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冊 第四章 交通運輸布局與區域發展 學案(共4份,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冊 第四章 交通運輸布局與區域發展 學案(共4份,含答案)

資源簡介

第二節 交通運輸布局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學習目標 1.結合實例,說明交通運輸布局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綜合思維、區域認知)
2.結合實例,說明交通運輸布局對聚落發展的影響。(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
知識點一 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主要表現
(1)促進要素(資源、產品、設備、    等)合理    ,實現空間上的優化配置。
(2)縮短區域間的時空距離,擴大輻射范圍,促進經濟發展。
表現 交通運輸便捷→縮短不同區域之間的時空距離→區域經濟活動可輻射其他區域→加快經濟發展速度,提升經濟發展水平
實例 沿海地區憑借海運優勢,面向國際市場,發展出口加工業、出口創匯農業
偏遠的邊境聚落,依托國際陸路交通優勢,發展成為重要的邊境貿易口岸
(3)交通運輸本身也是經濟拉動效應明顯的產業。
發展交通運輸,可以直接拉動    、能源、建筑、    等行業的發展,增加    。例如:
①國內重大交通運輸工程建設的意義
②“一帶一路”倡議的意義
建設 目的 致力于相關國家的互聯互通,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復合型的互聯互通網絡,實現相關國家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續的發展
優先 領域 公路、鐵路、航空、水路、油氣管道,以及電網、通信網絡等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
建設 意義 中國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的需要;加強與相關國家互利合作的需要
【拓展延伸】
1.交通運輸發展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2.交通線建設的意義
(1)對交通:①緩解交通運輸壓力;②縮短運輸距離,減少運輸時間,提高運輸效率;③合理布局交通線,完善交通網。
(2)對經濟:①促進沿線地區的資源開發和經濟發展;②加快商品流通,促進沿線商業、旅游業發展;③加強區域經濟文化聯系,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④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3)對社會:①加強民族團結;②鞏固國防;③促進少數民族地區、革命老區致富;④加快城鎮化進程;⑤增加就業機會。
[情境] 貴州省境內群山起伏、溝壑縱橫,山阻水隔的封閉環境,使其資源開發利用率低,經濟長期落后。近年來,貴州省實施“縣縣通高速”計劃,至2015年底,成為我國西部第一個“縣縣通高速”的省份,為其沖出“經濟洼地”、總攻“絕對貧困”提供了堅實的交通運輸保障。下圖示意貴州省高速公路分布情況。
[探究]  (1)[綜合思維]描述貴州省高速公路的布局特點。
                                       
                                       
(2)[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簡述高速公路建設對貴州省沖出“經濟洼地”、總攻“絕對貧困”的積極作用。
                                       
                                       
  2020年12月11日,連淮揚鎮鐵路淮鎮段開通運營,標志著連淮揚鎮鐵路實現全線貫通,江蘇高鐵網中軸線的“脊梁骨”完成構建,這將成為江蘇省內多個城市新一輪的發展機遇和巨大的潛在優勢。下圖為“江蘇部分鐵路分布圖(含高鐵)”。讀圖完成1~2題。
1.高鐵建設過程中帶動的主要行業有 (  )
A.機械、化工、紡織 B.餐飲、旅游、商貿
C.電力、服裝、機車 D.鋼鐵、水泥、建筑
2.高鐵的開通運營給沿線城市帶來的主要有利影響是 (  )
A.增加沿線城市間貨運總量
B.提高沿線城市行政服務等級
C.促進沿線城市吸引優質生產要素
D.擴大沿線城市的人口規模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年底,我國鐵路運營里程約14.6萬千米,而高速鐵路運營總里程約3.8萬千米,約占世界高速鐵路總里程的三分之二。2021年3月29日,有關部門發布通知對一些地區的高鐵進行了“降速”,并“叫停”了某些地區的高鐵建設。據此完成3~4題。
3.高鐵的快速發展對我國的積極影響有 (  )
①促進沿線地區大宗貨物運輸 ②帶動制造業轉型升級 ③促進城市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等發展 ④有利于國家戰略與安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關于國家對部分地區高鐵“降速”“叫停”的原因分析,錯誤的是 (  )
A.高鐵建設、維護和運營成本高
B.部分地區出現盲目攀比、重復建設
C.高鐵速度越快,耗費的資源越多
D.高鐵建設過多,交通運輸方式過于單一
知識點二 影響聚落發展
1.交通樞紐往往會形成規模較大的城市
(1)原因
(2)案例
2.交通運輸的變化對商業網點的影響
(1)原因
(2)案例
揚州
3.交通線路對鄉村聚落的影響
【拓展延伸】
1.交通運輸方式的變化對聚落分布和空間形態的影響
2.交通運輸布局變化對聚落發展的影響
[情境] 揚州地處江蘇省中部,南臨長江,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至今已有2 500多年的歷史。自隋煬帝開鑿大運河以來,古代揚州幾度繁榮,曾有“淮左名都”“富甲天下”的美譽。自清代中葉以后,隨著大運河的淤塞,以及社會經濟環境的改變,揚州城市發展緩慢,甚至停滯。21世紀隨著寧啟鐵路和潤揚長江公路大橋的貫通,揚州地區的交通運輸狀況得到了改善,揚州再次崛起成為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城市。
揚州市交通線路布局示意圖
[探究] (1)[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古揚州城因大運河的興起而興起,因大運河的衰落而衰落。以揚州的興衰,分析交通運輸的變化對城鎮發展的影響。
                                       
                                       
(2)[綜合思維]促使揚州再次崛起的交通背景條件是什么
                                       
                                       
  下圖為某地區兩個時期聚落分布示意圖。據此回答1~2題。
1.與甲圖相比,乙圖聚落形態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
A.河流 B.礦產
C.氣候 D.公路
2.圖中大型批發市場選址的主要原因,除了地價低外,還有 (  )
A.人口密集 B.商業網點集聚
C.交通便利 D.礦產資源豐富
  丹洲古鎮位于廣西融江下游的丹洲島上(下圖),丹洲島面積約1.6 km2,現有居住人口約 1 000人。丹洲古鎮曾經是明清時期的縣城和貿易集散地,遺留下許多城樓、書院、商會會館等古跡,是中國唯一的水上古城。2016年,丹洲古鎮入選原農業農村部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特色民俗村。據此回答3~4題。
3.推測明清時期丹洲古鎮成為縣城和貿易集散地的主要原因 (  )
①四面環水利于防守 ②水路交通較為便利 ③環境優美耕地充足 ④臨近河流取水方便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如今的丹洲古鎮為村級行政單位,歸丹洲鎮管轄,導致其行政級別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政策 B.資源
C.交通 D.河流
第二節 交通運輸布局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知識點一
[知能提升]
(1)勞動力 流動 越快 越短 越高 (3)原材料 旅游 就業 ①西氣東輸 高速發展 中西部
[情境探究] 提示 (1)線路分布比較均衡;交織形成網絡;以貴陽為中心,構成方格放射式格局。
(2)高速公路建設能夠促進沿線地區資源開發和物資輸出,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有利于貴州快速融入周邊經濟圈(帶),加強與其他地區的經濟交往和區域合作,實現優勢互補;擴大市場,加速商貿旅游業等產業發展;利于引進人才,發展教育與科技,加速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速脫貧扶貧的步伐,走向小康社會。
[對點突破]
1.D [高鐵建設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鋼材、水泥等建筑材料,會促進鋼鐵、水泥、建筑等與高鐵建設相關行業的發展,D正確。]
2.C [高鐵的主要運輸職能為客運,A錯誤;高鐵可以提高沿線城市的服務等級,但是不會提高行政服務等級,B錯誤;高鐵的開通能夠提高沿線城市的交通通達度,優化投資環境,促進沿線城市吸引優質生產要素,促進經濟發展,C正確;高鐵的開通會促進人口的流動,但是不會擴大人口規模,D錯誤。]
3.B [高鐵以客運為主,不是大宗貨運,①不符合;高鐵干線的開通,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有利于帶動制造業轉型升級,②符合;高鐵的開通,大大縮短了城市間的通行時間,有利于促進城市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等發展,③符合;眾多高速鐵路的建設開通有利于國家交通網完善,對國家戰略與安全的作用顯著,④符合。B正確。]
4.D [和普通鐵路相比,高鐵建設、維護和運營成本高,A說法正確;部分地區為拉動經濟,出現盲目攀比、重復建設高鐵的現象,B說法正確;高鐵速度越快,管理、運營成本越高,耗費的資源越多,C說法正確;高鐵建設過多,與其他交通運輸方式交織成網,交通運輸方式不會過于單一,不是高鐵“降速”“叫停”的原因,D說法錯誤。故選D。]
知識點二
[知能提升]
1.(1)集散、周轉 服務 制造 (2)鐵路樞紐 港口
2.(1)集散地
3.分散 集中
[情境探究] 提示 (1)大運河的淤積,使運河城市失去了客貨集散轉運的功能;沿海海上運輸的發展和鐵路的建設,使運河城市發展緩慢。
(2)形成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對點突破]
1.D [由圖可知,乙圖聚落并沒有沿河道延伸,A錯誤;兩圖的煤礦和鐵礦附近都沒有聚落形成,B錯誤;該區域是小尺度地區,河流兩側的氣候相同,從1900年到2016年氣候不會產生大的變化,C錯誤;乙圖聚落沿公路線發展,故乙圖聚落形態發生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是公路,D正確。]
2.C [由圖可知,大型批發市場位于城市外圍的公路沿線,該地交通便利,便于產品的運輸,C正確。]
3.A [明清時期社會治安較差,丹洲古鎮四面環水有利于軍事防御,①正確;四面環水,水運便利,有利于發展商業貿易,②正確;丹洲島面積較小,耕地資源有限,③錯誤;臨近河流取水方便并不是丹洲島獨特的優勢,④錯誤。故選A。]
4.C [隨著鐵路等現代化交通方式的興起,丹洲古鎮作為水運樞紐的地位大大降低,導致其行政級別降低。故選C。]第1課時 交通運輸方式及布局原則
學習目標 1.結合實例,掌握交通運輸方式的類型、選擇及優缺點。(綜合思維)
2.結合實例,說明影響交通運輸布局的因素及布局的基本原則。(綜合思維、區域認知)
知識點一 交通運輸方式(拓展點)
1.現代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鐵路運輸、公路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和管道運輸。
2.現代五種交通運輸方式的優缺點比較
方式 優點 缺點 運輸對象
鐵路 運量大,運速較快,運價較低,受自然因素影響小,連續性好 造價高,占地面積廣,短途運輸成本高 大宗、笨重、長途貨運(如礦石、煤炭、金屬等)及客運
公路 機動靈活,周轉快,裝卸方便,對各種自然條件適應性強 運量小,耗能多,長途運輸成本高,運費高 短途貨運和客運,承擔集散轉運任務
水路 運量大,投資少,成本低,運價低 速度慢,靈活性、連續性差,受航道水文狀況和氣象等自然條件影響大 大宗、遠程、時間要求不高的貨物(如糧食、礦產等)及客運
航空 速度快,效率高 運量小,能耗大,運費高,投資大,技術要求嚴格 以客運為主,貨運多輕型、貴重、急需的物品
管道 運具與線路合二為一的新型運輸方式,運量大,損耗小,連續性強,平穩安全,管理方便 設備投資大,靈活性差,且只能單向運輸,受氣溫影響較大 長時間向一個方向大量運送氣體、液體或粉末狀固體
3.發展趨勢:高速化、大型化、專業化。
4.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
選擇交通運輸方式時,必須考慮它們的特點。各種運輸方式一般可分為客運和貨運兩個方面。
(1)客運:人們旅行大多從所乘交通工具的運行速度、費用、安全性、舒適度等因素考慮,遠距離選乘飛機或火車,近距離選乘汽車;為了欣賞沿河兩岸的風景或海上的風光,有時也選乘輪船。
(2)貨運:根據貨物的性質、重量、運輸距離、時間效益等情況,選擇適宜的運輸方式。要本著“多、快、好、省”的原則,具體如下圖所示:
[情境] 玉米油是利用玉米胚芽生產的一種谷物油脂,營養豐富,口味清香。玉米油生產流程由毛油提取和毛油精煉等環節構成,胚芽的毛油提取率為40%,由毛油到精煉油的轉化率為90%。山東鄒平某公司是我國建設最早、目前規模最大的玉米油產品研發和生產企業,其玉米油銷量占國內市場的50%。該公司在山東惠民、遼寧鐵嶺、內蒙古通遼和鄂爾多斯建有毛油壓榨工廠,在公司本部、浙江杭州、廣東廣州建有精煉油和小包裝產品生產基地,將毛油運輸至精煉油生產基地多使用集裝箱液袋(一次性使用的儲存和運輸各種非危險液體貨物的軟體包裝容器),使用罐箱或鐵桶運輸則越來越少。
[探究] (1)[區域認知、綜合思維]推測并解釋將毛油由鐵嶺運輸到廣州精煉油生產基地的合理交通方式。
                                       
                                       
(2)[區域認知、綜合思維]指出使用集裝箱液袋運輸相對于使用鐵桶運輸的優勢。
                                       
                                       
  2019年,從安徽合肥發車,沿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往中亞、歐洲的貨運班列已突破百列。下圖為“我國絲路班列出境與海上絲路出港部分線路示意圖”。據此回答1~2題。
1.與海上絲路貨運方式相比,絲路班列 (  )
A.運輸時效高 B.單次運量大
C.單位運價低 D.繞行路程遠
2.合肥發往中亞、歐洲的貨運班列增加將有助于安徽省 (  )
A.完善交通網絡 B.做強能源產業
C.改善環境質量 D.增加就業崗位
  運輸里程是交通網中某種運輸方式的線路總長度,下圖是“1979~2014年我國各種運輸方式里程變化統計圖”。讀圖,回答3~4題。
3.關于圖中運輸里程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圖示年間,四種交通運輸里程均有提高
B.公路運輸里程提高幅度最大
C.2000年以來,民航運輸里程增長率最高
D.鐵路運輸里程超過民航運輸里程
4.圖中運輸里程公路高于鐵路,體現公路運輸比鐵路運輸 (  )
A.速度慢 B.運價高
C.靈活性強 D.連續性差
知識點二 交通運輸布局的一般原則
1.交通運輸布局的任務和目的
2.區域交通運輸布局的一般原則
原則 具體內容
依據      運輸方式和交通線、站的選擇、標準,以及交通運輸網的密度等,都應依據運輸需求而定
    設計標準要滿足今后一定時期的運輸需求,但標準過高會造成浪費
因地制宜 運輸方式的選擇,交通線、站的選址以及設計標準等要充分考慮    條件
盡量少占土地 交通線、站布局應盡量少占土地,尤其是   
發揮      優勢 利用不同運輸方式的優勢,做好轉運和銜接,形成立體、系統的交通運輸網
其他 如平衡地區發展、適應    需要等
3.區域交通運輸布局的變化
[情境] 浦梅鐵路是海峽西岸經濟區鐵路網規劃項目之一。線路位于粵東、閩北、閩西地區,途經的建寧、寧化、清流、連城等山區縣曾是國家級貧困縣,又是革命老區,線路全長556千米,設計時速160千米(國家鐵路局將我國高鐵定義為設計開行時速250千米以上的客運專線鐵路),將按照“單線建設、預留雙線”的方案進行施工。下圖為浦梅鐵路規劃線路圖,與高鐵相比,浦梅鐵路設計時速較低。圖中M路段設計有甲、乙兩個方案,項目部沒有選擇沿河修建的甲方案,而選擇了繞行在山區邊緣的乙方案。
[探究] (1)[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分別說明浦梅鐵路設計時速較低和M路段選擇乙方案的理由。
                                       
                                       
(2)[區域認知、綜合思維]說明浦梅鐵路按照“單線建設、預留雙線”的方案進行施工的原因。
                                       
                                       
  如圖是某國環形特色公路,這條公路采用雙螺旋設計,垂直高度45 m,該公路限速為30 km/h。據此完成1~2題。
1.圖示特色公路最可能出現在 (  )
A.沙特阿拉伯 B.日本
C.荷蘭 D.孟加拉國
2.該環形公路的設計遵循的原則有 (  )
①節省土地資源,保護沿線植被
②使環形公路與周邊連接的自然環境相協調
③增加駕駛人員開車的趣味性和刺激性
④減小線路坡度,保障行車安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西藏大部分進出物資經青藏線運輸,青藏鐵路在布局上與青藏公路近距離并排分布。據此完成3~4題。
3.青藏鐵路與青藏公路近距離并排分布,該布局的主要原因有 (  )
①利于修建后公鐵聯運 ②地形、地質條件較好
③利于新建公路物資運輸 ④利于西藏整體經濟平衡發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青藏鐵路采用與青藏公路平行布局的方案,遵循的原則主要是 (  )
A.依據運輸需求 B.發揮綜合運輸優勢
C.減少占用土地 D.適度超前
第1課時 交通運輸方式及布局原則
知識點一
[情境探究] 提示 (1)合理交通方式為陸海聯運;因為長距離海運費用較低,節約運輸成本。
(2)相比鐵桶運輸,使用集裝箱液袋運輸轉運方便,只需單程運輸,節約運輸費用;液袋可充分利用集裝箱的空間,裝載量大(具有規模運輸優勢)。
[對點突破]
1.A [與海運相比,鐵路運輸速度快,故時效高;鐵路運輸單次運量小,運費高。絲路班列沿亞歐大陸橋運行到中亞和歐洲,比海上絲路繞行路程近。]
2.D [合肥發往中亞、歐洲的貨運班列增加,會促進安徽省的對外貿易,進而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崗位。]
3.C [讀圖可知,四種交通運輸方式中內河航運里程下降,A錯誤;運輸里程提高幅度最大的是民航運輸,B錯誤、C正確;對比民航運輸里程和鐵路運輸里程坐標可知民航運輸里程更長,D錯誤。]
4.C [運輸里程公路高于鐵路,公路網更加密集,說明公路運輸靈活性較強。故選C。]
知識點二
[知能提升]
2.運輸需求 適度超前 自然 耕地 綜合運輸 國防
3.擴建 銜接 快速
[情境探究] 提示 (1)設計時速慢的理由:沿線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地形起伏大;線路彎曲度大,速度過快增加運行危險。
選擇乙方案的理由:乙方案繞行山區,可少占耕地,減少搬遷費用(或答甲方案沿線地形平坦,耕地、村落多)。
(2)沿線地區經濟落后,鐵路運營初期運輸需求量小,先采取單線建設;隨著經濟發展,需求量會日益增大,故預留雙線。
[對點突破]
1.B [讀圖可知,采用雙螺旋設計,目的是降低坡度,說明該地區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面積狹小;沙特阿拉伯、荷蘭和孟加拉國地勢起伏小,且沙特阿拉伯境內沙漠廣布。]
2.D [該環形公路采用雙螺旋設計,可降低線路坡度,增加通車的安全性;采用高架的設計,可節約土地資源,保護沿線植被。]
3.A [青藏鐵路與青藏公路近距離并排分布,利于貨物集散聯運,①正確;青藏高原氣候高寒,凍土廣布,多山地地形,因此地形、地質條件成為交通線選址的重要因素,②正確;青藏公路建成于青藏鐵路之前,③錯誤;青藏鐵路與青藏公路近距離并排分布體現青藏地區交通線分布不平衡,因此不利于西藏整體經濟平衡發展,④錯誤。故選A項。]
4.B [青藏鐵路采用與青藏公路平行布局方案,可以充分利用青藏公路,使青藏鐵路與青藏公路緊密結合,可發揮綜合運輸優勢,故B項正確。]第2課時 交通運輸布局的影響因素及區域
發展對交通運輸布局的影響
學習目標 1.結合實例,說明影響交通運輸布局的區位因素。(綜合思維、區域認知)
2.結合實例,說明交通運輸需求和資金對交通運輸布局的影響。(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
知識點一 交通運輸布局的影響因素(拓展點)
1.交通運輸線的區位因素
區位因素 主要影響
自 然 因 素 地 形 平 原 平原地形對線路的限制少,選線時盡量少占耕地,處理好線路與農田水利設施、城鎮發展的關系
山 地 線路盡量沿等高線修筑,盡量避開地形復雜區,在陡坡上呈“之”字形彎曲或開鑿隧道
水文 應避開沼澤地,盡量避免跨越河流,減少橋涵總長度
地質 注意避開斷層和滑坡、泥石流多發區,特別是在開鑿隧道時,要選擇背斜構造,避開斷層和向斜構造
氣候 注意沿線暴雨、大風等天氣出現的強度和頻率,以及凍土和積雪的厚度。橋涵孔徑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進行設計
人 文 因 素 經濟 合理布局交通運輸線,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國道干線以直達運輸為主,并適當照顧沿線重要經濟點;省道等地方性公路,以滿足地方經濟發展和居民出行需要為主,盡量通過當地的居民點、車站、碼頭等
社會 鞏固國防,加強民族團結,促進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經濟發展
技術 克服不利的自然因素,充分發揮先進科技的突出作用
2.交通運輸線區位選擇的原則
(1)成本低——山區線路起伏要小,隧道要少;平原線路要直,橋梁要少。
(2)安全性高——山區線路不能太陡,平原線路不宜經過沼澤區。
(3)經濟效益大——地方性公路盡量多經過居民點,國道或高速路以直達為主。
(4)生態破壞小——平原地區少占農田,不破壞水利設施,山區注意植被的保護。
3.交通運輸布局的微觀選線
(1)不同性質和等級的線路要求不同,要區別對待。如鐵路、高速公路一般要求線路平直,而一般性公路可選擇沿等高線延伸或呈“之”字形爬坡;國道以直達運輸為主,而地方性公路則要盡量多連接一些節點。
(2)管道應充分考慮沿線油氣供應地和消費市場,盡量避開山脈、河流等自然條件惡劣的地方。當然,方便快捷、少占好地、減少對居民區的干擾是共同的原則。如下圖所示:
1.交通運輸線區位條件分析
思考方向 專業術語
自然因素 地形 平原地區(山區沿等高線修建或沿河谷分布),地形相對平坦,施工難度小,工程量小(看是否占用耕地)
水文 避開沼澤地,少跨越河流,工程量小
地質 地質穩定,避開斷層和滑坡、泥石流多發地區
氣候 暴雨、大風出現次數少;多凍土、受風雪影響大等
社會經濟因素 人口 聯系較多的居民點,帶動沿線經濟的發展(適用于地方性道路);經過居民點較少,人口搬遷少
經濟 把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里程 距離短,工程量小,節省運營時間
社會 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就業,緩解就業壓力);加強沿線地區人員、物資、文化交流;帶動少數民族脫貧致富,加強民族團結;鞏固國防,利于社會長治久安
環境 少穿過自然保護區(重要文物古跡)和生態環境脆弱區,減少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技術 解決凍土(高架橋)等技術難題
2.高架橋——以橋帶路
特點 原因
坡度減緩,震動減小,彎道減少,線路更平直 ①提高乘車舒適度;②加快通行速度,避免擁堵,提升運輸效率;③提高出行和運輸安全,減少交通運輸事故的發生;④減少噪聲對周邊地區的影響;⑤減少線路長度,縮短運距和時間
封閉運輸,不與其他線路交叉 ①加快通行速度,避免擁堵,提升運輸效率;②提高出行和運輸安全,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③縮小運輸過程中的污染范圍
橋下中空 ①減少占用耕地,保護耕地;②便于野生動物遷徙,利于野生動物生存與繁衍、維護生物多樣性;③減少拆遷安置成本;④便于路橋兩側交流,減少對兩側的阻隔;⑤減少對地表植被的破壞,利于生態綠化景觀的打造
[情境] 材料一 川藏鐵路連接四川成都和西藏拉薩,是繼青藏鐵路后的第二條進藏鐵路大動脈。川藏鐵路全長1 629千米,橋隧比例將高達85%以上。預計在2026年建成通車,屆時將大大縮短成都至拉薩的運行時間。
材料二 下圖為雅魯藏布江——布拉馬普特拉河水系分布圖及川藏鐵路示意圖。
[探究] (1)[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分析川藏鐵路沿線橋隧比例高的原因。
                                       
                                       
(2)[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分析川藏鐵路修建過程中需要克服的不利的自然條件有哪些
                                       
                                       
  被譽為“中國最美高鐵線”的黃杭高鐵于2018年12月25日開通,該線路連接了杭州和黃山兩大旅游勝地,串聯起千島湖、黃山、西遞、宏村等多個5A級景區,形成一條世界級的黃金旅游線。下圖為黃杭高鐵線路圖。據此完成1~2題。
1.影響黃杭高鐵走向的主導因素是 (  )
A.地形 B.河流
C.聚落 D.氣候
2.黃杭高鐵開通后,對黃山與杭州之間原有交通運輸方式影響最大的是 (  )
A.公路運輸 B.航空運輸
C.內河運輸 D.海洋運輸
  S21阿烏高速是烏魯木齊至阿勒泰的高速公路,于2021年12月25日正式通車。該公路是新疆第一條沙漠高速公路,也是全國第一條交通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沙漠探險旅游高速公路及科技創新示范工程高速公路。下圖示意阿烏高速公路沿線地區略圖。完成3~4題。
3.阿烏高速公路建成后需要防范的主要問題是 (  )
A.高寒缺氧 B.多年凍土
C.暴雨洪澇 D.風沙掩埋
4.保障阿烏高速公路建設的主要因素是 (  )
A.科學技術 B.地形條件
C.社會文化 D.國防安全
知識點二 區域發展對交通運輸布局的影響
1.交通運輸需求與交通運輸布局
(1)交通運輸需求與交通運輸布局的關系
(2)區域發展差異對交通運輸布局的影響
(3)交通運輸方式對交通運輸布局的影響
2.資金與交通運輸布局
(1)資金對交通運輸布局的直接影響
①區域不同發展階段交通建設的資金來源及交通布局
發展階段 資金來源 交通布局
工業化初期 政府一般無力全面、快速解決交通運輸問題,需要      建設急需的交通線、站點
發展至一 定水平 政府擁有足夠的資金 全面提高交通運輸的水平
②不同地區交通線、站點密度及質量的差異
經濟發展 交通線、站點密度 交通線、站點質量
經濟較為落后地區     較低
經濟較發達地區     較高
(2)資金對交通運輸布局的間接影響
【拓展延伸】
交通運輸需求及其變化對交通運輸布局的影響
(1)區域自然資源分布及開發對交通運輸布局的影響
(2)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人口及城市分布對交通運輸布局的影響
(3)區域經濟發展重心及產業布局變化對交通運輸布局的影響
[情境] 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投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是建設在北京市大興區與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之間的超大型國際航空綜合交通樞紐,遠期(2040年)按照客流吞吐量1億人次,飛機起降量80萬架次的規模建設七條跑道和約140萬平方米的航站樓,機場預留控制用地按照終端(2050年)旅客吞吐量1.3億人次,飛機起降量103萬架次,九條跑道的規模預留。
[探究] (1)[綜合思維]分析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對應的交通運輸方式及其主要特點。
                                       
                                       
(2)[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分析建設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主要原因。
                                       
                                       
(3)[地理實踐力、綜合思維]探討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預留控制用地主要考慮的因素。
                                       
                                       
  中國援建馬爾代夫的中馬友誼大橋于2018年8月30日正式開通。下圖為“馬爾代夫局部地區示意圖”,圖中馬累島為主要居住島,面積狹小,居住人口20多萬。新建的中馬友誼大橋連接了馬累島、機場島和胡魯馬累島。讀圖回答1~2題。
1.中馬友誼大橋修建之前,馬爾代夫島嶼之間幾乎沒有大橋連接的主要原因是 (  )
A.科技水平較低 B.國土面積狹小
C.居民出行需求小 D.經濟水平落后
2.中馬友誼大橋選擇圖示位置主要考慮的是 (  )
A.修建大橋的地質和海域條件
B.馬累島和機場島之間的距離
C.到達胡魯馬累島時間和距離
D.對航空、海運運輸方式的影響
  下圖為“廣濟橋局部示意圖”,該橋位于我國東南沿海的潮州,橫跨江面寬闊、水流湍急的韓江,由兩端石梁橋和中間一段浮橋組合而成,是我國四大古橋之一。石梁橋的橋墩面向上游一側呈銳角;中段浮橋由18只木船橫向并排連接而成,有時可解開系船的繩索,將浮橋拆除。潮州自古為粵、閩、贛三省要道,建橋前來往的客商就絡繹不絕。據此完成3~4題。
3.影響廣濟橋修建的決定性因素是 (  )
A.運輸需求 B.資金投入
C.技術水平 D.自然條件
4.和方形橋墩相比,廣濟橋的橋墩面向上游一側呈銳角,可以 (  )
A.減弱洪水沖擊 B.提升美學價值
C.降低徑流流速 D.節省建設用材
第2課時 交通運輸布局的影響因素及區域發展對交通運輸布局的影響
知識點一
[情境探究] 提示 (1)原因:川藏鐵路跨越河流、山谷多,修建橋梁、隧道,可以縮短路程;降低坡度,提升運營安全;經多年凍土區,修建橋梁可以克服凍土凍融對路基的破壞;經多個國家級自然與生態保護區,修建橋梁可以為生物留出通道;減少對沿線生態環境的破壞;減少占用耕地。
(2)不利的自然條件:地形起伏大;沿線地質條件復雜;高寒缺氧,凍土發育;跨越眾多的河流;暴雨、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繁;生態環境脆弱。
[對點突破]
1.C [由圖可以看出,黃杭高鐵經過主要城市,因此選線的主要因素是聚落,C正確。]
2.A [黃山與杭州之間原有交通運輸方式主要是公路,因此公路運輸受影響最大,A正確。]
3.D [由材料可知,阿烏高速公路是一條沙漠公路,由此可知公路沿線氣候干旱,風沙肆虐,建成后需要防范的主要問題是風沙掩埋,D正確;高寒缺氧是青藏地區,A錯誤;多年凍土主要分布在高寒地區,B錯誤;沿線氣候干旱,暴雨洪澇出現的概率低,C錯誤。]
4.A [交通運輸是實現客、貨位移的主要方式,因此,社會經濟因素是交通運輸建設的決定性因素;自然條件影響了交通運輸建設的成本,是交通運輸建設的基礎;資金及科學技術則是交通運輸建設的保障。結合材料信息可知,保障阿烏高速公路建設的主要因素是科學技術,A正確,B、C、D錯誤。]
知識點二
[知能提升]
1.(1)較小 較大 (2)需求大 平行 (3)遠距 運價 綜合性
2.(1)①借助外力 ②稀疏 密集 (2)快速化 自然條件
[情境探究] 提示 (1)航空運輸。速度快,運價高。
(2)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國際性大都市,航空運輸需求巨大,且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交通運輸需求還會大幅增長。
(3)區域交通運輸需求的增長。
[對點突破]
1.D [馬爾代夫島嶼眾多,且島嶼面積較小,為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因此馬爾代夫島嶼之間幾乎沒有大橋連接;科技水平會影響大橋的修建,但并不是該國島嶼之間幾乎沒有大橋連接的主要原因;國土面積與大橋的修建關系不大;馬爾代夫的航運及旅游業較發達,居民出行需求較高。]
2.A [讀圖可知,中馬友誼大橋選擇的位置不是馬累島和機場島之間的最短距離,與到達胡魯馬累島的時間和距離無關;對航空、海運運輸方式的影響一般不是選擇跨海大橋位置的主要考慮因素。大橋選址首先要考慮大橋的安全和使用壽命、技術要求、建設成本,故中馬友誼大橋選址主要考慮的是修建大橋的地質和海域條件。]
3.A [由材料可知,潮州地處粵、閩、贛三省要道,來往客商絡繹不絕,廣濟橋建橋前有較高的交通運輸需求,因此決定修建廣濟橋。]
4.A [面向上游一側的橋墩呈銳角,可以在洪水來臨時減弱洪水的沖擊,保護橋墩。]章末整合提升
微專題一 中國高鐵
  中國高鐵目前以客運為主,D動車與G高速動車。截至2023年中國鐵路又有諸多新線開通運營。涉及客運的線路,以開通次數為計,共有17條新線,共涉及15條線路。在空間分布上,華東、華南、西南地區為2023年新線開通的主力,華中與華北地區也有部分新線開通。除了新線開通之外,中老鐵路開行國際旅客列車,印度尼西亞的雅萬高鐵開通運營,青藏鐵路西格段、蘭新高鐵、貴廣高鐵提質改造完成并開通運營,也是2023年中國鐵路的重要事件。
中國已成為世界上高鐵運營里程最長、在建規模最大、高速列車運行數量最多、商業運營速度最高、高鐵技術體系最全、運營場景和管理經驗最豐富的國家。中國高鐵憑借自身的發展具備了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優勢:一是技術優勢;二是成本優勢。有資料顯示,國外建設高鐵每千米成本為0.5億美元,而中國只有0.33億美元。
1.高鐵基本特點
(1)高速鐵路非常平順,以保證行車安全和舒適性,高速鐵路都是無縫鋼軌,而且時速300千米以上的高速鐵路采用的是無砟軌道,就是沒有石子的整體式道床來保證平順性。
(2)高速鐵路的彎道少,彎道半徑大,道岔都是可動心高速道岔。
(3)大量采用高架橋梁和隧道,來保證平順性和縮短距離。
(4)高速鐵路的接觸網,就是火車頂上的電線的懸掛方式也與普通鐵路不同,來保證高速動車組的接觸穩定和耐久性。
(5)高速鐵路的信號控制系統比普通鐵路高級,因為發車密度大,車速快,安全性一定要高。
2.高鐵主要優勢
(1)載客量大。
(2)耗時少。
(3)安全性好:高速鐵路由于在全封閉環境中自動化運行,又有一系列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統,所以其安全程度是任何交通工具無法比擬的。雖然高速鐵路出現過重大交通事故,但事故率比民航還低得多,可以忽略不計,是最安全的交通運輸系統。
(4)正點率高:高速鐵路全部采用自動化控制,可以全天候運營,除非發生地震等重大地質災害。
(5)舒適方便:座席寬敞舒適,走行性能好,運行非常平穩。減震、隔音,車內很安靜。乘坐高速列車旅行幾乎無不便之感,無異于愉快的享受。
(6)能耗較低:如果以“人/千米”單位能耗來進行比較的話。高速鐵路為1,則小轎車為5,大客車為2,飛機為7。高速列車利用電力牽引,不消耗寶貴的石油等燃料,可利用多種形式的能源。
【微訓練】
  2019年12月,成貴高鐵(成都—貴陽)全線通車。該高鐵全線共建有橋梁486座,隧道183座,橋隧比達81.5%,被稱為“云上高鐵”。沿線煤炭、天然氣等資源開采多,途經的河流中珍稀特有魚類多。據此完成1~2題。
圖1 成貴高鐵示意圖
1.成貴高鐵被稱為“云上高鐵”,其原因是沿線 (  )
①多喀斯特地貌,地形起伏較大 ②礦藏分布廣,跨越采空區多 ③旅游資源豐富,多自然保護區 ④氣候垂直分異大,溫差明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成貴高鐵大多數橋梁一跨過河,墩不涉水(圖2)的主要目的是 (  )
A.避免流水沖蝕橋墩
B.保持河道水流暢通
C.保護河流珍稀物種
D.增加橋梁視覺美感
  GDP超額增長率是高鐵沿線城市的GDP增長率與所在省份GDP增長率的差值。下左圖為“京滬高鐵線路圖”,下右圖示意京滬高鐵通車后沿線城市GDP超額增長率的變化情況。據此回答3~5題。
3.京滬高鐵通車后,促進了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的發展,其根本原因是 (  )
A.提高城市內部的交通通達性
B.擴大了核心城市的經濟輻射范圍
C.大幅度提高了貨物運輸效率
D.加快了同城化和產業同質化進程
4.京滬高鐵通車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加強了城市間的聯系,全面提升沿線城市的經濟水平
B.曲阜的城市等級高,經濟增長速度較快
C.昆山距核心城市遠,經濟增長速度較慢
D.徐州的資源向核心城市集聚,經濟增長速度較慢
5.京滬高鐵通車后部分沿線城市GDP超額增長率為負值,其解決措施是 (  )
A.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B.全面發展旅游業
C.積極發展與核心城市主導產業對接的產業
D.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
微專題二 交通點的布局
1.港口的區位條件分析
選址要求:河港要求河寬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陸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求有背風、避浪、水深的海灣,與其他交通干道系統有方便聯系的地方。
2.航空港建設
(1)自然條件
①地形:平坦開闊(有利于跑道建設、保證飛機安全升降),坡度適當(利于排水)。
②地質:良好的地質條件,保證地基穩定。
③氣象:能見度好、地勢較高的地區(不宜建在多霧、多大風暴雨的地段);跑道沿盛行風的方向修建,利于飛機逆風起飛和降落。
(2)與城市的距離
①一般位于郊區(航空港干擾性較大),要求視野開闊,周圍樹木和高層建筑要少。
②與城市要有快速交通干道連接。
3.橋梁
(1)橋梁建設可能遇到的困難
①地質條件復雜,如地處板塊交界處,多地震;地勢起伏大,地表崎嶇,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②地形復雜,多高山峽谷,地勢起伏。
③高山、高原凍土廣布、地基不穩,技術要求高。
④氣候復雜,多風沙、濕熱、暴雨等惡劣天氣。
⑤水文條件復雜,如水域廣、海水深、風大浪急、暗流洶涌,海水鹽度高、腐蝕性強。
⑥生態環境脆弱,容易加劇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態問題。
⑦基礎設施落后,交通不便,原料運輸困難,運輸成本高。
⑧當地經濟落后,資金不足;技術落后,勞動力素質較低。
⑨建設立交橋時,車輛通行密度大、輪船航運頻度高,施工與交通相互影響大。
(2)橋梁建設對區域的有利影響
縮短運輸距離,節省交通成本,縮短出行時間;改善交通條件,增加道路的通行能力;帶動沿線經濟發展,促進沿線資源開發;加強對外交流,利于維持地區穩定。
(3)跨海大橋
①S形的優勢:S形利于順應水流方向,減少水流對橋梁的沖擊破壞;橋面彎曲,加大橋體的穩固性,減少橫向大風對橋面的破壞,保障行車安全;道路彎曲,可適當降低車速,保障安全。
②橋面拱形的優點:拱形能把橋梁重量產生的壓力向兩端分散,承受更大的壓力,橋面更加穩固,提高通行能力;利于減緩車速,保證行車安全;預留船只航運通道;預留潮水通道;提升設計美感,體現美學價值。
③跨度大的優點:減少橋墩數量,減輕地質復雜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可以減小對橋下船舶通行的影響,保證通行順暢;減少對生態的影響。
【微訓練】
  伊朗恰巴哈爾所在地區炎熱干燥,人口、城市少。恰巴哈爾港位于波斯灣外,距岸幾海里外,水深達數千米,西臨霍爾木茲海峽,向東向南距海運航道近,處于西亞、南亞、中亞和印度洋的交匯之處。中國、印度等國在該港都有投資,日本、德國、奧地利等國企業也有意在恰巴哈爾擴大投資。讀下圖,完成6~7題。
6.多國在恰巴哈爾港投資的主要原因是該港 (  )
                
A.地理位置優越 B.礦產資源豐富
C.靠近深水區域 D.經濟水平較高
7.恰巴哈爾港建設過程中可能面臨的主要困難是 (  )
A.地勢起伏較大 B.建設技術落后
C.淡水資源不足 D.海水腐蝕嚴重
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金門海峽連接舊金山灣(世界最佳天然港灣之一)與太平洋,海峽兩岸陡峻,航道水深,夏季經常濃霧彌漫。跨越海峽的金門大橋修建于1937年,總長度2 737米,用鋼量達10萬余噸,耗時4年、耗資3 550萬美元。宏偉壯觀的金門大橋是近代橋梁工程的奇跡,是舊金山的象征,每月吸引上百萬游客到此游覽,為了讓金門大橋保持光鮮亮麗,管理部門定期開展刷漆維護等工作。圖甲為“金門海峽位置示意圖”,圖乙為“金門大橋景觀圖”。
(1)簡述舊金山灣為世界最佳天然港灣之一的水域條件。
                                       
                                       
                                       
(2)分析金門大橋建設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章末整合提升
微訓練
1.A [成都與貴陽之間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多喀斯特地貌,河流眾多,地質條件復雜,遇到山地要修建隧道,遇到深谷或河流要修建橋梁;沿線煤炭、天然氣等資源開采多,采空區多,故修建高鐵線路時需采用架橋的方式。故①②正確。]
2.C [由材料可知,途經的河流中珍稀特有魚類多,選擇以“橋梁一跨過河,墩不涉水”的方式,可避免在保護區范圍內設置橋墩等涉水建筑物,從而減少對河道、水文的影響,將工程建設對河流中各類珍稀特有魚類的影響降到最低,保護河流珍稀物種。故C項正確。]
3.B [北京和上海分別地處京津冀和長三角兩大城市群中心,兩地間的交通效率對全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京滬高鐵通車后,擴大了核心城市的經濟輻射范圍,從而促進了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的發展,B正確。]
4.D [從京滬高鐵通車后沿線城市GDP超額增長率的變化情況來看,無錫、滄州、徐州等城市的GDP增長率低于所在省份GDP增長率,因此京滬高鐵通車后并不能全面提升沿線城市經濟水平,A錯誤;曲阜隸屬于山東省濟寧市,因此曲阜的城市等級并不高,B錯誤;昆山被稱為“上海后花園”,距核心城市上海很近,C錯誤;圖中信息顯示,徐州GDP超額增長率為負值,經濟增長速度較慢,D正確。]
5.C [高鐵通車后,資源向核心城市集聚,導致部分沿線城市GDP超額增長率為負值。因此應積極發展與核心城市主導產業對接的產業,發揮核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C正確。]
6.A [由材料可知,恰巴哈爾港位于波斯灣外,距岸幾海里外,水深達數千米,西臨霍爾木茲海峽,向東向南距海運航道近,處于西亞、南亞、中亞和印度洋的交匯之處,故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吸引多國在此投資,A正確;該港口附近礦產資源并不豐富,B錯誤;靠近深水區域并不是主要原因,C錯誤;恰巴哈爾港所在地區炎熱干燥,人口、城市少,經濟水平不高,D錯誤。]
7.C [恰巴哈爾港所在地區炎熱干燥,淡水資源不足,是港口建設過程中可能面臨的主要困難,C正確;港口地區地勢起伏較小,A錯誤;有中國等國家在此投資,建設技術并不落后,B錯誤;海水腐蝕嚴重并不是主要困難,D錯誤。]
8.(1)港闊水深,停泊條件好;海灣西側有陸地阻擋,風浪較小;與太平洋、河流相通,交通便捷;舊金山灣水域無結冰期,全年通航。
(2)大橋橋身長,跨度大,工程量大;兩岸陡峭,航道水深,工程難度較大;多雨、霧天氣,風浪大,施工條件差;位于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的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對技術水平要求高;海水具有腐蝕性,對橋梁的建筑材料要求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阳县| 吉安县| 永善县| 河南省| 沙田区| 鹿泉市| 呼图壁县| 连南| 临澧县| 密云县| 清镇市| 新干县| 禄丰县| 井陉县| 寿宁县| 河源市| 华阴市| 南涧| 宁乡县| 加查县| 固安县| 巨野县| 安乡县| 新邵县| 东安县| 临颍县| 安福县| 肇东市| 台州市| 修水县| 玛沁县| 昭平县| 衢州市| 石家庄市| 巴塘县| 福建省| 茶陵县| 博兴县| 大方县| 安化县| 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