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6.2《做負責任的人》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統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以社會生活為場域,以社會責任感和國家意識培養為主線,在引導學生學會交往、承擔社會責任、樹立國家觀念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中,第六課第二框《做負責任的人》是在第一框《我對誰負責誰對我負責》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化,旨在引導學生明確責任的代價與回報,學會在承擔責任中成長,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對學生的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二)教材內容本框主要包括兩目內容:“不言代價與回報”和“我承擔我無悔”。第一目通過分析承擔責任的代價與回報,引導學生懂得在做出選擇時要權衡利弊,對自己的選擇負責;第二目強調對于那些不可推卸的責任,要做到我承擔、我無悔,同時努力提升自身素質,增強履行責任的能力。教材通過具體的事例和活動,引導學生思考在不同情境下如何做出負責任的選擇,以及如何積極承擔責任,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思考空間和實踐指導。二、核心素養目標(一)政治認同通過學習責任的內涵和重要性,使學生認同承擔責任是個人品德和社會進步的重要體現,增強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社會擔當。(二)道德修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責任觀,明確責任的代價與回報,學會在承擔責任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質,培養誠信、勇敢、奉獻等良好品德。(三)法治觀念讓學生了解在承擔責任過程中應遵守的法律法規,明確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學會依法承擔責任,增強法治意識。(四)健全人格培養學生在面對責任選擇時的理性思維和決策能力,以及在承擔責任過程中的堅韌意志和樂觀心態,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五)責任意識使學生認識到自己作為社會成員的責任,學會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負責,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為建設和諧社會貢獻力量。三、教學重點1.理解責任的代價與回報。2.學會在承擔責任中成長,做到我承擔、我無悔。四、教學難點1.如何引導學生在面對責任選擇時,做出正確的決策。2.培養學生在承擔責任過程中的積極心態和行動能力。五、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認真研讀教材和相關教學資料,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收集與責任相關的案例、視頻、圖片等教學素材。制作多媒體課件,包括PPT、視頻剪輯等。2.學生準備預習教材內容,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承擔過哪些責任,有什么感受。收集身邊有關負責任的人和事的案例。六、教學策略1.案例分析法通過分析具體的案例,引導學生思考責任的代價與回報,以及如何做出負責任的選擇。2.小組討論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經驗,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3.情境教學法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責任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4.啟發式教學法通過提問、引導等方式,啟發學生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七、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播放一段關于責任的視頻,如抗擊疫情中各行各業人士的奉獻與擔當。設計意圖:通過生動的視頻畫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本節課的主題——做負責任的人。2.提問學生:從視頻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思考責任的內涵和重要性,為后續教學內容的展開做好鋪墊。(二)講授新課1.不言代價與回報展示案例一:張老師放棄高薪工作,選擇到偏遠山區支教。提問學生:張老師為什么要做出這樣的選擇?他在承擔這份責任時可能會付出什么代價?又會得到什么回報?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然后請小組代表發言。設計意圖:通過具體案例,引導學生理解責任的代價與回報,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表達能力。總結責任的代價與回報的含義。代價:承擔責任不僅意味著付出時間、精力和金錢,而且意味著可能因為做得不好而受到責備,甚至受到處罰。回報:既包括物質方面,又包括精神方面。對我們而言,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回報,如良好的自我感覺、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贊許等。設計意圖:明確概念,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責任的內涵。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做出正確的責任選擇。提問學生:在面對責任選擇時,我們應該考慮哪些因素?總結學生的發言,強調在做出選擇時要權衡利弊,考慮自己的能力和興趣,同時也要考慮社會的需要和他人的利益。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和決策能力,引導學生在面對責任選擇時做出正確的決策。2.我承擔我無悔展示案例二:消防員在火災中勇敢逆行,不顧個人安危搶救人民生命財產。提問學生:消防員的行為體現了什么精神?他們在承擔這份責任時有沒有后悔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然后請小組代表發言。設計意圖:通過案例,引導學生理解對于那些不可推卸的責任,要做到我承擔、我無悔。強調對于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要勇敢承擔。講解有些責任雖然不是我們自愿選擇的,但是我們仍然要為它們承擔責任。例如,我們可能會被分配到一些不太喜歡的工作任務,或者被要求承擔一些家庭責任等。在這些情況下,我們不能逃避責任,而要勇敢地承擔起來。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到有些責任是不可推卸的,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擔當精神。引導學生努力提升自身素質,增強履行責任的能力。提問學生:為了更好地承擔責任,我們應該怎么做?總結學生的發言,強調要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質;要培養良好的品德和習慣,增強自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等。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自我提升意識和行動能力,讓學生明白只有不斷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地承擔責任。(三)鞏固提高1.組織學生進行案例分析。展示案例三:小明在學校里擔任學生會干部,經常要組織各種活動,占用了很多學習時間。他的同學勸他不要再擔任學生會干部了,以免影響學習。小明很糾結,不知道該怎么辦。提問學生:如果你是小明,你會怎么做?為什么?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然后請小組代表發言。設計意圖:通過案例分析,鞏固學生對責任的代價與回報的理解,培養學生在面對責任選擇時的決策能力。2.開展“責任之星”評選活動。讓學生在班級中評選出幾位“責任之星”,并說明評選理由。對評選出的“責任之星”進行表彰,鼓勵其他學生向他們學習。設計意圖:通過評選活動,激發學生的責任感和榮譽感,營造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四)課堂總結1.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強調責任的代價與回報,以及在面對責任選擇時要做出正確的決策。強調對于不可推卸的責任,要做到我承擔、我無悔,同時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質,增強履行責任的能力。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梳理本節課的知識點,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2.對學生提出期望。希望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夠做一個負責任的人,勇敢地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為自己的成長和社會的發展貢獻力量。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五)布置作業1.讓學生寫一篇關于自己在生活中承擔責任的心得體會。設計意圖:通過寫作,讓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進一步加深對責任的理解和認識。2.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積極承擔責任,如參加志愿者活動、幫助他人等,并記錄下自己的感受和收獲。設計意圖: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八、板書設計《做負責任的人》(一)不言代價與回報1.責任的代價與回報的含義代價回報2.如何做出正確的責任選擇(二)我承擔我無悔1.對于不可推卸的責任,要勇敢承擔2.努力提升自身素質,增強履行責任的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