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基于真實時政情境,善用知識——九年級一輪復習教學內容分析核心素養培育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和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與父母長輩良好溝通,踐行家庭美德,增強對家庭的情感,做家庭的好成員。能理性表達意見,學會處理與家庭的關系。提升對家庭和國家的責任感,增強擔當精神與參與能力。學情分析初三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儲備,也能夠體會到道德與法治學科知識的作用,但是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尚有不足,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善用知識。教育價值自我成長:養成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習慣,能夠清楚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我與他人的關系:具有理性平和的心態,能夠建立良好的家庭關系。我與國家、社會的關系:能夠主動承擔自己對國家的責任,具有強烈的中華民族自豪感,堅定文化自信。教學目標感悟知識在理解情境和完成任務中的作用,善用知識解決問題。提高依據不同類型任務要求準確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長生活智慧。通過情境任務的更迭,增強責任意識,堅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國情懷。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能根據不同任務要求,善用知識。教學難點:知行合一,堅定文化自信。教學過程直接導入:師生互動:“同學們覺得道德與法治學科的中考難不難?”2.呈現復習內容:“今天我們將運用這些知識在情境中完成相應的任務,實現從懂知識到用知識的升華,提升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復習內容 在教材中的位置孝敬父母和長輩,構建和諧家庭 七上第七課理性利用互聯網 八上第二課責任與角色同在 八上第六課守望精神家園 九上第五課開放互動的世界 九下第一課第一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九下第二課【設計意圖】采用回應課題的方式,開門見山,呈現本節課的復習內容,并點明本節課的主題是如何運用這些知識,同時導入方式貼近學生中考心聲,可以更好地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活躍課堂。話題交流呈現新聞:12月4日,中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在巴拉圭亞松森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農歷蛇年春節即將來到,這是給中華民族、也是給全世界的一份新年禮物。至此,中國共有44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總數居世界第一。“作為初中生,我們已經具備對新聞和熱點進行分析的能力,同學們能否嘗試對這些報道進行解讀?”【設計意圖】通過話題交流,增強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為情境任務的呈現做好鋪墊。引導學生感受知識與真實的生活緊密聯系,在具體的情境中知識之間是有聯系的,在新聞解讀的過程中初步形成用知識的意識。活動1:守護春節——學以致用呈現調查數據:“你認為年味是變濃了還是變淡了”展示情境:某校開展了“守護和傳承我們的春節”活動,你也積極參與其中……關于是否回老家過年,你的鄰居小林父子產生了分歧:父親:我們一年沒有回去了,趁這次回去看看家里的長輩們。小林:我和長輩之間有代溝,聊不來,去拜年還不如宅家玩手游有意思。父親:回老家也可以體驗一些不一樣的春節習俗啊。小林:很多春節習俗都已經無人問津了,而且這些習俗跟我也沒太大關系,我只對搶紅包和收壓歲錢感興趣。父親:……任務一:請幫助父親勸說小林回老家過年。學生根據水平評價方案,書寫答案。選擇學生答案對比展示,分析是否能夠基于情境任務調用知識,解決問題。對照方案和答案樣例(水平3),學生對自己的答案進行改進和完善。【設計意圖】學生在具有生活氣息的情境下,通過完成任務、同伴互糾、自評改進的過程,進一步體會知識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學好知識是有用的,初步樹立針對任務靈活調用知識的意識。將水平評價方案前置,可以讓學生更有針對性地完成任務,提高復習的有效性。任務二:在你的幫忙下,父親終于說服小林回到老家過年。為了過一個更有意思、充滿年味的春節,請你幫助小林設計一個有年味的家庭活動,并說明理由。(要求:簡要闡明活動的時間、參與人員、內容和理由)學生分小組討論分組展示活動設計【設計意圖】通過任務一初步感知知識的運用需要基于情境、針對具體的任務要求,同時要注意答案邏輯,表述規范,并能夠將任務一中總結出的方法用于新的任務之中,強化用知識的意識和能力。小結:我們要關注情境的內容,實現知識的全覆蓋,同時要針對任務的具體要求,用準知識,最后,我們要用學科語言規范表達、認真書寫,提高知識呈現的質量,寫好知識。活動2:傳承春節——學以導行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中國年。今年春節期間,南京女孩黃曉嫻的折紙千金龍在巴黎大皇宮藝術展展出,吸引了眾多外國人關注中華文化。你會選擇用什么樣的方式讓中華文化“出圈”全世界?(要求:列出2項即可,有理有據,科學易行)【設計意圖】通過一以貫之的情境,不斷提升主體參與感,實現知行合一,堅定文化自信,并將這份自信融入到實際行動之中。總結本課。板書設計基于情境任務,善用知識教學反思這節公開課從研討到展示,也如它的情境一樣充滿著濃濃的年味兒,始于春節后的第一個工作日,終于正月結束前。非常幸運有這樣一個機會讓自己更快、更高效地進入新學年的備考狀態,也非常感謝中心組第1小組老師們的陪伴與指導,一次次研討、一遍遍修改,讓這節課的設計得以優化,也感謝南京理工大學附屬中學初三(9)班的孩子們,讓這節課的設計最終落地。本節課是核心素養測試要求下復習課的一次嘗試、一次探索,留給我經驗,也存在著不足:本節課的情境是如何創設的?創設情境首先要選好素材,對于思政老師而言,就是要有善于發現生活話題、熱點問題的心思,這些都是生動的素材。這節課最終呈現出來的大情境背景是“春節”,主要基于兩點考慮:一是農歷新年被確立為聯合國假日這一重要事件;二是春節期間,自己身邊不少00后一代人對春節習俗的不關心與不重視的現象。有了素材之后,如何將其創設為情境?全球共度春節,國家重視春節,但是我們個人對文化使命的認同感與行動力可能還存在不足,在課標學業質量描述部分也提出了堅定文化自信的學段目標。基于此,本節課將春節相關素材不斷重組,從個人生活情境的角度設計了“是否回老家過年之爭”,從個人與國家、國際的角度設計了“讓文化出圈全世界”,通過情境將學生現實生活中的春節體驗與學科世界相聯系,讓學生能夠基于情境調用知識來解決生活中可能會面臨的真問題,同時不斷完善情境語言,使其更好發揮本學科價值導向的功能。本節課中學生的任務是如何編制的?核心素養測試下的任務是聚焦學生能做什么事,而不是能做一道題。在初稿設計中,我曾編制了“你如何看待小林所經歷的‘變淡的年’和‘變味的年’?”這一問,很明顯這是材料問答型的設問,并沒有指向學生需要解決什么樣的問題。在不斷修改后,編制了“幫助父親勸說小林”“幫助小林設計年味活動”等具有實操性的任務,無論是“勸說”還是“設計活動”,都是緊貼學生生活實際、是他們在生活中會遇到的真任務,在完成這樣的任務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好地體悟知識的作用。其中,勸說的任務所依托的情境更為具體,具有明顯的價值導向意圖,需要引導學生在幫助小林父親完成勸說任務的同時澄清自己原有的認知誤區(因為情境中小林的誤區也是很多同學的認知,這些在前測調查中得以證實)。而“設計年味活動”和“讓中華文化‘出圈’”這兩個任務主要緊抓具體要求,強化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要有針對性以及準確把握要求的意識。本節課的課堂評價是如何進行的?在新課標中的學業質量部分,第四學段學業質量描述提到了“能夠舉例說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特征,堅定文化自信(道德修養、政治認同)”。對應本節課的任務,在學習素養上,體現為學生是否能夠準確理解何為“勸說”,是否能夠規范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在學科素養上,體現為學生是否能夠精準調用所學知識,是否具有正確的價值觀念。綜合學習素養和學科素養,本節課設計了完成“勸說”任務的水平方案。考慮到是一輪復習,本節課將水平方案前置,提前對學生做了方法指導,告訴學生“應該到哪里去”,再對照自己想達到的水平要求,自主作答。完成后,由老師帶著同學們一起評價不同水平的學生作答樣卷,找不足、尋改進,最后給出一個可供參考的水平3答案樣例,學生進一步感受水平3的具體表現,并結合水平方案和答案樣例修改、完善自己的作答。雖然,這節課的設計經過了多次打磨,最終展示也算順利,但還是存在一些不成熟和亟待改進之處。在情境上,對年味是變淡了還是變濃了的調查資源挖的不夠深,如果能夠基于學生的真實困惑再組素材、設情境,那么任務二的情境也可以更加飽滿,本節課情境的深度和真實感能得到更好的提升。在評價上做的還不夠細致,給學生進行自主評定水平等級、互助實現水平進階的有效指導和時間尚不足,部分同學還是不能很好地理解如何更好的完成任務。熱愛之所以有力量,就在于堅守,希望向更多優秀的老師們學習,攜手前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