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課 做守法的公民第1課時 法不可違教學設計一、素養目標1、知道法律作用、違法行為含義及其種類。2.提高辨別能力,認識違法危害,懂得依法規范自身行為。3.樹立法律意識,增強學法守法用法觀念,警惕身邊的違法行為二、教學重難點違法行為的種類。警惕身邊的違法行為。三、教學方法講授法、案例法四、教學流程(一)【新課導入】快速通讀課文,找到圖中人物(另起名),圍繞他們來學習本課 二【新授課】案例1、家庭困難的張三想通過勤工儉學減輕家里的負擔,他來到建筑工地,撿了固定腳手架的鐵卡子,結果被保安送到派出所。2、李四為牟取非法利益,介紹他人非法收購走私入境的馬來穿山甲(Ⅰ類瀕危野生動物)。經人民法院審理,李四構成非法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被判處其有期徒刑八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五萬元。3、王五是照相館老板,未經他人同意,擅自將其藝術照展出,以招攬生意,顧客發現后,怒氣沖沖的找他理論。思考并填表(1)他們的行為是什么行為?(2)違反了什么法?(3)要承擔什么法律責任?(4)社會危害程度? 相同:一般違法和犯罪都要承受法律制裁留夠時間給學生填寫,學生代表回答,老師點評,引導思考三類違法行為的異同。知識點一 違法無小事 鏈接知識點1.違法行為是指出于過錯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危害社會的行為。根據含義,完成三類不同違法的連線題鏈接知識點2.法律的規范作用①法律作為一種行為規范,為人們的行為提供一個模式、標準和方向(明確告知人們可以做什么,必須做什么,應當做什么、不應當做什么)(指引作用)②是評價人們行為是否合法有效的準繩(評價作用)③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強制作用)法行為分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知識點二 警惕身邊的違法行為1.行政違法行為材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教師點撥:生活中,最常見的行政違法行為就是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行為。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行為是指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妨害社會管理,具有社會危害性,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行為。2.民事違法行為[活動設計]閱讀教材P50探究與分享[問題思考]以上行為違法嗎?說說你的理由。答案提示:上述行為違法,理由:鏡頭一中賣方收款卻只發一半貨物,沒有依法履行合同義務,造成對方損失,要承擔違約責任。鏡頭二中侵犯了公民肖像權。鏡頭三中侵害了作者著作權。教師點撥:民法用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來規范平等的社會成員之間的關系。侵犯他人民事權利或者沒有依法履行合同義務,都是較為典型的民事違法行為。3.遵章守法①我們要認識一般違法行為的危害,自覺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②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分清是非,增強守法觀念,嚴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規定。③在社會交往中,我們要依法從事民事活動,積極防范民事侵權行為和合同違約行為,既要維護自己的權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權益,促進社會健康和諧發展。五、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了解了違法行為及其種類,知道了身邊的一些行政違法行為和民事違法行為,希望各位同學增強守法觀念,嚴格遵守相關法律規定。在社會交往中,我們要依法從事民事活動,既要維護自己的權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權益,共同努力促進社會的健康和諧發展。六、板書設計 七、課堂檢測1.下列行為中,對社會危害較小,因而被稱為一般違法行為的是 ( B)①民事違法行為 ② 刑事違法行為③行政違法行為 ④違反法律的行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2.“河流雖急,沿著河槽走;人雖眾多,守著法律走。”這句話提示我們( C)A.愛護河流,保護河流B.自尊自信,學會堅強C.依法律己,依法做事D.調控情緒,品味生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