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年人教部編版語文小學三年級上冊期末復習計劃一、指導思想以《語文新課程標準(2022)》為指導,著眼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根據本冊教材相關知識及要求,在系統復習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建立本冊教材的知識框架,掌握重點、難點知識。力求查漏補缺,提優補差,為后續學習打好基礎。同時,復習中通過梳理,使學生在鞏固知識的前提下,培養系統整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和意識,確實在學習中培養語文素養。二、學情分析本班共有學生若干名。從這一學期的學習情況和對學生的了解來看,大部分學生學習自覺,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本冊知識中的基礎知識掌握較好,閱讀能力、作文能力也較強。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學習浮躁,學習態度不太端正,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沒有養成,需要督促。一部分學生基礎不扎實,生字詞不過關,積累也少,訓練量、訓練的題型也較少。由于剛正式進行閱讀和習作練習,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成就感,存在畏懼心理,在閱讀和寫作能力上比較薄弱。三、復習目標識字與寫字:識認字250個,寫字250個。能用鋼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并有一定的速度。掌握字的間架結構和書寫規則。閱讀與鑒賞: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閱讀整本書,初步理解主要內容,主動和同學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表達與交流:樂于用口頭、書面的方式與人交流溝通,愿意與他人分享,增強表達的自信心。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梳理與探究:嘗試分類整理學過的字詞。學習組織有趣味的語文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嘗試運用語文并結合其他學科知識解決問題。四、復習重點要求會寫的250個生字,課后“讀讀抄抄”中的常用詞語。課后要求背誦積累的片斷,如古詩詞、兒童詩、古今賢文、名言等。理解詞句的能力,如修改病句、常用句式變換、常見修辭方法、常見句式、擴縮句等。遣詞造句的能力,連句成段的能力。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如逗號、句號、感嘆號、問號。段的閱讀,如有中心句的片段、圍繞一個意思寫的片段。片段的習作或單幅圖的寫話。請假條、留言條等應用文的寫作。五、復習措施制定復習計劃:制定好切實有效的復習計劃,確定詳細的復習內容,同時研究以往期末試卷,從形式與內容上相一致。狠抓基礎知識:要讓每一位學生掌握好基礎知識,爭取在基礎知識上不失分、不丟分。突出重點難點:三年級的閱讀與作文是中年級的重點難點。閱讀與作文的復習不可以面面俱到,要由點到面,從訓練中提高閱讀與寫作的能力。因材施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優生要強化訓練,中等生要培優,學困生要個別輔導。特別要關注學困生,重點輔導,不離不棄,耐心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激發學習興趣:重視組織形式和復習形式的多樣化,注重激勵與表揚,激發學生的興趣。如開展課文誦讀大賽、知識歸類比賽等。精講精練:訓練題要精選、題型要廣,注意統一講解和學生自主練習相結合。培養學習習慣:加強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如審題、讀題、檢查等習慣。六、時間安排第16周(12月16日-12月22日):講評單元檢測卷,綜合復習。第17周(12月23日-12月29日):復習第一至第四單元,進行一次模擬檢測。第18周(12月30日-1月5日):復習第五至第八單元,進行一次模擬檢測。第20周(1月13日-1月19日):查缺補漏,參加考試。七、注意事項在復習期間,注意勞逸結合,不布置呆板重復的作業,充分采取各種方法提高學生的復習興趣。加強與學生感情的交流,增進與學生的友誼,關愛他們,抓住學生的興趣特點來指導復習。注重組織形式和復習形式的多樣化,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復習任務。通過以上復習計劃的實施,期望能夠幫助學生全面鞏固本學期所學的語文知識,提高語文核心素養,為后續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