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 奏響中學序曲》教案學科 道德與法治 年級冊別 七年級上冊 共1課時教材 人教版 授課類型 新授課 第1課時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課是學生中學生活的開篇,也是學生開始中學生活的情感積淀。學生即將跟隨成長的節拍,迎接新的學習生活。本課內容《奏響中學序曲》旨在引導學生了解中學生活的變化,迎接并接受中學生活的種種精彩與可能,熱情迎接青春的挑戰,努力塑造更美好的自我。教材通過一系列活動和討論,幫助學生認識到中學時代是一個全新的起點,具有獨特的價值和意義。通過分享他人的中學時代故事,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學階段的重要性,并從中獲得啟發。此外,教材還強調了初中階段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情分析 對于剛剛步入中學校門的學生而言,中學階段是一個全新的人生階段的開始。此時的他們,具有既幼稚又成熟、半兒童半成人的特點,內心活動是極其豐富的,也是復雜多變的。一方面,從主觀愿望來看,他們對新生活充滿新奇和期待,希望自己能盡快融入新生活中,使自己的中學生活有一個良好的開始;另一方面,從客觀現實來看,學生需要面對初中生活范圍逐漸擴展帶來的變化,需要處理新生活中日益增多的各種關系。面對成長中的問題,有的學生能夠積極應對,有的會產生擔心、害怕、不安甚至緊張等復雜情緒。對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給予理解、關懷、引導和支持,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幫助,與他們一起獲得新的成長經驗,共同體會成長的美好,共同應對成長中的問題。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但中學生活與小學生活相比,無論是課程設置、學習方法還是人際關系都發生了顯著變化。因此,教師需要幫助學生逐步適應這些變化,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課時教學目標政治認同 1. 通過分享他人的中學時代故事,激發學生對中學生活的熱愛和向往,增強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2.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明確中學時代的獨特價值和意義。道德修養 1. 通過交流和討論,培養學生樂觀、積極的心態,學會主動鍛煉個人心理品質,磨礪意志。2. 引導學生珍惜中學生活,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塑造更美好的自我。健全人格 1. 通過比較初中與小學生活的不同,回顧過去遺憾,確立新的目標,激發學生發展自我的內在動力。2. 引導學生學會珍惜中學生活,積極面對成長中的挑戰,培養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責任意識 1. 引導學生把握中學時代提供的機會,初步規劃中學時代的讀書目標和想要完成的事。2. 培養學生的責任感,鼓勵他們在擔當中歷練,在盡責中成長,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中學生。教學重點、難點重點 1. 認識中學生活是一個全新的天地,了解中學生活的各種變化。2. 理解中學時代的獨特價值與意義,激發學生對中學生活的熱愛和向往。3. 引導學生珍惜中學生活,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塑造更美好的自我。難點 1. 深刻理解中學時代的獨特價值與意義,幫助學生克服對新生活的擔憂和恐懼。2. 引導學生珍惜中學生活,明確中學時代提供的各種機會,激發他們積極面對成長中的挑戰。3. 幫助學生確立新的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學方法與準備教學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講授法教具準備 PPT、視頻資料、名人故事材料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導入新課 創設情境 (1) 教師展示PPT圖片,播放一段關于中學生活的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中學生活的多樣性和精彩。(2) 提問:同學們,你們對中學生活有哪些期待?你們覺得長大了嗎?你對中學生活有哪些期待?(3) 教師總結:中學階段是一段充滿挑戰的人生旅程,每個人在這樣的旅程中都會面臨更多的精彩與可能。今天,我們將一起探討如何奏響中學序曲,迎接新的學習生活。(4) 引入課題:奏響中學序曲。(5)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中學生活與小學生活有什么不同?(6) 學生分組討論,分享各自的感受和想法。(7) 教師總結:中學生活為我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8) 教師提出問題:為什么說中學時代是我們人生的一個新起點?活動設計 (1) 教師組織“擊鼓傳花”游戲,邀請學生用不同的詞語描述自己對中學生活的初步感受。(2) 教師展示PPT圖片,呈現校園里的新發現,如新的教室、實驗室、圖書館等,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3) 學生分組討論:中學生和小學生有什么不一樣?(4) 教師總結:中學生活把我們帶進一個別樣的天地,富有挑戰的課程、新奇的實驗器材、更多的社交機會等。(5) 教師提問:你如何看待這些變化?(6) 學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師適時引導。(7) 教師總結:中學時代是我們人生的一個新起點,它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發展空間。(8)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我們應該如何珍惜這個新起點? 1. 學生觀看視頻,感受中學生活的多樣性。2. 學生思考并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3. 學生分組討論,分享自己對中學生活的感受和期待。4. 學生參與“擊鼓傳花”游戲,用不同詞語描述對中學生活的感受。設計意圖 通過創設情境和互動活動,幫助學生初步認識中學生活的特點,激發他們對新生活的期待和熱情,為后續的教學做好鋪墊。講授新課 活動一:體味中學時代—他人的中學時代 分享故事 (1) 教師展示PPT圖片,介紹幾位名人的中學時代故事,如瓦特、愛因斯坦、周恩來總理等。(2) 教師提問:你知道哪些人物的中學時代故事呢?與大家分享一下吧!(3) 學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名人故事。(4) 教師總結:這些名人在中學時代就展現了非凡的才華和遠大的志向,為他們的未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5)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中學時代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么?(6) 學生分組討論,結合名人的故事,談談中學時代的重要性。(7) 教師總結:中學階段是人生美好的年華,也是規劃未來之路的重要時期。(8) 教師提問:初中階段為我們的發展提供了哪些機會?活動設計 (1) 教師展示PPT圖片,呈現幾位名人的中學時代照片和相關資料。(2) 學生閱讀材料,了解名人的中學時代經歷。(3) 教師提問:這些名人在中學時代有哪些突出的表現?(4) 學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師適時引導。(5) 教師總結:中學時代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將為我們的人生長卷打上更加豐富而厚實的底色。(6)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我們應該怎樣度過初中生活?(7) 學生分組討論,提出自己的建議。(8) 教師總結:要珍視當下,把握機遇,始終把準人生方向。 1. 學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名人中學時代故事。2. 學生分組討論,結合名人的故事,談談中學時代的重要性。3. 學生閱讀材料,了解名人的中學時代經歷。4. 學生提出自己對初中生活的建議。設計意圖 通過分享名人的中學時代故事,幫助學生認識到中學時代的重要性,激發他們對未來的思考和規劃,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活動二:明目標,揚帆起航 活動二:明目標,揚帆起航 觀看視頻 (1) 教師播放一段關于學生時代遺憾的視頻,引導學生思考:你對你的初中生活有什么期待?(2) 教師提問:我們應該怎樣度過初中生活?(3) 學生分組討論,提出自己的建議。(4) 教師總結:要珍視當下,把握機遇,始終把準人生方向。(5)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在擔當中歷練,在盡責中成長。(6) 教師提問:我們應該怎樣成為一個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中學生?(7) 學生分組討論,提出自己的看法。(8) 教師總結:努力使自己成為適應時代發展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中學生。活動設計 (1) 教師展示PPT圖片,呈現一些學生在初中生活中的遺憾和成就。(2) 學生觀看視頻,思考自己的初中生活目標。(3) 教師提問:你對你的初中生活有什么期待?(4) 學生分組討論,提出自己的建議。(5) 教師總結:要珍視當下,把握機遇,始終把準人生方向。(6)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我們應該怎樣成為一個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中學生?(7) 學生分組討論,提出自己的看法。(8) 教師總結:努力使自己成為適應時代發展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中學生。 1. 學生觀看視頻,思考自己的初中生活目標。2. 學生分組討論,提出自己的建議。3. 學生思考如何成為一個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中學生。4. 學生分享自己的看法。設計意圖 通過觀看視頻和討論,幫助學生明確初中生活的目標,激發他們積極面對成長中的挑戰,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作業設計基礎題 1. 完成課本P4-5的練習題,鞏固對中學生活變化的理解。2. 寫一篇短文,描述你對中學生活的初步感受,字數不少于300字。3. 收集一位名人的中學時代故事,寫一篇讀后感,字數不少于300字。拓展題 1. 制定一份詳細的初中三年學習計劃,包括每個學期的具體目標和行動計劃。2. 采訪一位中學老師或學長學姐,了解他們對中學生活的建議,并寫一篇訪談記錄,字數不少于500字。3. 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一個課外活動項目,撰寫一份項目策劃書,字數不少于500字。板書設計教學反思成功之處 1. 通過創設情境和互動活動,成功激發了學生對中學生活的熱愛和向往,幫助他們初步認識了中學生活的特點。2. 通過分享名人的中學時代故事,學生對中學時代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激發了他們對未來生活的思考和規劃。3. 通過觀看視頻和討論,學生明確了初中生活的目標,增強了責任感和使命感,表現出積極向上的態度。不足之處 1. 部分學生在討論中表現較為被動,缺乏主動表達的意愿,今后需要更多地關注這些學生,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2. 個別學生對中學生活的期望過高,容易產生焦慮情緒,教師需要在后續教學中加強心理疏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期望。3. 課堂時間安排較為緊湊,部分環節未能充分展開,今后需要合理調整教學節奏,確保每個環節都能得到充分討論和實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