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走向未來的少年第五課 少年的擔當5.1 走向世界大舞臺大單元教學設計單元教學規劃(一)主題名稱:走向未來的少年(二)主題概述:1.本單元以“走向未來的少年”為主題,全面、系統地梳理了當代青少年在走向更加廣闊的世界、走向未來的過程中必須承擔的歷史使命與社會責任,以及為此應做好的相關準備。從社會發展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來看,面對多元文化、多種價值觀的沖擊,特別需要引導當代青少年全面、深入地思考人生發展的理想、目標,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行為選擇,將個人的發展與國家、社會的發展及人類的和平與發展事業緊密聯系起來,樹立家國情懷、世界眼光。從教材的邏輯結構看,本單元引導學生在思考個人成長與中國發展、世界發展關系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明確自己肩負的使命是時代賦予的,個人命運與國家的命運、民族的未來緊密相連,激勵他們樹立遠大志向,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強的中國人,成為中華民族的棟梁。從學生所處的特殊階段來看,學生初中階段的學習即將結束,新的學習生活即將開始,在面臨人生選擇的關鍵時期,需要對過去的學習生活特別是初中階段的學習生活經歷進行回顧、反思和總結,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學習與就業問題,樹立終身學習、愛崗敬業的觀念,為未來的學習生活、勞動就業做準備。在回望與暢想中,學生能夠全面認識自我。正確選擇人生道路,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2.通過分析課標及教材內容,梳理本單元知識結構,體現結構化(如下圖)(三)主題學情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人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當代青少年學生的成長、工作期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時期。當代中學生要樹立以國家發展為己任的信念,認識到個人發展、個人價值實現與國家發展的關系,充分理解實現個人夢想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之間的關系。要引導學生通過對不同歷史時期立志為國人物的事跡和品質的分析,對青少年一代所應承擔的歷史責任進行思考,從而明確青少年學生的歷史使命和責任,并為承擔責任做好準備,認同少年當自強的觀點。一般來說,學生知道要關心世界的變化與發展,但是,對于要積極參與的意義理解不足。學生具有一定的辯證思維和批判思維能力,但是邏輯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容易出現看問題片面化和表面化的情況。因此,必須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來理解少年當自強,幫助學生初步形成運用唯物辯證法。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多樣的職業選擇,有些學生還沒做好準備,有些學生認為職業有高低貴賤之分,有些學生認為離開了學校也就不需要再學習了。引導學生要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樹立學無止境的思想,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初中畢業意味著義務教育階段的結束。在此階段,教師要指導學生作出科學選擇 ,不僅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還要指導學生學會分析問題、作出選擇的方法。指引學生作好人生規劃。幫助學生反思自我,梳理初中學習生活的收獲與不足。并通過分析得失的原因,從中尋求繼續進步的路徑與方法。幫助初中學生面向未來、面向世界,梳理初中畢業之后不同的發展可能,引導他們科學規劃自己的人生,并積極行動,發展自我。(四)開放性學習環境:學生實地走訪、圖書館、互聯網、多媒體設備、圖片和視頻等數字資源。單元學習目標:1. 增強社會責任感,學會觀察、思考各種社會現象,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實踐創新能力。2. 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敢做時代的弄潮兒,努力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建功立業,創造自己精彩的人生。3. 積極主動迎接升學、就業的挑戰,坦然面對學習壓力。在實踐中學習、錘煉自己,豐富人生經歷,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素質。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增強問題意識,培養研究能力,努力做到知行合一。4. 在未來的工作中要處理好職業與興趣的關系,在工作中培養興趣,履行好工作職責,愛崗敬業。珍惜大青春年華,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提高各方面素養,為精彩的明天做好準備。單元評價建議:學習態度 1.能提出高質量的問題或創意,引發同學積極思考或行動。2.能代表小組在課堂上發言,分享小組合作成果。3.在小組合作中善于傾聽、尊重他人的觀點。4.自己在小組合作中完成了具體的思考與分享任務,效果良好。學習程度 知識獲取 1.能夠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關心時事,熱愛和平,初步具有國際視野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2.樹立勞動不分貴賤的觀念,理解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熱情服務、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做未來的好建設者。學習能力 1.提高團隊合作的能力,學會把握機遇,促進自我發展。2.能夠理解當前的發展現狀。3.學會用實際行動承擔己任。價值觀念 1.能夠把個人發展和國家命運聯系起來,維護國家利益和安全。2.樹立以國家發展為己任的信念,認識到個人發展、個人價值實現與國家發展的關系,充分理解實現個人夢想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之間的關系。3.明確青少年學生的歷史使命和責任,并為承擔責任做好準備,認同少年當自強的觀點。素養達成 政治認同 能夠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關心時事,熱愛和平,初步具有國際視野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道德修養 樹立勞動不分貴賤的觀念,理解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熱情服務、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做未來的好建設者。健全人格 (1)自尊自信。正確認識自己,具備樂觀開朗、堅韌弘毅、自立自強的健康心理素質。 (2)積極向上。有效學習,能夠主動適應社會環境,確立符合國家需要和自身實際的健康生活目標,熱愛生活,積極進取,具有適應變化、不怕挫折、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責任意識 (1)主人翁意識。對自己負責,關心集體,關心社會,關心國家。 (2)擔當精神。具有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二、具體課時設計:5.1走向世界大舞臺1.課程標準依據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課程目標”中的“第四學段”的“政治認同”具體對應的內容標準是:關心時事,熱愛和平,初步具有國際視野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健全人格”具體對應的內容標準是:理解個人與社會、國家和世界的關系,積極適應社會發展變化。2.課時教材分析本框題是第五課的基礎,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與世界和國家的關系。包括“多彩世界中的我”和“我為世界添光彩”兩目,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框題。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國家正逐步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因此我們也應具備國際視野和胸懷天下的意識,與世界建立聯系,走向世界大舞臺,為世界貢獻個人的智慧和力量。本框引導學生在走向世界大舞臺的過程中,以開放的心態與外部世界交往,不斷豐富自己的經歷,拓寬自己的視野。與此同時,要學會交往、善于交往,知道交往是相互的,在自我與外界交往的過程中,全面提升個人素養,為人類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同時,明確個人貢獻與外部世界發展的關系,增強為中國進步、世界發展貢獻智慧的責任感。3.學情分析九年級學生已經學習了國情國策方面的知識,了解了我國國家地位發展變化情況,知道了國家在世界舞臺上的地位對個人的影響,知道我國新時代的奮斗目標。學生通過前面兩個單元的學習,已經知道了當今世界發展的格局和發展的趨勢,知道要關心世界的變化與發展。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的獨立意識不斷增強,希望獲得更多的自由空間,而忽略了自己與世界的關系、個人與國家和民族的關系,學生對自己作為世界、國家、民族一員所負有的責任使命認識不消,對于要積極參與的意義理解不足,缺乏責任意識和全球觀念。而且在現實生活中,只有極少部分同學有過走向世界,與世界交往的經歷,因此對于如何探索世界、融入世界,他們的經驗是匱乏的。4.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個人成長與世界發展的關系。 教學難點:青少年為世界添光彩的做法。5.核心素養目標(1)政治認同∶通過了解陳詩遠的經歷,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實踐創新能力,為世界作貢獻。(2)健全人格:通過分析案例,理解青少年具有國際視野和情懷的重要意義,知道適應未來世界發展趨勢青少年應具備的個人素養。(3)責任意識:通過寫《我與世界有個約定》,能夠正確認識個人與世界的關系,不斷自我更新,逐漸為國家乃至世界承擔起更多的責任。6.設計意圖今天她交答卷啦!十年前在母校的講臺上上,她獲得10萬元獎學金;10年后,她給母校捐贈110萬元,她真正做到了10倍回饋母校,她就是陳詩遠。本節課以“陳詩遠的故事”為主線,設置三個議學環節“青春之我,創建青春國家—時代少年,擁抱多彩世界—暢想未來,規劃人生道路”層層遞進,通過了解陳詩遠,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展議學活動進行探究,引導學生認識“走向世界大舞臺”。7.教學過程:(1)課堂導入11月2日,廣東化州第一中學迎來了其110周年校慶活動,這一天不僅見證了學校的輝煌歷史,更迎來了一份來自校友的深情厚禮。校友陳詩遠在校慶活動上慷慨捐贈110萬元現金,以此表達對母校的感恩與回饋。一個從18線小城市走出去的女孩到底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的呢?這節課我們通過陳詩遠的故事探究“走向大世界”。設計意圖:通過播放陳詩遠為母校捐款110萬元的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面的知識講授做了鋪墊。(2)自主學習:3分鐘(3)新課講授環節一:青春之我,創建青春國家議學情境:十年前,陳詩遠就讀于化州第一中學,作為學生代表,有幸站在學校的講臺上發言,并接受了一位好心老板捐贈的10萬元獎學金。這筆獎學金不僅為她的學業提供了堅實的支持,更在她心中種下了感恩與回饋的種子。十年間,陳詩遠不僅在學業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還積極拓展自己的視野和能力,曾有機會采訪過兩名諾貝爾獎獲得者,此外,她還憑借出色的語言能力和專業素養,成為了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身邊的翻譯。議一議:結合議學情境,請你談談陳詩遠從小到大的交往范圍有何變化?走向世界的形式還有哪些?學生:交往范圍逐漸變大,走出家門,步入學校,逐步融入社會,走向更加廣闊的世界。還可以通過與外國友人交流,觀看書籍等形式走向世界。教師總結:1.青少年如何走向世界?P54-55①在父母的引領下,我們開啟了認識世界的第一扇窗,邁出了探索世界的第一道門。②我們會與世界各地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我們要珍視每一次交往的經歷,努力建立起彼此之間的協作關系。議學情境:陳詩遠自述:在面對高考填報志愿的時刻,她選擇了廣東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翻譯系,上大學后,積極地尋找賺錢的機會,印制廣告、發傳單、辦英語補習班……雖然很累,但是有很多人鼓勵她。工作后,為了更好地發展自己事業,她特意學習了音頻配音和攝影技能,精心運營各種網絡賬號,她說,母校100周歲生日的今天,她交卷啦!110萬元的捐贈,希望能為母校的英語教育注入活力。議一議:結合陳詩遠的人生經歷,請你談談在交往中走向世界有何意義?學生:走向世界可以讓我們在交往中探索世界,彼此守護,共同成長。教師總結:2.青少年在交往中走向世界的意義? P56我們在交往中探索世界,彼此守護,共同成長。我們學會關愛,相互理解,贏得尊重,獲得成長的力量。面對困難時,我們勤于溝通,真誠合作,更加理性、智慧地解決問題。我們一路歷練、成熟,不斷自我更新,逐漸為國家乃至世界承擔起更多的責任。議學活動:了解陳詩遠的故事后,有位網友說,觀世界必須得走出去嗎?“宅男宅女”有自己的生活圈,可能一個平時看起來沉默寡言的人在虛擬世界中卻開朗而幽默,一個平時看上去冷漠的人在虛擬世界中卻熱情奔放。讓他們“宅”著不是挺好嗎?他們這樣“宅”著,也可以走向世界啊!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上述觀點。學生:(1)判斷觀點:一直“宅”在家的做法是不正確。(2)理由:①不利于身心健康發展,容易造成心理閉塞;②逃避現實,影響身心健康,③不利于自身實踐能力的提高。④不利于人際關系的建立。⑤影響正常的學習和工作。(3)做法:要在現實中走向世界,積極主動承擔相應的責任,走向成熟。設計意圖:通過分析材料,幫助學生認識青少年走向世界的做法與意義。過渡句:作為新時代新青年,我們不僅要走向世界,更要擁抱多彩世界,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青少年如何為世界增添光彩”環節二:時代少年,擁抱多彩世界議學情境:陳詩遠在演講中分享到:今天她來履行一份十年之約,十年前在這個舞臺上,她獲得10萬元獎學金;10年后,她給母校捐贈110萬元,她真正做到了10倍回饋母校,但這遠遠不夠,未來她將繼續努力,為世界奉獻青春力量!議一議:結合議學情境,請你談談聽了陳詩遠的分享,你有什么感受呢?你還知道哪些為世界貢獻力量的中國人物?學生:袁隆平、屠呦呦、中國維和部隊等議一議:請你思考:為什么他們要為世界貢獻力量?學生:我們與豐富多彩的世界緊密相連,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中的一員,所做的事都有可能對世界產生影響。教師總結:3.青少年為什么要為世界增添光彩? P56-57我們與豐富多彩的世界緊密相連,始終與這個世界互動,同呼吸、共命運。P56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中的一員,所做的事都有可能對世界產生影響。P57議學情境: 陳詩遠身上有很多標簽——曾對話兩名諾貝爾獎得主、電視節目《一站到底》嘉賓、化州的驕傲……除了是網紅名人主持還是英語博主,在她的抖音里學英語會覺得很有趣。她的每一個視頻,傳遞的都是用心努力的學習態度、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以及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態度。她說:“我的生活里沒有光,所以我把自己活成了一道光”,而她真的就是光芒本身。議一議:思考:從陳詩遠的故事中,請你思考青少年應當如何為世界增添光彩?學生:要從普通小事做起,全面提升個人素養。教師總結:4.青少年怎樣為世界增添光彩?P57-59①我們要從普通的事做起,通過自身的努力為人類發展和世界進步貢獻智慧和力量。②著眼未來,我們要適應世界發展趨勢的要求,全面提升個人素養。(①不斷豐富知識儲備,增強人文底蘊;②樹立科學精神,掌握科學思維方法;③增強社會責任感,學會觀察、思考各種社會現象,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實踐創新能力。)設計意圖:通過分析情境和課堂活動,幫助學生學習青少年為什么為世界增添光彩,以及增添光彩的做法。過渡語:了解了青少年為世界增添光彩的原因何做法后,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你應該怎么做呢?讓我們一起進入下一個環節。環節三:暢想未來,規劃人生道路議學延伸: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請你結合自己的生涯規劃,暢想未來,完成《我與世界有個約定——寫給未來的自己》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反思自己生活中的機遇與挑戰,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8.板書設計9.課堂小結我們學習了個人成長與世界發展的關系,以及我們走向世界,為世界添光彩的具體做法,希望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能更全面地了解世界,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10.教學反思與改進成功之處:整堂課的教學內容邏輯清晰。從個人與世界的聯系開始,逐步深入到在世界舞臺上如何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層層遞進,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不足之處:課堂上雖然有師生互動,但生生互動環節較少。例如,在討論世界舞臺上的機遇與挑戰時,沒有充分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之間交流彼此的觀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