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講 陸地和海洋一 大洲和大洋★★★1.海陸比例地球表面海洋面積約占71%,陸地面積約占29%。常概括為“ 分海洋, 分陸地?!?br/>2.海陸分布特點南北半球 陸地主要集中在 半球,但是北極附近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 半球,而南極周圍是一塊陸地東西半球 半球的陸地面積較大 無論怎樣劃分,任何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 面積大于 面積 3.七大洲和四大洋(1)大洲分界線大洲 分界線亞洲與歐洲 山脈-烏拉爾河- 里海- 山脈-黑海- 土耳其海峽亞洲與非洲 運河亞洲與北美洲 海峽北美洲與南美洲 運河 ?。?)各大洲的特征特征 大洲名稱被赤道穿過 南美洲、非洲、亞洲、大洋洲被北回歸線穿過 非洲、亞洲、大洋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 歐洲、北美洲全部在南半球 南極洲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 南極洲跨東西南北四個半球 大洋洲、亞洲跨緯度最廣 亞洲 ?。?)根據相對位置判斷大洋的名稱位置(周圍的大洲) 大洋名稱被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五個大洲包圍被北美洲、南美洲、歐洲、非洲、南極洲五個大洲包圍被亞洲、非洲、大洋洲、南極洲四個大洲包圍被亞洲、歐洲、北美洲三個大洲包圍◆知識歸納重要的海峽和運河①白令海峽:北冰洋和太平洋之間的唯一通道。②蘇伊士運河:溝通了紅海和地中海,是印度洋與大西洋之間最近的航線。③巴拿馬運河:大西洋與太平洋間最便捷的通道。④馬六甲海峽:溝通亞洲與大洋洲、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咽喉”。⑤霍爾木茲海峽:連接波斯灣與阿拉伯海,是波斯灣石油海上出口的唯一通道。◆知識拓展海洋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2022課標新增)1.有利影響:①海洋可以調節氣候,影響人類賴以生存的氣候環境。如中緯度受海洋影響大的沿海地區,空氣濕潤,降水較多;受海洋影響小的內陸地區,氣候比較干旱。②海洋是陸地淡水資源的重要來源(通過水循環過程提供)。海水淡化技術也可以緩解沿海地區水資源短缺的現狀。③海洋是資源寶庫,為人類提供生物資源、礦產資源、空間資源(如海洋交通、填海造陸)、旅游資源、新能源資源(如潮汐能、波浪能)、化學資源(如氯化鎂、氯化鈉、溴化鉀)等。④人們利用豐富的海洋資源發展相關產業。如養殖業、捕撈業、化工業、旅游業、制鹽業、交通運輸業等。2.不利影響:海洋常發生各種災害事件,如臺風、海嘯、風暴潮、赤潮等,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影響。二 世界的地形★★★ 1.世界地形之最地形區類型 地形區名稱世界最大高原 高原世界最高高原 青藏高原世界最長山脈 山脈世界最高山脈 喜馬拉雅山脈世界最大盆地 剛果盆地世界最大平原 平原 2.海底地形(2022課標新增)三 海陸的變遷★★★1.海陸變遷海陸變遷 實例 證據 原因海洋→ 陸地 喜馬拉雅山脈 巖石中有海洋生物化石荷蘭圍海造陸 荷蘭的國土面積在不斷擴大陸地→ 海洋 臺灣海峽 海底有古河道及水井等人類活動遺跡◆名師點撥 判斷是否為海陸變遷現象的關鍵是明確是否發生了由海洋變成陸地或由陸地變成海洋的變化。一般情況下,陸地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海底的人類活動遺跡、古河道,填海造陸等,能夠證明海陸變遷。 2.大陸漂移說(1)提出:德國科學家 提出了大陸漂移說。(2)科學依據:①大陸輪廓的吻合性;②古老地層的相似性;③生物分布的相似性。3.板塊的運動(1)六大板塊(2)板塊運動形式項目 運動形式 影響后果圖1 運動 如果發生在海洋上,海洋的面積將不斷 ;如果發生在陸地上,地殼將不斷隆起,會形成圖2 運動 如果發生在陸地上,形成 ;如果發生在海洋中,海洋面積將不斷 (3)世界上的兩大火山地震帶: 、 。 ?。?)運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地理現象地理現象 原因紅海將成為新的大洋 紅海位于 板塊與 板塊的交界地帶,此處兩大板塊運動方向相反,發生張裂運動,新大洋將會出現地中海將會消失 地中海位于 板塊與 板塊的交界處,此處兩大板塊相向運動,碰撞擠壓,地中海將會消失喜馬拉雅山脈的形成 喜馬拉雅山脈位于 板塊與 板塊的交界處,兩大板塊相向運動,碰撞擠壓,形成喜馬拉雅山脈日本地震頻繁 日本位于環太平洋地帶上,地處 板塊、 板塊與美洲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英國地震很少 英國位于亞歐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相關地理現象 【例】 新考向·地質考察2024年8月暑假,我國西藏墨脫縣的小興沿著板塊交界線作地質旅游,重點考察了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紅海三地。下列是小興(以下稱“我”)記錄的部分地理現象,但他未作出解釋。請你參考局部地區板塊示意圖(圖1)和阿爾卑斯山脈巖石褶皺景觀圖(圖2),完成筆記內容的解釋。(1)“我”的家鄉墨脫縣的經緯度約是 ,它位于 地帶。(2)在喜馬拉雅山脈的高海拔地區,“我”發現了當地有遠古海洋生物的化石,由此可推斷這里曾經是 (填“海洋”或“陸地”)。(3)在阿爾卑斯山脈考察時,“我”發現此山脈的巖石有很多被擠壓而成的褶皺(圖2),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受 板塊與 板塊擠壓碰撞。(4)在紅海,“我”運用現代科技測量了紅海的寬度,并與100年前的數據做了比較。請你推測紅海面積是擴大了還是縮小了?并用板塊構造學說做出合理解釋。1.解答火山地震、山脈和裂谷形成原因類試題的關鍵:第一,根據圖示信息說出某地位于哪幾個板塊的交界處。第二,判斷板塊之間的運動方向,是張裂拉伸還是碰撞擠壓。第三,運用板塊構造學說的知識分析作答,板塊內部的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2.板塊運動形式及形成結果選擇題大洲和大洋 (2024·新疆中考)天宮空間站是我國自主研發距地400-500千米繞地飛行的空間站系統。讀天宮空間站某時刻運行位置和軌跡圖,完成1~2題。1.下列關于①②③④大洲的敘述,正確的是( ?。?br/>A.①是亞洲,②是歐洲B.③是非洲,④是北美洲C.②④大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D.①③大洲的分界線是馬六甲海峽2.天宮空間站飛過的大洋甲是( ?。?br/>A.印度洋 B.太平洋 C.北冰洋 D.大西洋 ?。?023·武威中考改編)根據所學知識,讀圖,完成3~4題。3.下列敘述正確的有( ?。?br/>①非洲地跨南北半球?、诰暥茸罡叩拇笾奘菤W洲?、勖娣e最大的大洲是非洲?、苣媳泵乐拗饕挥谖靼肭颉、菽媳被貧w線同時穿過非洲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4.對世界海陸分布特點的描述,正確的是( )A.東半球陸地面積大于海洋面積B.北半球陸地面積大于海洋面積C.西半球海洋面積小于陸地面積D.任意半球海洋面積均大于陸地面積海陸的變遷 ?。?023·濱州中考)山西地質博物館“遠古物種”展廳中,展示有“中國肯氏獸動物群”的化石標本,肯氏獸的化石在中國、南非以及美洲大陸均有發現。讀世界海陸分布圖,完成5~6題。5.如圖大洲中可能找到肯氏獸化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6.肯氏獸是2億年前的陸生動物,它們的化石卻遠隔重洋,以下解釋比較合理的是( ?。?br/>A.動物遷徙 B.氣溫變化 C.降水變化 D.大陸漂移 ?。?024·安徽中考)在地球內力的驅動下,印度古陸漂洋過海,經歷了地質歷史上漫長的漂泊,終于到達現今位置。下圖示意2億年以來印度古陸不同時期的經緯度位置。據此,完成7~8題。7.圖示印度古陸在漂移過程中,其主體( ?。?br/>A.最初位于南半球熱帶B.從南溫帶漂移至北寒帶C.漂移的速度越來越快D.現今已與亞歐大陸相連8.2億年以來,印度古陸( )A.呈逆時針旋轉并向東北方向運動B.呈逆時針旋轉并向西南方向運動C.呈順時針旋轉并向東北方向運動D.呈順時針旋轉并向西南方向運動 (2022·濰坊中考)2022年5月4日中午,“巔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隊成功登頂,圓滿完成了用高精度雷達測量冰雪厚度、在8 800米處架設全球海拔最高氣象站以及冰雪采樣等任務。下圖示意科考隊登峰路線。據此,完成9~10題。9. 對比測量數據發現,近年來珠峰海拔仍在升高,其原因是( )A.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碰撞擠壓B.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張裂拉伸C.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碰撞擠壓D.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張裂拉伸10.珠峰海拔最高氣象站(海拔8 800米)與科考大本營的溫差大約是( )A.12.6 ℃ B.15.6 ℃ C.18.6 ℃ D.21.6 ℃ ?。?022·青島中考)2022年5月20日8時36分,四川省雅安市發生4.8級地震,震區提前14秒接到預警。學生第一時間躲在書桌下,隨后有序撤到空曠地帶,上演了“教科書式撤離”。讀世界局部板塊示意圖,完成11~13題。11.雅安市地震多發的主要原因是該地位于( ?。?br/>A.非洲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處B.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C.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D.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12.雅安市提前14秒接收到預警信息,主要得益于( ?。?br/>A.北斗導航系統 B.遙感技術 C.地震預警系統 D.氣象雷達13.學生上演了“教科書式撤離”,說明學校( )A.交通安全教育到位B.地震逃生應急演練到位C.消防安全教育到位D.疫情應急處置演練到位 (2024·龍東中考)讀局部板塊分布示意圖,完成14~15題。14.圖中甲板塊是( ?。?br/>A.印度洋板塊 B.亞歐板塊C.太平洋板塊 D.美洲板塊15.按照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紅海會縮小 B.①山脈會增高C.地中海會擴大 D.②山脈會消失 時事熱點(2024·新疆中考)2024年1月1日,日本石川縣發生7.6級地震,地震導致該地區地殼大幅變動。讀世界六大板塊示意圖,完成16~17題。16.日本地震頻繁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其位于( ?。?br/>A.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B.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C.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處D.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處17.當地震發生時,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br/>①在室內,迅速躲到墻角?、谠诟邩?,盡快乘坐電梯下樓?、墼谑彝猓杆俪冯x到高大建筑物附近?、茉谝巴猓荛_山崖、陡坡,防止山石滾落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8.(2022·煙臺中考)科考隊在珠峰附近海拔5 800米處發現了距今1 500萬年前的某種植物葉片化石,現在這種植物不可能分布在海拔這樣高的地區。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br/>A.地殼發生了變動 B.氣候變暖了C.海平面上升了 D.人類活動影響 ?。?022·煙臺中考)日本地震頻發。2022年3月16日,日本東岸近海再次發生7.4級地震。讀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完成19~20題。19.根據板塊構造學說,日本地震頻發主要是因為其位于( ?。?br/>A.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B.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C.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D.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處20.2022年5月12日是第14個全國防災減災日,其主題是“減輕災害風險,守護美好家園”,災害發生時,以下行為合理的是( ?。?br/>A.① B.② C.③ D.④第三講 陸地和海洋一 大洲和大洋★★★1.海陸比例地球表面海洋面積約占71%,陸地面積約占29%。常概括為“ 七 分海洋, 三 分陸地?!?br/>2.海陸分布特點南北半球 陸地主要集中在 北 半球,但是北極附近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 南 半球,而南極周圍是一塊陸地東西半球 東 半球的陸地面積較大 無論怎樣劃分,任何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 海洋 面積大于 陸地 面積 3.七大洲和四大洋(1)大洲分界線大洲 分界線亞洲與歐洲 烏拉爾 山脈-烏拉爾河- 里海- 大高加索 山脈-黑海- 土耳其海峽亞洲與非洲 蘇伊士 運河亞洲與北美洲 白令 海峽北美洲與南美洲 巴拿馬 運河 (2)各大洲的特征特征 大洲名稱被赤道穿過 南美洲、非洲、亞洲、大洋洲被北回歸線穿過 非洲、亞洲、大洋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 歐洲、北美洲全部在南半球 南極洲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 南極洲跨東西南北四個半球 大洋洲、亞洲跨緯度最廣 亞洲 (3)根據相對位置判斷大洋的名稱位置(周圍的大洲) 大洋名稱被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五個大洲包圍 太平洋 被北美洲、南美洲、歐洲、非洲、南極洲五個大洲包圍 大西洋 被亞洲、非洲、大洋洲、南極洲四個大洲包圍 印度洋 被亞洲、歐洲、北美洲三個大洲包圍 北冰洋 ◆知識歸納重要的海峽和運河①白令海峽:北冰洋和太平洋之間的唯一通道。②蘇伊士運河:溝通了紅海和地中海,是印度洋與大西洋之間最近的航線。③巴拿馬運河:大西洋與太平洋間最便捷的通道。④馬六甲海峽:溝通亞洲與大洋洲、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咽喉”。⑤霍爾木茲海峽:連接波斯灣與阿拉伯海,是波斯灣石油海上出口的唯一通道。◆知識拓展海洋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2022課標新增)1.有利影響:①海洋可以調節氣候,影響人類賴以生存的氣候環境。如中緯度受海洋影響大的沿海地區,空氣濕潤,降水較多;受海洋影響小的內陸地區,氣候比較干旱。②海洋是陸地淡水資源的重要來源(通過水循環過程提供)。海水淡化技術也可以緩解沿海地區水資源短缺的現狀。③海洋是資源寶庫,為人類提供生物資源、礦產資源、空間資源(如海洋交通、填海造陸)、旅游資源、新能源資源(如潮汐能、波浪能)、化學資源(如氯化鎂、氯化鈉、溴化鉀)等。④人們利用豐富的海洋資源發展相關產業。如養殖業、捕撈業、化工業、旅游業、制鹽業、交通運輸業等。2.不利影響:海洋常發生各種災害事件,如臺風、海嘯、風暴潮、赤潮等,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影響。二 世界的地形★★★ 1.世界地形之最地形區類型 地形區名稱世界最大高原 巴西 高原世界最高高原 青藏高原世界最長山脈 安第斯 山脈世界最高山脈 喜馬拉雅山脈世界最大盆地 剛果盆地世界最大平原 巴西 平原 2.海底地形(2022課標新增)三 海陸的變遷★★★1.海陸變遷海陸變遷 實例 證據 原因海洋→ 陸地 喜馬拉雅山脈 巖石中有海洋生物化石 地殼上升 荷蘭圍海造陸 荷蘭的國土面積在不斷擴大 人類活動 陸地→ 海洋 臺灣海峽 海底有古河道及水井等人類活動遺跡 海平面的上升、地殼下降 ◆名師點撥 判斷是否為海陸變遷現象的關鍵是明確是否發生了由海洋變成陸地或由陸地變成海洋的變化。一般情況下,陸地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海底的人類活動遺跡、古河道,填海造陸等,能夠證明海陸變遷。 2.大陸漂移說(1)提出:德國科學家 魏格納 提出了大陸漂移說。(2)科學依據:①大陸輪廓的吻合性;②古老地層的相似性;③生物分布的相似性。3.板塊的運動(1)六大板塊(2)板塊運動形式項目 運動形式 影響后果圖1 碰撞擠壓 運動 如果發生在海洋上,海洋的面積將不斷 縮小 ;如果發生在陸地上,地殼將不斷隆起,會形成 山脈 圖2 張裂 運動 如果發生在陸地上,形成 裂谷??;如果發生在海洋中,海洋面積將不斷 擴大 ?。?)世界上的兩大火山地震帶: 環太平洋地帶 、 地中海-喜馬拉雅地帶 。 ?。?)運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地理現象地理現象 原因紅海將成為新的大洋 紅海位于 印度洋 板塊與 非洲 板塊的交界地帶,此處兩大板塊運動方向相反,發生張裂運動,新大洋將會出現地中海將會消失 地中海位于 亞歐 板塊與 非洲 板塊的交界處,此處兩大板塊相向運動,碰撞擠壓,地中海將會消失喜馬拉雅山脈的形成 喜馬拉雅山脈位于 亞歐 板塊與 印度洋 板塊的交界處,兩大板塊相向運動,碰撞擠壓,形成喜馬拉雅山脈日本地震頻繁 日本位于環太平洋地帶上,地處 亞歐 板塊、 太平洋 板塊與美洲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英國地震很少 英國位于亞歐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相關地理現象 【例】 新考向·地質考察2024年8月暑假,我國西藏墨脫縣的小興沿著板塊交界線作地質旅游,重點考察了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紅海三地。下列是小興(以下稱“我”)記錄的部分地理現象,但他未作出解釋。請你參考局部地區板塊示意圖(圖1)和阿爾卑斯山脈巖石褶皺景觀圖(圖2),完成筆記內容的解釋。(1)“我”的家鄉墨脫縣的經緯度約是?。?9.3°N,95.3°E) ,它位于 地中海-喜馬拉雅 地帶。(2)在喜馬拉雅山脈的高海拔地區,“我”發現了當地有遠古海洋生物的化石,由此可推斷這里曾經是 海洋?。ㄌ睢昂Q蟆被颉瓣懙亍保?。(3)在阿爾卑斯山脈考察時,“我”發現此山脈的巖石有很多被擠壓而成的褶皺(圖2),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受 非洲 板塊與 亞歐 板塊擠壓碰撞。(4)在紅海,“我”運用現代科技測量了紅海的寬度,并與100年前的數據做了比較。請你推測紅海面積是擴大了還是縮小了?并用板塊構造學說做出合理解釋。紅海面積擴大了。解釋:紅海位于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在兩個板塊的張裂拉伸作用下面積不斷擴大。(言之有理即可)1.解答火山地震、山脈和裂谷形成原因類試題的關鍵:第一,根據圖示信息說出某地位于哪幾個板塊的交界處。第二,判斷板塊之間的運動方向,是張裂拉伸還是碰撞擠壓。第三,運用板塊構造學說的知識分析作答,板塊內部的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2.板塊運動形式及形成結果選擇題大洲和大洋 ?。?024·新疆中考)天宮空間站是我國自主研發距地400-500千米繞地飛行的空間站系統。讀天宮空間站某時刻運行位置和軌跡圖,完成1~2題。1.下列關于①②③④大洲的敘述,正確的是( C?。?br/>A.①是亞洲,②是歐洲B.③是非洲,④是北美洲C.②④大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D.①③大洲的分界線是馬六甲海峽2.天宮空間站飛過的大洋甲是( D?。?br/>A.印度洋 B.太平洋 C.北冰洋 D.大西洋 (2023·武威中考改編)根據所學知識,讀圖,完成3~4題。3.下列敘述正確的有( C?。?br/>①非洲地跨南北半球?、诰暥茸罡叩拇笾奘菤W洲?、勖娣e最大的大洲是非洲?、苣媳泵乐拗饕挥谖靼肭颉、菽媳被貧w線同時穿過非洲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4.對世界海陸分布特點的描述,正確的是( D?。?br/>A.東半球陸地面積大于海洋面積B.北半球陸地面積大于海洋面積C.西半球海洋面積小于陸地面積D.任意半球海洋面積均大于陸地面積海陸的變遷 (2023·濱州中考)山西地質博物館“遠古物種”展廳中,展示有“中國肯氏獸動物群”的化石標本,肯氏獸的化石在中國、南非以及美洲大陸均有發現。讀世界海陸分布圖,完成5~6題。5.如圖大洲中可能找到肯氏獸化石的是( A )A.① B.② C.③ D.④6.肯氏獸是2億年前的陸生動物,它們的化石卻遠隔重洋,以下解釋比較合理的是( D )A.動物遷徙 B.氣溫變化 C.降水變化 D.大陸漂移 ?。?024·安徽中考)在地球內力的驅動下,印度古陸漂洋過海,經歷了地質歷史上漫長的漂泊,終于到達現今位置。下圖示意2億年以來印度古陸不同時期的經緯度位置。據此,完成7~8題。7.圖示印度古陸在漂移過程中,其主體( D?。?br/>A.最初位于南半球熱帶B.從南溫帶漂移至北寒帶C.漂移的速度越來越快D.現今已與亞歐大陸相連8.2億年以來,印度古陸( A?。?br/>A.呈逆時針旋轉并向東北方向運動B.呈逆時針旋轉并向西南方向運動C.呈順時針旋轉并向東北方向運動D.呈順時針旋轉并向西南方向運動 ?。?022·濰坊中考)2022年5月4日中午,“巔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隊成功登頂,圓滿完成了用高精度雷達測量冰雪厚度、在8 800米處架設全球海拔最高氣象站以及冰雪采樣等任務。下圖示意科考隊登峰路線。據此,完成9~10題。9. 對比測量數據發現,近年來珠峰海拔仍在升高,其原因是( A?。?br/>A.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碰撞擠壓B.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張裂拉伸C.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碰撞擠壓D.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張裂拉伸10.珠峰海拔最高氣象站(海拔8 800米)與科考大本營的溫差大約是( D?。?br/>A.12.6 ℃ B.15.6 ℃ C.18.6 ℃ D.21.6 ℃ ?。?022·青島中考)2022年5月20日8時36分,四川省雅安市發生4.8級地震,震區提前14秒接到預警。學生第一時間躲在書桌下,隨后有序撤到空曠地帶,上演了“教科書式撤離”。讀世界局部板塊示意圖,完成11~13題。11.雅安市地震多發的主要原因是該地位于( C?。?br/>A.非洲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處B.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C.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D.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12.雅安市提前14秒接收到預警信息,主要得益于( C?。?br/>A.北斗導航系統 B.遙感技術 C.地震預警系統 D.氣象雷達13.學生上演了“教科書式撤離”,說明學校( B?。?br/>A.交通安全教育到位B.地震逃生應急演練到位C.消防安全教育到位D.疫情應急處置演練到位 ?。?024·龍東中考)讀局部板塊分布示意圖,完成14~15題。14.圖中甲板塊是( A )A.印度洋板塊 B.亞歐板塊C.太平洋板塊 D.美洲板塊15.按照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br/>A.紅海會縮小 B.①山脈會增高C.地中海會擴大 D.②山脈會消失 時事熱點(2024·新疆中考)2024年1月1日,日本石川縣發生7.6級地震,地震導致該地區地殼大幅變動。讀世界六大板塊示意圖,完成16~17題。16.日本地震頻繁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其位于( C )A.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B.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C.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處D.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處17.當地震發生時,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D )①在室內,迅速躲到墻角?、谠诟邩?,盡快乘坐電梯下樓?、墼谑彝?,迅速撤離到高大建筑物附近?、茉谝巴猓荛_山崖、陡坡,防止山石滾落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8.(2022·煙臺中考)科考隊在珠峰附近海拔5 800米處發現了距今1 500萬年前的某種植物葉片化石,現在這種植物不可能分布在海拔這樣高的地區。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br/>A.地殼發生了變動 B.氣候變暖了C.海平面上升了 D.人類活動影響 ?。?022·煙臺中考)日本地震頻發。2022年3月16日,日本東岸近海再次發生7.4級地震。讀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完成19~20題。19.根據板塊構造學說,日本地震頻發主要是因為其位于( A )A.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B.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C.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D.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處20.2022年5月12日是第14個全國防災減災日,其主題是“減輕災害風險,守護美好家園”,災害發生時,以下行為合理的是( B?。?br/>A.① B.② C.③ D.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三講陸地和海洋 - 學生版.docx 第三講陸地和海洋.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