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第 2 節 彈力R·八年級下冊第七章 力課前自學準備課標要求學習目標01知道彈力產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見的彈力。02實驗驗證在彈性限度內彈簧伸長量與拉力的關系。03學會使用彈簧測力計。課堂教學展示新課導入撐竿跳高的過程中,撐竿的形狀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點擊畫面播放視頻】課堂教學展示進行新課彈力知識點 一試一試:用力分別壓尺子、拉彈簧、壓橡皮泥、揉面團,松手后,物體有什么不同恢復原狀沒有恢復原狀撤去外力,又恢復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性質叫作彈性,這種形變叫作彈性形變。物體在受力時會發生形變。撤去外力,不能自動恢復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性質叫作塑性,這種形變叫作塑性形變。1.物體受力時一般都會發生形變,有的發生彈性形變,有的發生塑性形變。2.不同物體發生形變的難易程度不同,如用手拉彈簧,彈簧就能發生明顯的形變,但用同樣大小的力壓桌子時,桌子只發生非常微小的形變,用肉眼幾乎觀察不到。提醒放大法觀察物體的微小形變彈力發生形變的物體,要恢復原狀,對與它接觸的物體會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作彈力。被拉長的橡皮筋對手有拉力被壓彎的跳板對運動員有向上的力被壓縮的彈簧對手有推力(1)定義(2)產生條件①兩物體相互接觸;②物體由于擠壓(或拉伸)而發生彈性形變。F拉F支持F壓從產生條件上分析,我們常說的壓力、支持力、拉力等力,其實質都是彈力。思考:相互接觸的物體間一定會產生彈力嗎?接觸但沒有發生彈性形變,沒有彈力接觸且發生彈性形變,有彈力F支持F壓F拉(3)彈力的三要素大小 與物體的材料和彈性形變程度有關方向 始終與物體發生彈性形變的方向相反,且總是與接觸面垂直作用點 作用在使物體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上,作用點在兩物體的接觸面上,也可以等效在接觸面的一點上物體的彈性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物體就不能恢復原來的形狀,這個限度稱為彈性限度。在彈性限度內,物體的彈性形變程度越大,產生的彈力越大。例1 下列關于彈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A.相互接觸的兩物體,一定產生彈力作用B.在彈性限度內,物體的彈性形變程度越大,產生的彈力越大C.拉力、壓力、支持力、磁體對鐵塊的吸引力都屬于彈力D.彈力的方向與物體發生彈性形變的方向相同B彈簧測力計知識點 二作用:測量力的大小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量就越長。吊環彈簧指針刻度盤刻度是均勻的吊環彈簧外殼條形盒測力計圓筒測力計構造:掛鉤探究彈簧測力計的工作原理實驗過程:將彈簧固定在支架上,旁邊豎立放置一刻度尺,記下掛鉤碼前彈簧下端的位置,然后逐次增加一個鉤碼(每個鉤碼對彈簧的拉力均為0.5 N),使彈簧所受的拉力逐次增大,通過刻度尺讀出彈簧每次的伸長量△l,將實驗數據填入下表。彈簧的伸長量=彈簧拉伸后的長度-彈簧的原長彈簧彈力F/N 0 0.5 1.0 1.5 2.0 2.5 3.0彈簧伸長量x/cm 0 0.55 1.10 1.60 2.15 2.70 3.20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量就越長,且彈簧的伸長量與彈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思考:如果繼續增加鉤碼,彈簧繼續伸長,當彈簧的形變超出彈性限度,彈簧的伸長量與拉力還成正比嗎?當超過彈性限度后,彈簧發生非彈性形變,撤去外力后,彈簧將無法自動恢復到原狀,彈簧的伸長量與拉力不成正比,不能正常使用。實驗練習使用彈簧測力計使用前:(1)觀察測量范圍:待測力的大小應在量程之內。(2)明確分度值:知道每個小格表示多少牛。(3)調零: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線上,若不在,要調節彈簧測力計,使指針與零刻度線重合。(4)沿彈簧軸線方向輕輕來回拉動幾次,放手后觀察指針是否能回到零刻度線處,以防止彈簧卡殼。分度值:0.2N量程:0~5 N使用時:(1)測量:要使彈簧測力計的彈簧軸線方向跟所測力的方向在一條直線上,彈簧不要靠在刻度盤上。所測力的方向與彈簧的軸線方向一致即可(2)讀數:應讓視線垂直于刻度盤表面讀數,在記錄數據時要帶上單位。(3)待測的力(物體)一定要在彈簧測力計的掛鉤一端,嚴禁倒掛。例2 [多選]關于彈簧測力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使用彈簧測力計前,應該調零B.使用彈簧測力計時,必須使其沿豎直方向C.所測力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最大測量值D.彈簧測力計的工作原理:彈簧所受的拉力與彈簧的長度成正比AC彈簧測力計的種類為滿足不同的測力需要,人們還制造了其他形式的測力計。握力計指針式測力計數顯式測力計課堂教學展示隨堂演練1.壓力和拉力都屬于彈力,下述彈力是哪個物體發生了形變而產生的?(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杯子對桌面的壓力。(2)手指拉橡皮筋時手指對橡皮筋的拉力。解:(1)杯子對桌面的壓力是杯子底面發生形變而產生的。(2)手指對橡皮筋的拉力是手指發生形變而產生的。【選自教材P10 練習與應用】2.在使用彈簧測力計時,如果彈簧測力計原來測量豎直方向的拉力,現在要改為測量水平方向的拉力,應該怎樣操作?解:測量水平方向的拉力之前,應先將彈簧測力計的指針在水平方向上調零,然后開始測量。3.圖中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各是多少?解:圖甲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1N,圖乙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3.6 N。4.如圖所示,在橢圓形厚玻璃瓶中裝滿水,把細玻璃管通過帶孔的橡膠塞插入瓶中。用力捏厚玻璃瓶的不同部位,觀察細玻璃管中水面高度的變化。請你從力使物體發生形變的角度解釋所看到的現象。解:用力捏玻璃瓶,使玻璃瓶的形狀發生變化,細玻璃管中水面升高或下降;停止捏玻璃瓶,玻璃瓶恢復原狀,細玻璃管中水面恢復到原來位置。課堂教學展示課堂小結彈性形變彈簧測力計彈力使用方法結構原理產生應用三要素1.從課后習題中選取;2.完成練習冊本課時的習題。課后反饋總結布置作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彈力.mp4 彈簧測力計的使用.mp4 拉力與彈簧伸長量的關系.mp4 撐竿跳高.mp4 放大法觀察物體的微小形變.mp4 第2節 彈力.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