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材內容《(演奏)吹豎笛》教案課型新授課課時1 課時 40 分鐘教學目標審美感知學生能夠通過聆聽豎笛演奏,感受豎笛音色的美妙,提升音樂鑒賞能力。藝術表現學生能夠掌握豎笛 i、2、3 三個音的吹奏方法,并能流暢吹奏簡單旋律。創意實踐學生能夠在吹奏過程中嘗試加入自己的創意,如節奏變化,進行簡單的音樂創作。文化理解學生能夠了解彝族童謠《阿西里西》背后的文化內涵,體會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學生學會豎笛 i、2、3 三個音的指法和吹奏技巧,并能準確吹奏出相應音符。教學難點學生能夠在吹奏時控制好口型和氣息,使吹出的音清晰、有力且音準無誤。教學過程導入故事導入老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給你們講一個有趣的故事。在遙遠的彝族村莊里,每當夜幕降臨,孩子們就會圍坐在一起,他們手中拿著一種神奇的樂器,輕輕一吹,就能發出美妙的聲音。這種樂器就是豎笛,它就像一個小小的音樂精靈,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歡樂。今天,我們也來當一回音樂精靈,學習吹豎笛吧。展示豎笛老師拿出豎笛,向同學們展示:“看,這就是豎笛,它長得細細長長的,有很多小孔。這些小孔可都是有大作用的哦!”新授認識音符老師在黑板上畫出 i、2、3 三個音符,說:“同學們,我們要先認識這三個音符,它們是我們今天要學習吹奏的音符。”老師講解 i、2、3 是 1、2、3 的高八度,指法相同。并示范指法,讓同學們跟著做。強調吹奏時口形要變小,讓氣流集中且有力。老師示范正確的口型,讓同學們對著鏡子模仿練習。學習吹奏同學們拿起豎笛,跟著老師的指導,先練習 i 音的吹奏。老師逐個檢查同學們的指法和口型,給予糾正和指導。學會 i 音后,依次學習 2 音和 3 音的吹奏。老師在教室里走動,傾聽同學們的吹奏,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旋律吹奏老師在黑板上寫出 1=F 4/4 的旋律 1 2 3 - | i 2 3 - | 3 2 i - | 3 2 1 -,并說:“同學們,我們已經學會了 i、2、3 這三個音,現在我們來試試吹奏這條旋律。”老師先吹奏示范,然后讓同學們跟著吹奏。開始時,同學們可以慢慢地吹奏,確保每個音都準確。當同學們能夠較為熟練地吹奏第一條旋律后,老師再給出 1=F 2/4 的彝族童謠《阿西里西》的旋律 2 3 1 2 - | 2 3 1 2 - | 2 1 6 | i 6 2 | 2 1 6 | i -,讓同學們練習吹奏。實踐活動小組合作老師將同學們分成小組,每組 4 - 5 人。說:“同學們,現在我們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吹奏練習。你們可以互相幫助,看看誰吹得最好,誰能幫助組員吹得更好。”每個小組選擇一條旋律進行練習,練習過程中,小組成員可以交流吹奏技巧,互相糾正錯誤。老師在各小組間巡視,參與小組討論,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給予解答和指導。創意展示老師說:“同學們,我們已經學會了吹奏旋律,現在我們來發揮創意。你們可以在原來旋律的基礎上,改變節奏或者加入一些裝飾音,讓旋律變得更有趣。”各小組討論并嘗試進行創意改編,改編完成后,每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展示。展示時,其他小組的同學認真聆聽,老師引導同學們從音色、節奏、創意方面進行評價。例如,老師可以問:“你們覺得這個小組改編后的節奏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他們加入的裝飾音讓旋律變得更動聽了嗎?”總結學生分享老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吹豎笛,大家都有很多收獲。誰能來分享一下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體會呢?” 同學們紛紛舉手發言,分享自己在學習吹奏豎笛過程中的樂趣、遇到的困難以及是如何克服的。教師總結老師:“今天大家都很棒!我們學會了豎笛 i、2、3 三個音的吹奏,還能吹奏出美妙的旋律。音樂就像一個魔法世界,豎笛就是我們進入這個世界的鑰匙。希望同學們課后繼續練習,發現更多音樂的樂趣。”板書課題:(演奏)吹豎笛藝術特點:音色清脆、美妙,具有獨特的表現力創作過程:通過指法和氣息控制吹奏出不同音符,進而組成旋律教學反思在本次《(演奏)吹豎笛》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故事導入的方式成功地引起了學生們的興趣。在新授環節,對于音符的認識和吹奏技巧的講解較為詳細,大部分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豎笛 i、2、3 三個音的吹奏方法。然而,在實踐活動中,部分小組在創意改編時遇到了困難,創意略顯不足。在今后的教學中,應提前準備一些創意改編的示例供學生參考,啟發學生的思維。同時,在評價環節可以更加多樣化,除了教師評價和學生互評外,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讓學生更加清楚自己的進步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提高音樂素養。在教學過程中,還需更加關注個別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于學習較慢的學生給予更多的指導和幫助,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音樂學習中獲得樂趣和成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