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十講黃土高原北京 學案(學生版+教師版)2025年中考地理人教版一輪教材梳理(山東)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十講黃土高原北京 學案(學生版+教師版)2025年中考地理人教版一輪教材梳理(山東)

資源簡介

第二十講 黃土高原 北京
一 黃土高原★★
1.文明的搖籃
(1)位置:黃土高原東起A 山脈,西至 ,北連 高原,南抵B 。
(2)自然條件
地形 以 為主,高原面平坦開闊,高原中分布著眾多的河谷、平原,這些地區地勢平坦,便于耕作
土壤 疏松肥沃,便于耕種
氣候 雨熱同期
水源 這里有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還有渭河、涇河等河流,灌溉水源充足
  (3)“黃土風情”: 是黃土高原特有的傳統民居; 是一種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陜北民歌。
  2.風吹來的黃土
黃土形成 關于黃土高原形成的多種假說中,“ ”得到了廣泛的認同
地表特點 、支離破碎
形成原因 土質 、流水侵蝕
  3.嚴重的水土流失
原因 自然原因 土質 黃土土質 ,多孔隙,許多物質易溶于水
植被 地表裸露,缺乏 保護
氣候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
人為原因 人多地少,開發歷史悠久,長期的 導致生態環境惡化
修路、 等活動破壞地表
危害 帶走了地表肥沃的 ,破壞了農田和村莊,使得 加劇,生態環境惡化;泥沙下泄導致河流 劇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庫,給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難
  4.水土保持
(1)黃土高原不同地區水土保持的方法
  (2)不同治理措施對水土保持的作用
◆助記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擋土建梯田,植樹加種草,
退耕減數量,治理水土好。
二 北京★★★
1.位置與自然環境
(1)位置
經緯度位置 經緯度大致為( , )
相對位置 位于A 平原的北緣,北部是B 山脈,西部是太行山脈余脈C
與河北省、D 市相鄰
  (2)自然環境
地形 以 為主,地勢 高、 低
氣候 屬于 氣候,冬季 ,夏季
河流 受地勢因素影響,自 向 注入渤海
  (3)城市職能
城市職能 舉例說明
中心 人民大會堂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所在地;中南海是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所在地
中心 有著名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上百所高等院校;還有許多著名的博物館、展覽館、體育場館……
中心 有外國大使館、國際組織代表機構,以及眾多的海外企業代表機構等
  2.歷史悠久的古城
(1)名勝古跡:長城、北京故宮、 、 、天壇、明十三陵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 、胡同、 等也體現了北京的歷史文化傳統。
3.現代化的大都市
(1)建設目標:“國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2)北京中央商務區、金融街、中關村科技園區、商業街等重點功能區建設齊全;以舊城為中心向四周擴展,興建了一批新區和衛星城。
  (3)北京是全國最大的鐵路交通樞紐和國際航空港,對外交通聯系方便。環形公路把主要放射狀交通干線連接起來,放射狀交通干線便捷了中心城區的對外聯系。
  (4)北京減少空氣污染,增加綠地面積,更加適合人類居住。
(5)加大對四合院和胡同等北京傳統文化的保護。
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與治理措施
  【例1】 跨學科·音樂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信天游”是流傳在我國黃土高原地區的一種民歌形式,歌腔高度集中展示了黃坡黃水的自然景觀、社會風貌和陜北人的精神世界。
探究一 歌謠現問題
20世紀50年代,當地“信天游”中唱道:“雨澇流泥漿,沖成萬條溝,肥土順水流,籽苗連根丟……”
(1)完成下面框架圖。
① ,
② 。
探究二 積極尋治理
針對“信天游”歌詞反映的生態環境問題,多年來人們因地制宜,總結形成了“山頂戴林帽,山坡披草褂,山腰系田帶,山下覆地膜,溝底筑水池”的治理開發模式。
(2)舉例說明解決黃土高原生態環境問題的具體措施。
探究三 黃土披綠裝
“山坡坡栽樹,崖畔畔青,黃土高坡有了好風景,黃沙那個不起塵少見,林果繞村綠滿山。”經過幾十年的治理,黃土高原由黃變綠,已成為我國最大的蘋果產區之一。
(3)為促進黃土高原農業可持續發展,請你獻計獻策。
1.水土流失的原因
2.影響水土流失強度的因素
(1)降水:降水越強,水土流失強度越大。
(2)土質:土質為沙土,水土流失強度大;土質為黏土,水土流失強度小。
(3)植被:植被越密集,水土流失強度越小。
(4)坡度:坡度越大,水土流失強度越大。
3.圖示法表示水土流失的治理
北京的城市發展及面臨的問題
  【例2】 綜合思維 雄安新區的定位是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為解決大城市病提供中國方案,建設綠色智能新城。讀圖,完成(1)~(2)題。
(1)北京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大城市病”不包括(   )
A.用水緊張 B.交通擁堵 C.住房困難 D.多沙塵暴
(2)設立雄安新區,北京可產生的最大效益是(   )
A.工業發展 B.功能增加 C.環境改善 D.水源充足
北京的大城市問題及治理措施
問題 措施
水資源缺乏 節約用水,防治水污染,南水北調,興修水庫等
人口過多 控制人口數量
交通擁擠 加快城市交通設施建設,疏解非首都功能
空氣污染 減少汽車尾氣排放,搬遷或關停污染嚴重的工廠
住房緊張 加快城市改造與建設步伐
一、選擇題
黃土高原
  (2023·菏澤中考)革命圣地延安孕育的“延安精神”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偉大精神動力。讀遵義會議會址(圖1)和延安毛澤東舊居(圖2)景觀圖,完成1~3題。
1. 跨學科·歷史遵義會議會址和延安毛澤東舊居所在的省級行政區域簡稱分別是(   )
A.滇、陜 B.桂、冀 C.黔、陜 D.川、晉
2.圖中建筑景觀反映出兩地(   )
①經濟發展水平不同 ②自然環境不同
③地方文化存在差異 ④建筑特點相似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延安精神”的本質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未來延安的建設中應(   )
①保護革命文化景觀,傳承“延安精神” ②依托革命遺址,發展紅色旅游業 ③拆除所有舊窯洞,建設現代化樓房 ④利用礦產資源,打造工礦城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4·連云港中考)黃河金三角地區是我國最大的煉鋁業基地。如圖為黃河金三角地區示意。讀圖,完成4~6題。
4.黃河金三角地區位于(   )
A.晉、陜、甘三省交界處
B.寧、陜、甘三省交界處
C.陜、寧、豫三省交界處
D.陜、晉、豫三省交界處
5.該地區發展煉鋁業的主要能源優勢有(   )
①石油資源豐富 ②煤炭資源豐富 ③水能資源豐富 ④太陽能資源豐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該地區發展煉鋁業應該關注的主要生態問題是(   )
A.土地荒漠化 B.草場退化 C.水土流失 D.土地鹽堿化
  新考向·地理實驗(2024·南充中考)為了探究我國黃土高原某區域水土流失問題,潘博士組織學校地理興趣小組設計了“探究各要素在不同情況下對水土流失的影響”的探究實驗(下圖)。據此,完成7~8題。
7.下列關于該實驗結論,不恰當的是(   )
A.地表坡度越小,越有利于保持水土
B.土壤黏性越大,越有利于保持水土
C.降水強度越大,越有利于保持水土
D.植被覆蓋率越大,越有利于保持水土
8.結合實驗結論,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最有效可行的措施是(   )
A.削山填溝,降低地表坡度
B.植樹種草,提高植被覆蓋率
C.提高科技水平,減小降水強度
D.加大資金投入,硬化裸露地表
  (2024·陜西中考)陜西省分為陜北、關中、陜南三個地理單元,因自然與人文的豐富色彩、多元文化而獨具魅力。據此,完成9~11題。
9.曾經,黃土文明與紅色文化積淀出陜西的人文底色。陜西紅色文化的標志是(   )
A.大雁塔 B.秦陵兵馬俑 C.黃帝陵 D.延安寶塔山
10.如今,秦嶺的綠與航天科技之藍彰顯了陜西的發展本色。綠色秦嶺是我國(   )
A.南方與北方的分界線
B.縱貫南北的巨大山脈
C.衛星發射與制造基地
D.長江與黃河的發源地
11. 學習主題·區域發展未來,多元融合、人地協調是多彩陜西高質量發展的主色。陜西未來發展方向不包括(   )
A.基于生態保護與紅色傳承,陜北積極發展綠色農業和紅色旅游
B.基于歷史文化與科研優勢,關中集中發展文旅產業和高新技術
C.基于森林資源與豐富礦產,秦嶺大力發展生物醫藥和礦產開采
D.基于宜人氣候與優美環境,陜南適宜發展康養產業和生態旅游
北京
  (2023·聊城中考)2022年10月16日,黨的二十大在北京勝利召開。讀圖,完成12~13題。
12.會議召開的季節,在北京可能欣賞到(   )
A.玉淵潭櫻花盛開 B.圓明園荷花綻放
C.故宮銀裝素裹 D.香山楓葉變紅
13.下列有關北京市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溫帶季風氣候顯著
B.河流的汛期在春夏季節
C.北京市的城市職能是國際交往中心
D.為強化北京市國際大都市的作用,應加速擴大城市規模,增加城市人口
  (2022·日照中考)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利于緩解首都巨大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壓力,發揮京津冀三地各自的產業優勢。2005年3月,首鋼搬遷到河北省曹妃甸,研發中心留在北京,首鋼原址改造成工業遺址公園。首鋼滑雪大跳臺就是在首鋼原廠址上建設的北京冬奧會比賽場館之一。下面是凱凱同學查閱資料后,給首鋼滑雪大跳臺做的名片。據此,完成14~15題。
14.首鋼滑雪大跳臺(   )
A.是現代北京符號,承擔文化職能
B.在冬奧會結束后,拆除恢復原貌
C.設計元素“飛天”,靈感源于信天游
D.在工業遺址上建造,建設成本高
15.首鋼搬遷有利于發揮(   )
A.北京的技術優勢
B.北京的科技優勢
C.河北的市場優勢
D.天津的資源優勢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024·涼山中考)祖國的首都北京是我國著名的古都和歷史文化名城。下面為北京的舊城示意圖。據此,完成16~17題。
16.下列有關北京舊城的描述,錯誤的是(   )
A.道路呈放射狀布局
B.呈現獨特的“凸”字形輪廓
C.中軸線縱貫舊城的南北
D.面向南方的布局有利于避寒采光
17.以下不屬于現代北京的城市職能的是(   )
A.經濟中心 B.政治中心 C.科技創新中心 D.文化中心
  (2024·云南中考)北京是我國的首都,也是著名古都。據此,完成18~19題。
18.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所在地均設在北京,體現北京是我國的(   )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科技創新中心 D.國際交往中心
19.作為著名古都,北京擁有眾多世界文化遺產。下列不屬于北京的世界文化遺產是(   )
20.(2024·泰安中考)一個城市具有文化價值的著名建筑,往往成為這個城市的符號。下列有關北京符號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首都北京的符號是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
B.古城北京的符號是故宮、鳥巢
C.現代北京的符號是水立方、四合院
D.科技北京的符號是中關村、長城
  (2024·湖南中考)北京城市建設發展迅速,建有國家體育場、國家博物館、首都國際機場等,還在城市中心打造了一批開放式的街心公園、綠地等。據此,完成21~22題。
21.北京交通建設成就包括(   )
A.國家體育場 B.國家博物館 C.首都國際機場 D.街心公園、綠地
22.北京建設街心公園和綠地有助于(   )
A.提高礦產儲量 B.緩解住房緊張 C.增加耕地面積 D.改善空氣質量
  (2024·河南中考)2024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10周年。天津市寶坻區依托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建設,形成了“創新研發在北京,成果轉化在寶坻”的合作模式。下面為寶坻區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23~24題。
23.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可重點發展(   )
A.金屬冶煉 B.食品加工 C.紡織服裝 D.生物醫藥
24.北京和寶坻間的高效聯動得益于(   )
A.良好的生態環境 B.便捷的交通通信
C.龐大的消費市場 D.充足的勞動人口
二、綜合題
25. 主題教育·生態保護(2024·泰安中考節選)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一項重大國家戰略,黃河安瀾,天下大穰。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綜合治理,生態經濟雙贏】
“荒坡上栽樹崖畔畔上青,山腰腰梯田溝道道壩,禿峁峁變綠海,溝道道賽江南”。一首悠揚的信天游,講述著黃土高原由“黃”轉“綠”的奇跡。現如今,這里已成為我國最大的蘋果產區。
(1)近年來,黃土高原地區的人們綜合治理水土流失,生態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請列舉該地區由“黃”轉“綠”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2)地處陜西省延安市的洛川,出產的蘋果肉質細嫩致密、汁多松脆、酸甜適口,是全國地理標志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試從地形與氣候方面,分析洛川蘋果品質優良的有利自然條件。
26.(2024·聊城中考)環渤海經濟圈已成為拉動中國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發動機。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2024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十周年。京津冀位于環渤海經濟圈心臟地帶,可發揮北京的首都優勢、天津的港口優勢和河北的資源優勢,加強區際聯系。
材料二 下面為環渤海經濟圈和京津冀區域空間格局示意圖。
(1)結合材料信息,歸納環渤海經濟圈發展的有利條件。
(2)近年來,環渤海經濟圈新建了多條高速鐵路,全線規劃以橋代路為主。試分析以橋代路的原因。
(3)在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中,北京的首都優勢有 。區域空間格局中,西北部為生態涵養區,請說出其生態環境效益。(至少寫出兩點)
27.(2023·北京中考)北京是著名古都和歷史文化名城,也是現代化大都市。圍繞新時代北京建設新成就,同學們開展學習交流。下面為北京市簡圖(圖1)和2015-2020年北京市再生水利用量統計圖(圖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主題一 生態之城
  北京市水資源短缺,部分河段曾經干涸、污染嚴重。經過綜合治理,多條河流實現全線水流貫通入海,水清岸綠,其中再生水功不可沒。
(1)圖1中,北京市主要河流有 河、潮白河、北運河、拒馬河、泃河等。
(2)自2015年以來,北京市再生水利用量呈現 趨勢,其中,利用量最多的是 用水。再生水已經成為北京市供水的重要來源。
主題二 科技之城
  北京是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的高地,以“三城一區”為主平臺打造兩大產業帶,發揮科技示范引領作用。
(3)“三城一區”與兩大產業帶相互支撐,共同發展。北京市主要依托 ,打造北部研發創新與信息產業帶;主要依托 打造南部先進智造產業帶。(將序號填寫在對應的橫線上)
①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 ②中關村科學城、未來科學城、懷柔科學城
(4)建設“三城一區”,加快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這最能體現出北京是全國的(   )(單項選擇)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科技創新中心 D.國際交往中心
主題三 文化之城
  博物館以征集、保護、研究、傳播并展出具有代表性的物質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要形式,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學習機會。北京市政府制定規劃,積極推進“博物館之城”建設。
(5)依據上述材料,概括北京市建設“博物館之城”的有利條件。
(6)從生態科技、文化的角度,任選其一,結合實例,說出北京建設新成就的積極影響。第二十講 黃土高原 北京
一 黃土高原★★
1.文明的搖籃
(1)位置:黃土高原東起A 太行 山脈,西至 烏鞘嶺 ,北連 內蒙古 高原,南抵B 秦嶺 。
(2)自然條件
地形 以 高原 為主,高原面平坦開闊,高原中分布著眾多的河谷、平原,這些地區地勢平坦,便于耕作
土壤  黃土 疏松肥沃,便于耕種
氣候 雨熱同期
水源 這里有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黃河 ,還有渭河、涇河等河流,灌溉水源充足
  (3)“黃土風情”: 窯洞 是黃土高原特有的傳統民居; 信天游 是一種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陜北民歌。
  2.風吹來的黃土
黃土形成 關于黃土高原形成的多種假說中,“ 風成說 ”得到了廣泛的認同
地表特點  千溝萬壑 、支離破碎
形成原因 土質 疏松 、流水侵蝕
  3.嚴重的水土流失
原因 自然原因 土質 黃土土質 疏松 ,多孔隙,許多物質易溶于水
植被 地表裸露,缺乏 植被 保護
氣候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 暴雨 
人為原因 人多地少,開發歷史悠久,長期的 過墾過牧 導致生態環境惡化
修路、 采礦 等活動破壞地表
危害 帶走了地表肥沃的 土壤 ,破壞了農田和村莊,使得 自然災害 加劇,生態環境惡化;泥沙下泄導致河流 含沙量 劇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庫,給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難
  4.水土保持
(1)黃土高原不同地區水土保持的方法
  (2)不同治理措施對水土保持的作用
◆助記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擋土建梯田,植樹加種草,
退耕減數量,治理水土好。
二 北京★★★
1.位置與自然環境
(1)位置
經緯度位置 經緯度大致為( 40°N , 116°E )
相對位置 位于A 華北 平原的北緣,北部是B 燕山 山脈,西部是太行山脈余脈C 西山 
與河北省、D 天津 市相鄰
  (2)自然環境
地形 以 平原 為主,地勢 西北 高、 東南 低
氣候 屬于 溫帶季風 氣候,冬季 寒冷干燥 ,夏季 高溫多雨 
河流 受地勢因素影響,自 西北 向 東南 注入渤海
  (3)城市職能
城市職能 舉例說明
 政治 中心 人民大會堂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所在地;中南海是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所在地
 文化 中心 有著名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上百所高等院校;還有許多著名的博物館、展覽館、體育場館……
 國際交往 中心 有外國大使館、國際組織代表機構,以及眾多的海外企業代表機構等
  2.歷史悠久的古城
(1)名勝古跡:長城、北京故宮、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 頤和園 、天壇、明十三陵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 四合院 、胡同、 牌樓 等也體現了北京的歷史文化傳統。
3.現代化的大都市
(1)建設目標:“國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2)北京中央商務區、金融街、中關村科技園區、商業街等重點功能區建設齊全;以舊城為中心向四周擴展,興建了一批新區和衛星城。
  (3)北京是全國最大的鐵路交通樞紐和國際航空港,對外交通聯系方便。環形公路把主要放射狀交通干線連接起來,放射狀交通干線便捷了中心城區的對外聯系。
  (4)北京減少空氣污染,增加綠地面積,更加適合人類居住。
(5)加大對四合院和胡同等北京傳統文化的保護。
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與治理措施
  【例1】 跨學科·音樂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信天游”是流傳在我國黃土高原地區的一種民歌形式,歌腔高度集中展示了黃坡黃水的自然景觀、社會風貌和陜北人的精神世界。
探究一 歌謠現問題
20世紀50年代,當地“信天游”中唱道:“雨澇流泥漿,沖成萬條溝,肥土順水流,籽苗連根丟……”
(1)完成下面框架圖。
① 水土流失 ,
② 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
探究二 積極尋治理
針對“信天游”歌詞反映的生態環境問題,多年來人們因地制宜,總結形成了“山頂戴林帽,山坡披草褂,山腰系田帶,山下覆地膜,溝底筑水池”的治理開發模式。
(2)舉例說明解決黃土高原生態環境問題的具體措施。
植樹造林種草,保持水土;退耕還林、還草;緩坡地修梯田;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建設水利工程;溝谷地區打壩淤地。
探究三 黃土披綠裝
“山坡坡栽樹,崖畔畔青,黃土高坡有了好風景,黃沙那個不起塵少見,林果繞村綠滿山。”經過幾十年的治理,黃土高原由黃變綠,已成為我國最大的蘋果產區之一。
(3)為促進黃土高原農業可持續發展,請你獻計獻策。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進行產品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發展集采摘與休閑為一體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態旅游;重視科技在農業生產中的推廣和應用;加強環境治理,改善生態環境;等等。
1.水土流失的原因
2.影響水土流失強度的因素
(1)降水:降水越強,水土流失強度越大。
(2)土質:土質為沙土,水土流失強度大;土質為黏土,水土流失強度小。
(3)植被:植被越密集,水土流失強度越小。
(4)坡度:坡度越大,水土流失強度越大。
3.圖示法表示水土流失的治理
北京的城市發展及面臨的問題
  【例2】 綜合思維 雄安新區的定位是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為解決大城市病提供中國方案,建設綠色智能新城。讀圖,完成(1)~(2)題。
(1)北京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大城市病”不包括( D )
A.用水緊張 B.交通擁堵 C.住房困難 D.多沙塵暴
(2)設立雄安新區,北京可產生的最大效益是( C )
A.工業發展 B.功能增加 C.環境改善 D.水源充足
北京的大城市問題及治理措施
問題 措施
水資源缺乏 節約用水,防治水污染,南水北調,興修水庫等
人口過多 控制人口數量
交通擁擠 加快城市交通設施建設,疏解非首都功能
空氣污染 減少汽車尾氣排放,搬遷或關停污染嚴重的工廠
住房緊張 加快城市改造與建設步伐
一、選擇題
黃土高原
  (2023·菏澤中考)革命圣地延安孕育的“延安精神”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偉大精神動力。讀遵義會議會址(圖1)和延安毛澤東舊居(圖2)景觀圖,完成1~3題。
1. 跨學科·歷史遵義會議會址和延安毛澤東舊居所在的省級行政區域簡稱分別是( C )
A.滇、陜 B.桂、冀 C.黔、陜 D.川、晉
2.圖中建筑景觀反映出兩地( B )
①經濟發展水平不同 ②自然環境不同
③地方文化存在差異 ④建筑特點相似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延安精神”的本質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未來延安的建設中應( A )
①保護革命文化景觀,傳承“延安精神” ②依托革命遺址,發展紅色旅游業 ③拆除所有舊窯洞,建設現代化樓房 ④利用礦產資源,打造工礦城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4·連云港中考)黃河金三角地區是我國最大的煉鋁業基地。如圖為黃河金三角地區示意。讀圖,完成4~6題。
4.黃河金三角地區位于( D )
A.晉、陜、甘三省交界處
B.寧、陜、甘三省交界處
C.陜、寧、豫三省交界處
D.陜、晉、豫三省交界處
5.該地區發展煉鋁業的主要能源優勢有( C )
①石油資源豐富 ②煤炭資源豐富 ③水能資源豐富 ④太陽能資源豐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該地區發展煉鋁業應該關注的主要生態問題是( C )
A.土地荒漠化 B.草場退化 C.水土流失 D.土地鹽堿化
  新考向·地理實驗(2024·南充中考)為了探究我國黃土高原某區域水土流失問題,潘博士組織學校地理興趣小組設計了“探究各要素在不同情況下對水土流失的影響”的探究實驗(下圖)。據此,完成7~8題。
7.下列關于該實驗結論,不恰當的是( C )
A.地表坡度越小,越有利于保持水土
B.土壤黏性越大,越有利于保持水土
C.降水強度越大,越有利于保持水土
D.植被覆蓋率越大,越有利于保持水土
8.結合實驗結論,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最有效可行的措施是( B )
A.削山填溝,降低地表坡度
B.植樹種草,提高植被覆蓋率
C.提高科技水平,減小降水強度
D.加大資金投入,硬化裸露地表
  (2024·陜西中考)陜西省分為陜北、關中、陜南三個地理單元,因自然與人文的豐富色彩、多元文化而獨具魅力。據此,完成9~11題。
9.曾經,黃土文明與紅色文化積淀出陜西的人文底色。陜西紅色文化的標志是( D )
A.大雁塔 B.秦陵兵馬俑 C.黃帝陵 D.延安寶塔山
10.如今,秦嶺的綠與航天科技之藍彰顯了陜西的發展本色。綠色秦嶺是我國( A )
A.南方與北方的分界線
B.縱貫南北的巨大山脈
C.衛星發射與制造基地
D.長江與黃河的發源地
11. 學習主題·區域發展未來,多元融合、人地協調是多彩陜西高質量發展的主色。陜西未來發展方向不包括( C )
A.基于生態保護與紅色傳承,陜北積極發展綠色農業和紅色旅游
B.基于歷史文化與科研優勢,關中集中發展文旅產業和高新技術
C.基于森林資源與豐富礦產,秦嶺大力發展生物醫藥和礦產開采
D.基于宜人氣候與優美環境,陜南適宜發展康養產業和生態旅游
北京
  (2023·聊城中考)2022年10月16日,黨的二十大在北京勝利召開。讀圖,完成12~13題。
12.會議召開的季節,在北京可能欣賞到( D )
A.玉淵潭櫻花盛開 B.圓明園荷花綻放
C.故宮銀裝素裹 D.香山楓葉變紅
13.下列有關北京市的描述,正確的是( A )
A.溫帶季風氣候顯著
B.河流的汛期在春夏季節
C.北京市的城市職能是國際交往中心
D.為強化北京市國際大都市的作用,應加速擴大城市規模,增加城市人口
  (2022·日照中考)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利于緩解首都巨大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壓力,發揮京津冀三地各自的產業優勢。2005年3月,首鋼搬遷到河北省曹妃甸,研發中心留在北京,首鋼原址改造成工業遺址公園。首鋼滑雪大跳臺就是在首鋼原廠址上建設的北京冬奧會比賽場館之一。下面是凱凱同學查閱資料后,給首鋼滑雪大跳臺做的名片。據此,完成14~15題。
14.首鋼滑雪大跳臺( A )
A.是現代北京符號,承擔文化職能
B.在冬奧會結束后,拆除恢復原貌
C.設計元素“飛天”,靈感源于信天游
D.在工業遺址上建造,建設成本高
15.首鋼搬遷有利于發揮( B )
A.北京的技術優勢
B.北京的科技優勢
C.河北的市場優勢
D.天津的資源優勢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024·涼山中考)祖國的首都北京是我國著名的古都和歷史文化名城。下面為北京的舊城示意圖。據此,完成16~17題。
16.下列有關北京舊城的描述,錯誤的是( A )
A.道路呈放射狀布局
B.呈現獨特的“凸”字形輪廓
C.中軸線縱貫舊城的南北
D.面向南方的布局有利于避寒采光
17.以下不屬于現代北京的城市職能的是( A )
A.經濟中心 B.政治中心 C.科技創新中心 D.文化中心
  (2024·云南中考)北京是我國的首都,也是著名古都。據此,完成18~19題。
18.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所在地均設在北京,體現北京是我國的( A )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科技創新中心 D.國際交往中心
19.作為著名古都,北京擁有眾多世界文化遺產。下列不屬于北京的世界文化遺產是( D )
20.(2024·泰安中考)一個城市具有文化價值的著名建筑,往往成為這個城市的符號。下列有關北京符號的敘述,正確的是( A )
A.首都北京的符號是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
B.古城北京的符號是故宮、鳥巢
C.現代北京的符號是水立方、四合院
D.科技北京的符號是中關村、長城
  (2024·湖南中考)北京城市建設發展迅速,建有國家體育場、國家博物館、首都國際機場等,還在城市中心打造了一批開放式的街心公園、綠地等。據此,完成21~22題。
21.北京交通建設成就包括( C )
A.國家體育場 B.國家博物館 C.首都國際機場 D.街心公園、綠地
22.北京建設街心公園和綠地有助于( D )
A.提高礦產儲量 B.緩解住房緊張 C.增加耕地面積 D.改善空氣質量
  (2024·河南中考)2024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10周年。天津市寶坻區依托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建設,形成了“創新研發在北京,成果轉化在寶坻”的合作模式。下面為寶坻區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23~24題。
23.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可重點發展( D )
A.金屬冶煉 B.食品加工 C.紡織服裝 D.生物醫藥
24.北京和寶坻間的高效聯動得益于( B )
A.良好的生態環境 B.便捷的交通通信
C.龐大的消費市場 D.充足的勞動人口
二、綜合題
25. 主題教育·生態保護(2024·泰安中考節選)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一項重大國家戰略,黃河安瀾,天下大穰。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綜合治理,生態經濟雙贏】
“荒坡上栽樹崖畔畔上青,山腰腰梯田溝道道壩,禿峁峁變綠海,溝道道賽江南”。一首悠揚的信天游,講述著黃土高原由“黃”轉“綠”的奇跡。現如今,這里已成為我國最大的蘋果產區。
(1)近年來,黃土高原地區的人們綜合治理水土流失,生態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請列舉該地區由“黃”轉“綠”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①陡坡地帶植樹種草;②緩坡地帶修筑梯田;③坡腳處修擋土壩;④溝谷地帶打壩淤地;⑤合理放牧;⑥退耕還林、還草。
(2)地處陜西省延安市的洛川,出產的蘋果肉質細嫩致密、汁多松脆、酸甜適口,是全國地理標志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試從地形與氣候方面,分析洛川蘋果品質優良的有利自然條件。
地形:洛川縣位于黃土高原地區,塬面寬闊,土層深厚,質地疏松,有利于果樹生長。氣候:洛川縣屬于溫帶季風氣候,晴天多,光照充足;大陸性氣候強,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有機物的積累。
26.(2024·聊城中考)環渤海經濟圈已成為拉動中國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發動機。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2024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十周年。京津冀位于環渤海經濟圈心臟地帶,可發揮北京的首都優勢、天津的港口優勢和河北的資源優勢,加強區際聯系。
材料二 下面為環渤海經濟圈和京津冀區域空間格局示意圖。
(1)結合材料信息,歸納環渤海經濟圈發展的有利條件。
自然條件: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低平;臨近渤海,背靠首都北京,地理位置優越;煤、鐵、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社會經濟條件:多條鐵路經過,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勞動力充足;政府政策支持;等等。
(2)近年來,環渤海經濟圈新建了多條高速鐵路,全線規劃以橋代路為主。試分析以橋代路的原因。
少占用沿線耕地,提高空間利用率;保護生態環境;保障運行速度和行車安全;等等。
(3)在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中,北京的首都優勢有 科技發達 。區域空間格局中,西北部為生態涵養區,請說出其生態環境效益。(至少寫出兩點)
改善河流水質、減少災害性天氣等。
27.(2023·北京中考)北京是著名古都和歷史文化名城,也是現代化大都市。圍繞新時代北京建設新成就,同學們開展學習交流。下面為北京市簡圖(圖1)和2015-2020年北京市再生水利用量統計圖(圖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主題一 生態之城
  北京市水資源短缺,部分河段曾經干涸、污染嚴重。經過綜合治理,多條河流實現全線水流貫通入海,水清岸綠,其中再生水功不可沒。
(1)圖1中,北京市主要河流有 永定 河、潮白河、北運河、拒馬河、泃河等。
(2)自2015年以來,北京市再生水利用量呈現 上升 趨勢,其中,利用量最多的是 環境 用水。再生水已經成為北京市供水的重要來源。
主題二 科技之城
  北京是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的高地,以“三城一區”為主平臺打造兩大產業帶,發揮科技示范引領作用。
(3)“三城一區”與兩大產業帶相互支撐,共同發展。北京市主要依托 ② ,打造北部研發創新與信息產業帶;主要依托 ① 打造南部先進智造產業帶。(將序號填寫在對應的橫線上)
①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 ②中關村科學城、未來科學城、懷柔科學城
(4)建設“三城一區”,加快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這最能體現出北京是全國的( C )(單項選擇)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科技創新中心 D.國際交往中心
主題三 文化之城
  博物館以征集、保護、研究、傳播并展出具有代表性的物質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要形式,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學習機會。北京市政府制定規劃,積極推進“博物館之城”建設。
(5)依據上述材料,概括北京市建設“博物館之城”的有利條件。
博物館數量多,基礎設施完善;年接待能力強,技術先進,方便線上游覽;等等。
(6)從生態科技、文化的角度,任選其一,結合實例,說出北京建設新成就的積極影響。
生態科技方面:生態之城,北京經過綜合治理,河網密布實現全線水流貫通入海,水清岸綠;“三城一區”與兩大產業帶相互支撐,共同發展;多家博物館利用人工智能、AR等高新技術,建設云資源,方便觀眾線上游覽,有利于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學習的機會,同時節約資源。文化方面:博物館以征集、保護、研究、傳播并展出具有代表性的物質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要形式,促進了文化的傳播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东| 永城市| 日土县| 连山| 常宁市| 武威市| 连南| 安平县| 香港 | 宜都市| 昆山市| 瑞昌市| 宿迁市| 邮箱| 滕州市| 雅江县| 芦溪县| 泰顺县| 商城县| 卢氏县| 荆门市| 临颍县| 白水县| 贵南县| 同德县| 仁怀市| 霍城县| 常宁市| 福鼎市| 临夏市| 西平县| 隆尧县| 兰坪| 磐安县| 革吉县| 登封市| 黔江区| 江油市| 红原县| 汉源县| 临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