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新課標·新思維】1.6物質由微觀粒子構成--2025年中考科學一輪復習學案(學生版+教師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新課標·新思維】1.6物質由微觀粒子構成--2025年中考科學一輪復習學案(學生版+教師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1.6物質由微觀粒子構成
考點分布 考查頻率 課標要求
考點1 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 1.知道已知的絕大多數物質是由分子、原子、離子等微觀粒子構成的,認識這些微觀粒子的基本特征。
2.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可以結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離子可以相互轉化。
3.了解核外電子對化學反應的作用。
4.知道相對原子質量與相對分子質量的含義,學會查閱相對原子質量,能根據化學式計算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和物質的組成。
5.了解科學家對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關注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新進展。
考點2分子、原子、離子的特點及其相互聯系 ☆☆
考點3 原子核的結構特點 ☆☆
考點4 相對原子質量及其計算 ☆☆☆
■考點① 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一)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過程
道爾頓 湯姆生; 盧瑟福; 玻爾; 現代
①實心球模型 ②棗糕(西瓜)模型 ③核式結構(行星)模型 ④分層模型 ⑤電子云模型
發現原子 發現電子; 發現原子核的存在 電子在固定的軌道上運動
盧瑟福- α粒子散射實驗:
①大多數α粒子不改變運動方向→原子核極其微小,核外空間很大 ②小部分α粒子發生偏轉→原子核帶正電 ③極少的α粒子發彈回來→原子核質量很大
■考點② 分子、原子、離子的特點及其相互聯系
一、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
(1)現在已知的原子有幾百種。不同種類和不同數量的原子就能構成不同的 分子 。構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 同種 原子,也可以是 不同種 原子
(2)分子在化學變化中是 可分 的,而原子是 不可分 的。在電解水時,水分子變成了氫分子和氧分子,它們不再保持水的 化學性質 。可見,在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中, 分子 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3)粒子模型可以示意物質變化
①水的汽化是物理變化:水分子之間的距離變大,分子種類不變。
②水的電解是化學變化:分子種類改變,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
(4)物質通常是由 分子 構成的,但也有些物質是直接由 原子 構成的,如:金屬鋁由鋁原子構成,石墨由碳原子構成。
(5)電解水過程的模型相關的信息
水電解過程圖 實驗結論
①分子由__原子__構成。 ②在化學變化過程中是__原子__最小微粒。 ③化學變化的實質:__原子的重新組合_____。 ④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⑤原子與分子本質區別:____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__。
二、粒子的大小與質量
(1)分子和原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 小 。原子半徑一般在 10-10 米數量級,如碳原子的半徑為0.6×10-10米。一個碳原子的質量約為1.993×10-26千克。不同種類的分子和原子,質量是 不同 的。
(2)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分子與構成該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比原子大,如:氧分子一定比氧原子大;但不同種類的分子與原子相比,則分子有可能比原子小,如:氧分子就比汞原子小。
(3)分子與原子的比較
分子 原子
不同點 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粒子。 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本質區別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在化學變化中,原子不可以再分
相同點 ①質量和體積都很小;②都在不斷地做無規則運動;③微粒間都有間隔;④同種微粒性質相同,不同種微粒性質不同;⑤都能直接構成物質
聯系 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組成分子(即分子由原子構成); 兩者都可以構成物質。
三、原子的結構
核外電子(帶負電)
原子 質子 (帶正電)
(電中性) 原子核
中子(不帶電)
(1)原子由 原子核 和 核外電子 構成。原子核帶 正電荷 ,居于原子 中心 ;核外電子帶 負電荷 ,在核外空間做高速運動。
(2)原子核相對原子來說,體積很 小 ,但質量卻很 大 ,它幾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質量。由于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所帶的電量大小 相等 ,電性 相反 ,所以整個原子呈電中性。
(3)氦原子的原子核帶兩個單位正電荷,核外有兩個帶負電的電子圍繞原子核做高速運動,如圖所示。
四、離子
(一)氯化鈉的生成
A、取一瓶氯氣,觀察它的顏色為黃綠色。
B、用鑷子在放有煤油的試劑瓶中夾取一塊鈉,用刀切割成一小塊,觀察到鈉是一種質軟、帶銀白色光澤的金屬固體。
C、點燃鈉,將燃燒匙伸入氯氣瓶中,反應結束后觀察瓶內的物質為白色固體。
D、實驗現象:劇烈燃燒,產生光亮的黃色火焰,產生白煙,生成白色固體物質。
金屬鈉在氯氣中燃燒時,鈉原子 失去 1個電子后形成帶 正 電荷的鈉離子(陽離子),氯原子 得到 1個電子后形成帶 負 電荷的氯離子(陰離子)。帶有相反電荷的鈉離子和氯離子之間相互 吸引 ,構成了 電中性 的氯化鈉。如下圖所示
★微觀解釋:
(1)鈉原子失去一個電子成為一個帶正電的微粒叫鈉離子Na+。
(2)氯原子得到一個電子成為一個帶負電的微粒叫氯離子 Cl—。
(二)離子
離子是帶電的 原子 或___原子團___,帶正電的叫 陽 離子,帶負電的叫 陰 離子。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如硫酸銅就是由銅離子和硫酸根離子構成的。
陽離子:帶正電的原子或原子團。例:鈉離子Na+、銨根離子NH4+
陰離子:帶負電的原子或原子團。例:氯離子Cl- 、硫酸根離子SO42-
(三)原子、分子和離子的區別和聯系
分子 原子 離子
區 別 定義 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 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
化學變化中是否可分 可分,化學變化前后種類和數目可能發生變化 不可分,化學變化前后種類和數目不變。 一般不可分,但帶電的原子團可分
構成 由原子構成 由質子、中子和核外電子構成 由原子得失電子形成, 原子得到電子帶負電變成陰離子,原子失去電子帶正電變成陽離子。
帶電情況 不顯電性; 不顯電性,因為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陰離子(負電): 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陽離子(正電): 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聯系
(四)注意
陽離子的核內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陰離子的核內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
五、同位素
(1)科學上把具有相同 核電荷數 (即 質子數 )的一類原子總稱為 元素 。如:氧元素就是所有核電荷數為 8 的原子的總稱。
(2)原子核內的 質 子數 相同、 中子數 不相同的同類原子互為 同位素 原子。元素是互為同位素的原子的總稱。大多數元素都有同位素,如汞元素有7種穩定的同位素。
(3)同位素原子的兩種表示方法
①常用原子符號(X)表示,其中X表示 原子種類 ,Z表示 質子數 ,A表示 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 。如氫有氕(H)、氘(H)、氚(H)三種同位素原子。
②也可以用“原子名稱(或符號)-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來表示。如氧的三種同位素原子分別為氧-16(O-16)、氧-17(O-17)、氧-18(O-18)。
(4)同位素的應用
1)質譜分析中,用 穩定同位素 原子作為示蹤原子;
2)核潛艇利用鈾的同位素 裂變 釋放的能量作為動力;
3)利用 放射性同位素 對一些臟器進行掃描,診斷腫瘤等疾病;
4)根據放射性同位素的 半衰期 ,進行古董鑒定。
根據元素的定義可知,不同元素之間最本質的區別是核電荷數(即質子數)不同。
■考點③ 原子核的結構特點
(1)用 高能量 的粒子撞擊、打碎核的方法是研究微觀粒子結構的一種方法。
(2)原子核是由兩種更小的粒子—— 質子 和 中子 構成的。如一種氧原子的原子核就是由8個質子和8個中子緊密相連構成的
(3)一個質子帶一個單位的 正電荷 ,中子 不帶電 ,一個電子帶一個單位的 負電荷 。如氧原子核內有8個質子,則氧原子核帶 8 個單位正電荷(即+8)。科學上把原子核所帶的電荷數稱為 核電荷數 ,氧原子的核電荷數為 8 。
(4)由于原子呈電中性,根據原子中各微粒的電性及電荷量可知: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
(5)質子、中子和電子的質量比較
微粒名稱 電性 質量
核外電子 帶 負 電荷 9.1176×10-31千克
原子核 質子 帶 正 電荷 1.6726×10-27千克
中子 不帶 電荷 1.6748×10-27千克
(6)質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 夸克 構成的。
■考點④ 相對原子質量及其計算
一、相對原子質量
(1)原子的質量極小,計算起來極不方便。為此,國際上規定采用 相對原子質量 來表示原子的質量關系。
(2)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把一個碳-12 原子的質量分為 12 等份,則1份質量為1.993×10-26×=1.661×10-27千克。其他原子的質量與1.661×10-27千克質量相比后得出一定的 比值 ,這個比值就是該原子的 相對原子質量 。
(3)相對原子質量的計算式: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
(4)原子的質量與相對原子質量的區別和聯系如下表所示:
原子的質量 相對原子質量
性質 實驗測出的一個原子的實際質量 比較得出的相對質量
數值與 單位 數值非常小,單位為“kg” 數值一般取整數,單位為“1”,通常不寫
聯系 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二、相對分子質量
(1)一個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總和 就是該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
(2)求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首先要寫出正確的 化學式 ,再利用相對原子質量表,查出各元素的 相對原子質量 ,最后根據分子中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總和 求出相對分子質量。
(3)相對分子質量計算的注意事項
①元素符號與其右下角數字之間在計算相對分子質量時需用“ × ”,元素符號之間在計算相對分子質量時需用“ + ”。如CO2的相對分子質量= 12+16×2 =44。
②原子團括號外右下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團的個數,應先將原子團內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計算出來,再 乘以 其個數。如Al2(SO4)3的相對分子質量= 27×2+(32+16×4)×3 =342。
③結晶水合物中的“·”表示結合的含義,在計算相對分子質量時應將“·”前后兩部分的相對分子質量 相加 而不是相乘。如CuSO4·5H2O的相對分子質量= 64+32+16×4+5×(1×2+16) =250。
④相對分子質量與相對原子質量一樣,也是一個 比值 ,其單位也是“ 1 ”,通常不寫。
(4)相對分子質量是一個 定值 ,只要知道物質的化學式,就可以計算出它的相對分子質量。
三、元素質量分數和質量比的確定
(一)計算組成物質的各元素的質量比
(1)計算依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質量比等于各元素 相對原子質量 乘以其 原子個數 的乘積的比值。
(2)計算注意事項
①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因此在計算格式的書寫上有嚴格的規定,如計算硝酸銨(NH4NO3)中各元素的質量比,不能寫成2N∶4H∶3O,也不能寫成N2∶H4∶O3,應該寫成m(N)∶m(H)∶m(O)=(14×2)∶(1×4)∶(16×3)= 7∶1∶12 。
②檢查各原子的原子總數,如硝酸銨(NH4NO3)中氮元素的原子總數是 2 而不是1,不要遺漏。
③不要把原子個數比當作是元素的質量比。原子個數比是元素符號右下角的 數字 之比,如H2O中,氫元素與氧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 2∶1 ,而氫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16×1)= 1∶8 。
(二)計算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或質量
(1)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100%。
(2)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 化合物的質量 ×化合物中該元素的 質量分數 。
(三)不純物質中,計算某一元素的質量。
元素的質量=不純物質量x該物質的質量分數x純物質中該元素的質量分數
例:現有含氧化鐵80%的鐵礦石500噸,問最多可冶煉出鐵多少噸?
解:氧化鐵的質量 =500噸×80% =400噸
鐵元素的質量 =400噸×70%=280噸
■考點1 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典例1](2024八下·義烏期末)為破解原子內部結構的奧秘,一代又一代科學家進行了不懈地探索。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粒子轟擊金箔實驗。
(1)盧瑟福在實驗的基礎上提出帶負電的電子繞帶正電且體積很小的原子核運動,其模型圖與下列選項中最符合的是   ;(用編號表示)
①葡萄干面包模型 ②分層結構模型 ③電子云模型 ④核式結構模型
(2)根據粒子散射實驗,統計不同偏轉角度的粒子數量繪制圖像,符合實驗現象的圖像是____;
B. C. D.
【答案】(1)④
(2)A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
【解析】【分析】(1)根據原子結構的知識判斷;
(2)根據原子內部原子核的體積和受到排斥力的大小的規律分析判斷。
【解答】 (1)盧瑟福在實驗的基礎上提出帶負電的電子繞帶正電且體積很小的原子核運動,即核式結構模型,故選④。
(2)原子內部的原子核的質量很大但是體積很小,因此只有極少數α粒子受到的排斥力角度,從而發生極大角度的偏轉,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變式訓練
1.(2024八下·金東期末)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a粒子散射實驗,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為原子模型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貢獻。小科同學在項目化學習中,使用若干輻射環磁體(如圖乙所示,兩個磁極分別位于內外兩環)、金屬板、橡皮筋等器材制作了一個演示模型,用以模擬α粒子散射的動態過程,演示模型的制作過程如下:
①如圖甲所示,將長條金屬板彎折成環形(保留 10cm的缺口),并固定在桌面上;
②在環形金屬板中央放置一塊直徑 5cm、重40g的輻射環磁體;
③在環形金屬板的缺口處連接一段橡皮筋(圖中未畫出),用以向環內“發射α粒子”。
根據演示模型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1)固定在環形金屬板中央的磁體,用來模擬的是原子中的哪一結構?
(2)下列四個輻射環磁體中最適合用作模擬被發射的“α粒子”的是____(填字母編號)。
A.直徑2cm、重5g、內環N極、外環S極
B.直徑5cm、重40g、內環S極、外環N極
C.直徑2cm、重5g、內環S極、外環N極
D.直徑5cm、重40g、內環N極、外環S極
(3)該實驗很好地模擬了盧瑟福α粒子散射實驗的現象,即α粒子穿過金屬箔后的運動情況為:   。
(4)小科同學通過環形金屬板的缺口處向內依次發射12顆“α粒子”,這些“α粒子”最終會吸附在環形金屬板上。在模擬實驗完成后,將環形金屬板展平,下圖中最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填字母編號,金屬板上的點代表被吸附的“α粒子”)。
【答案】(1)原子核
(2)C
(3)多數仍保持原來的運動方向,只有絕少數發生了較大角度的偏轉
(4)D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
【解析】【分析】果的基礎上,盧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個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 電荷和幾乎全部的質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帶負電 的電子在核外空間繞核運動,就像行星繞太陽運動那樣。
【解答】(1) 固定在環形金屬板中央的磁體,用來模擬的是原子中的原子核;
(2)原子核和 α粒子 相互排斥,所以內環S極、外環N極,同時α粒子大小以及質量都小于原子核,所以直徑2cm、重5g。
故答案為:C。
(3)原子核內部大部分是空的,所以多數仍保持原來的運動方向,只有絕少數發生了較大角度的偏轉;
(4)大部分直線穿過,少部分發生小角度偏轉,極少數發生大角度偏轉,結合環形金屬板空間構型可知D符合實際情況。
■考點2 分子、原子、離子的特點及其相互聯系
[典例2-1](2024八下·嵊州期末)下列物質中含有氫分子的是
A.H2O2 B.H2 C.H2O D.Ca(OH)2
【答案】B
【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物質的組成和物質的構成可知,含有氫分子的物質中必須含有氫氣單質,注意含氫元素的物質中不一定含有氫分子。
【解答】A、H2O2中含有氫元素,分子中含有氫原子但不含有氫分子,故A錯誤;
B、H2由大量的氫氣分子構成,故B正確;
C、H2O中含有氫元素,分子中含有氫原子但不含有氫分子,故C錯誤;
D、Ca(OH)2中含有氫元素,分子中含有氫原子,但不含有氫分子,故D錯誤。
故選:B。
[典例2-2](2024八下·義烏期末)《證類本草》中記載:“雞屎礬(堿式碳酸銅)投苦酒(醋)中,涂鐵皆作銅色,外雖銅色,內質不變。”該過程鐵原子轉化為亞鐵離子,其相應的微粒符號可依次表示為(  )
A.Fe— B.—Fe C.—Fe D.Fe—
【答案】D
【知識點】離子的書寫與意義
【解析】【分析】根據元素符號和周圍數字的意義分析解答。
【解答】鐵原子用Fe表示,而亞鐵離子帶兩個單位的正電荷,那么用Fe2+,則鐵原子轉化為亞鐵離子的過程表示為:Fe— 。
故選D。
◆變式訓練
1.(2024八下·金東期末)為了加深對分子構成的認識,小科同學用各色橡皮泥進行分子模型的制作。觀察四種分子結構模型,填寫相關內容:
序號 模 型 各種顏色的球及個數 分子名稱 化學式
1 1 個灰色球、2個白色球 水分子 H2O
2 1個黑色球、4個白色球 甲烷分子 ①
3 2個灰色球、2個白色球 ② H2O2
4 2個黑色球、1個灰色球、6個白色球 乙醇分子 C2H5OH
(1) 模型2的化學式①是   ; 模型3的分子名稱②是   。
(2)由模型3表示的物質可以反應得到模型1表示的物質,請從微觀角度解釋該變化的實質:   。
【答案】(1)CH4;過氧化氫分子
(2)過氧化氫分子可以分成氫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組合構成新的水分子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由圖可得 灰色球 表示氧原子, 白色球 表示氫原子, 黑色球 表示碳原子。
【解答】(1)甲烷化學式為CH4,模型3的分子名稱②是過氧化氫分子;
(2)模型3的分子名稱②是過氧化氫分子,過氧化氫分子分解產生水和氧氣,即過氧化氫分子可以分成氫原子和氧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組合構成新的水分子。
■考點3 原子核的結構特點
[典例3](2024八下·拱墅期末)近日,我國科學家利用氫化鑭成功研發出首個室溫環境下超快氫負離子導體,這一成果將為未來新能源的發展帶來革命性的突破。一個氫負離子(H-)的核外電子數為(  )
A.-1 B.0 C.1 D.2
【答案】D
【知識點】離子的書寫與意義
【解析】【分析】根據離子的形成過程來分析。
【解答】 氫原子中的質子數為1,核外有1個電子,當氫原子得到一個電子后就會形成氫負離子(H-),其核外電子數為2。
故選A。
◆變式訓練
1.(2024八下·浦江期末)良渚古城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考古學家通過對有關遺址出土文物中的碳原子含量測定,推測其年代距今年.碳原子與碳原子不同的是(  )
A.質子數 B.核電荷數 C.電子數 D.中子數
【答案】D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據原子結構的知識分析判斷。
【解答】 碳原子與碳原子 屬于同種元素,即具有相同的質子數(6)。根據“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質子數”可知,二者核電荷數和電子數相同。根據“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可知,二者的中子數不同,故D符合題意,而A、B、C錯誤。
故選D。
■考點4 相對原子質量及其計算
[典例4](2024八下·金東期末)布洛芬混懸液,用于兒童普通感冒或流感引起的發熱、頭痛等。下表是其使用說明書,據此分析回答:
布洛芬混懸液說明書 請仔細閱讀說明書并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或使用 【藥品名稱】布洛芬混懸液 【成分】本品每毫升含有效成分布洛芬20mg 【適應性】用于緩解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發熱 【規格】100毫升 【用法用量】口服,用量謹遵醫囑
(1)已知布洛芬化學式C13HyO2,相對分子質量206,則一個布洛芬分子中含有氫原子個數y為   。
(2)計算布洛芬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 (結果精確到0.1%)。
(3)醫生叮囑,12歲以下兒童每次用藥量按照每千克體重5mg布洛芬有效成分。請計算,一名體重為20kg的兒童,每次應口服多少毫升該混懸液。
【答案】(1)18
(2)75.7%
(3)5mL
【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結合布洛芬化學式C13HyO2,相對分子質量206, 可以求解y值。
【解答】(1)由布洛芬化學式以及相對分子質量206可知 一個布洛芬分子中含有氫原子個數y為18
(2)C%=(12x13)/206x 100%≈75.7%
(3)該兒童每次需用有效成分的質量=5mg/kgx20kg=100mg=0.1g
每次需口服該混懸液質量=0.1g/(0.02g/mL)=5mL
◆變式訓練
1.(2024八下·金東期末)閱讀以下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一】日本核廢水的排放引起了民眾囤鹽恐慌,被污染的海水中含有的I-131 是碘的一種放射性元素;
【材料二】核廢水中含有三種水,分別是水 (H2O)、重水(2H2O)和超重水(3H2O);
【材料三】一個氘 (2H)原子中有1個質子和1個中子;一個氚原子 (3H)中有1個質子和2個中子;
【材料四】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射線的過程叫做衰變,超重水((33H2O)中的氚(3H)元素會發生β-衰變,在這個過程中,氚原子核內一個中子會變成一個質子。
(1) 加碘食鹽中的碘元素是I-127, 則I-127和I-131互為碘的   。
(2) 水 (H2O) 、重水 (2H2O) 和超重水(3H2O)中共有   種元素。
(3) 超重水 (3H2O) 的相對分子質量是   。
(4)當核廢水中的氚(3H)元素發生β-衰變時,會變成   (填元素符號)。
【答案】(1)同位素
(2)2
(3)22
(4)He
【知識點】同位素;元素的概念;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原子中核內的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相同的同類原子統稱為同位素原子。
【解答】(1) 加碘食鹽中的碘元素是I-127, 則I-127和I-131互為碘的同位素;
(2) 氘 表示原子核中有一個質子和一個中子的氫原子,也屬于氫元素, 水 (H2O) 、重水 (2H2O) 和超重水(3H2O) 這三種物質所含元素共有氫、氧2種元素,
(3) 超重水 (3H2O) 的相對分子質量是 3x2+16=22
(4)β-衰變過程中,原子核內一個中子轉變成一個質子,質子數增加1個,原子核中的質子數與中子數的和不變,則氚3H發生-衰變后成為He。
1.(2024·浙江)下列模型(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能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識點】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
【解析】【分析】 根據分子的構成情況來分析。
【解答】根據化學式CO可知, 1個一氧化碳分子是由1個碳原子與1個氧原子構成的,則可以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是。
故選C。
2.(2023·衢州)氫氣是一種清潔能源,下圖是氫氣燃燒的微觀模型,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反應物是水
B.參加反應的甲和乙分子個數之比為1:8
C.反應前后原子的數目不變
D.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O2+H2=2HO2
【答案】C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化學方程式的概念、讀法和含義
【解析】【分析】根據圖示中各物質的分子構成分析,結合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個數不變解答。
【解答】A、反應物是氫氣和氧氣,生成物為水,不符合題意;
B、 參加反應的甲和乙分子個數之比為2:1 ,不符合題意;
C、 反應前后原子的數目不變 ,符合題意;
D、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O2+2H22H2O ,不符合題意;
故選C。
3.(2023·杭州)華南理工大學研究團隊利用動態“局域柔性”框架材料,實現了在室溫下對重水和普通水的有效分離。一個重水分子(2H2O)中含有的質子個數為(  )
A.3 B.10 C.12 D.20
【答案】B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
【解析】【分析】根據分子由原子構成,氫、氧原子質子數分析。
【解答】一個重水分子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氫原子質子數為1,氧原子質子數為8,則重水分子中含有質子個數為10;
故選B。
4.(2024·浙江)關于維生素C(化學式為C6H8O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屬于氧化物
B.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C.氫元素質量分數最大
D.分子中碳、氫、氧的原子個數比為1∶2∶1
【答案】B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氧化物
【解析】【分析】A.根據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且一種元素為氧元素進行分析;
B.根據維生素C的化學式進行分析;
C.根據元素質量比進行分析;
D.化學式中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表示該原子的個數。
【解答】 AB.根據化學式 C6H8O6 可知,維生素C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不屬于氧化物,故A錯誤,B正確;
C.維生素C中碳、氫、氧三種元素質量比(12×6):(1×8):(16×6)=72:8:96,故氫元素質量分數最小,故C錯誤;
D.根據維生素C的化學式可知,1個維生素C分子是由6個碳原子、8個氫原子和6個氧原子構成的,則分子中碳、氫、氧的原子個數比為6:8:6=3:4:3,故D錯誤;
故選B。
5.(2023·金華)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三名航天員踏上”太空出差”之旅,叩問蒼穹。如圖為一種火箭推進劑發生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有關該反應說法正確的是(  )
A.反應物乙是氧化物
B.生成物丙的相對分子質量是28g
C.反應前后N、H化合價均未發生改變
D.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個數比為3:4
【答案】D
【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相對原子質量;化學方程式的概念、讀法和含義
【解析】【分析】(1)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2)相對分子質量等于相對原子質量與個數的乘積之和;
(3)根據化合價的知識判斷;
(4)根據反應方程式判斷。
【解答】根據反應的分子模型圖可知,甲是N2O4、乙是N2H4、丙是N2、丁是H2O,該化學方程式為:N2O4+2N2H43N2+4H2O;
A.由分子結構模型可知,乙物質是N2H4,不含氧元素,肯定不是氧化物,故A錯誤;
B.丙的化學式N2,它的相對分子質量:14×2=28,它的單位不是“g”而是“1”,故B錯誤;
C.反應前,氮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和-2價,反應后它的化合價變成0價,而氫元素的化合價沒有改變,故C錯誤;
D.由化學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個數比為3:4,故D正確。
故選D。
6.(2020·舟山)某化合物在水中能完全電離,將該化合物配制成甲、乙、丙三種不同濃度的水溶液,對溶液中所含陰、陽離子數目進行測定,結果如圖所示。由圖可判斷該化合物可能是(  )
A.CaCl2 B.Al(NO3)3 C.NaOH D.H2SO4
【答案】C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根據圖像確定該化合物中陰、陽離子的個數之比,然后對四個選項進行判斷即可。
【解答】根據圖像可知,無論溶液的濃度如何,該化合物的陰、陽離子的個數之比為:2n:2n=1:1;4n:4n=1:1;6n:6n=1:1。在四種物質中,只有NaOH的陰、陽離子的個數之比為1:1,故C正確,而A、B、D錯誤。
故選C。
7.(2022·富陽)在我國的“嫦娥奔月”工程中,科學家計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離為 已知鐵的分子質量約為 密度為 若把鐵的分子一個緊挨一個地單列排列起來,筑成從地球通往月球的“分子大道”。那么,請你估算一下這條分子大道共需要大約   個分子,這些分子的質量大約為    kg。(所有空格中的結果均保留一位有效數字即可,球體的體積公式為 d為球體的直徑)
【答案】1×10 8;1×10-7
【知識點】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
【解析】【分析】(1)根據密度公式算出鐵分子的體積,由體積公式算出鐵的直徑,進而算出這條分子大道的分子個數;
(2)根據m=m0 N求解總質量。
【解答】(1)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離為:
S=3.844×105km=3.844×108m,
鐵分子的體積為:

根據得鐵分子的直徑為:

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離為3.844×105km=3.844×108m,
故“分子大道”需要的分子數為:

(2)這些分子的總質量為:
m=m0 N=9.3×10-26kg×N=9.3×10-26kg×1×1018≈1×10-7kg。
8.(2023·紹興)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如圖A和B為實驗室中常見的氣體發生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
(1)儀器a的名稱是   。
(2)實驗室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發生裝置應選擇   (選填”A”或”B”)。
(3)圖C為過氧化氫分解的過程示意圖,請將生成物的微觀粒子模型補充完整。
【答案】(1)分液漏斗
(2)B
(3)
【知識點】氣體裝置的裝配、連接、選擇與氣密性檢查;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常用儀器名稱分析;
(2)根據反應物狀態及反應條件選擇發生裝置分析;
(3)根據過氧化氫分解實質分析。
【解答】(1) 儀器a的名稱是分液漏斗;
(2) 實驗室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要選擇固液常溫型發生裝置,即B;
(3)由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個數不變及過氧化氫分解實質可 知,生成物橫線上粒子為一個水分子和一個氧分子,圖示為;
故答案為:(1)分液漏斗;(2)B;(3)。
9.(2022·溫州)“原子-分子”學說的建立經歷了曲折的過程。
材料一:1803年,道爾頓在原子論中提出元素由微小的不可分的原子組成;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簡單數目比例形成不可再分的原子——“復雜原子”。
材料二:1809年,蓋·呂薩克認同道爾頓的原子論,并提出自己的假說:在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的不同氣體中含有相同數目的原子(包括“復雜原子”)。道爾頓反對蓋·呂薩克的假說,他認為若該假說成立,解釋化學反應時,有些反應會推導出“半個原子”,與原于論矛盾。
材料三:1811年,阿伏加德羅提出分子學說,解決了道爾頓和蓋·呂薩克的矛盾。隨后科學家們確立并逐步完善了“原子-分子”學說。
(1)1897年,湯姆生發現原子內有帶負電的   ,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觀點。
(2)道爾頓原子論中“復雜原子”構成的物質,按現在物質的組成分類,屬于純凈物中的   。
(3)依據道爾頓的原子論和蓋·呂薩克的假說,下列反應能推導出“半個原子”的是__________。(可多選)
A.1升氫氣和1升氯氣化合成2升氯化氫氣體
B.2升氫氣和1升氧氣化合成2升水蒸氣
C.木炭與1升氧氣化合成1升二氧化碳
D.木炭與1升二氧化碳化合成2升一氧化碳
E.硫與1升氫氣化合成1升硫化氫氣體
【答案】(1)電子
(2)化合物
(3)A;B;D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常見物質的分類
【解析】【分析】(1)在原子內部,質子帶正電,電子帶負電,中子不帶電;
(2)只由一種物質組成純凈物,由多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化合物;
(3)根據資料中的信息分析。
【解答】(1)1897年,湯姆生發現原子內有帶負電的電子,得出了原子可以繼續再分的結論;
(2)道爾頓原子論中“復雜原子”——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簡單數目比例形成不可再分的原子,即為不同原子構成的分子,按現在物質的組成分類,屬于純凈物中的化合物;
(3)A.1升氫氣和1升氯氣化合成2升氯化氫氣體,在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的不同氣體中含有相同數目的原子(包括“復雜原子”),則每一個氯化氫“原子”中就應只含有半個氯“原子”和半個氫“原子”,即“半個原子”,故A符合題意;
B.2升氫氣和1升氧氣化合成2升水蒸氣,則每一個水“原子”中就應只含有半個氧“原子”和一個氫“原子”,即“半個原子”,故B符合題意;
C.木炭與1升氧氣化合成1升二氧化碳,則每一個二氧化碳“原子”中就應只含有一個氧“原子”,故C不合題意;
D.木炭與1升二氧化碳化合成2升一氧化碳,則每一個一氧化碳“原子”中就應只含有半個二氧化碳“原子”,即“半個原子”,故D符合題意。
E.硫與1升氫氣化合成1升硫化氫氣體,則每一個氯化氫“原子”中就應只含有一個氫“原子”,故E不合題意。
故選ABD。
10.(2023·寧波)實現“雙碳”目標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二氧化碳轉化為甲醇(CHO)是減碳的一個研究方向,其中一條轉化路徑的微觀示意圖如下:
(1)甲醇分子中碳、氫、氧原子個數比為   。
(2)甲醇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
(3)該反應的反應物和生成物中,屬于氧化物的有   種。
【答案】(1)1:4:1
(2)50%
(3)2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1)根據化學式右下角數字為原子個數比分析;
(2)根據元素質量分數=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相對分子質量分析;
(3)根據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為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解答】(1) 甲醇分子中碳、氫、氧原子個數比為1:4:1;
(2) 甲醇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
(3) 該反應的反應物和生成物中,屬于氧化物的有二氧化碳和水兩種。
故答案為:(1)1:4:1;(2)50%;(3)2.
11.(2021·紹興)按我國政府要求2021年1月1日起餐飲行業已禁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可降解的環保吸管,環保紙吸管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化學式為(C6H10O5)n,而原來塑料吸管的主要成分是聚丙烯,化學式為(C3H6)n。
(1)纖維素是一種   (選填“有機物”或“無機物”)。
(2)纖維素分子中,氫、氧原子的個數比為     。
(3)計算32.4克纖維素中所含碳元素質量與多少克聚丙烯中所含碳元素質量相同
【答案】(1)有機物
(2)2:1
(3)32.4克纖維素中所含碳元素質量:32.4克×(72n/162n)=14.4克
含碳元素質量相同的聚丙烯為:14.4克/(36n/42n)=16.8克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別
【解析】【分析】(1)根據含碳化合物為有機物分析;
(2)根據化學式右下角數字為原子個數比分析;
(3)根據元素質量為物質質量×元素質量分數分析。
【解答】(1) 纖維素是一種有機物;
(2)由化學式可知, 纖維素分子中,氫、氧原子的個數比為10:5=2:1;
故答案為:(1)有機物;(2)2:1;(3)16.8克。
12.(2023·紹興)目前,免拆型手術縫合線廣泛應用于手術中,它是用新型生物降解材料一聚乳酸[(C3H4O2)n]制作而成。聚乳酸可以通過以下路徑制取:
(1)從物質分類角度看,葡萄糖屬于    (選 填”有機物”或”無機物”)。
(2)中間產物乳酸(C3H6O3)所含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
(3)如果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全部進人聚乳酸,則生產2.4千克聚乳酸,消耗二氧化碳的質量為多少千克?
【答案】(1)有機物
(2)3:4
(3)mCO2×C1%=m聚乳酸×C2%
mCO2× =2.4千克×
mCO2=4.4千克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別
【解析】【分析】(1)根據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為有機物分析;
(2)根據元素質量比為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分析;
(3)根據元素質量為物質質量×元素質量分數分析。
【解答】(1) 葡萄糖為含碳化合物,屬于有機物;
(2) 乳酸(C3H6O3)所含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36:48=3:4.
故答案為:(1)有機物;(2)3:4;(3) 4.4千克 。
1.(2024·鄞州模擬) 科學家用單個分子制成了“納米車”(如圖),它能在人工操縱下運輸藥物分子到病源處釋放以殺死癌細胞。下列有關“納米車”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納米車”分子不是由原子構成的
B.“納米車”運輸藥物分子的過程是肉眼可以直接看見的
C.“納米車”研制成功說明在一定條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運動
D.“納米車”的研制成功說明分子要在人為外力作用下才能運動
【答案】C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A、根據分子和原子的聯系考慮;
B、根據分子的大小考慮;
C、由題給信息來回答本題。
D、根據納米車的作用考慮;
【解答】A、分子和原子的聯系是分子都是由原子構成的,故A錯誤;
B、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故B錯誤;
C、“納米車”的研制成功說明分子在外力作用下能按照人規定的線路運動,說明了人可以控制分子運動,故C正確。
D、“納米車”的研制成功說明分子要在人為外力作用下能按照人規定的線路運動,并不是說必須在外力作用下才能運動,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2.科學家利用某納米纖維催化劑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液體甲醇(CH3OH),其微觀示意圖如圖(圖中的分子恰好完全反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生成物丙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37.5%
B.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H2+CO2CH3OH+H2O
C.生成物丙和丁的質量比為1:1
D.該反應有助于實現“碳中和”
【答案】C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由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和質量守恒定律可知,該反應是在催化劑的作用下,氫氣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甲醇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解答】A.丙物質是甲醇(CH3OH),其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故A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B.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B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C.生成物丙(甲醇)和丁(水)的質量比為32:18≠1:1,故C錯誤,但符合題意;
D.該反應能夠消耗二氧化碳,有助于實現“碳中和”,故D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3.(2024·杭州模擬)鋰電池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行業,鋰極易與空氣中氮氣和氧氣反應生成氮化鋰(Li3N)和氧化(Li2O),鋰元素部分信息如下圖所示,下列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A.Li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6.941
B.氮化鋰Li3N中N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
C.氧化鋰 (Li2O)在分類上屬于氧化物
D.Li的原子序數為3
【答案】B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元素周期表;氧化物
【解析】【分析】AD.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字母表示該元素的元素符號;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名稱;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
B.化合器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
C.只有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解答】 A.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6.941,故A正確不合題意;
B.氮化鋰中鋰元素顯+1價,設氮元素的化合價是x,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1)×3+x=0,則x=-3價,故B錯誤符合題意;
C.氧化鋰(Li2O)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且有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氧化物,故C正確不合題意;
D.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該元素的原子序數為3,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B。
4.(2024·瑞安模擬)法國里昂的科學家發現一種只由四個中子構成的粒子,這種粒子稱為“四中子”,也有人稱之為“零號元素”。它與天體中的中子星構成類似。有關該粒子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不顯電性
B.該粒子的相對相對原子質量為4
C.失去一個中子后也不顯電性
D.在元素周期表中與鈹 (Be)元素占同一位置
【答案】D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
【解析】【分析】A.根據中子是否帶電考慮;
B.根據質子和中子的質量關系考慮;
C.要從中子的帶電情況考慮;
D.從元素的質子數是0考慮。
【解答】 A.因為中子不帶電,又因為該粒子只由四個中子構成的粒子,所以不顯電性,故A正確不合題意;
B.該粒子是由四個中子構成的,質子數為零,則其相對相對原子質量為4,故B正確不合題意;
C.因為中子不帶電,所以失去一個中子后仍不顯電性,故C正確不合題意;
D.因為是“零號元素”,質子數是0,與鈹(Be)的質子數不同,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5.(2024·龍港模擬)金屬鋯(Zr)被稱之為冶金工業的“維生素”,在鋼里只要加進千分之一的鋯,硬度和強度就會驚人地提高。鋯的相對原子質量為91,質子數為40。則鋯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A.91 B.131 C.40 D.51
【答案】C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解析】【分析】根據原子里質子數等于電子數分析;
【解答】根據原子中質子數等于電子數,則電子數是40,故答案為C。
6.(2024·上虞模擬)在核電池的制造過程中,原子序數為94的 Pu-238 元素(钚元素)的獲取難度最大,成本極高,需要把原子序數為93的Np-237(鏜元素) 先進行中子輻照變成Np-238,再經一次β衰變轉化為Pu-238。對此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Np-237 轉變為 Pu-238的過程屬于化學變化
B.Np-237和 Np-238 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相同
C.Pu-238 和 Np-238的相對原子質量相同
D.钚元素和鎵元素都屬于金屬元素
【答案】A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元素的種類與分布;相對原子質量
【解析】【分析】A、根據Np-237 轉變為 Pu-238的過程為核變分析。B、根據元素的概念分析。C、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D、根據元素名稱的偏旁,確定元素的種類。【解答】A. Np-237 轉變為 Pu-238的過程屬于物理變化,故錯誤,符合題意;B. Np-237和 Np-238 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相同,屬于同種元素,故正確,不符合題意;C. Pu-238 和 Np-238的相對原子質量相同,故正確,不符合題意;D. 钚元素和鎵元素都屬于金屬元素,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
7.(2024·杭州模擬) 一定條件下,在一個密閉容器內發生某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X為22g B.W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
C.8gW 中氧元素的質量為4g D.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
【答案】C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化學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即參加反應的物質的質量之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物質的質量之和,是因為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原子的種類、總個數不變。
【解答】A、X=1g+8g+20g-10g-8g=11g,該選項不正確。
B、W中碳元素質量=,氫元素質量=,
氧元素質量=8g-3g-1g=4g,該選項不正確。
C、8g W中氧元素的質量為4g,該選項正確。
D、反應后水質量增大是生成物,二氧化碳是生成物,反應后氧氣質量減小,是反應物,W反應后質量減小,是反應物,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是兩種,不是化合反應,該選項不正確。
故答案為:C。
8.(2024·杭州模擬)芳樟醇(C10H18O)是桂花香味的來源,下列關于芳樟醇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聞到桂花香說明芳樟醇分子在不斷運動
B.芳樟醇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
C.1個芳樟醇分子由29個原子構成
D.芳樟醇完全燃燒的產物為CO2和H2O
【答案】B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A、根據分子在不停運動進行分析。
B、根據元素的質量比進行分析。
C、根據芳樟醇是由芳樟醇分子構成的進行分析。
D、根據質量守恒定律進行分析。
【解答】A、分子在不停運動,花香的分子運動到空氣中,進入人們的鼻孔,聞到香味,故A正確;
B、芳樟醇中氫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的質量比=(1×18):(12×10):16=9:60:8,則芳樟醇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故B錯誤。
C、芳樟醇是由芳樟醇分子構成的,1個芳樟醇分子由10個碳原子,18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1個芳樟醇分子由10+18+1=29個原子構成,故C正確;
D、根據芳樟醇化學式可知,芳樟醇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芳樟醇完全燃燒的產物為CO2和H2O,故D正確;
故選:B。
9.(2024·瑞安模擬)科學家用甲烷和二氧化碳在Al2O3的催化下制取合成氣,其原理過程如圖所示。
(1)合成氣是由一種常見的單質和一氧化碳所組成的混合物,這種常見的單質的化學式為   。
(2)反應中甲烷和一氧化碳的分子個數比是   。
【答案】(1)H2
(2)1:1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1)根據圖示中各分子的構成及單質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分析;
(2)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個數不變分析。
【解答】(1)由圖示中各分子構成可知, 甲烷和二氧化碳在Al2O3的催化下制取的合成氣中,生成的單質為氫氣,化學式為 H2 ;
(2)由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個數不變可知,甲烷中碳原子即為一氧化碳中碳原子,則反應中甲烷和一氧化碳的分子個數比為1:1.
故答案為:(1) H2 ;(2)1:1.
10.(2024·金東二模)下圖是汽車尾氣處理過程中某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從微觀粒子構成看:四種物質均由   構成。
(2)從反應價值看,該反應的優點是   。
【答案】(1)分子
(2)可將有毒氣體轉化為無毒氣體
【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
【解析】【分析】(1)根據所給各物質的粒子構成分析;
(2)根據該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性質分析。
【解答】(1) 從微觀粒子構成看,四種物質均由分子構成。
(2)該反應物為有毒物質,從反應價值看,該反應具有將有毒氣體轉化為無毒氣體的優點。
故答案為:(1)分子。(2) 可將有毒氣體轉化為無毒氣體 。
11.(2024·紹興模擬) 堿式碳酸鋁鎂 常用作塑料阻燃劑,受熱分解的最終產物均為氧化物。
(1)堿式碳酸鋁鎂具有阻燃作用,除了因產生二氧化碳,還因為   。
(2) 中a、b、c、d 的代數關系式為    。
(3)為確定堿式碳酸鋁鎂的組成,進行如下實驗:
①準確稱取339g樣品與足量稀鹽酸充分反應,生成
②另取678g樣品在空氣中加熱,樣品的固體殘留質量隨溫度的變化如圖所示(樣品在 時已完全失去結晶水,600℃以上殘留固體為金屬氧化物的混合物)。根據以上實驗數據計算堿式碳酸鋁鎂樣品中的c:d=   。
【答案】(1)其受熱分解需要吸收大量的熱,生成的產物覆蓋在可燃物的表面,可隔絕空氣
(2)2a+3b=c+2d(電荷守恒)
(3)3:5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 (1)依據滅火原理分析;
(2)依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分析;
(3)依據堿式碳酸鋁鎂與鹽酸反應原理,堿式碳酸鋁鎂受熱分解的最終產物均為氧化物,結合題中數據和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質量和種類守恒分析。
【解答】 (1)滅火的原理是隔絕空氣或溫度降到物質著火點以下,則堿式碳酸鋁鎂具有阻燃作用,除了因產生二氧化碳,還因為其受熱分解需要吸收大量熱量,生成產物覆蓋可燃物表面,故填:其受熱分解需要吸收大量熱量,生成產物覆蓋可燃物表面;
(2)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則在MgaAlb(OH)c(CO3)d xH2O中2a+3b=c+2d,故填:2a+3b=c+2d;
(3)堿式碳酸鋁鎂與鹽酸反應二氧化碳,則339g樣品中碳元素的質量為:,
分析圖像可知,678g樣品加熱到270℃時,完全失去結晶水的固體為MgaAlb(OH)c(CO3)d,其質量為498g,繼續加熱600℃以上,MgaAlb(OH)c(CO3)d分解生成氧化鎂、氧化鋁、水和二氧化碳,
且殘留固體為金屬氧化物的混合物,質量為251g,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110g×2=220g,
則此時生成水的質量為498g-220g-251g=27g,
27g水中氫元素的質量為;
則堿式碳酸鋁鎂樣品中的。
12.(2024·東陽模擬)2024年5月3日, “嫦娥六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發射升空;53天后“嫦娥六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等著陸地球。
(1)月球車登陸在月球能否使用降落傘輔助降落,請說明理由    。
(2) “嫦娥六號”返回器攜帶月球土壤樣品回到地球,與地球土壤相比,月壤不含____(選填字母)。
A.空氣 B.水分 C.礦物顆粒 D.腐殖質
(3)月壤中有豐富的可作核聚變燃料的He-3,如圖為 He-3發生的一種核聚變示意圖。
①②③④⑤所示的微粒中,共有   種元素的原子。
(4)軟著陸月球分為主減速段、接近段、懸停段、避障段、緩速下降段等降落過程,主減速段將使用發動機反推減速,此時嫦娥三號發動機推力   (“>”或“=”或“<”)所受重力。
【答案】(1)在月球不可使用降落傘輔助降落,因為月球表面沒有空氣,不受阻力作用
(2)A;B;D
(3)2
(4)>
【知識點】平衡狀態的判斷;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元素的概念;月球的概況
【解析】【分析】 (1) 降落傘是利用空氣的阻力達到減速的目的,結合月球上沒有空氣分析解答;
(2)根據月球和地球環境的不同分析判斷;
(3)元素的本質區別就是質子數不同;
(4)當物體受到的合力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同時,物體做加速運動;當物體受到的合力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時,物體做減速運動,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1)月球車登陸在月球能否使用降落傘輔助降落,理由是:在月球不可使用降落傘輔助降落,因為月球表面沒有空氣,不受阻力作用。
(2)月球上沒有空氣和水,也沒有動植物,因此沒有腐殖質,但是存在巖石,那么存在礦物顆粒,
故答案為:ABD。
(3)根據圖片可知,圖片中只有兩種質子數不同的原子,即質子數為2和質子數為1,因此共有2種元素的原子;
(4) 主減速段將使用發動機反推減速,即此時合力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即合力方向向上,那么此時嫦娥三號發動機推力>重力。
13.(2024·富陽模擬)1910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實驗做法如圖。
(1)盧瑟福在α粒子散射實驗中,斷定原子中的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他的依據是   。
(2)盧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α粒子是帶兩個單位正電荷的氦原子核)轟擊氮原子,結果有種微粒從氮原子中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變成了氧原子從現代觀點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
【答案】(1)α粒子中絕大多數通過金箔并按原來方向運動
(2)質子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
【解析】【分析】(1) 根據原子的結構進行分析;
(2) 根據原子是由原子核及電子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解答。
【解答】 (1) 盧瑟福進行α粒子散射實驗后,認為原子是“行星結構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從實驗現象可知道大多數α粒子通過金箔時沒有收到阻礙,說明原子里面絕大部分是空的,只有極少數與與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發生了相互作用,從而產生大的偏轉。
(2)盧瑟福從氮原子中打出了1個微粒,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變成了氧原子,說明原子核內的質子數變成了8個,即:7+2-1=8,所以打出了一個質子。
14.(2024·富陽模擬)科學家對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時間。
材料一:19世紀初,有化學家認為:氫是母體,其他元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理論上都是氫的整數倍,少數元素如CI是35.5倍,則是由于實驗誤差造成的。
材料二:1886年,英國科學家克魯克斯大膽假設: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對原子質量。化學家測定出的元素相對原子質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的平均值.
材料三:1961年開始,國際上采用C-12原子的1/12作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確定各個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各種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各自在該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
(1)在克魯克斯假設中,同種元素的原子,相對原子質量卻不同,是因為同種原子原子核中的   數可能不同
(2)Cl的相對原子質量是355.其自然界僅有的兩種同位素原子Cl-35和Cl-37,則自然界中Cl-35所占的百分比   Cl-37。(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1)中子
(2)大于
【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
【解析】【分析】 (1)根據相對原子質量約等于質子數+中子數來分析解答;
(2)根據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小于兩種兩種同位素原子的平均值來分析解答。
【解答】 (1)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故同種元素的原子,相對原子質量卻不同,是因為原子結構中的某種微粒數不同,該微粒的名稱是中子;
(2)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各種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各自在該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則氯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35.5,自然界中Cl-35所占的百分比大于Cl-37。
15.(2024·仙居模擬)皮蛋營養豐富,其主要制作原理是利用氫氧化鈉能使蛋白質變性凝固的性質,制作過程中,溫度、NaOH 濃度和腌制時長是影響皮蛋凝固度變化的主要因素。具體制作流程如下:
(1)皮蛋中含有人體內合成蛋白質所需的甲硫氨酸(C5H11O2NS),適當攝入有助于增強免疫力。甲硫氨酸中C、H、O 三種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   。
(2)在鴨蛋表面裹好糊狀物后,還要進行密封保存, 目的是為了   。
(3)從原料利用率的角度考慮,用于制作糊狀物的生石灰與純堿的最佳質量比是   。
【答案】(1)5:11:2
(2)避免氫氧化鈉因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而變質
(3)28:53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根據生石灰與純堿的分子式結合質量守恒定律計算生石灰與純堿的最佳質量比。
【解答(1)由甲硫氨酸 的分子式可知, 甲硫氨酸中C、H、O 三種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 5:11:2 ;
(2) NaOH 與二氧化碳反應產生碳酸鈉和水,進行密封保存, 目的是為了避免氫氧化鈉因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而變質;
(3)生石灰和水反應產生熟石灰氫氧化鈣,熟石灰和碳酸鈉反應產生氫氧化鈉,反應過程中碳酸鈉和氫氧化鈣的分子個數比為1:1,所以質量比為28:53。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1.6物質由微觀粒子構成
考點分布 考查頻率 課標要求
考點1 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 1.知道已知的絕大多數物質是由分子、原子、離子等微觀粒子構成的,認識這些微觀粒子的基本特征。
2.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可以結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離子可以相互轉化。
3.了解核外電子對化學反應的作用。
4.知道相對原子質量與相對分子質量的含義,學會查閱相對原子質量,能根據化學式計算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和物質的組成。
5.了解科學家對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關注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新進展。
考點2分子、原子、離子的特點及其相互聯系 ☆☆
考點3 原子核的結構特點 ☆☆
考點4 相對原子質量及其計算 ☆☆☆
■考點① 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一)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過程
道爾頓 湯姆生; 盧瑟福; 玻爾; 現代
①實心球模型 ②棗糕(西瓜)模型 ③核式結構(行星)模型 ④分層模型 ⑤電子云模型
發現原子 發現 ; 發現 的存在 電子在固定的軌道上運動
盧瑟福- α粒子散射實驗:
①大多數α粒子不改變運動方向→原子核極其微小,核外空間很大 ②小部分α粒子發生偏轉→原子核帶正電 ③極少的α粒子發彈回來→原子核質量很大
■考點② 分子、原子、離子的特點及其相互聯系
一、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
(1)現在已知的原子有幾百種。不同種類和不同數量的原子就能構成不同的 分子 。構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 原子,也可以是 原子
(2)分子在化學變化中是 可分 的,而原子是 的。在電解水時,水分子變成了氫分子和氧分子,它們不再保持水的 。可見,在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中, 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3)粒子模型可以示意物質變化
①水的汽化是物理變化:水分子之間的距離 ,分子種類不變。
②水的電解是化學變化:分子種類 ,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
(4)物質通常是由 分子 構成的,但也有些物質是直接由 原子 構成的,如:金屬鋁由鋁原子構成,石墨由碳原子構成。
(5)電解水過程的模型相關的信息
水電解過程圖 實驗結論
分子由____構成。 在化學變化過程中是_ 最小微粒。 化學變化的實質:__ _____。 ④ 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⑤原子與分子本質區別:____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__。
二、粒子的大小與質量
(1)分子和原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 。原子半徑一般在 10-10 米數量級,如碳原子的半徑為0.6×10-10米。一個碳原子的質量約為1.993×10-26千克。不同種類的分子和原子,質量是 不同 的。
(2)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分子與構成該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比原子大,如:氧分子一定比氧原子大;但不同種類的分子與原子相比,則分子有可能比原子小,如:氧分子就比汞原子小。
(3)分子與原子的比較
分子 原子
不同點 。 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本質區別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在化學變化中,原子不可以再分
相同點 ①質量和體積都很小;②都在不斷地做無規則運動;③微粒間都有間隔;④同種微粒性質相同,不同種微粒性質不同;⑤都能直接構成物質
聯系 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組成分子(即分子由 構成); 兩者都可以構成物質。
三、原子的結構
核外電子(帶 電)
原子 質子 (帶 電)
( ) 原子核
中子(不帶電)
(1)原子由 原子核 和 構成。原子核帶 ,居于原子 中心 ;核外電子帶 負電荷 ,在核外空間做高速運動。
(2)原子核相對原子來說,體積很 小 ,但質量卻很 ,它幾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質量。由于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所帶的電量大小 相等 ,電性 相反 ,所以整個原子呈電中性。
(3)氦原子的原子核帶兩個單位正電荷,核外有兩個帶負電的電子圍繞原子核做高速運動,如圖所示。
四、離子
(一)氯化鈉的生成
A、取一瓶氯氣,觀察它的顏色為 。
B、用鑷子在放有煤油的試劑瓶中夾取一塊鈉,用刀切割成一小塊,觀察到鈉是一種質軟、帶銀白色光澤的金屬固體。
C、點燃鈉,將燃燒匙伸入氯氣瓶中,反應結束后觀察瓶內的物質為白色固體。
D、實驗現象: 。
金屬鈉在氯氣中燃燒時,鈉原子 失去 1個電子后形成帶 正 電荷的鈉離子(陽離子),氯原子 得到 1個電子后形成帶 負 電荷的氯離子(陰離子)。帶有相反電荷的鈉離子和氯離子之間相互 吸引 ,構成了 電中性 的氯化鈉。如下圖所示
★微觀解釋:
(1)鈉原子 一個電子成為一個帶正電的微粒叫 Na+。
(2)氯原子 一個電子成為一個帶負電的微粒叫 Cl—。
(二)離子
離子是帶電的 原子 或___原子團___,帶正電的叫 離子,帶負電的叫 離子。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如硫酸銅就是由銅離子和硫酸根離子構成的。
陽離子:帶 的原子或原子團。例:鈉離子Na+、銨根離子NH4+
陰離子:帶 的原子或原子團。例:氯離子Cl- 、硫酸根離子SO42-
(三)原子、分子和離子的區別和聯系
分子 原子 離子
區 別 定義 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 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
化學變化中是否可分 可分,化學變化前后種類和數目可能發生變化 ,化學變化前后種類和數目不變。 一般不可分,但帶電的原子團可分
構成 由 構成 由 構成 由 形成, 原子得到電子帶負電變成陰離子,原子失去電子帶正電變成陽離子。
帶電情況 不顯電性; ,因為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陰離子(負電): 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陽離子(正電): 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聯系
(四)注意
陽離子的核內質子數 核外電子數;陰離子的核內質子數 核外電子數。
五、同位素
(1)科學上把具有相同 核電荷數 (即 )的一類原子總稱為 元素 。如:氧元素就是所有核電荷數為 8 的原子的總稱。
(2)原子核內的 質 子數 相同、 不相同的同類原子互為 原子。元素是互為同位素的原子的總稱。大多數元素都有同位素,如汞元素有7種穩定的同位素。
(3)同位素原子的兩種表示方法
①常用原子符號(X)表示,其中X表示 ,Z表示 質子數 ,A表示 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 。如氫有氕(H)、氘(H)、氚(H)三種同位素原子。
②也可以用“原子名稱(或符號)-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來表示。如氧的三種同位素原子分別為氧-16(O-16)、氧-17(O-17)、氧-18(O-18)。
(4)同位素的應用
1)質譜分析中,用 穩定同位素 原子作為示蹤原子;
2)核潛艇利用鈾的同位素 裂變 釋放的能量作為動力;
3)利用 放射性同位素 對一些臟器進行掃描,診斷腫瘤等疾病;
4)根據放射性同位素的 半衰期 ,進行古董鑒定。
根據元素的定義可知,不同元素之間最本質的區別是核電荷數(即質子數)不同。
■考點③ 原子核的結構特點
(1)用 高能量 的粒子撞擊、打碎核的方法是研究微觀粒子結構的一種方法。
(2)原子核是由兩種更小的粒子—— 和 構成的。如一種氧原子的原子核就是由8個質子和8個中子緊密相連構成的
(3)一個質子帶一個單位的 ,中子 不帶電 ,一個電子帶一個單位的 負電荷 。如氧原子核內有8個質子,則氧原子核帶 8 個單位正電荷(即+8)。科學上把原子核所帶的電荷數稱為 核電荷數 ,氧原子的核電荷數為 8 。
(4)由于原子呈電中性,根據原子中各微粒的電性及電荷量可知:原子中,核電荷數= 。
(5)質子、中子和電子的質量比較
微粒名稱 電性 質量
核外電子 帶 負 電荷 9.1176×10-31千克
原子核 質子 帶 正 電荷 1.6726×10-27千克
中子 不帶 電荷 1.6748×10-27千克
(6)質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 構成的。
■考點④ 相對原子質量及其計算
一、相對原子質量
(1)原子的質量極小,計算起來極不方便。為此,國際上規定采用 相對原子質量 來表示原子的質量關系。
(2)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把一個碳-12 原子的質量分為 等份,則1份質量為1.993×10-26×=1.661×10-27千克。其他原子的質量與1.661×10-27千克質量相比后得出一定的 ,這個比值就是該原子的 。
(3)相對原子質量的計算式: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
(4)原子的質量與相對原子質量的區別和聯系如下表所示:
原子的質量 相對原子質量
性質 實驗測出的一個原子的實際質量 比較得出的相對質量
數值與 單位 數值非常小,單位為“ ” 數值一般取整數,單位為“ ”,通常不寫
聯系 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
二、相對分子質量
(1)一個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總和 就是該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
(2)求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首先要寫出正確的 化學式 ,再利用相對原子質量表,查出各元素的 ,最后根據分子中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總和 求出相對分子質量。
(3)相對分子質量計算的注意事項
①元素符號與其右下角數字之間在計算相對分子質量時需用“ × ”,元素符號之間在計算相對分子質量時需用“ + ”。如CO2的相對分子質量= =44。
②原子團括號外右下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團的個數,應先將原子團內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計算出來,再 乘以 其個數。如Al2(SO4)3的相對分子質量= =342。
③結晶水合物中的“·”表示結合的含義,在計算相對分子質量時應將“·”前后兩部分的相對分子質量 相加 而不是相乘。如CuSO4·5H2O的相對分子質量= =250。
④相對分子質量與相對原子質量一樣,也是一個 ,其單位也是“ ”,通常不寫。
(4)相對分子質量是一個 ,只要知道物質的化學式,就可以計算出它的相對分子質量。
三、元素質量分數和質量比的確定
(一)計算組成物質的各元素的質量比
(1)計算依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質量比等于各元素 乘以其 原子個數 的乘積的比值。
(2)計算注意事項
①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因此在計算格式的書寫上有嚴格的規定,如計算硝酸銨(NH4NO3)中各元素的質量比,不能寫成2N∶4H∶3O,也不能寫成N2∶H4∶O3,應該寫成m(N)∶m(H)∶m(O)=(14×2)∶(1×4)∶(16×3)= 。
②檢查各原子的原子總數,如硝酸銨(NH4NO3)中氮元素的原子總數是 2 而不是1,不要遺漏。
③不要把原子個數比當作是元素的質量比。原子個數比是元素符號右下角的 數字 之比,如H2O中,氫元素與氧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 ,而氫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16×1)= 1∶8 。
(二)計算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或質量
(1)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100%。
(2)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 ×化合物中該元素的 。
(三)不純物質中,計算某一元素的質量。
元素的質量=不純物質量x該物質的質量分數x純物質中該元素的質量分數
例:現有含氧化鐵80%的鐵礦石500噸,問最多可冶煉出鐵多少噸?
解:氧化鐵的質量 =500噸×80% =400噸
鐵元素的質量 =400噸×70%=280噸
■考點1 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典例1](2024八下·義烏期末)為破解原子內部結構的奧秘,一代又一代科學家進行了不懈地探索。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粒子轟擊金箔實驗。
(1)盧瑟福在實驗的基礎上提出帶負電的電子繞帶正電且體積很小的原子核運動,其模型圖與下列選項中最符合的是   ;(用編號表示)
①葡萄干面包模型 ②分層結構模型 ③電子云模型 ④核式結構模型
(2)根據粒子散射實驗,統計不同偏轉角度的粒子數量繪制圖像,符合實驗現象的圖像是____;
B. C. D.
◆變式訓練
1.(2024八下·金東期末)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a粒子散射實驗,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為原子模型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貢獻。小科同學在項目化學習中,使用若干輻射環磁體(如圖乙所示,兩個磁極分別位于內外兩環)、金屬板、橡皮筋等器材制作了一個演示模型,用以模擬α粒子散射的動態過程,演示模型的制作過程如下:
①如圖甲所示,將長條金屬板彎折成環形(保留 10cm的缺口),并固定在桌面上;
②在環形金屬板中央放置一塊直徑 5cm、重40g的輻射環磁體;
③在環形金屬板的缺口處連接一段橡皮筋(圖中未畫出),用以向環內“發射α粒子”。
根據演示模型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1)固定在環形金屬板中央的磁體,用來模擬的是原子中的哪一結構?
(2)下列四個輻射環磁體中最適合用作模擬被發射的“α粒子”的是____(填字母編號)。
A.直徑2cm、重5g、內環N極、外環S極
B.直徑5cm、重40g、內環S極、外環N極
C.直徑2cm、重5g、內環S極、外環N極
D.直徑5cm、重40g、內環N極、外環S極
(3)該實驗很好地模擬了盧瑟福α粒子散射實驗的現象,即α粒子穿過金屬箔后的運動情況為:   。
(4)小科同學通過環形金屬板的缺口處向內依次發射12顆“α粒子”,這些“α粒子”最終會吸附在環形金屬板上。在模擬實驗完成后,將環形金屬板展平,下圖中最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填字母編號,金屬板上的點代表被吸附的“α粒子”)。
■考點2 分子、原子、離子的特點及其相互聯系
[典例2-1](2024八下·嵊州期末)下列物質中含有氫分子的是
A.H2O2 B.H2 C.H2O D.Ca(OH)2
[典例2-2](2024八下·義烏期末)《證類本草》中記載:“雞屎礬(堿式碳酸銅)投苦酒(醋)中,涂鐵皆作銅色,外雖銅色,內質不變。”該過程鐵原子轉化為亞鐵離子,其相應的微粒符號可依次表示為(  )
A.Fe— B.—Fe C.—Fe D.Fe—
◆變式訓練
1.(2024八下·金東期末)為了加深對分子構成的認識,小科同學用各色橡皮泥進行分子模型的制作。觀察四種分子結構模型,填寫相關內容:
序號 模 型 各種顏色的球及個數 分子名稱 化學式
1 1 個灰色球、2個白色球 水分子 H2O
2 1個黑色球、4個白色球 甲烷分子 ①
3 2個灰色球、2個白色球 ② H2O2
4 2個黑色球、1個灰色球、6個白色球 乙醇分子 C2H5OH
(1) 模型2的化學式①是   ; 模型3的分子名稱②是   。
(2)由模型3表示的物質可以反應得到模型1表示的物質,請從微觀角度解釋該變化的實質:   。
■考點3 原子核的結構特點
[典例3](2024八下·拱墅期末)近日,我國科學家利用氫化鑭成功研發出首個室溫環境下超快氫負離子導體,這一成果將為未來新能源的發展帶來革命性的突破。一個氫負離子(H-)的核外電子數為(  )
A.-1 B.0 C.1 D.2
◆變式訓練
1.(2024八下·浦江期末)良渚古城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考古學家通過對有關遺址出土文物中的碳原子含量測定,推測其年代距今年.碳原子與碳原子不同的是(  )
A.質子數 B.核電荷數 C.電子數 D.中子數
■考點4 相對原子質量及其計算
[典例4](2024八下·金東期末)布洛芬混懸液,用于兒童普通感冒或流感引起的發熱、頭痛等。下表是其使用說明書,據此分析回答:
布洛芬混懸液說明書 請仔細閱讀說明書并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或使用 【藥品名稱】布洛芬混懸液 【成分】本品每毫升含有效成分布洛芬20mg 【適應性】用于緩解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發熱 【規格】100毫升 【用法用量】口服,用量謹遵醫囑
(1)已知布洛芬化學式C13HyO2,相對分子質量206,則一個布洛芬分子中含有氫原子個數y為   。
(2)計算布洛芬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 (結果精確到0.1%)。
(3)醫生叮囑,12歲以下兒童每次用藥量按照每千克體重5mg布洛芬有效成分。請計算,一名體重為20kg的兒童,每次應口服多少毫升該混懸液。
◆變式訓練
1.(2024八下·金東期末)閱讀以下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一】日本核廢水的排放引起了民眾囤鹽恐慌,被污染的海水中含有的I-131 是碘的一種放射性元素;
【材料二】核廢水中含有三種水,分別是水 (H2O)、重水(2H2O)和超重水(3H2O);
【材料三】一個氘 (2H)原子中有1個質子和1個中子;一個氚原子 (3H)中有1個質子和2個中子;
【材料四】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射線的過程叫做衰變,超重水((33H2O)中的氚(3H)元素會發生β-衰變,在這個過程中,氚原子核內一個中子會變成一個質子。
(1) 加碘食鹽中的碘元素是I-127, 則I-127和I-131互為碘的   。
(2) 水 (H2O) 、重水 (2H2O) 和超重水(3H2O)中共有   種元素。
(3) 超重水 (3H2O) 的相對分子質量是   。
(4)當核廢水中的氚(3H)元素發生β-衰變時,會變成   (填元素符號)。
1.(2024·浙江)下列模型(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能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是(  )
A. B. C. D.
2.(2023·衢州)氫氣是一種清潔能源,下圖是氫氣燃燒的微觀模型,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反應物是水
B.參加反應的甲和乙分子個數之比為1:8
C.反應前后原子的數目不變
D.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O2+H2=2HO2
3.(2023·杭州)華南理工大學研究團隊利用動態“局域柔性”框架材料,實現了在室溫下對重水和普通水的有效分離。一個重水分子(2H2O)中含有的質子個數為(  )
A.3 B.10 C.12 D.20
4.(2024·浙江)關于維生素C(化學式為C6H8O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屬于氧化物
B.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C.氫元素質量分數最大
D.分子中碳、氫、氧的原子個數比為1∶2∶1
5.(2023·金華)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三名航天員踏上”太空出差”之旅,叩問蒼穹。如圖為一種火箭推進劑發生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有關該反應說法正確的是(  )
A.反應物乙是氧化物
B.生成物丙的相對分子質量是28g
C.反應前后N、H化合價均未發生改變
D.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個數比為3:4
6.(2020·舟山)某化合物在水中能完全電離,將該化合物配制成甲、乙、丙三種不同濃度的水溶液,對溶液中所含陰、陽離子數目進行測定,結果如圖所示。由圖可判斷該化合物可能是(  )
A.CaCl2 B.Al(NO3)3 C.NaOH D.H2SO4
7.(2022·富陽)在我國的“嫦娥奔月”工程中,科學家計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離為 已知鐵的分子質量約為 密度為 若把鐵的分子一個緊挨一個地單列排列起來,筑成從地球通往月球的“分子大道”。那么,請你估算一下這條分子大道共需要大約   個分子,這些分子的質量大約為    kg。(所有空格中的結果均保留一位有效數字即可,球體的體積公式為 d為球體的直徑)
8.(2023·紹興)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如圖A和B為實驗室中常見的氣體發生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
(1)儀器a的名稱是   。
(2)實驗室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發生裝置應選擇   (選填”A”或”B”)。
(3)圖C為過氧化氫分解的過程示意圖,請將生成物的微觀粒子模型補充完整。
9.(2022·溫州)“原子-分子”學說的建立經歷了曲折的過程。
材料一:1803年,道爾頓在原子論中提出元素由微小的不可分的原子組成;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簡單數目比例形成不可再分的原子——“復雜原子”。
材料二:1809年,蓋·呂薩克認同道爾頓的原子論,并提出自己的假說:在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的不同氣體中含有相同數目的原子(包括“復雜原子”)。道爾頓反對蓋·呂薩克的假說,他認為若該假說成立,解釋化學反應時,有些反應會推導出“半個原子”,與原于論矛盾。
材料三:1811年,阿伏加德羅提出分子學說,解決了道爾頓和蓋·呂薩克的矛盾。隨后科學家們確立并逐步完善了“原子-分子”學說。
(1)1897年,湯姆生發現原子內有帶負電的   ,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觀點。
(2)道爾頓原子論中“復雜原子”構成的物質,按現在物質的組成分類,屬于純凈物中的   。
(3)依據道爾頓的原子論和蓋·呂薩克的假說,下列反應能推導出“半個原子”的是__________。(可多選)
A.1升氫氣和1升氯氣化合成2升氯化氫氣體
B.2升氫氣和1升氧氣化合成2升水蒸氣
C.木炭與1升氧氣化合成1升二氧化碳
D.木炭與1升二氧化碳化合成2升一氧化碳
E.硫與1升氫氣化合成1升硫化氫氣體
10.(2023·寧波)實現“雙碳”目標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二氧化碳轉化為甲醇(CHO)是減碳的一個研究方向,其中一條轉化路徑的微觀示意圖如下:
(1)甲醇分子中碳、氫、氧原子個數比為   。
(2)甲醇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
(3)該反應的反應物和生成物中,屬于氧化物的有   種。
11.(2021·紹興)按我國政府要求2021年1月1日起餐飲行業已禁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可降解的環保吸管,環保紙吸管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化學式為(C6H10O5)n,而原來塑料吸管的主要成分是聚丙烯,化學式為(C3H6)n。
(1)纖維素是一種   (選填“有機物”或“無機物”)。
(2)纖維素分子中,氫、氧原子的個數比為     。
(3)計算32.4克纖維素中所含碳元素質量與多少克聚丙烯中所含碳元素質量相同
12.(2023·紹興)目前,免拆型手術縫合線廣泛應用于手術中,它是用新型生物降解材料一聚乳酸[(C3H4O2)n]制作而成。聚乳酸可以通過以下路徑制取:
(1)從物質分類角度看,葡萄糖屬于    (選 填”有機物”或”無機物”)。
(2)中間產物乳酸(C3H6O3)所含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
(3)如果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全部進人聚乳酸,則生產2.4千克聚乳酸,消耗二氧化碳的質量為多少千克?
1.(2024·鄞州模擬) 科學家用單個分子制成了“納米車”(如圖),它能在人工操縱下運輸藥物分子到病源處釋放以殺死癌細胞。下列有關“納米車”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納米車”分子不是由原子構成的
B.“納米車”運輸藥物分子的過程是肉眼可以直接看見的
C.“納米車”研制成功說明在一定條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運動
D.“納米車”的研制成功說明分子要在人為外力作用下才能運動
2.科學家利用某納米纖維催化劑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液體甲醇(CH3OH),其微觀示意圖如圖(圖中的分子恰好完全反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生成物丙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37.5%
B.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H2+CO2CH3OH+H2O
C.生成物丙和丁的質量比為1:1
D.該反應有助于實現“碳中和”
3.(2024·杭州模擬)鋰電池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行業,鋰極易與空氣中氮氣和氧氣反應生成氮化鋰(Li3N)和氧化(Li2O),鋰元素部分信息如下圖所示,下列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A.Li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6.941
B.氮化鋰Li3N中N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
C.氧化鋰 (Li2O)在分類上屬于氧化物
D.Li的原子序數為3
4.(2024·瑞安模擬)法國里昂的科學家發現一種只由四個中子構成的粒子,這種粒子稱為“四中子”,也有人稱之為“零號元素”。它與天體中的中子星構成類似。有關該粒子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不顯電性
B.該粒子的相對相對原子質量為4
C.失去一個中子后也不顯電性
D.在元素周期表中與鈹 (Be)元素占同一位置
5.(2024·龍港模擬)金屬鋯(Zr)被稱之為冶金工業的“維生素”,在鋼里只要加進千分之一的鋯,硬度和強度就會驚人地提高。鋯的相對原子質量為91,質子數為40。則鋯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A.91 B.131 C.40 D.51
6.(2024·上虞模擬)在核電池的制造過程中,原子序數為94的 Pu-238 元素(钚元素)的獲取難度最大,成本極高,需要把原子序數為93的Np-237(鏜元素) 先進行中子輻照變成Np-238,再經一次β衰變轉化為Pu-238。對此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Np-237 轉變為 Pu-238的過程屬于化學變化
B.Np-237和 Np-238 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相同
C.Pu-238 和 Np-238的相對原子質量相同
D.钚元素和鎵元素都屬于金屬元素
7.(2024·杭州模擬) 一定條件下,在一個密閉容器內發生某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X為22g B.W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
C.8gW 中氧元素的質量為4g D.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
8.(2024·杭州模擬)芳樟醇(C10H18O)是桂花香味的來源,下列關于芳樟醇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聞到桂花香說明芳樟醇分子在不斷運動
B.芳樟醇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
C.1個芳樟醇分子由29個原子構成
D.芳樟醇完全燃燒的產物為CO2和H2O
9.(2024·瑞安模擬)科學家用甲烷和二氧化碳在Al2O3的催化下制取合成氣,其原理過程如圖所示。
(1)合成氣是由一種常見的單質和一氧化碳所組成的混合物,這種常見的單質的化學式為   。
(2)反應中甲烷和一氧化碳的分子個數比是   。
10.(2024·金東二模)下圖是汽車尾氣處理過程中某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從微觀粒子構成看:四種物質均由   構成。
(2)從反應價值看,該反應的優點是   。
11.(2024·紹興模擬) 堿式碳酸鋁鎂 常用作塑料阻燃劑,受熱分解的最終產物均為氧化物。
(1)堿式碳酸鋁鎂具有阻燃作用,除了因產生二氧化碳,還因為   。
(2) 中a、b、c、d 的代數關系式為    。
(3)為確定堿式碳酸鋁鎂的組成,進行如下實驗:
①準確稱取339g樣品與足量稀鹽酸充分反應,生成
②另取678g樣品在空氣中加熱,樣品的固體殘留質量隨溫度的變化如圖所示(樣品在 時已完全失去結晶水,600℃以上殘留固體為金屬氧化物的混合物)。根據以上實驗數據計算堿式碳酸鋁鎂樣品中的c:d=   。
12.(2024·東陽模擬)2024年5月3日, “嫦娥六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發射升空;53天后“嫦娥六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等著陸地球。
(1)月球車登陸在月球能否使用降落傘輔助降落,請說明理由    。
(2) “嫦娥六號”返回器攜帶月球土壤樣品回到地球,與地球土壤相比,月壤不含____(選填字母)。
A.空氣 B.水分 C.礦物顆粒 D.腐殖質
(3)月壤中有豐富的可作核聚變燃料的He-3,如圖為 He-3發生的一種核聚變示意圖。
①②③④⑤所示的微粒中,共有   種元素的原子。
(4)軟著陸月球分為主減速段、接近段、懸停段、避障段、緩速下降段等降落過程,主減速段將使用發動機反推減速,此時嫦娥三號發動機推力   (“>”或“=”或“<”)所受重力。
13.(2024·富陽模擬)1910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實驗做法如圖。
(1)盧瑟福在α粒子散射實驗中,斷定原子中的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他的依據是   。
(2)盧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α粒子是帶兩個單位正電荷的氦原子核)轟擊氮原子,結果有種微粒從氮原子中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變成了氧原子從現代觀點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
14.(2024·富陽模擬)科學家對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時間。
材料一:19世紀初,有化學家認為:氫是母體,其他元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理論上都是氫的整數倍,少數元素如CI是35.5倍,則是由于實驗誤差造成的。
材料二:1886年,英國科學家克魯克斯大膽假設: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對原子質量。化學家測定出的元素相對原子質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的平均值.
材料三:1961年開始,國際上采用C-12原子的1/12作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確定各個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各種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各自在該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
(1)在克魯克斯假設中,同種元素的原子,相對原子質量卻不同,是因為同種原子原子核中的   數可能不同
(2)Cl的相對原子質量是355.其自然界僅有的兩種同位素原子Cl-35和Cl-37,則自然界中Cl-35所占的百分比   Cl-37。(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5.(2024·仙居模擬)皮蛋營養豐富,其主要制作原理是利用氫氧化鈉能使蛋白質變性凝固的性質,制作過程中,溫度、NaOH 濃度和腌制時長是影響皮蛋凝固度變化的主要因素。具體制作流程如下:
(1)皮蛋中含有人體內合成蛋白質所需的甲硫氨酸(C5H11O2NS),適當攝入有助于增強免疫力。甲硫氨酸中C、H、O 三種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   。
(2)在鴨蛋表面裹好糊狀物后,還要進行密封保存, 目的是為了   。
(3)從原料利用率的角度考慮,用于制作糊狀物的生石灰與純堿的最佳質量比是   。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鸣县| 玉树县| 贵德县| 来安县| 科尔| 瑞安市| 襄城县| 浙江省| 乌苏市| 林芝县| 开封县| 安平县| 龙川县| 东台市| 南宁市| 英吉沙县| 德昌县| 灵璧县| 辰溪县| 军事| 云浮市| 古浪县| 安塞县| 墨竹工卡县| 隆德县| 连平县| 礼泉县| 哈巴河县| 曲周县| 静乐县| 泾川县| 蕉岭县| 闸北区| 乐都县| 纳雍县| 陈巴尔虎旗| 两当县| 郁南县| 鄂温| 太原市| 衡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