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案課題 風箏的魅力 授課日期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了解風箏的歷史發展以及風能在風箏等事物中的運用原理,掌握制作簡單風能玩具或風箏的技能。 (2)通過資料學習、討論交流和動手制作等過程,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和實踐操作的能力。 (3)在風箏歷史的學習和作品制作展示過程中,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以及對創新實踐的積極態度。教學重點 (1)認識風能并了解其利用原理。 (2)發揮想象力,制作風能玩具或風箏。教學難點 (1)理解風能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將風能原理與紙玩具制作相結合,創新設計并動手制作風能玩具。教法學法 講授法、實驗法、欣賞法、討論法、引導發現法教具學具準備 (1)多媒體設備:投影儀、電腦、音響。用于展示風箏圖片和視頻,幫助學生更直觀地了解風箏的歷史和玩法。 (2)教具學具:竹條、薄紙、繪畫工具、風箏制作指南。用于學生動手制作風能玩具或風箏。 (3)課本及參考資料:《風箏的魅力》原文、相關風能知識資料。用于教師備課和學生學習。教學內容設計 個性化調整 (二次備課)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的工具和材料,確保大家準備好開始學習,并穩定學生的情緒。教師巡視教室,確認每個學生都已準備好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竹條、薄紙、繪畫工具等)。(教師:同學們,請大家檢查一下自己的工具和材料是否帶齊了。)提醒學生安靜坐下,集中注意力,為上課做好準備。(教師:請大家坐好,今天我們有一堂非常有趣的課,希望大家保持安靜,認真聽講。) 二、講授新課 1. 引導學生認識風及其能量 提問環節:教師首先詢問學生關于風的基本概念以及風能的定義。(教師:誰能告訴我,什么是風?什么是風能?請舉例說明。) 學生回答:(生:風是由空氣流動形成的;風能是利用風力來產生能源的一種方式,比如風車發電。)討論風的影響:進一步探討風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包括正面和負面影響。(教師:風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好處?又可能造成哪些災難呢?) 學生回答:(生:風可以用來發電,幫助農田灌溉;但臺風等強風天氣也會給人類帶來很大的損害。) 2. 介紹風箏的歷史 簡述風箏歷史:教師簡要介紹中國風箏的歷史背景及其發展過程。(教師:中國風箏有悠久的歷史,據說漢朝大將韓信曾利用風箏進行測量。梁武帝時曾利用風箏傳信,但未成功。南北朝有人背著風箏從高處跳下而沒有跌死。唐朝的張丕被圍困時曾利用風箏傳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這些說明,中國風箏的歷史至少有2000多年了。)學生互動:引導學生分享他們所知道的風箏歷史知識。(教師:哪位同學能說說風箏的歷史?) 學生回答:(生:風箏在古代被用于軍事和通信,到了唐代逐漸變成玩具。)總結歸納: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和補充。(教師:從唐朝開始,風箏逐漸變成玩具。到了晚唐,風箏上已有用絲條或竹笛作成的響器,風吹聲鳴,因而有了“風箏”的名字。也有人說“風箏”這名字起源于五代,從李鄴用紙糊風箏,并在它上面裝竹笛開始。) 3. 欣賞風箏圖片與文化 展示風箏圖片: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各種造型的風箏圖片,引導學生從造型、色彩等方面進行描述。(教師:請看這張圖片,這款風箏的形狀是什么?顏色如何?) 學生回答:(生:這款風箏的形狀是燕子,顏色很鮮艷,看起來非常生動。)講解風箏玩法: 斗風箏:介紹宋朝的“以相勾引……線絕者為負”的玩法,并解釋現在只有廣東、西藏等地仍在流傳。(教師:這種玩法在宋朝很流行,你們知道它是怎么玩的嗎?) 裝響器:講解從唐開始,風箏響器分為弦、哨、打擊三類。(教師:這些響器的作用是什么?) “送飯”:介紹“送飯”裝置的工作原理,即通過風力將物品沿風箏線送上天,再自動沿線滑下來。(教師:這種裝置有什么特別之處?) 掛燈:講述唐盛行的掛燈風箏,但因火災隱患被禁,現代則可用電池燈代替。(教師:掛燈風箏為什么后來被禁止了?) 操縱:介紹北京的鷹風箏和龍頭蜈蚣風箏的操控方法,以及近代雙線操控風箏的技巧。(教師:這些風箏是如何在空中做出各種動作的?) 4. 探討風能在生活中的應用 討論環節:引導學生討論人類如何利用風能及其原理為人類造福。(教師:我們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風能?) 學生回答:(生:風能發電機可以產生電能,滑翔機可以利用風力起飛,降落傘需要風的支持才能平穩下降。)小結:教師總結風能的應用,強調其在發電、交通運輸等領域的廣泛用途。(教師:風能不僅可用于發電,還能用于其他領域,如交通運輸等,這些都是人類智慧的應用。) 5. 設計制作風能玩具 設計階段:教師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交流自己對風能紙玩具的設想。(教師:你想做一個什么樣的風能紙玩具?) 學生回答:(學生XXX:我想做一個紙蜻蜓,它可以在空中旋轉飛行。)制作步驟: 先將竹條綁扎成“十”字形。 然后用兩根竹條做斜桿,用薄紙蒙在骨架上。 用一根線在橫桿與豎桿的交點上,另一根栓在下端。 三、實踐活動 動手制作:學生動手制作風能玩具或風箏。 教師巡視指導,給予必要的幫助和技術支持。(教師:大家制作時要注意材料的使用和結構的穩定性,如果有問題可以隨時舉手尋求幫助。)美化裝飾:要求學生在作品完成后,通過材料顏色的搭配、涂色等方法進行美化和裝飾。(教師:完成作品后,可以用彩色筆進行美化,讓作品更加漂亮。) 四、評價與展示 展示交流:引導學生展示交流他們的作品,從構思、設計、美化的某個亮點進行評價。(教師: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學生展示:(學生XXX:我設計了一個紙風車,用了紅黃綠三種顏色,希望能吸引大家的目光。)反饋意見:其他學生和老師提出反饋意見。(教師:你的設計很有創意,顏色也很漂亮,但需要注意的是轉動時是否會卡頓。) 五、收拾整理 清理桌面:指導學生收拾整理桌面和垃圾。 教師提醒學生注意環境衛生,將廢舊材料和工具歸位。(教師:請大家清理一下桌面,把不要的廢紙扔進垃圾桶,工具放回原處。) 六、課后延伸 課外活動:利用放學或活動時間進行風箏、玩具的放飛和比賽。 教師鼓勵學生在課外繼續探索和改進自己的風能玩具。(教師:大家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多加練習,也可以和其他同學進行放飛比賽,看看誰的設計最優秀。)課后作業布置 (1)結合本節課學到的風能知識,設計并制作一個簡易的風能玩具,例如紙蜻蜓、風車或飛機,并簡要說明其工作原理。 (2)撰寫一篇關于風箏簡史的研究報告,介紹風箏的歷史、發展以及其在不同朝代的運用和變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