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音版小學一年級上冊欣賞課《口哨與小狗》教學設計一、教學內容欣賞課《口哨與小狗》二、教材分析《口哨與小狗》是一首輕松、歡快的管弦樂曲,描繪了小主人吹著口哨和心愛的小狗在林蔭道上散步的情景。樂曲旋律流暢,節奏明快,形象鮮明,容易引起一年級學生的興趣和共鳴。三、學情分析一年級的學生剛進入小學,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以形象思維為主,對音樂的感知更多依賴于直觀的體驗和感受。他們活潑好動,喜歡參與有趣的活動。四、教學目標(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 培養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感受音樂帶來的快樂。2. 引導學生體會人與動物之間的友好情感。(二)過程與方法1. 通過聆聽、模仿、表演等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欣賞。2. 運用多媒體、教具等輔助手段,增強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三)知識與技能1. 能夠聽出樂曲中口哨的聲音,并模仿其節奏。2. 初步感受樂曲的旋律和節奏特點。五、教學重點1. 引導學生感受樂曲輕松、愉快的情緒。2. 讓學生分辨出樂曲中口哨的旋律。六、教學難點1. 幫助學生理解樂曲所表現的場景和情節。2. 培養學生專注聆聽音樂的習慣。七、教學方法講授法、欣賞法、演示法、模仿法、游戲法八、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口哨、小狗頭飾、彩色紙帶九、教學過程(一)導入環節1. 教師吹著口哨走進教室,引起學生的注意。2. 提問學生:“老師剛才是用什么發出聲音的呀?”引出口哨。(二)初聽樂曲1. 播放《口哨與小狗》的音樂,同時展示相關的動畫視頻,視頻中呈現一個小男孩吹著口哨和小狗一起散步的畫面。2. 讓學生邊看邊聽,感受音樂的整體氛圍。(三)音樂元素感知1. 再次播放音樂,當聽到口哨聲時,教師舉起手中的口哨示意。2. 引導學生一起模仿口哨的節奏,用“嘟”音哼唱。(四)情景理解1. 教師結合動畫視頻,講述小男孩和小狗散步的故事。2. 提問學生:“在音樂中,你覺得小男孩和小狗的心情怎么樣?”(五)分段欣賞1. 播放樂曲第一段,引導學生感受輕松的步伐。- 教師帶領學生用輕輕踏步的方式表現。- 提問:“這一段音樂像是他們在做什么?”2. 播放樂曲第二段,感受音樂的變化。- 讓學生想象小狗可能的動作,并用動作表現。- 提問:“小狗是不是發現了什么有趣的東西?”(六)角色扮演1. 給部分學生戴上小狗頭飾,其他學生扮演小男孩。2. 隨著音樂一起表演散步的情景,教師引導學生注意音樂的節奏和情緒。(七)創意表現1. 給學生發放彩色紙帶,讓他們隨著音樂的節奏揮動紙帶。2. 鼓勵學生發揮想象,用不同的動作和方式表現對音樂的感受。(八)總結拓展1. 與學生一起回顧欣賞的過程,總結樂曲帶來的感受。2. 鼓勵學生回家后和爸爸媽媽分享這首樂曲,并一起模仿表演。十、設計意圖通過導入環節引發學生對口哨的興趣。初聽樂曲讓學生對作品有初步印象。音樂元素感知幫助學生關注重點元素。情景理解使學生更好地融入音樂情境。分段欣賞細致感受不同段落。角色扮演和創意表現增強學生的參與和體驗。總結拓展鞏固學習成果并延伸到課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