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八講 中國的地理差異一 地理差異顯著★1.我國的地理差異自然地理差異 氣溫 自南往北,緯度逐漸升高,氣溫逐漸降低降水 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距海越來越遠,降水越來越少地勢 自西向東,我國地勢呈階梯狀分布,逐級下降人文地理差異 農業 具有西牧東耕、南稻北麥的分布特點人口、城市、 交通線分布 表現為東密西疏的分布特點經濟發展水平 東部高、西部低風俗習慣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民俗、飲食、建筑、衣著等方面存在差異 2.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項目 秦嶺-淮河 以北地區 秦嶺-淮河 以南地區1月平均氣 溫(高于0 ℃ 或低于0 ℃) ① <0 ℃ >0 ℃河流冬季結 冰(有或無) 有 ② 無 年降水量 ③ <800毫米 >800毫米植被類型 以④ 暖溫帶落葉闊葉林 為主 以⑤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為主農田類型 以⑥ 旱地 為主 以水田為主主要糧食作物 小麥、玉米 ⑦ 水稻 作物熟制 一年兩熟、兩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一年⑧ 兩熟到三熟 主要運輸方式 公路、鐵路 公路、鐵路、⑨ 水運 主要氣候類型 ⑩ 溫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助記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秦嶺-淮河線兩邊,一月均溫零度線,亞熱暖溫分界線,八百毫米降水線,濕潤半濕分兩半,南方北方分界線,水田旱地分界線,自然風光大不同。二 四大地理區域★★★1.綜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點,可以將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a 北方地區 、b 南方地區 、c 西北地區 、d 青藏地區 。 2.四大地理區域分界線及主導因素地理區域 分界線 劃分依據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圖中B線) 降水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 秦嶺-淮河 一線(圖中A線) 氣溫和降水青藏地區與其他地區 昆侖山脈 -祁連山脈- 橫斷山脈 (圖中C線) 地勢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例】 《史記》中有“秦嶺,天下之大阻”的文字記載。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陜西秦嶺時說:“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讀秦嶺示意圖和西安、漢中氣候資料圖,回答下列問題。 (1)秦嶺之“阻”,影響氣溫。兩城市1月氣溫,漢中比西安 高 (填“高”或“低”)。原因:一方面,漢中緯度更低;另一方面,秦嶺阻擋了來自北方的冬季風,加大了兩地的溫差。(2)秦嶺之“阻”,影響降水。夏季漢中降水比西安 多 (填“多”或“少”)。原因:夏季,秦嶺阻擋了北上的 夏季風 ,加大了秦嶺南北的降水差異。(3)秦嶺之“阻”,劃分南北。秦嶺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圖中秦嶺-淮河以北的干濕區是 半濕潤區 ;圖中秦嶺-淮河以南的溫度帶是 亞熱帶 。(4)和合南北,澤被天下。秦嶺地區水資源豐富,被稱為“中央水塔”,發源于秦嶺的渭河,匯入 黃 河;發源于秦嶺的漢江一路東去注入丹江口水庫,成為 南水北調 中線工程的主要水源,秦嶺之水“澤被天下”。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一、選擇題地理差異顯著 (2024·蘭州中考)我國南、北方地區人們飲食習慣不同。讀圖,完成1~2題。1.區域劃分上,我國南、北方地區的分界線是( D )A.我國地勢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B.黑河-騰沖線C.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D.秦嶺-淮河線2.造成我國“南米北面”的主要原因是( B )A.氣溫的差異 B.氣候的差異 C.口味的差異 D.地形的差異 (2023·濰坊中考)“二十四節氣”是古代農耕文明的產物,今年的5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滿,有“小滿小滿,江河漸滿”之說。下圖示意小滿節氣。據此,完成3~4題。3.小滿時節,我國“江河漸滿”的地區是( C )A.東北地區 B.華北地區 C.華南地區 D.西北地區4.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小滿》詩句中“最愛壟頭麥,迎風笑落紅”,描述的地區是( B )A.四川盆地 B.華北平原 C.三江平原 D.長江中下游平原 (2022·臨沂中考)陜西省自南向北分別劃分為陜南地區、關中地區、陜北地區三個自然區。據圖,完成5~6題。5.陜南地區和關中地區分界線大致接近( D )A.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B.半干旱區與半濕潤區分界線C.熱帶與亞熱帶分界線D.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6.陜北地區的區域特征為( C )A.草場廣布,牦牛成群B.雪山連綿,冰川廣布C.黃土廣布,地表千溝萬壑D.地形崎嶇,喀斯特地貌廣布四大地理區域7. 跨學科·語文(2024·廣安中考)下列詩句所描述的情境與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特征相符的是( B )A.北方地區-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B.南方地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C.西北地區-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D.青藏地區-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024·瀘州中考)我國地域遼闊,傳統文化呈現諸多不同。下面為我國行政區劃簡圖(圖1)、我國四地傳統民居示意圖(圖2)。據此完成8~10題。8.Ⅰ、Ⅱ、Ⅲ、Ⅳ四省(區)在圖2中找不到對應傳統民居的是( C )A.I B.Ⅱ C.Ⅲ D.Ⅳ9.甲傳統民居被稱為“地下的家”,下列說法與其實際相符的是( D )A.夏季炎熱 B.冬季寒冷 C.房屋漏雨 D.光照不足10.Ⅰ省(區)的傳統體育項目有( A )①摔跤 ②滑雪 ③賽馬 ④賽龍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新情境·地理研學(2024·天水中考)2023年“特種兵式旅游”火遍全網。一位湖南女大學生從4月25日至4月29日,5天爬完五岳,整個行程多數坐高鐵,其行程如圖所示。據此,完成11~13題。11.能完成5天爬五岳的“壯舉”,主要依賴于我國發達的( C )A.航空運輸 B.公路運輸 C.鐵路運輸 D.水路運輸12.該行程跨越了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 A )①北方地區 ②南方地區 ③西北地區 ④青藏地區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3.該學生到達河南時,沿途能看到( B )A.稻田連綿 B.麥田連片 C.桑基魚塘 D.草原廣闊 (2023·濱州中考)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寫景亦寫理。讀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圖,完成14~15題。14.從氣象規律看,詩句描寫4月初“雨紛紛”的區域在( B )A.北方地區 B.南方地區 C.西北地區 D.青藏地區15.與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界線大體一致的是( A )A.1月份0℃等溫線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C.熱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D.濕潤地區與半干旱地區的分界線二、綜合題16.(2024·新疆中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 2024年CCTV春節聯歡晚會于2月9日20點在我國各大媒體平臺同步直播。晚會設北京主會場和遼寧沈陽、湖南長沙、陜西西安、新疆喀什四個分會場。(1)春晚主會場設在北京,體現的北京城市職能是 全國的文化中心 。分會場 沈陽 、西安和主會場北京都位于四大地理區域中的 北方地區 。(2)喀什分會場位于四大地理區域中的 西北地區 。該地區氣候 干旱 ,在 寧夏平原 、河套平原人們引黃河水發展 灌溉 農業。(3)長沙分會場位于四大地理區域中的 南方地區 。該地區氣候濕熱,耕地多為 水田 ,種植的油料作物是 油菜 。(4)節目《舞樂新疆》出現在 喀什 分會場,節目《山河詩長安》出現在 西安 分會場。這些節目融合了戲曲、舞蹈、詩詞、傳統年俗等,深刻詮釋和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7. 新情境·生活情境(2024·長沙中考)食品安全系民生。中國人的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不僅要裝滿“米袋子”,還要充實“菜籃子”。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讀圖,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沒有大型商品蔬菜基地分布的是 青藏地區 。 目前,商品蔬菜基地在全國范圍內多點開花,“南菜北運”“西菜東運”等跨區域蔬菜調配方案為各地區“菜籃子”全年穩定供應提供了保障。(2)東北地區居民入冬前家家戶戶“囤秋菜”的現象逐漸減少,這得益于“ 南菜北運 ”跨區域蔬菜調配。湛江是我國北方冬季蔬菜供應地之一,簡述其冬季蔬菜種植的氣候優勢: 緯度低(地處熱帶),氣溫高;熱量條件好 。 山東壽光設有“中國蔬菜博物館”,館內矗立著北魏著名農學家賈思勰銅像,他在《齊民要術》中寫道“收種之時,擇取好穗純色者,留作種子。”強調了農業育種的重要性。(3)我國不斷創新農業育種方式,如太空育種、雜交育種等。山東壽光太空椒、太空番茄的育種方式屬于 太空育種 。 華南地區在高溫高濕、臺風暴雨等極端天氣多發的季節蔬菜供應緊張,高山高原蔬菜及時緩解了該局面。(4)讀圖文材料,我國華南地區蔬菜供應相對緊張的季節為 夏(秋)季 。從云南元謀、河西走廊、河北張北三處蔬菜基地中選擇一處作為粵菜菜心供應地,根據地形對氣候的影響,分析其夏季可生產優質菜心的有利自然條件: 云南元謀:地處云貴高原,海拔高,氣溫較低。河西走廊:靠近祁連山脈,海拔高,氣溫較低。河北張北:地處內蒙古高原,海拔高,氣溫較低 。第十八講 中國的地理差異一 地理差異顯著★1.我國的地理差異自然地理差異 氣溫 自南往北,緯度逐漸升高,氣溫逐漸降低降水 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距海越來越遠,降水越來越少地勢 自西向東,我國地勢呈階梯狀分布,逐級下降人文地理差異 農業 具有西牧東耕、南稻北麥的分布特點人口、城市、 交通線分布 表現為東密西疏的分布特點經濟發展水平 東部高、西部低風俗習慣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民俗、飲食、建筑、衣著等方面存在差異 2.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項目 秦嶺-淮河 以北地區 秦嶺-淮河 以南地區1月平均氣 溫(高于0 ℃ 或低于0 ℃) ① >0 ℃河流冬季結 冰(有或無) 有 ②年降水量 ③ >800毫米植被類型 以④ 為主 以⑤ 為主農田類型 以⑥ 為主 以水田為主主要糧食作物 小麥、玉米 ⑦作物熟制 一年兩熟、兩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一年⑧主要運輸方式 公路、鐵路 公路、鐵路、⑨主要氣候類型 ⑩ ◆助記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秦嶺-淮河線兩邊,一月均溫零度線,亞熱暖溫分界線,八百毫米降水線,濕潤半濕分兩半,南方北方分界線,水田旱地分界線,自然風光大不同。二 四大地理區域★★★1.綜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點,可以將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a 、b 、c 、d 。 2.四大地理區域分界線及主導因素地理區域 分界線 劃分依據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圖中B線)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 一線(圖中A線)青藏地區與其他地區 -祁連山脈- (圖中C線)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例】 《史記》中有“秦嶺,天下之大阻”的文字記載。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陜西秦嶺時說:“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讀秦嶺示意圖和西安、漢中氣候資料圖,回答下列問題。 (1)秦嶺之“阻”,影響氣溫。兩城市1月氣溫,漢中比西安 (填“高”或“低”)。原因:一方面,漢中緯度更低;另一方面,秦嶺阻擋了來自北方的冬季風,加大了兩地的溫差。(2)秦嶺之“阻”,影響降水。夏季漢中降水比西安 (填“多”或“少”)。原因:夏季,秦嶺阻擋了北上的 ,加大了秦嶺南北的降水差異。(3)秦嶺之“阻”,劃分南北。秦嶺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圖中秦嶺-淮河以北的干濕區是 ;圖中秦嶺-淮河以南的溫度帶是 。(4)和合南北,澤被天下。秦嶺地區水資源豐富,被稱為“中央水塔”,發源于秦嶺的渭河,匯入 河;發源于秦嶺的漢江一路東去注入丹江口水庫,成為 中線工程的主要水源,秦嶺之水“澤被天下”。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一、選擇題地理差異顯著 (2024·蘭州中考)我國南、北方地區人們飲食習慣不同。讀圖,完成1~2題。1.區域劃分上,我國南、北方地區的分界線是( )A.我國地勢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B.黑河-騰沖線C.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D.秦嶺-淮河線2.造成我國“南米北面”的主要原因是( )A.氣溫的差異 B.氣候的差異 C.口味的差異 D.地形的差異 (2023·濰坊中考)“二十四節氣”是古代農耕文明的產物,今年的5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滿,有“小滿小滿,江河漸滿”之說。下圖示意小滿節氣。據此,完成3~4題。3.小滿時節,我國“江河漸滿”的地區是( )A.東北地區 B.華北地區 C.華南地區 D.西北地區4.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小滿》詩句中“最愛壟頭麥,迎風笑落紅”,描述的地區是( )A.四川盆地 B.華北平原 C.三江平原 D.長江中下游平原 (2022·臨沂中考)陜西省自南向北分別劃分為陜南地區、關中地區、陜北地區三個自然區。據圖,完成5~6題。5.陜南地區和關中地區分界線大致接近( )A.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B.半干旱區與半濕潤區分界線C.熱帶與亞熱帶分界線D.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6.陜北地區的區域特征為( )A.草場廣布,牦牛成群B.雪山連綿,冰川廣布C.黃土廣布,地表千溝萬壑D.地形崎嶇,喀斯特地貌廣布四大地理區域7. 跨學科·語文(2024·廣安中考)下列詩句所描述的情境與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特征相符的是( )A.北方地區-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B.南方地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C.西北地區-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D.青藏地區-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024·瀘州中考)我國地域遼闊,傳統文化呈現諸多不同。下面為我國行政區劃簡圖(圖1)、我國四地傳統民居示意圖(圖2)。據此完成8~10題。8.Ⅰ、Ⅱ、Ⅲ、Ⅳ四省(區)在圖2中找不到對應傳統民居的是( )A.I B.Ⅱ C.Ⅲ D.Ⅳ9.甲傳統民居被稱為“地下的家”,下列說法與其實際相符的是( )A.夏季炎熱 B.冬季寒冷 C.房屋漏雨 D.光照不足10.Ⅰ省(區)的傳統體育項目有( )①摔跤 ②滑雪 ③賽馬 ④賽龍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新情境·地理研學(2024·天水中考)2023年“特種兵式旅游”火遍全網。一位湖南女大學生從4月25日至4月29日,5天爬完五岳,整個行程多數坐高鐵,其行程如圖所示。據此,完成11~13題。11.能完成5天爬五岳的“壯舉”,主要依賴于我國發達的( )A.航空運輸 B.公路運輸 C.鐵路運輸 D.水路運輸12.該行程跨越了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 )①北方地區 ②南方地區 ③西北地區 ④青藏地區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3.該學生到達河南時,沿途能看到( )A.稻田連綿 B.麥田連片 C.桑基魚塘 D.草原廣闊 (2023·濱州中考)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寫景亦寫理。讀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圖,完成14~15題。14.從氣象規律看,詩句描寫4月初“雨紛紛”的區域在( )A.北方地區 B.南方地區 C.西北地區 D.青藏地區15.與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界線大體一致的是( )A.1月份0℃等溫線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C.熱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D.濕潤地區與半干旱地區的分界線二、綜合題16.(2024·新疆中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 2024年CCTV春節聯歡晚會于2月9日20點在我國各大媒體平臺同步直播。晚會設北京主會場和遼寧沈陽、湖南長沙、陜西西安、新疆喀什四個分會場。(1)春晚主會場設在北京,體現的北京城市職能是 。分會場 、西安和主會場北京都位于四大地理區域中的 。(2)喀什分會場位于四大地理區域中的 。該地區氣候 ,在 、河套平原人們引黃河水發展 農業。(3)長沙分會場位于四大地理區域中的 。該地區氣候濕熱,耕地多為 ,種植的油料作物是 。(4)節目《舞樂新疆》出現在 分會場,節目《山河詩長安》出現在 分會場。這些節目融合了戲曲、舞蹈、詩詞、傳統年俗等,深刻詮釋和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7. 新情境·生活情境(2024·長沙中考)食品安全系民生。中國人的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不僅要裝滿“米袋子”,還要充實“菜籃子”。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讀圖,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沒有大型商品蔬菜基地分布的是 。 目前,商品蔬菜基地在全國范圍內多點開花,“南菜北運”“西菜東運”等跨區域蔬菜調配方案為各地區“菜籃子”全年穩定供應提供了保障。(2)東北地區居民入冬前家家戶戶“囤秋菜”的現象逐漸減少,這得益于“ ”跨區域蔬菜調配。湛江是我國北方冬季蔬菜供應地之一,簡述其冬季蔬菜種植的氣候優勢: 。 山東壽光設有“中國蔬菜博物館”,館內矗立著北魏著名農學家賈思勰銅像,他在《齊民要術》中寫道“收種之時,擇取好穗純色者,留作種子。”強調了農業育種的重要性。(3)我國不斷創新農業育種方式,如太空育種、雜交育種等。山東壽光太空椒、太空番茄的育種方式屬于 。 華南地區在高溫高濕、臺風暴雨等極端天氣多發的季節蔬菜供應緊張,高山高原蔬菜及時緩解了該局面。(4)讀圖文材料,我國華南地區蔬菜供應相對緊張的季節為 。從云南元謀、河西走廊、河北張北三處蔬菜基地中選擇一處作為粵菜菜心供應地,根據地形對氣候的影響,分析其夏季可生產優質菜心的有利自然條件: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十八講中國的地理差異 - 學生版.docx 第十八講中國的地理差異.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