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題 《牽掛》教學內容分析歌曲《牽掛》在本單元中的作用有:1、通過聽、看音樂劇,體會音樂劇的表現特點,初步了解音樂劇的表現形式。2、了解音樂劇《赤道雨》的大致內容,歌曲《牽掛》是音樂劇《赤道雨》的主題曲。了解作曲生平。3、感受音樂劇的經典片段,可通過電影《音樂之聲》的經典情節,加深對音樂劇的印象與理解。豐富情感體驗,增強表現欲望。首先讓同學們通過觀看視頻或電影圖片導入音樂劇的一個表現形式,引出音樂劇《赤道雨》。并讓學生們了解故事簡介,詞曲作者的生平作品介紹。思考音樂劇表演給我們的感受,說一說音樂劇表演的形式,最后揭示歌曲的主題是什么并進行總結。學情分析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欣賞和識譜能力。本首歌曲讓同學們接觸了新的音樂表演形式“音樂劇”,拓展學生的音樂知識素養,開闊眼界。為了讓學生更加清楚明白地了解“音樂劇”,我通過欣賞一些為人所熟知的音樂作品來加深學生的印象。同學們學習本首歌曲,要充分發揮學生為主導的特點,鍛煉識譜能力,對于本首歌曲的音樂記號等等有更多的掌握,由于學生們都處于變聲時期,在演唱時老師要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發聲方法來演唱歌曲。目標確定1、學唱本首歌曲,用正確的發聲方式和音樂情緒來演唱。并通過欣賞音樂劇,了解音樂劇的表現形式,感受音樂劇的經典片段豐富情感體驗,增強表現欲望。2、從歌曲中學習標志性的節奏型和音樂記號,進一步加強學生的識譜能力,增強學生們音樂素質方面的培養。3、了解《牽掛》是音樂劇《赤道雨》的主題曲,了解《赤道雨》的故事梗概。激發同學們的對中華民族經歷百年磨難卻依然屹立不倒的敬佩和熱愛之情。學習重點難點重點:學會跟隨伴奏唱本首歌曲,掌握歌曲中的標志性節奏型和音樂記號。了解本首歌曲的創作背景。難點:用正確的發聲方式和音樂情緒來演唱本首歌曲,了解音樂劇的主要表現形式。學習活動設計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一:導入環節教師活動談話時導入: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現代人越來越注重休閑和娛樂的方式了,課余時間同學們都喜歡采用哪種方式來放松休閑呢?觀看《音樂之聲》電影片段,聆聽電影中的《do re mi》、《孤獨的牧羊人》,引導同學們知道這部電影是根據音樂劇《托普家族的歌手》所改編的。學生活動一起說一說學生們課余時間的休閑娛樂方式有哪些。觀看了電影片段,回答一下選自那部電影?歌曲名字分別是什么?思考這部電影是哪部音樂劇改編的?設計意圖通過課程導入,讓同學們對音樂劇有一個初步的印象,激發同學們的課堂興趣,以提問的方式,首先讓學生們知道了我們的休閑娛樂方式不止有打游戲玩手機,還有許多可以陶冶情操的娛樂方式。通過觀看《音樂之聲》的片段,引出了音樂劇這個重點。環節二:聆聽環節教師活動運用多媒體播放歌曲《牽掛》,給同學們歌曲初印象,對于歌曲的旋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并讓同學們思考歌曲給了我們什么感受?學生活動用心來聆聽歌曲給學生們帶來的感受是怎么樣的?深情、悲傷設計意圖 教師引導學生自己聆聽歌曲并思考,對本首歌曲有一個大致的印象,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環節三:練聲環節教師活動老師彈琴,指導學生們練聲。多運用“mi、ma”這兩個音來練。八年級學生正處于變聲期,教師需要給同學們指導正確的發聲方法。學生活動學生了解正確的發聲方式,并通過練聲活躍身體,打開橫膈膜和口腔。提笑肌、打開口腔、尋找打哈欠的位置來發聲、身體放松站直雙腳微微分開。設計意圖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來唱歌,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練聲的目的是為了讓同學們用更好的更舒服的聲音來演唱歌曲,側面加強音準的訓練。環節四:教唱環節教師活動1、第二次聆聽歌曲,加深學生們對歌曲的印象。2、引導學生們自主分析譜面信息,分析調式調性以及運用到的節奏型和音樂記號。思考這些記號的含義是什么?3、學唱歌曲,教師彈琴,同學們根據譜子先來唱譜,熟悉唱名旋律。4、及時糾正學生們唱歌時出現的問題或是沒有運用正確的發聲方式來唱歌。5、學習小附點的節奏型6、帶入歌詞演唱,對出現反復記號的地方多加指導。7、老師彈琴,學生跟著鋼琴演唱。運用到相應的音樂情緒(深情地)8、指導學生反復練習1、《牽掛》是一首C大調的歌曲,他的調性風格比較的舒緩,4/4拍的歌曲,譜面中多次運用到了反復記號與連音線。證明這首歌曲的情緒是一種遞進的,連音線更突出旋律的一種傷感之情。2、鍛煉學生們的識譜能力,并加深歌曲印象。3、在教師的指導下用中等音量唱旋律,練習控制聲音的能力。4、學習新的節奏型并熟練掌握,運用在歌曲中5、注意反復記號的運用6、跟隨鋼琴控制好聲音和音準,熟練掌握本首歌曲。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感受音樂的能力,用正確的演唱方法熟悉旋律,進一步熟悉歌曲《歡樂頌》的旋律。解決歌曲中的難點,為唱歌詞做準備,鍛煉學生控制聲音的能力,為有情歌唱作鋪墊,指導學生用正確的演唱技巧唱會歌曲,熟練掌握歌曲并做 到有情歌唱。環節四:欣賞環節《赤道雨》簡介《牽掛》這首歌曲是選自音樂劇《赤道雨》,是主題曲。《赤道雨》以海軍艦艇編隊在世紀之交跨海越洋、環球出訪的壯舉為背景,以新型導彈驅逐艦艦長潘天雨與旅美華人肖可悅等人的情感和奮斗經歷為主線,通過“三個春天的故事”展示主人公對祖國、對海軍的深情摯愛,反映了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海軍現代化建設的時代風貌。觀看現場版的《牽掛》,提問同學們本首歌曲表達的是什么樣的情感?小結:本節課我們學習了《牽掛》這首歌曲,也掌握了曲中的節奏型和基本的音樂記號。音樂劇的基本特點也有所了解,那么這首歌曲主要表達的是海軍對親人祖國的掛念,更表現出了當代軍人的執著信念與使命。同學們也要發揚軍人的精神,跟隨黨的領導和章程,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通過了解簡介讓同學們了解本首歌曲的創作背景,在唱的時候可以運用相應的情緒來演唱。展示了主人公對祖國的牽掛和深刻的熱愛之情讓同學們了解音樂劇的表現形式,增加同學們對音樂表現形式的了解,音樂劇作為現代的一是表現形式,應該讓同學們去多多的接納和了解。板書設計《牽掛》選自音樂劇《赤道雨》音樂劇三大要素:戲劇、音樂和舞蹈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課下可以觀看一些著名的音樂劇《悲慘世界》、《羅密歐與朱麗葉》進一步感受音樂劇帶給我們的藝術體驗。好好的思考一下他與歌劇甚至于我們中國的戲劇有什么不同之處。教學反思與改進本節課的內容都非常的基礎,學生也能比較好的接受。對于識譜能力這方面還需要再進一步的培養,教學目標基本完成,但是音樂實踐方面較少,還需要再加入一些有趣的課堂互動環節。4— 6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