵路干線北京 京哈線、京滬線、京九線、京廣線、京包線鄭州 京廣線、 隴海 線上海 京滬線、 滬杭 線沈陽 京哈 線、哈大線重慶 成渝線、川黔線蘭州 隴海線、 蘭新 線、包蘭線、蘭青線成都 寶成線、成昆線 鐵路樞紐的書寫要工整、規范,不能寫錯別字,如鄭州、徐州、蘭州、株洲,只有“株洲”的“洲”與“大洲”的“洲”相同。二 農業★★★1.我國農業的地區分布(1)西部與東部農業生產的差異地區 農業部門 主要分布地區西部 地區 以 畜牧業 為主 天然草場廣布,分布著四大牧區A 內蒙古牧區 、B 新疆牧區 、 C 青海牧區 、D 西藏牧區 種植業 因為降水稀少,種植業只分布在有 灌溉水源 的平原、河谷和綠洲分界線 與 400毫米 年等降水量線大體一致東部 地區 種植業 東部 半濕潤和濕潤 的平原地區林業 集中分布在東北、西南和東南部的山區。共有三大林區:E 東北天然林區 、F 西南天然林區 、G 東南人工林區 漁業 沿海地區是我國海洋漁業基地,南方地區淡水漁業發達(2)南方與北方農業生產的差異地區 耕地類型 作物熟制 主要農作物北方 地區 以 旱地 為主 一年一熟 、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 小麥 、玉米、大豆、棉花等 分界線 秦嶺-淮河 一線南方 地區 以 水田 為主 一年兩熟至三熟 水稻 、油菜、棉花等 ◆助記我國主要農作物的分布北方作物要記清,麥棉甜菜和花生。南方作物長得快,水稻甘蔗和油菜。◆歸納影響我國東西部農業生產差異的主導因素:海陸位置導致的水分條件差異。影響我國南北方農業生產差異的根本因素:緯度因素引起的熱量差異。2.發展農業要因地制宜地區 自然條件 發展原則① 地形 陡峭 ,易發生水土流失 宜林則林 ② 部分高原、 山地 ,牧草生長良好 宜牧則牧 ③ 地形 平坦 ,土壤 肥沃 ,水源 豐富 ,利于耕作 宜糧則糧 ④ 河湖較多 宜漁則漁 3.走科技強農之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依靠科學技術,使農業增長方式正從廣種薄收轉向優質高產,優質品種不斷涌現; 機械 化和 專業 化水平、生產效率不斷提高; 農田水利 建設取得長足進步,抗災能力明顯增強。近年來,綠色、低碳、 生態 農業不斷推廣。三 工業★★★1.我國工業的分布(1)沿海分布:我國東部沿海的四大工業基地由北向南依次是A 遼中南工業基地 、B 京津唐工業基地 、C 長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D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2)我國四大工業基地的特點及發展條件工業 基地 特點 有利條件 共同條件遼中南工業 基地 我國著名的 重工業 基地 煤、鐵、石油等資源豐富; 水陸交通 便利 位于東部沿海地區,水陸交通便利;城市多,工業基礎好;農業發達;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京津唐工業 基地 我國北方最大的 綜合性 工業基地 煤、鐵、石油等資源豐富;水陸空交通便 利; 科技力量 雄厚長江三角洲工 業基地 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科技力量雄厚;水陸交通發達; 消費市場 廣闊珠江三角洲工 業基地 以 輕工業 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鄰近港澳,靠近 東南亞 ,多僑鄉,便于引進外資和技術,發展出口加工工業 (3)沿江分布:沿長江從上游到下游有重慶、 武漢 、南京、 上海 等工業中心。2.蓬勃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1)分布特點:多依附于 大中城市 ;東部 密集 ,西部 稀疏 。(2)聚集地區:沿海的 長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環渤海 地區成為高新技術產業聚集的地區。(3)兩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國的“硅谷”——北京市的 中關村 ;中國的“光谷”——湖北 武漢東湖 新技術開發區。中國鐵路的發展 【例1】 閱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23年8月31日,貴南高鐵全線貫通。貴南高鐵是廣西、貴州境內首條設計時速350千米的高速鐵路,沿途穿越多個生態敏感區,溶洞廣布、山高谷深,地質條件復雜。貴南高速鐵路沿線分布毛南族、瑤族、布依族等30多個少數民族聚居區。其開通運營進一步完善了區域交通格局,極大便利了沿線各族人民群眾出行,加快旅游等產業發展,對支持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促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材料二 下面為貴南高鐵主要站點示意圖和貴州省地形圖。(1)根據貴州省的地形圖,描述烏江的大致流向并簡單分析原因。流向:自西南流向東北。原因:受貴州省的地勢西南高、東北低的影響。(2)與普通的鐵路運輸相比,高速鐵路運輸的優勢有哪些?速度更快;耗時更短;舒適度更高。(3)推測貴南高鐵在修建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自然方面:地形復雜,山高谷深;廣泛分布著喀斯特地貌,地質條件復雜;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多發;生態保護要求高。社會經濟方面:修建成本高,資金投入大;技術要求高,修建難度大;等等。(4)分析貴南高鐵建成后對沿線地區產生的積極影響。能夠完善我國的鐵路分布格局;創造就業機會,增加收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推動旅游業的發展;促進沿線少數民族文化交流和對外開放;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1.高速鐵路的優勢相較于普通鐵路,高速鐵路具有速度快、舒適度高的特點;與飛機相比,價格較低,靈活性好,且能源消耗低。2.高速鐵路建設的意義為人們提供便利、快捷、舒適的交通出行方式,大大縮短行程時間,提高出行效率;完善區域交通網絡,改善交通條件,促進“同城效應”的產生和發展,有利于推動區域和城鄉協調發展;帶動就業,促進沿線城市經濟的發展;等等。3.交通運輸發展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1)促進經濟發展:促進商品和人員流動,加快城市間的聯系和交流,推動經濟發展。(2)提高生產效率:縮短物資流通和信息傳遞的時間,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3)改善人民生活:方便人們出行和物資的流通,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4)促進文化交流:促進不同地區和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推動文化的多元化。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例2】 我國地大物博,勤勞的人民用他們的雙手創造出了一幅幅優美的畫卷。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水稻喜熱、喜濕、喜光;小麥耐旱;葡萄生長期喜光、耐旱,成熟期喜晝夜溫差大;碧根果喜溫、喜濕,在年均溫15.2℃、濕潤程度較高地區種植為宜。 材料二 我國三地農業生產景觀圖。(1)圖中A、B、C、D四省區中,最適宜于碧根果生長的地區是 C 。(選填A、B、C、D)(2)圖甲所在地生產的葡萄特別甜,其主要原因是該地區夏季 光熱充足,晝夜溫差大 ;圖乙所在地區的耕地類型是 旱地 ;圖丙所在地區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是 水稻 。(3)圖中甲、乙、丙三地農業生產條件比較:熱量最豐富的是 丙 ,水資源最貧乏的是 甲 。我國不同地區農業發展條件地區 有利條件 不利條件東北平原 地勢平坦,黑土廣布,地廣人稀 熱量不足,易受低溫、寒潮影響華北平原 地勢平坦,光熱充足,雨熱同期 水源不足,多干旱、風沙災害長江中下 游平原 地勢平坦,氣候條件優越,雨熱同期,水源充足 多旱澇災害,春季易受低溫凍害,夏季多伏旱西北地區 夏季高溫,光熱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于農作物光合作用,積累營養物質 氣候干旱,灌溉水源不足青藏地區 晴天多,日照時間長。有利于農作物光合作用,積累營養物質 海拔高,氣候高寒,氣溫低、熱量不足,凍土廣布工業分布的影響因素 【例3】 新考向·探究題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要想國富民強,必須大力發展工業。地理課上,老師布置了“影響工業分布的因素”的探究課題。讀圖,完成下面的探究報告。【區域定位】(1)圖中四大工業基地分布的共同特點是 沿海分布 。【探究影響工業分布的因素】(2)①是我國重要的重工業基地,讀圖可知該地區發展重工業的有利條件是 煤、鐵、石油資源豐富 。(3)評價③工業基地發展鋼鐵工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有利條件:交通運輸便利、消費市場廣闊。不利條件:能源和礦產資源短缺。(4)根據探究可知影響工業分布和發展的主要因素有 礦產資源 、 交通 等。【拓展提升】(5)目前,我國四大工業基地都面臨著轉型升級問題。為使我國工業可持續發展,請你為工業發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制定優惠政策,進行引導和扶持;鼓勵科技創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改善環境,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等等。1.工業分布的影響因素2.高新技術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①新能源環保汽車的應用,有利于減少環境污染。②利用科學技術將煤炭作為原料生產甲醇,有利于環境保護。③納米材料應用于服裝生產、玻璃制造等行業。④網絡信息技術應用于訂餐、網購等,方便人們的生活。⑤云辦公、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等打破了空間限制,有利于提高效率。3.我國工業多沿海、沿河、沿鐵路線分布(1)沿海:沿海地區集中了長江三角洲、遼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四大工業基地。(2)沿河:黃河流域是能源開發的重要工業帶;長江沿線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城市為中心的沿江經濟發達地帶。(3)沿鐵路線:京廣、京滬、哈大、隴海-蘭新線等鐵路沿線工業基地。一、選擇題交通運輸 新情境·生活情境(2024·湖北中考)客運交通工具的空載率越大,說明當天載客的次數和乘客總數越少。下圖示意上海市某年8月25-31日某種客運交通工具的空載率變化。據此,完成1~3題。1.該種客運交通工具搭載乘客最少的一天是( D )A.星期四 B.星期五 C.星期六 D.星期日2.一般情況下,影響該種客運交通工具空載率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 A )A.作息日期 B.乘客職業 C.居民收入 D.城市環境3.該種客運交通工具最可能是( C )A.長途客車 B.航空客機 C.出租汽車 D.遠洋游輪 (2024·煙臺中考)河南省承東啟西、連南貫北,交通優勢明顯。同學們以河南省鐵路運輸為例,探究影響交通運輸線路分布與發展的因素。讀河南省鐵路分布示意圖,完成4~7題。4.河南省的簡稱是( C )A.魯 B.鄂 C.豫 D.皖5.以下是同學們對河南省鐵路線分布格局的描述,與事實相吻合的有( C )①西密東疏,南密北疏 ②以鄭州為中心,呈環形放射狀 ③縱橫交錯,呈網格狀 ④總體分布相對均衡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洛陽向南的鐵路線向東彎曲,最不可能是為了( B )A.繞過山地 B.運輸煤炭 C.連接中部城市 D.保護耕地7.河南省西部山區曾經交通不便,現在已經建成多條穿山而過的高速公路,這主要得益于( A )①政策、資金支持 ②科學技術發展 ③山區人口增多 ④山區森林資源開發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3·濰坊中考)小清河復航工程于2023年6月底完成。工程跨越濟南、濱州、淄博、東營、濰坊五市。復航后的小清河每年運量將達4 000萬噸,相當于一條膠濟鐵路的運量。下圖示意小清河航線分布。據此,完成8~10題。8.與鐵路、公路相比,小清河航運的優勢有( C )①速度快 ②運價低 ③河海聯運 ④機動靈活 ⑤單位能耗低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小清河復航所需水源,除來自夏秋季的雨水外,還主要來自沿線城市排放的中水(城市污水經過處理后,達到排放標準的水),對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意義重大。9.推測小清河中水補給量最大的城市是( A )A.濟南市 B.淄博市 C.濱州市 D.濰坊市 小清河沿岸分布著省內大批鋁業、鋼鐵、造紙、化工等龍頭企業,復航后將帶動沿線經濟的發展。10.小清河復航后,對沿線企業發展的影響是( A )A.物流成本降低 B.原材料供應緊張C.企業聯系減少 D.高新技術產業增多農業 跨學科·生物(2024·天水中考)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獼猴桃創新團隊用15年的堅持,自主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個商業化的紅肉獼猴桃品種——“紅陽”,產品出口至歐美高端水果市場,創造了小水果成就大產業的神話,助力鄉村經濟發展。據此,完成11~12題。11.四川獼猴桃銷售到全國各地及世界各地,主要得益于( B )①科技水平提高 ②加工產業發展 ③交通高速發展 ④冷藏、保鮮技術發展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2.鄉村振興一定要把“糧袋子”緊緊攥在手里。為此從根本上我們應該做的有( C )①大量進口國外糧食 ②保護好現有耕地 ③加大惠農政策力度 ④提高農業科技水平 ⑤在國外開辟農田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主題教育·中國科技(2024·廣東中考)黑龍江省土地面積廣闊,是我國推行“北斗+智慧農業”生產模式的試點省份。該生產模式通過使用“北斗”和搭載“智慧大腦”的農機,可自動進行精準的整地、播種、施肥、噴藥、收獲等作業。下面為黑龍江省地形分布圖。據此,完成13~15題。13.黑龍江省松嫩平原地區能開展大規模機械化耕作的主要原因是( B )A.降水豐富 B.地勢平坦 C.水源充足 D.土壤肥沃14.“北斗”和搭載“智慧大腦”農機能夠自動精準( A )①播種 ②施肥 ③收割 ④預報地質災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5.“北斗+智慧農業”生產模式可以促進( C )①農業產量提高 ②農產品質量提升 ③土地面積擴大 ④農業科技發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新情境·生活情境(2024·河南中考)鮮食玉米是人們餐桌上的新寵。云南省芒市的鮮食玉米因可全年供應,受到國內市場青睞。下面為我國鮮食玉米主要產區及上市時間示意圖。據此,完成16~17題。16.我國東部地區鮮食玉米上市時間不同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C )A.人類活動 B.地勢高低 C.緯度位置 D.海陸位置17.每年11月到次年5月是芒市鮮食玉米的銷售旺季,原因是該時段的鮮食玉米( B )A.口感品質最佳 B.市場稀缺度高 C.銷售價格最低 D.種植省份最多 (2023·菏澤中考)耕地的數量、質量和優良的生態環境是支撐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下面為某年我國糧食主產區及耕地優勢度(耕地面積占土地面積的比重)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18~19題。18.我國糧食主產區( C )A.甲產區雨熱同期,以種植冬小麥為主B.乙產區地形平坦,以種植水稻為主C.丙產區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積少D.耕地優勢度南高北低,東高西低19.丁產區中,珠江三角洲耕地優勢度低的主要原因是( A )A.經濟發展快,城鎮和工業用地多B.平原面積狹小,地表崎嶇不平C.耕作不合理,耕地質量下降較快D.位于南部沿海,臺風災害多發工業 (2024·廣東中考)福建艦是我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電磁彈射航空母艦。2024年5月8日,福建艦海試成功,順利返回上海江南造船廠,表明我國造船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下面為我國四大工業基地分布圖。據此,完成20~22題。20.江南造船廠所處的工業基地是( C )A.① B.② C.③ D.④21.與遼中南工業基地相比,長江三角洲基地的突出優勢是( C )A.土地租金低廉 B.礦產資源豐富C.人才資源富集 D.水能資源豐富22.我國造船業迅猛發展帶來的有利影響有( B )①促進水資源開發 ②增加就業機會 ③創新造船技術 ④提升市場競爭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新考向·區域聯系(2024·濱州中考)我國“十四五”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提出“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提升區域引領帶動能力,推動區域重大戰略取得突破性進展,促進區域間融合互動、融通補充。讀新時期我國區域發展戰略示意圖,完成23~25題。23.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優勢條件是( D )A.資源豐富 B.就業均衡 C.地價低廉 D.經濟互補24.長江經濟帶的發展規劃有( B )①依托航運、鐵路和公路,貫通東、中、西三大區域 ②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形成上、中、下游協作互補 ③依托資源優勢,發展煤炭工業和軍事工業 ④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把生態環境放在首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5.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長江經濟帶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相比的區位優勢是( A )A.對外開放程度更高 B.生態環境更加優良C.文化遺產更加豐富 D.勞動力資源更充足 (2024·蘇州中考)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占全球一半以上,連續10年居世界首位。下面為我國機器人產業園區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26~28題。26.機器人制造業屬于( B )A.輕工業 B.高新技術產業 C.傳統制造業 D.服務業27.我國機器人產業園區所在地主要分布在( C )A.西部大中城市 B.東部小城鎮 C.東部大中城市 D.中部小城鎮28.下列關于圖中工業基地的敘述,正確的是( D )A.①遼中南工業基地是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B.②京津唐工業基地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C.③長三角工業基地是以重工業為主的工業基地D.④珠三角工業基地是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新情境·生產情境(2024·宜賓中考)“工業上樓”是指企業在高層樓房中進行工業生產、辦公、研發、設計的新空間模式。近年來,我國工業面臨轉型升級加速和土地資源緊張的雙重壓力,廣州、深圳等城市積極推行“工業上樓”,上樓對象為工業互聯網和生物技術等新興產業。下面為我國主要工業基地及部分工業中心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29~31題。29.積極推行“工業上樓”的廣州、深圳位于我國( D )A.遼中南工業基地 B.長江三角洲工業基地C.京津唐工業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30.廣州、深圳等城市在工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積極推行“工業上樓”的主要目的是( A )A.緩解建設用地緊張 B.降低勞動力成本C.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D.擴大產品銷售市場31.推測“工業上樓”中新興產業的特點有( B )①污染小 ②產品附加值高 ③資源消耗多 ④信息技術含量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綜合題32. 跨學科·生物(2024·福建中考)山西省甲縣的H河流域積極發展蟠桃種植產業。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蟠桃樹的生長習性:喜光,耐旱怕澇,冬季需低溫休眠,果實生長期在5-8月,生長期需定期灌溉保持土壤濕潤。(1)以下框圖簡要說明了H河流域蟠桃樹生長的有利自然條件。結合蟠桃樹的生長習性,將框圖補充完整。A 光照 ;B 大 ;C 低 ;D 夏 ;E 水源 。(2)福建某地引種甲縣H河流域蟠桃樹后,蟠桃樹出現“水土不服”。結合蟠桃樹的生長習性,從氣候方面說明其原因。冬季福建氣溫比較高,不利于蟠桃樹休眠(或蟠桃樹不適應暖冬環境);生長期內福建降水量大且雨季長,不利于蟠桃樹生長。(3)指出解決福建某地蟠桃樹“水土不服”的農業科技措施。改良品種;建設大棚,調溫調濕;加強技術管理;等等。(言之有理即可)33. 新考向·活動探究(2024·煙臺中考)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同學們以德國魯爾區為例對工業的可持續發展進行了探究。根據資料完成下列問題。探究:德國魯爾區資源開發與可持續發展。材料一 魯爾工業區以采煤工業起家,隨著煤炭的綜合利用,促進了電力、鋼鐵、化學和機械制造業的發展。在經歷了輝煌之后,魯爾區陸續出現各種問題。經過綜合整治,如今的魯爾區已成為地區經濟新的發動機。材料二 德國魯爾區工業分布圖。(1)讀20世紀50年代初德國魯爾區工業分布圖,說出魯爾區煤炭工業發展的有利條件。(答出兩點)煤田廣布,煤炭資源豐富;交通便利。(2)根據材料一,同學們繪制了下面的認知結構圖,有同學對其中三個工業部門在圖中的位置有分歧。你認為這三個工業部門的位置正確的是( D )(單項選擇)A.①鋼鐵工業 ②煤炭工業 ③機械工業B.①煤炭工業 ②機械工業 ③鋼鐵工業C.①機械工業 ②鋼鐵工業 ③煤炭工業D.①煤炭工業 ②鋼鐵工業 ③機械工業(3)魯爾區在綜合整治過程中,高新技術產業得到長足發展,如電子工業。據圖說出魯爾區發展電子工業的優勢。(答出一點)有眾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科技力量雄厚。遷移應用:(4)山西省作為中國的“魯爾區”,是我國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據圖說出山西省支柱工業的變化特點。支柱工業發展較快,由簡單變復雜。(5)從圖中可以看出山西省支柱工業發展較快,但仍然以重工業為主。針對這種現狀,請你為山西省產業結構優化出謀劃策。(答出兩點)大力發展綠色能源;發展旅游業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十七講中國的經濟發展 - 學生版.docx 第十七講中國的經濟發展.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