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天體運動地球自轉(1)定義:地球始終不停地繞著貫穿南、北兩極的地軸旋轉,這種運動被稱為自轉。(2)方向: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的方向為逆時針,從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方向為順時針)。(3)周期:一天(23小時56分4秒)。(4)產生的現象: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晝夜交替。晝夜交替現象(1)產生原因:①地球是一個不發(fā)光、不透明的球體(同一時間,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這一半就是白晝,背著太陽的一半是黑夜,使地球上有了晝夜現象)。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現象。(2)晨昏線(圈)①定義:晝半球與夜半球的分界線(圈)叫做晨昏線(圈)。晨線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昏線是太陽落下的地方。②晨線和昏線的判斷方法自轉法:順著地球自轉方向,由夜半球進入晝半球為晨線,由晝半球進入夜半球為昏線。晝夜半球方向法:晝半球東側為昏線,西側為晨線;夜半球東側為晨線,西側為昏線。時區(qū)分布(1)時區(qū)的劃分由于地球的自轉,偏東的地方先看到日出,偏西的地方后看到日出,不同經度的地方產生了不同的地方時。地球自轉的周期約為24小時,全球劃分為24個時區(qū),北京處于世界時區(qū)分布圖中的東八區(qū),同英國格林尼治(位于本初子午線上)標準時間整整相差8小時。我國采用北京所在的東八區(qū)的區(qū)時作為標準時間,稱為“北京時間”。全球時區(qū)分布圖(2)時區(qū)的計算兩地相差幾個時區(qū),區(qū)時就相差幾個小時。即往東越過1個時區(qū)要加上1個小時,往西越過1個時區(qū)要減去1個小時。我們日常生活與地球自轉息息相關,如:在以下現象中離不開地球自轉的是( C )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②我們吃早餐時,給美國的朋友打電話要說“晚上好!”③登高才能望的更遠④北京人到新疆去開始很不適應,原因很多,比如:在北京吃晚餐時,新疆太陽還老高,大家都還要工作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地球自轉造成的晝夜更替現象;我們吃早餐時,給美國的朋友打電話要說“晚上好!”是地球自轉造成東西不同地區(qū)時差現象;登高才能望的更遠與地球自轉無關,與地球的形狀有關;北京人到新疆,開始很不適應,原因很多,比如:在北京吃晚餐時,新疆太陽還很高,大家都還在工作,是地球自轉造成東西不同地區(qū)時間差異。下列四圖中,正確表示地球自轉方向的是 ( D )① ② ③ ④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D【解析】: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在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旋轉,在南極上空看呈順時針旋轉。關于晨昏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C )A.晨昏線與經線圈始終重合 B.晨昏線與經線圈始終斜交C.北半球夏至日晨昏線與北極圈相切 D.晨昏線上的時刻是6點或18點【答案】:C【解析】:A.晨昏線兩個端點在極點和極圈之間移動,二分時與極點重合,晨昏線與經線圈重合,其余時間晨昏線與經線圈相交,故不符合題意;B.二分時晨昏線與經線圈重合,故不符合題意;C.晨昏線兩個端點在極點和極圈之間移動,二至時與極圈相切,故正確;D.過晨昏線與赤道交點的經線地方時為6點或18點,故不符合題意。結合“演示地球的自轉實驗”圖,我們在演示過程中看到的現象和得出結論錯誤的是( C )A.在任何時刻,太陽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產生了晝夜現象B.按自西向東的方向緩緩撥動地球儀C.地球自轉的周期是一年D.地球自轉產生了晝夜更替現象【答案】:C【解析】:地球繞地軸不停轉動,叫地球自轉,方向自西向東,周期一天。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是晝夜交替、日月星辰東升西落和時間差異;在任何時刻,太陽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產生了晝夜現象;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產生了四季變化、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等。第22屆世界杯足球賽計劃于當地時間2022年12月18日12:00在中東的卡塔爾舉行,這是首次在北半球冬季舉辦的世界杯。屆時中國的球迷觀看時,已經午夜時分了。造成這種時間差異的原因是( C )A.地球的形狀 B.地球的大小 C.地球的自轉 D.地球的公轉【答案】C【解析】:題干中描述的時間差異是地球自轉運動形成的,其方向是自西向東。讀圖,回答問題:(1)晨昏線是一條 的分界線。(2)圖甲中,晨線是 ,昏線是 ;昏線和太陽光線 。(3)圖乙的A、B、C、D四地中,處在正午的是 ,處在黑夜的是 。【答案】:(1)黑夜和白晝;(2)AB;AD;垂直;(3)D;B;【解析】:(1)晨昏線是一條黑夜和白晝的分界線。(2)由黑夜向白晝過渡的分界線是晨線,反之是昏線。圖甲中,晨線是AB,昏線是AD;昏線和太陽光線垂直。(3)讀圖乙可得,圖中的A、B、C、D四地中,處在正午的是D,處在黑夜的是B。觀察下圖,運用所學過的地球運動相關知識,完成下列問題。(1)圖上各點中,正值白天的是_______,正值黑夜的是______(注意不一定只填一個字母)。(2)朝向太陽的半球上,______點將首先進入黑夜;背向太陽的半球上,_____點白晝將來臨。(3)C點再次回到現在的位置需要經過_______小時。(4)地球自轉方向是_______,而從北極上空看呈_______時針方向。【答案】:(1)C、D、E、F;A、B;(2)D;B;(3)24;(4)自西向東;逆;【解析】:(1)該圖有晨昏線,通過晨昏線可以看出,C、D、E、F被太陽照亮,是白天,A、B處于黑夜。(2)讀圖可知,朝向太陽的半球上,D點位置最靠東,時間最早,將首先進入黑夜;在夜半球,B點更靠東,白晝即將來臨。(3)地球自轉一周需要一天,也就是約24小時,所以C點再次回到現在的位置需要經過約24小時。(4)地球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從南極上空看呈順時針。在光線較暗的地方用手電筒模擬太陽光照射地球儀,并自西向東撥動地球儀(如圖1),觀察記錄結果并完成下列各題。圖(1) 圖(2)(1)當地球自轉時,產生了 現象。當北京是白天時,美國的華盛頓是 。(2)東京和北京相比, 先看到日出。(3)下列哪些現象主要與地球自轉有關 。A.太陽每天東升西落B.夏天熱,冬天冷C.我們每一天都經歷了白天和黑夜D.夏天日出早、日落晚,白天比黑夜長;冬天日出晚、日落早,白天比黑夜短(4)根據地球的自轉周期進行推算。時差的估算:地球每小時轉過的角度是15°,所以經度每相差15°,時間相差1小時。請結合上面的計算方法(圖2)和圖3歸納出地球上時間差異的規(guī)律。【答案】:(1)晝夜交替;黑夜;(2)東京;(3)A、C;(4)東早西晚.經度每相差15°,時間相差1小時【解析】:(1)地球自轉,每時每刻都在改變著一個地方太陽輻射的強度.人們在經歷晝夜更替的同時,也感受著天氣的變化。受地球自轉的影響,當北京是白天時,美國的華盛頓是黑夜.(2)由于東邊的時間早于西邊的時間,所以東京和北京相比,東京先看到日出。(3)我們每天經歷的晝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轉運動所產生的地理現象。(4)根據地球的自轉周期進行推算,如圖3可知:經度每相差15°為一個時區(qū),時間相差1小時,東邊的時間早于西邊的時間。地球繞太陽公轉(1)定義:地球沿近似圓形的軌道不停地繞著太陽轉動,這種運動稱為公轉。(2)方向:自西向東。(3)周期:一年(約365天)。(4)特征:地球公轉時地軸是傾斜的,公轉軌道平面與地軸之間總保持66.5°的夾角,并且地軸的北軸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5)產生的現象:四季的變化,各地晝夜長短的變化,各地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四季變化(1)太陽的直射與斜射因為太陽光入射角度不同,所以地球表面單位面積接受的太陽輻射量也不同。同一束太陽光斜射到地表的面積比直射(垂直入射)時大,所以斜射時相同地表面積上所接受太陽輻射量比直射時少。太陽光直射與斜射地球上不同緯度的地方(2)四季變化的原因地球運行到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太陽光會直射地球不同的緯度,這是地球上四季變化的主要原因。例如,以北半球來看,夏至日,太陽光直射北回歸線(23.5°N),北半球是夏季;冬至日,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此時斜射北半球,因此北半球是冬季;春分日、秋分日,太陽光直射赤道,此時北半球是春季和秋季。正午太陽高度變化(1)太陽高度:太陽高度指太陽光和地面之間的夾角。同一地點一天內太陽高度角是不斷變化的,日出日落時角度都為0,正午時太陽高度角最大。(2)正午太陽高度:在一日內,太陽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時,太陽光和地面夾角最大,稱為正午太陽高度。在同一時間,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不同而不同;在同一地點,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大小,隨季節(jié)變化而發(fā)生有規(guī)律的變化。(3)太陽直射點的變化規(guī)律:夏至日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北緯23.5°);冬至日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上(南緯23.5°);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在赤道上。一年中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移動。(4)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分布規(guī)律:在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由北緯23.5°向南北兩側遞減;在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由南緯23.5°向南北兩側遞減;在春分日、秋分日,正午太陽高度由赤道向南北兩側遞減。(5)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jié)變化規(guī)律:地球上中、高緯度地區(qū)的正午太陽高度,夏季較大,冬季較小。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qū)的正午太陽高度,夏至日最高,冬至日最低。晝夜長短變化(1)晝夜長短變化原因:地球公轉導致太陽直射點的移動,使得南北半球冬夏兩季晝夜長短不一。(2)晝夜長短的變化規(guī)律日期 直射點 北半球 南半球 極地四周夏至日 北回歸線 晝最長,夜最短 晝最短,夜最長 北極圈及其以北極晝南極圈及其以南極夜冬至日 南回歸線 晝最短,夜最長 晝最長,夜最短 北極圈及其以北極夜南極圈及其以南極晝春秋分日 赤道 全球晝夜等長春分日至秋分日 北半球 晝>夜 緯度越高晝月長 晝<夜 緯度越高晝越短 北極點周圍極晝 南極點周圍極夜秋分日至春分日 南半球 晝<夜 緯度越高晝越短 晝>夜 緯度越高晝越長 北極點周圍極夜 南極點周圍極晝二十四節(jié)氣與地球運動二十四節(jié)氣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地球從春分點(黃經0°,此刻太陽直射赤道)出發(fā),每前進15°為一個節(jié)氣;運行一周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因此,一年分為24個節(jié)氣。節(jié)氣的日期在陽歷中是相對固定的,如立春總是在陽歷的2月3日至5日之間。下列不屬于地球繞太陽公轉運動特點的是( )A.地球公轉軌道近似橢圓 B.公轉一周約需365天C.公轉過程中,地球北極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 D.地球自東向西繞太陽公轉【答案】D【解析】:地球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周期是一年即365天,地球公轉軌道近似橢圓,地球公轉時地軸與公轉軌道成66.5°夾角,北極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產生的現象是四季的變化和太陽高度角的變化。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與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組合體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航天員進入中國空間站后,將完成以斑馬魚和金魚藻作為對象的“太空養(yǎng)魚”實驗 ( 如圖所示 )。結合上述信息回答。如圖為地球繞太陽公轉軌道示意圖。火箭發(fā)射當天,地球所處的位置在圖中( )A.甲乙之間 B.乙丙之間 C.丙丁之間 D.丁甲之間【答案】D【解析】:地球公轉方向是自西向東。讀圖可知,甲是夏至日,乙是秋分日,丙是冬至日,丁是春分日。火箭發(fā)射當天是2024年4月25日,地球運行在公轉軌道的春分(3月21日前后)至夏至(6月22日前后)之間,即位于圖中的丁甲之間。桿影的長短會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而變化。在杭州,一年中同一地點、同一旗桿,正午時桿影最短的這一天是( )A.春分日 C.秋分日 B.夏至日 D.冬至日【答案】:B【解析】:杭州位于長江三角洲地區(qū),北回歸線以北,一年中只有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回歸線上時,距離太陽直射點最近,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影旗桿影子最短,春分日、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旗桿影子等長,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最小,影子最長。竹竿影子的長度變化與天空中太陽的位置密切相關,家住40°N的小明同學在春分日當天,測量竹竿影子的變化,并在地面做好記錄。一天中下列判讀正確的是( )A.這一天竹竿的影子先變長再變短 B.圖中丙箭頭指向正北方向C.這一天14點太陽升的最高 D.當地這一天太陽能直射頭頂【答案】:B【解析】:春分日太陽直射赤道,這一天竹竿的影子先變短再變長,圖中丙箭頭指向正北方向,12點時太陽升的最高,40°N地區(qū)無太陽直射現象,故B正確。鄞州某校科學興趣小組為測算正午太陽高度角,開展了立竿測影活動。如圖甲表示測量的方法,箭頭所指方向為該地的正午竿影朝向;圖乙為興趣小組同學繪制的正午竿影長度變化圖,圖中的數字編號分別代表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中的某一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中∠B為所測太陽高度角B.圖甲中箭頭所指的方向為正南方C.根據圖乙可知,數字②所對應的日期是夏至日D.一年中正午竿影長度會發(fā)生變化是由于地球在自轉【答案】:C【解析】:圖甲中∠A為所測太陽高度角,故A錯誤;圖甲中箭頭所指的方向為正東方,故B錯誤;根據圖乙可知,數字②所對應的日期是夏至日,此時影長最短,太陽高度角最大,故C正確;一年中正午竿影長度會發(fā)生變化是由于地球在公轉,故D錯誤。下圖是太陽直射點移動軌跡圖,圖中①②③依次表示我國法定節(jié)假日正確的是( D )A.國慶節(jié)、元旦節(jié)、勞動節(jié) B.勞動節(jié)、國慶節(jié)、元旦節(jié)C.元旦節(jié)、國慶節(jié)、勞動節(jié) D.元旦節(jié)、勞動節(jié)、國慶節(jié)【答案】:D【解析】:如圖是太陽直射點移動軌跡圖,圖中①位于南回歸線與赤道之間,向北移動,節(jié)氣可能是元旦節(jié);②位于赤道與北回歸線之間,向北移動,節(jié)氣可能是勞動節(jié);③位于赤道與南回歸線之間,向南移動,節(jié)氣可能是國慶節(jié)。如圖是太陽系部分天體的運動模式圖,地球上晝夜長短變化主要與圖中的哪一運動有關( )A.A運動 B.B運動 C.C運動 D.D運動【答案】:C【解析】:地球上晝夜長短的變化是地球公轉運動造成的。讀圖可得,C所示的是地球公轉運動,該運動繞太陽運動。如圖為某日太陽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時的示意圖。由圖可知,此日( )A.太陽直射在赤道上 B.南回歸線上晝夜等長C.杭州晝長夜短 D.杭州處于冬季【答案】:C【解析】:結合圖示來看,太陽直射點介于赤道和北回歸線之間;南回歸線晝短夜長;杭州晝長夜短;杭州處于冬季的時候太陽直射南半球,圖示不符合。綜上所述,故C正確。如圖是北緯40°地區(qū)晝夜長短的年變化圖,圖中①②③④能表示該地區(qū)夏至日晝夜長短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解析】:北緯40°地區(qū)位于北溫帶,該地夏至日晝最長,夜最短。據圖中圖例信息可得,②表示晝最長,夜最短,故B正確。二十四節(jié)氣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揭示了天文氣象變化的規(guī)律。小明查閱資料,利用溫州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約為38度,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約為85度,制作了“二十四節(jié)氣觀測儀”(如甲圖),圭上刻度如乙圖。下列關于該“觀測儀”的使用說明不合理的是( )A.使用時間:必需要在觀測日的正午使用 B.使用地點:溫州及與溫州同一緯度地區(qū)C.擺放位置:圭表南北放置,圭在表的南側D.組裝要求:圭放置在水平面,表與圭垂直【答案】C【解析】:A.根據正午日景投射在圭面上的影長,來定二十四節(jié)氣,因此使用時間需在觀測日的正午使用,故A正確;B.“二十四節(jié)氣觀測儀”使用地點需要在一緯度地區(qū),故B正確;C.圭平置于南北方向,表垂直立于圭的南端,故C錯誤;D.圭放置在水平面,表與圭垂直立于圭的南端,故D正確;如圖是某日地球晝夜分布圖(圖1)及地球公轉示意圖(圖2),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1所示這一天是北半球的 (節(jié)氣),此時在圖2中,這一天地球公轉到 處;在大慶市日落的時間比較 (早、晚);這一天太陽直射在 (緯線)。(2)如圖1所示,此時北京(116°E,40°N)正值 (白天、黑夜);晝夜長短情況是 ,北京再經過3個多小時后將進入 (白天、黑夜)。(3)圖3是大慶的小華記錄的“二分二至”正午時刻教室內的光照情況,其中符合圖1所示太陽照射地球的這一天光照情況的是對應圖3中①、②、③圖三種太陽光線照射教室情況的 圖(填序號)。【答案】:(1)冬至日;丙;早;南回歸線;(2)白天;晝短夜長;黑夜;(3)①;【解析】:(1)圖1所示這一天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時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qū)全部是極夜現象,此時在圖2中,這一天地球公轉到丙處;在大慶市日落的時間比較早,這一天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2)如圖1所示,此時北京(116°E,40°N)正值白天,晝夜長短情況是晝短夜長,北京再經過3個多小時后將進入黑夜。(3)圖3是大慶的小華記錄的“二分二至”正午時刻教室內的光照情況,其中符合圖1所示太陽照射地球的這一天光照情況的是對應圖3中的①圖,此時北半球太陽高度最小。“九九消寒歌“,俗稱“九九歌“,生動形象地記錄了冬至到來年春分之間的氣候、物候變化情況。讀圖1“地球公轉示意圖”、圖2“太陽直射點移動路徑圖”、如表“九九消寒歌”,完成下列各題。12月22日 冬至 九九消寒歌 從冬至起,我國進入數九寒天一九二九 難出手 三九四九 冰上走 五九六九 看楊柳 七九河開 八九雁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1)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約 ,地球公轉到乙位置的日期在 前后。(2)當地球公轉到丁位置時,太陽直射點位于圖2中序號表示的 位置,這一天是北半球二分二至日中的 ,此時北極圈有 現象。(3)“九九“期間,太陽直射點運行在圖2中字母表示的 時間段,此時我們杭州市的白晝時間將逐漸變 ,獲得的太陽光熱也將逐漸變 。【答案】(1)一年; 6月22日;(2)③;冬至; 極夜;(3)c; 長; 多。【解答】解:(1)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約一年,方向是自西向東的。地球公轉到乙位置的日期在6月22日前后,即夏至日。(2)當地球公轉到丁位置時,太陽直射點位于圖2中序號表示的③位置,這一天是北半球二分二至日中的冬至,此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極圈有極夜現象。(3)“九九“期間,太陽直射點運行在圖2中字母表示的c時間段,即冬至日和春分日之間,此時我們三明市的白晝時間將逐漸變長,獲得的太陽光熱也將逐漸變多。光的直線傳播(1)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林間的陽光 城市光束 電動車的燈光(2)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光能在空氣、液體、固體等透明物體中傳播,也能在真空中傳播。(3)我們常用一條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傳播路線和方向,這樣的線叫做光線。它不是真實存在的。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特點:上下、左右倒立的實像,屏幕越遠,像越大,物體越遠,像越小 。(像的形狀取決于物體的形狀,與小孔的形狀無關)光速(1)光在真空中傳播最快,速度為3×108m/s,光在水中的傳播速度約為真空中的 3/4,光在玻璃中的傳播速度比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更小。(2)光年:長度單位,指光在一年里傳播的距離,約等于9.46×1012千米。下列光現象中,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 )A.水中倒影 B.海市蜃樓 C.筷子變彎 D.手影【答案】:D【解析】:A、平靜水面上景物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題意;B、海市蜃樓是光在不均勻的介質中傳播時發(fā)生的折射現象。故B不符合題意;C、從水中筷子上反射的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發(fā)生折射,折射光線遠離法線,當人逆著折射光線的方向看時,看到的是筷子的虛像,比實際位置偏高,所以感覺折斷了。故C不符合題意;D、手影中影子的形成說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由于光的直線傳播,被物體擋住后,物體后面就會呈現出陰影區(qū)域,就是影子。故D符合題意。早在戰(zhàn)國時期,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現象。如圖所示,他用蠟燭作為光源,在木板上鉆一個小孔,發(fā)現光線透過小孔在墻壁上形成一個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蠟燭在墻上形成的像是正立的B.木板上的小孔要圓形的C.該現象與“樹蔭下的光斑”成像原理相同D.物體離小孔越遠,墻壁上像越大【答案】:C【解析】:A.因為光沿直線傳播,所以蠟燭在墻上形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故A錯誤;B.小孔成像時與小孔的形狀無關,只與物體的形狀有關,故B錯誤;C.樹蔭下的光斑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與小孔成像的原理是相同的,故C正確;D.小孔所成的像大小取決于像到小孔的距離,物體離得越遠,像就越小,故D錯誤。日偏食景象(如圖)是難得一見的天文景觀。在發(fā)生日偏食景象時,小商同學讓太陽光垂直照射在刻有一個很小的“Δ”形孔的紙板上,那么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 )A.“”形 B.“”形 C.“Δ”形 D.“”形【答案】:A【解析】:太陽光垂直照射在刻有一個很小的“Δ”形孔的紙板上,由于光沿直線傳播,在地面上形成太陽的像,像的形狀與太陽的形狀一樣,與小孔的形狀無關;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像,因此,根據日偏食缺口的方向可知,選項A正確北宋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述了光的直線傳播和小孔成像的實驗.他首先直接觀察老鷹,發(fā)現它在空中飛動,地面上的影子也跟著移動,移動的方向與它的方向一致。然后,他在紙窗上開一小孔,使窗外老鷹的影子呈現在室內的紙屏上,結果觀察到:“鳶東則影西,鳶西則影東”。閱讀了上述材料后,你認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鳶東則影西,鳶西則影東”的現象是小孔成像B.沈括觀察到“鳶在空中飛動,地面上的影子也跟著移動”,是小孔成像C.影子、小孔成像可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D.小孔成像時,像移動的方向與物移動的方向相反【答案】:B【解析】:A、“鳶東則影西,鳶西則影東”的現象是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A正確;B、沈括觀察到“鳶在空中飛動,地面上的影子也跟著移動”,是影子,不是小孔成像,但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B錯誤;C、影子、小孔成像可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故C正確;D、小孔成像時,像移動的方向與物移動的方向相反,故D正確。關于光速,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光的傳播速度總是3.0×108 m/s B.光的傳播速度最大值為3.0×108 m/sC.光年是長度單位 D.光年是天文學上表示距離的單位【答案】:A【解答】:A、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大,是3.0×108 m/s,故該選項說法不正確,符合題意;B、光的傳播速度最大值為3.0×108 m/s,故該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C、光年是長度單位,指光在一年中傳播的距離,故該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光年是天文學上表示距離的單位,一般被用于計算恒星間的距離,故該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在研究“小孔成像”實驗中,小樂選取了“F”形LED光源、帶小孔的紙板、光屏等材料,按如圖順序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通過左右移動光源和光屏,探尋小孔成像的規(guī)律。(1)為了使觀測的現象更加明顯,實驗應在較 (選填“亮”或“暗”)的環(huán)境下進行。(2)相較于“T”形光源,小樂選取“F”形光源的好處是 (寫出一點)。(3)實驗中多次調節(jié)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均以如圖所示的觀測方式觀察現象時,在光屏上不可能出現的像是 (選用字母ABCD表示)。【答案】:(1)暗;(2)便于觀察像的正倒關系;(3)AC。【解析】:(1)為了使觀測的現象更加明顯,實驗應在較暗的環(huán)境中進行;(2)因為小孔成的像上下顛倒,左右相反,相較于“T”形光源,小樂選取“F”形光源的好處便于觀察像的關系;(3)實驗中多次調節(jié)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均以如圖所示的觀測方式觀察現象時,小孔成的像上下顛倒,左右相反,故在光屏上不可能出現的像是AC。(1)小科用兩個硬紙筒探究小孔成像,如圖所示,眼睛在屏的 (填“左”或“右”)邊觀察,他發(fā)現蠟燭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離小孔越遠,像就越大。(2)小科測出了像到小孔不同距離時像的高度,部分數據如下表,則“★”處的數值是 。像的高度h/cm 1.0 2.0 3.0 4.0 ★像到小孔的距離s/cm 2.0 4.0 6.0 8.0 10.0小科知道樹蔭下的圓形光斑就是太陽通過樹葉間的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他測出了某一個光斑的直徑為1.4cm,光斑到小孔的距離為1.5m,從書上查到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為1.5×1011m,根據上述實驗結果可以估算太陽的直徑為 m。【答案】:(1)右;(2)5.0;(3)1.4×109。【解析】:(1)小孔成像利用了光在同一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的特點,眼睛在屏的右邊觀察;(2)由表格上的數據可知,像的高度隨像到小孔距離的增大而增大,求出像的高度和像到小孔距離的比值,可以發(fā)現比值是一個定值,故“★”處的數值是5.0;(3)光斑的直徑與光斑到小孔的距離的比值是一個定值。根據光線傳播的可逆性可知:太陽直徑和太陽與小孔之間的距離的比值是一個定值,且和光斑的直徑與光斑到小孔的距離的比值相等。太陽的直徑d=0.014÷1.5×1.5×1011m=1.4×109m。月球的運動(1)月球繞地的公轉與自轉:正如地球繞著地軸自轉的同時繞太陽公轉,月球也繞著自身的軸自轉并繞著地球公轉。在地球上我們看到的月球的不同形狀與它的公轉有關。月球的自轉和公轉周期相同,因此月球總是以同一面朝向地球,所以我們觀察不到它的自轉。(2)月球的正面和反面月球的正面和背面如果月球不發(fā)生自轉,我們就可以在同一個月內看到月球的正面和背面。日食日食:地球上某些地區(qū)有時會看到太陽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現象,這種現象稱為日食。(2)日食形成的原因:地球帶著月球繞太陽運動,當月球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并且三個星球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條直線時,由于光是直線傳播的,月球擋住了我們觀察太陽的視線,就產生了日食現象。(3)日食的類型日偏食 日環(huán)食 日全食①日偏食:當月球運行到地球與太陽之間,月球遮住了太陽的一部分時,出現日偏食。②日環(huán)食:月球只遮住了太陽的中心部分,在太陽周圍還露出一圈日面時,出現日環(huán)食。③日全食:太陽完全被遮住時,出現日全食。(4)日食發(fā)生的全過程(右上→左下)月食(1)月食:有時候月面部分或全部變暗的現象稱為月食。(2)月食的形成原因:地球繞著太陽運動,由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在背對著太陽的方向會產生地球的影子,當月球進入地球影子的不同位置時,地球上的觀測者將看到月全食或月偏食現象。(3)月食的類型①月全食:是指月球全部進入地球影子而變暗的現象。②月偏食:是指月球部分進入地球影子而便暗的現象。(4)月食發(fā)生的全過程(左上→右下)月球是地球的衛(wèi)星,就像是被地球拿繩子拴起來甩著轉一樣。月球的自轉周期和圍繞地球公轉的周期相同,所以它總是同一個面朝向地球。2024年6月,中國嫦娥六號實現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著陸與取土返回。關于月球背面的晝夜現象,你認為是( )A.月背總是黑夜 B.月背24小時晝夜交替C.月背總是白晝 D.月背有時是白晝,有時是黑夜【答案】:D【解析】:月球背面存在著晝夜之分,月球的自轉周期和圍繞地球公轉的周期相同,所以另一面無法被我們所觀察到。中國計劃在今年發(fā)射“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歷史上的首次軟著陸月球背面。人類在地球上觀測不到月球背面是由于( )A.月球與地球的公轉周期相同,方向一致B.月球的自轉與公轉周期相同,方向一致C.月球的公轉與地球的自轉周期相同,方向一致D.月球與地球的自轉周期相同,方向一致【答案】:B【解析】:A、月球的公轉周期是27.3天,地球的公轉轉周期是1年,二者不相同,不符合題意。B、由于月球的自轉與公轉周期相同,方向一致,所以月球總是以同一面面對地球,月球背面在地球上看不到,故正確C、月球的公轉周期是27.3天,地球的自轉周期是23時56′4″,二者不相同,不符合題意。D、月球的自轉周期是27.3天,地球的自轉周期是23時56′4″,二者不相同,不符合題意。2024年4月9日在墨西哥的馬薩特蘭出現了日食現象。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日食現象每月都會出現B.該現象可用光的折射規(guī)律來解釋C.此時我們可以看到太陽的色球層D.在出現日食的當天,地球位于太陽與月球之間【答案】:C【解析】:A.日食是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之間或幾乎成為一條直線時出現的自然現象,因此日食現象不是每月都會出現,故A錯誤;B.日食是因為光沿直線傳播而形成的,該現象不可用光的折射規(guī)律來解釋,故B錯誤;C.此時為日全食,色球層只有在發(fā)生日全食時才能看見,故C正確;D.在出現日食的當天,月球位于太陽與地球之間,故D錯誤;為探究日食產生的原因,小科進行了如下模擬實驗:把A、B兩球放置在同一水平面的視線上,并控制眼睛(代表地球上的觀察者)、球A和球B的位置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球A模擬的是月球B.日食發(fā)生當天的月相是新月C.要模擬日環(huán)食,小球A須向箭頭③方向移動一段距離D.要模擬日偏食,小球A須向箭頭①或②方向移動一段距離【答案】C【解析】:A.日食是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這時發(fā)生日食現象,球A模擬的是月球,A正確;B.日食發(fā)生時,地球背著太陽,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B正確;C.模擬日環(huán)食,球A距離球B更近,所以球A需向箭頭③方向的方向移動,C錯誤;D.模擬日偏食,球A需向箭頭①或②方向移動,月球表面小部分受到太陽光照射形成日偏食,D正確。月食是一種特殊的天文現象。月食發(fā)生時,下列日、地、月相對位置正確的是( )A. B.C. D.【答案】:A【解析】:當月球轉到地球背對著太陽的一面,三個天體大致成一條直線時,月球就處在地球的影子里,地球擋住了太陽射向月球的光,因而形成了月食,所以發(fā)生月食時日、地、月三者間的位置關系是:地球位于太陽和月球之間,A圖符合題意。如圖是太陽、地球和月球在相對運動處于特殊位置時形成的一種天文現象,據此判斷該現象是( )A.日偏食 B.日全食 C.月偏食 D.月全食小科在模擬日食實驗時,繪制了一張實驗圖。如圖所示,實驗中大球代表太陽,小球代表月球,“眼睛”表示小科在地球上的觀察點。讀圖后回答下列問題。(1)此時,可以觀察到的日食類型是 。(2)下列因素中與形成的日食的類型有關的是 (填序號)。①觀測者在月球陰影區(qū)的位置 ②月球的大小 ③月地距離的不同【答案】:(1)日環(huán)食;(2)①③。【解析】:(1)當月亮位于地球和太陽之間時,就會產生日食現象。根據產生日食時,月亮、地球、太陽三者位置的不同,人們所能看到的日食也不相同,當月亮的影子將太陽完全擋住時,就叫日全食;當月亮的影子僅僅擋住太陽一邊的部分時,就叫日偏食;當月亮的影子擋住了太陽的中間一部分時,就叫日環(huán)食。分析圖片可知,此時,可以觀察到的日食類型是日環(huán)食。(2)月亮位于中間,遮擋住太陽的光線,形成日食,日食分為日偏食,日全食和日環(huán)食三種;日全食是指月亮遮住全部的太陽光線所形成的日食現象;日環(huán)食是月球位于太陽的中間遮住了中間的光線,使太陽看起來像一個圓環(huán);據此可知,日食的成因與觀察者在月球陰影區(qū)的位置和日地月三者的位置關系有關。月球、地球和太陽的相對運動,深刻影響了人類的生活。比如常見的月相變化、晝夜交替、四季輪回等,還有一些不常見的天文現象,請回答下列問題。(1)“金星凌日”是在地球上觀察到金星從太陽表面移過的現象,其原理和發(fā)生日食相似。如圖所示發(fā)生“金星凌日”現象時,金星應該位于圖中的 處。(2)由于地球的公轉,當定點在赤道上空的通訊衛(wèi)星與太陽及地面衛(wèi)星接收站大致位于一條直線上時,太陽發(fā)出的電磁波會干擾衛(wèi)星發(fā)射的電磁波這種現象叫“衛(wèi)星日凌”。地球上每年會出現兩次“衛(wèi)星日凌”現象,時間分別在春分和 前后(填節(jié)氣)。【答案】:甲;秋分。【解析】:(1)根據光沿直線傳播的特點可知,在金星位于圖中的甲位置時,從太陽發(fā)出的射向地球的光有部分被金星阻擋,從而觀察到“金星凌日”現象;(2)春分和秋分時,太陽幾乎射在赤道上,符合題目中給出的“衛(wèi)星日凌”的條件,故時間分別在春分和秋分前后。下列各種現象,由地球自轉引起的是( )A.太陽的東升西落 B.一年中每天正午桿影長短不同C.太陽黑子數量的變化 D.四季更替現象【答案】:A【解析】:地球的自轉是地球繞著地軸不停地旋轉,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是晝夜交替、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和時間差異。地球的公轉是地球繞著太陽不停地旋轉,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有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的變化、太陽直射點的變化、地球上五帶的劃分等。太陽的東升西落是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一年中每天正午桿影長短不同、太陽黑子數量的變化、四季更替現象都是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下面四幅圖中,地球自轉方向正確的是( )A. B.C. D.【答案】:B【解析】: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在北極上判定地球自轉的方向為逆時針,在南極上判定地球自轉的方向為順時針。如圖所示,在黑暗的環(huán)境中用方向不變的平行光照射地球儀,若用手撥動球體使其自西向東繞軸轉動,則能較好地演示( )A.晝夜長短變化 B.晝夜交替 C.四季變化 D.正午太陽高度變化【答案】:B【解析】:讀圖可知,用手撥動地球儀使其繞地軸轉動,是地球繞著地軸進行自轉,自轉產生的現象有晝夜交替、太陽的東升西落、地方時的差異等。許多人都看過夕陽西下的情景,你可曾留意太陽西落的方位?如圖是我省在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四天中,太陽在天空中運行的軌跡圖。比較浙江省冬天和夏天的落日方位,若只考慮哪一個較為偏南或偏北,則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兩者落日方位相同 B.夏天的落日方位比冬天偏南C.冬天的落日方位比夏天偏南 D.因每天落日的方位各不相同,因此無法比較【答案】:C【解析】:地球自轉產生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冬天陽光直射南半球,夏天陽光直射北半球,據圖可知,浙江省冬天和夏天的落日方位不同冬天的日出日落方位都比夏天偏南,ABD錯誤,C正確。“十一”黃金周,小王到美國旅游,北京時間20:30分,他在美國發(fā)來短信,短信內容正確的是( A )A.我在吃早餐 B.我在吃晚餐 C.我在看星星 D.現在月光灑滿了夜空【答案】:A【解析】:北京時間采用的是東八區(qū)的區(qū)時,而美國的時區(qū)范圍大約是西五區(qū)-西八區(qū),與北京相差8-13小時,因此當北京時間是20:30分時,美國的時間可能是在早上4:30分到7:30分之間,因此,小王在美國發(fā)來的短信內容可能是我在吃早餐如圖所示,地球在公轉軌道上沿①→②→③→④繞著太陽公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地球公轉的方向為自東向西B.地球公轉產生了晝夜交替現象C.6月21日這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圖中的④D.地球從①處運行到②處,太陽直射點在地球表面向北移動【答案】:D【解析】:地球公轉的方向為自西向東;地球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現象;6月21日這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圖中的②;地球從①處運行到②處,太陽直射點在地球表面向北移動,北半球晝漸長,夜?jié)u短。今年的6月22日、23日是我們浙江省中考的日子,請問這兩天地球所處的位置在圖中哪處附近?(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B【解析】:讀圖可知,地球自西向東進行公轉,甲是春分,乙是夏至,丙是秋分,D是冬至。6月22日前后,陽光直射北回歸線,北極圈及以內地區(qū)有極晝現象,這一天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即圖中的乙位置。故6月22日、23日,浙江省中考這兩天地球所處的位置在圖中乙處附近。2021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紀念日,當天太陽直射點最接近于圖中的 ,且杭州晝夜長短情況是_____( )A.a;晝>夜 B.a;晝<夜 C.b;晝<夜 D.b;晝>夜【答案】:A【解析】:7月1日介于夏至日和秋分日之間,靠近夏至日,也就是圖上的a位置,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回歸線和赤道之間,這一天杭州的晝夜長短情況是晝長夜短,晝漸短、夜?jié)u長。如圖是學校操場上旗桿的影子在某天和一年中夏至日與冬至日正午長度變化的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桿影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現象 B.圖1中桿影長度的變化與地球公轉有關C.圖2中桿影長度的變化與地球自轉有關 D.圖2中夏至日時,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答案】:D【解析】:桿影的形成是光的直射現象;圖1中桿影長度的變化與地球自轉有關;圖2中桿影長度的變化與地球公轉有關;圖2中夏至日時,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北半球不同緯度地區(qū)有四根等長的旗桿。北半球夏至日正午時分,各旗桿的桿影呈現不同朝向和影長(如圖)。則處于緯度最高的地區(qū)的旗桿是( )A. B. C. D.【答案】:B【解析】:北半球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該節(jié)氣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qū)太陽高度最大,正午時分桿影朝北。北半球緯度越高地區(qū)桿影越長,B圖符合題意。如圖是太陽直射點運動示意圖,其中a、b、c分別表示三條緯線。據圖判斷正確的是( )①緯線c是南回歸線②當直射點在緯線b時,杭州市晝夜平分③當直射點在①時,杭州市的節(jié)氣是夏至④造成直射點在緯線a、c之間移動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轉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A【解析】:讀圖可知,a、b、c三條緯線分別是北回歸線、赤道、南回歸線。①正確;當直射點在緯線b赤道時,全球晝夜平分,杭州市也晝夜平分,②正確;當直射點在①時,即陽光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杭州市的節(jié)氣是夏至,③正確;造成直射點在緯線a、c之間移動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公轉,④錯誤。北京冬奧會開幕當天(2022年2月4日),恰逢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立春”。開幕式倒計時別出心裁用24節(jié)氣,將這個天寒地凍的日子命名為春天的起點,是因為中國人認為,極寒中常常孕育著新的生機。二十四節(jié)氣基本概括了一年中四季交替的準確時間,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等自然現象發(fā)生的規(guī)律。這說明古人很早就了解了( )A.地球公轉規(guī)律 B.地球自轉規(guī)律 C.月球自轉規(guī)律 D.大海潮汐規(guī)律【答案】:A【解析】:二十四節(jié)氣是地球公轉運動產生的,這說明中國人很早就了解了地球公轉規(guī)律。皮影戲是一種用獸皮或紙板剪制形象,并用燈光照射成影于幕布進行表演的戲劇形式,如圖所示,該現象利用的光學原理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直線傳播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答案】:B【解析】:皮影戲是一種用獸皮或紙板剪制形象并用燈光照射成影于幕布進行表演的戲劇形式,其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故ACD錯誤;B正確。2022年有出現日偏食現象,小華借助小孔成像實驗裝置對“”形太陽進行觀察,紙盒上扎有圓形小孔,則他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的形狀是( )A. B. C. D.【答案】:B【解析】: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像,由小孔成像的特點可知日偏食經小孔成的像的缺口正好在日偏食缺口的對側,即上下左右顛倒,故B正確,ACD錯誤;有關光的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光在任何介質中每秒鐘都傳播3×108米B.光能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在固體中傳播最快C.光在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D.日食、月食的形成都可以說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答案】:D【解析】:A、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3×108m/s,在其它介質中傳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小,故A錯誤;B、光能在透明的介質中傳播,在真空中傳播最快,故B錯誤;C、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故C錯誤;D、日食、月食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D正確。我國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航天員登上月球后,抬頭仍能看到天上的太陽,其他周圍的景象應是( )A.一片黑夜,不能看見星星 B.一片黑夜,能看見星星C.一片明亮,無法看見星星 D.一片藍色的天,能看見地球和星星【答案】:B【解析】:當太陽照在月球上時,由于月球上沒有空氣,所以沒有了光發(fā)生反射的物質,也就沒有反射光進入人的眼睛,所以周圍一片黑暗;只有太陽光或星光直線傳播到得地方是亮的,所以能夠看到星光;由此可知航天員登上月球后,抬頭可看見天上的太陽,但周圍的景象是一片黑暗,能看見星星。故B正確,ACD錯誤。2023年3月24日(農歷二月初三)的傍晚,我國南部地區(qū)的夜空上演了“月掩金星”現象,金星的光芒被月亮遮擋,如同日食。此時的金星位置大概在(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解析】:據材料“月掩金星”是指金星被月球掩蓋的自然現象,此時月球位于地球與金星之間,且三者位置呈一直線,因此金星可能位于③位置。2022年度最值得期待的重磅天象——月全食于11月8日傍晚開始,我國大部分地區(qū)迎來一次月全食,還是罕見的“超級紅月亮”。下圖是月全食時小科拍的照片,下列對月全食過程的排序,正確的是( )A.丁→丙→乙→甲→丁 B.丁→甲→丙→乙→丁C.丁→丙→甲→乙→丁 D.丁→乙→丙→甲→丁【答案】:B【解析】:讀圖可知,由于月球自西向東繞地球公轉,因此月全食發(fā)生時,月球的東側(左側)先進入地球的形成的陰影,即陰影從月球亮面的左側開始,隨后陰影逐漸向右側移動,最終從右側結束,對應圖中的順序是丁→甲→丙→乙→丁。如圖是用透明塑料蓋(半球形)和圓形紙板等材料做成的裝置,可以模擬一天中桿影隨太陽高度變化的情況。實驗時,用手電筒模擬太陽,圓形紙板當底板模擬地平面,牙簽(插在紙板中間O點)模擬地面上的旗桿,ABC連成的弧線(手電筒沿透明塑料蓋運動的軌跡)模擬太陽在夏至日這一天中的運動軌跡。(1)實驗中,讓光線始終對準牙簽的頂端照射,在紙板底面上會出現牙簽的影子,這是由于光在同一中均勻介質中是 傳播的。(2)圖中OP、OQ、OS都是旗桿影子,其中可以表示夏至日該地正午時刻的旗桿影子是 。(3)如果要模擬該地冬至日這一天中桿影變化的情況,那么應將手電筒沿透明塑料蓋運動,把光線與紙板的夾角調 些(選填“大”或“小”)。(4)為了使底層住戶的窗臺全年都有陽光照射到,杭州兩幢居民樓之間的距離應依據 日的樓影來計算。【答案】:(1)直線;(2)OQ;(3)小;(4)冬至日。【解析】:(1)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通常簡稱光的直線傳播。它是幾何光學的重要基礎,利用它可以簡明地解決成像問題。人眼就是根據光的直線傳播來確定物體或像的位置的,這是物理光學里的一部分;(2)讀圖可知,旗桿影子0Q最短,OS干影最長,物體影長越長太陽高度越大,反之則越小,北半球夏至日正午物體的影子最短,所以圖中OQ可以表示夏至日該地正午時刻的旗桿影子;(3)北半球冬至日太陽高度一年中最小,所以如果要模擬該地冬至日這一天中桿影變化的情況,那么應將手電筒沿透明塑料蓋運動,把光線與紙板的夾角調小些。(4)北半球冬至日太陽高度一年中最小,杭州市兩幢居民樓底層住戶在冬至日這天有陽光照射,全年就有陽光照射,所以應根據冬至日的樓影來計算樓距。讀地球繞日運動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1)觀察你所在地區(qū)居民樓的主臥室和陽臺,通常朝向 方。(2)地球公轉至③位置時北極圈內出現 現象。(3)下列由于地球的繞日運動而造成的是 (可多選)。①太陽東升西落 ②晝夜交替現象 ③溫州夏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④溫州夏季白晝長、冬季白晝短 ⑤正午的太陽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4)假如你的父母想在你所在城市買房,為充分了解房屋全年的采光條件,請你運用所學知識,說說看房的最佳日期及指出地球公轉到圖中所在的位置,并說明理由。 。【答案】:(1)南;(2)極晝;(3)③④;(4)①;冬至日太陽高度角最小,正午日影最長。【解析】:讀圖可知,(1)我所在地區(qū)位于山東省濱州市,位于北回歸線以北,居民樓的主臥室和陽臺通常朝向南方。(2)地球公轉至③位置時,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3)地球的繞日運動為地球的公轉運動,地球公轉產生了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季節(jié)的變化;太陽東升西落、正午的太陽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晝夜交替現象是地球的自轉運動產生的地理現象,溫州夏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溫州夏季白晝長、冬季白晝短是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故③④正確,①②錯誤。(4)假如我的父母想在你所在城市買房,為充分了解房屋全年的采光條件,看房的最佳日期應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為地球公轉到圖中所在的①位置;因為冬至日太陽高度角最小,正午日影最長。小蛟將刻有邊長為5cm等邊三角形的紙板正對著陽光,保持紙板與地面距離不變,用另一張不透明卡片覆蓋在三角形孔上,如圖所示。觀察到光斑形狀為三角形,向左側慢慢移動覆蓋的卡片,白紙上光斑大小將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下同)。當光斑形狀為圓形時,繼續(xù)移動覆蓋的卡片,減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紙上光斑大小將 。【答案】:變小;不變。【解析】:因為太陽光是平行光,開始時孔較大,所以形成的是和孔面積大小將變小,向左側慢慢移動覆蓋的卡片,白紙上光斑大小將變小;當光斑形狀為圓形時,繼續(xù)移動覆蓋的卡片,減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紙上光斑大小將不變。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知識后,小寧和同學一起利用生活中的廢舊物品探究小孔成像特點。(1)如圖所示,小寧用硬紙筒制作“針孔照相機”來探究小孔成像。他發(fā)現蠟燭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移動內筒改變半透明薄膜離小孔的距離,像的大小會發(fā)生改變,于是他測出了小孔到半透明薄膜的距離不同時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小孔到半透明紙的距離s/cm 2.0 4.0 6.0 8.0 10.0像的高度h/cm 1.0 2.0 3.0 4.0 5.0從數據可以看出:當蠟燭和小孔的距離保持不變時,半透明薄膜離小孔越遠,像越大。根據數據進一步判斷:當半透明薄膜距小孔12cm時,像的高度是 cm。(2)小科用一次性杯子和半透明薄膜也做了一個“針孔照相機”。他在一次性杯子的底部用針戳了一個小孔,在杯口蒙上一層半透明薄膜。小科在實驗室用這個“針孔照相機”來觀察蠟燭通過小孔所成的像,圖中觀察方法正確的是 A (選填“A”或“B”)。(3)為了進一步探究小孔成像的性質,小科可選擇的最佳光源是 C 。A.“E”形光源 B.“W”形光源 C.“R”形光源【答案】:(1)6.0;(2)A;(3)C。【解析】:(1)當蠟燭和小孔的距離保持不變時,半透明紙離小孔越遠,像越大,據表格中的數據不難看出,蠟燭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與像到小孔的距離s關系的數學表達式為s=2h;當半透明紙距小孔12cm時,像的高度是6cm。(2)如圖,用簡易針孔照相機觀察窗外景物時,孔對著窗外,光線從小孔直射入“相機”,在半透明薄膜上成倒立的實像,故正確的觀察像的方法是A,眼睛緊貼在薄膜上看不清圖像。(3)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故光源的形狀應該是上下不同的,“R”型光源符合題意,故C正確。在學習了“地球的自轉與公轉”相關內容后,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制作“地球儀”,以模擬地球的自轉與公轉姿態(tài),同時針對該模型設計了評價表。“自制地球儀”評價表(節(jié)選)評價指標 優(yōu)秀 合格 待改進指標一 結構完整制作精美 結構完整 結構不完整有1處以上缺失指標二 能模擬地球自轉與地球公轉姿態(tài) 能模擬地球自轉,不能模擬地球公轉姿態(tài) 既不能模擬地球自轉,也無法模擬地球公轉姿態(tài)小北利用鐵絲穿過實心泡沫塑料球制作了如圖甲所示的地球儀(地軸與底座面垂直)。(1)根據評價表,發(fā)現該模型的“指標一”能評為“優(yōu)秀”,請你對該模型的“指標二”進行評價 (填“優(yōu)秀”“合格”或“待改進”),你評價的理由是 。(2)將自制地球儀改進后,小北進行了教材上的實驗探究,用一個手電筒照射地球儀,如圖乙所示,并用手輕輕撥動地球儀。本實驗中小北想要探究的問題是: 。【答案】:(1)合格;能模擬地球自轉,不能模擬地球公轉姿態(tài)(2)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意義【解析】:(1)根據圖甲可知,用手撥動泡沫塑料球,則泡沫塑料球能圍繞鐵絲轉動,這種轉動模擬了地球的自轉,但不能模擬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姿態(tài),所以根據表格內容可知,指標二能模擬地球自轉,不能模擬地球公轉姿態(tài),所以符合合格的條件。(2)用一個手電筒照射地球儀,則手電筒類似于太陽輻射;用手撥動地球儀,則太陽光線在地球儀上能東西移動,產生晝夜更替,體現了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意義。如圖是小明用鉛筆做圭桿,在自家的飄窗上做“觀竿測影”的實驗。一天內,竿影將順時針旋轉變化,其原理是( )A.地球的自轉 B.地球的公轉 C.月球的公轉 D.月球的自轉【答案】:A【解析】:一天內,竿影將順時針旋轉變化,其原理是地球自轉,其方向是自西向東,周期是一天。下列現象是因為地球公轉引起的是( )A.晝夜現象 B.晝夜交替現象C.晝夜長短變化 D.杭州一天中太陽高度變化【答案】:C【解析】:晝夜長短的變化是地球的公轉運動形成的,晝夜現象、晝夜交替、日月星辰東升西落和一天中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都是地球的自轉運動形成的。學習了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后,老師布置同學們畫“地球運動示意圖”.下面四幅圖是四位同學的作業(yè),正確的是( )A. B.C. D.【答案】:D【解析】: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的方向都是自西向東的;在北極的地軸上地球是逆時針轉動;在北半球公轉也是逆時針方向。結合圖示。如圖所示,某日正午太陽光直射在地球赤道上。由圖可知,此日( )A.一定是春分日 B.MAN為昏線 C.A處晝夜等長 D.B處晝長夜短【答案】:C【解析】:結合圖示來看,全球晝夜等長,此時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MAN為晨線,A和B處都是晝夜等長。居住在某地的人從未感受過晝夜長短的變化,在圖中該地處于(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答案】:A【解析】:由于地球公轉,這就使得一年內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guī)律地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各地正午的太陽高度也隨之發(fā)生有規(guī)律的變化,除了赤道,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晝夜長短的變化。故選項A符合題意。2024年5月12日是母親節(jié),這一天地球位置處于圖中的( )A.甲乙之間 B.乙丙之間 C.丙丁之間 D.丁甲之間【答案】:A【解析】:5月12日地球運行在北半球的春分日與夏至日位置之間即甲和乙之間,此時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杭州第十九屆亞洲運動會成功舉辦,如圖所示為地球繞日公轉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亞運會期間地球正從它向D位置運動B.亞運會閉幕這天,北半球是晝短夜長C.亞運會期間太陽直射點一直在北半球D.亞運會期間浙江每日正午影子長度在變長【答案】:C【解析】:讀圖可知,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地球運行在秋分(9月23日前后)和冬至(12月22日前后)之間,亞運會期間地球正從C向D位置運動,故A正確;10月8日亞運會閉幕這天,北半球是晝短夜長,故B正確;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亞運會期間,太陽直射點一直在南半球,故C錯誤;亞運會期間,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并且一直往南運動,所以浙江每日正午影子長度在變長,故D正確。一年中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某地學生發(fā)現一年中操場上旗桿頂端正午的影子總在ab之間移動(圖甲),該地可能位于圖乙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解析】:題干中描述:該地一年中操場上旗桿頂端正午的影子總在ab之間移動,其影子朝北,說明該地無太陽直射現象,該地位于北溫帶。圖中④地位于北溫帶,故D正確。如圖為甲、乙、丙三幅地處不同緯度的三座房屋二至日的陽光照射情況(a或b),讀圖對三地的判斷正確的是( )A.三地都位于北半球 B.甲地位于赤道與北回歸線之間C.乙地位于南緯23.5°至南緯66.5°之間 D.丙地位于南緯23.5°至南緯66.5°之間【答案】:D【解析】:甲地在二至日時有陽光分別從南北面照進屋內,并且照進屋內的面積相同,說明甲地位于赤道;乙地在二至日時陽光都是從南面照進屋內,說明乙地位于北回歸線以北的北半球;丙地在二至日時陽光都是從北面照進屋內,說明丙地位于北回歸線以南的南半球。如圖為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年變化曲線圖,圖中甲為春分日。若小滿節(jié)氣在5月20日,這一天位于圖中(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 D.丁戊段【答案】:A【解析】:5月20日地球運行在北半球的春分日與夏至日位置之間,此時太陽直射點由赤道向北回歸線移動,位于圖中河段甲乙段。我國廣東汕頭市有座北回歸線塔,剛好坐落在北回歸線上。它既是景點,又是科研基地。夏至日,北回歸線塔一天之內影長變化的圖像為( )A. B.C. D.【答案】:A【解析】:早晨影子長,中午影子短,傍晚影子長。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正午時刻影子長短為零。結合題意可知,A圖符合北回歸線塔一天之內影長變化圖像。某興趣小組自制了一個小孔成像儀觀察燭焰(如圖)。回答下面小題。下列現象中,與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 )A.筷子向上彎折 B.墻上映出手影 C.放大鏡 D.水中“倒影”【答案】:B【解析】:小孔成像利用光的直線傳播原理,A、筷子向上彎折,是光的折射現象,與小孔成像的原理不相同,故A不合題意;B、墻上映出手影,是光的直線傳播現象,與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故B符合題意;C、放大鏡把字放大是光的折射現象,與小孔成像的原理不相同,故C不合題意;D、水中“倒影”,是鏡面反射現象,與小孔成像的原理不相同,故D不合題意。小歡用針孔照相機(即小孔成像實驗裝置)觀察蠟燭的燭焰,若保持小孔和蠟燭的燭焰位置不變,如圖所示。則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若內筒位置不變,半透明膜上燭焰的像是正立的B.若內筒位置不變,半透明膜上燭焰的像是放大的C.若向右拉動內筒,半透明膜上燭焰的像將變小D.若向左推動內筒,半透明膜上燭焰的像將變亮【答案】:D【解析】:A、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故A錯誤;B、若內筒位置不變,孔離物的距離大于孔離屏的距離時,像是縮小的,故B錯誤;C、小孔和燭焰的距離不變,若向右拉動內筒,增加筒長時,像將變大,故C錯誤;D、小孔和燭焰的距離不變,若向左推動內筒,減小筒長時,像將變小,變亮,故D正確。月球是地球的衛(wèi)星,在地球上我們總是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是因為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周期與自轉的周期相等,請問登上月球的航天員在月球上看地球,將看到地球( )A.只有繞月球的轉動,沒有自轉 B.只有自轉,沒有繞月球的轉動C.既有繞月球的轉動,又有自轉 D.既沒有繞月球的轉動,也沒有自轉【答案】:B【解析】: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是由于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周期與自轉的周期相等,即以月球上的某一點為參照物,地球相對于月球參照物的位置沒有變化,所以是靜止的,即看不出地球繞月球轉動;地球與月球之間保持不變,但地球的一面總是變換著朝向月球的一面,所以地球自身在發(fā)生轉動,即故登上月球的航天員在月球上看地球,將看到地球只有自轉,沒有繞月球的轉動,故B正確,ACD錯誤。2023年4月20日,我國部分地區(qū)可以看到日食奇觀。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可借助針孔成像儀觀察日食B.這天之后,下一個節(jié)氣是春分C.日食發(fā)生時,月球位于太陽和地球之間D.日食周期性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是月球的繞地公轉【答案】:B【解析】:A、觀測日食的時候不要用肉眼直接觀測,可借助針孔成像儀觀察日食,不符合題意。B、北半球的春分是每年的3月21日前后,而2023年4月20日這天之后的下一個節(jié)氣并不是春分,符合題意。C、發(fā)生日食,就是太陽被月亮給擋住了,即月亮在地球和太陽的中間,不符合題意。D、日食周期性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是月球的繞地公轉,不符合題意。2023年的第一次日食將發(fā)生在4月20日,這次的日食特別與眾不同,是日環(huán)食和日全食的組合。發(fā)生日食時月球位于圖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A【解析】:日食是月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發(fā)生的現象,圖中月球位于①時正好位于太陽和地球之間,符合這個條件。下列各圖中,正確反映一次日全食過程各階段順序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④③② D.③②①④【答案】:B【解析】:由于月亮自西向東繞地球運轉,所以日食總是在太陽圓面的西邊緣開始的。當月亮的東邊緣剛接觸到太陽圓面的瞬間(即月面的東邊緣與日面的西邊緣相外切的時刻),稱為初虧。初虧也就是日食過程開始的時刻。正確反映一次日全食過程各階段順序的是②③④①。由于地球的自轉,產生了白天和黑夜交替的現象。如圖是晨昏線示意圖,圖上的A、B、C、D四地中,處在白天的是 ;C地在 (填“晨線”或“昏線”)上。【答案】:D;晨線。【解析】:由于地球的自轉,產生了白天和黑夜交替的現象。如圖是晨昏線示意圖,圖上的A、B、C、D四地中,處在白天的是D;C地在晨線上,該地處于日出時刻。2022 年 2 月 4 日恰逢中國二十四節(jié)氣的第一個節(jié)氣“立春”,第 24 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舉行。如圖是地球繞太陽、月球繞地球運行的示意圖。(1)立春這天,地球所處位置在圖中 之間;(填字母)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2)從甲到乙位置的過程中,麗水的白晝時間慢慢變 ;【答案】:(1)D;(2)長;【解析】:(1)立春這天,地球所處位置在圖中丁甲之間即北半球的冬至日與春分日位置之間,此時太陽直射南半球。(2)從甲(北半球春分日)到乙(北半球夏至日)位置的過程中,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麗水的白晝時間慢慢變長。為了驗證“地球自轉形成了晝夜交替現象”,小明制作了地球運動的模型如圖所示,用小球模擬地球,燈泡模擬太陽,如果小球上被照亮部分表示當地為晝,反之為夜。小球放在一個電動底座上,閉合開關S1小球會繞“地軸”緩慢轉動;閉合開關S2,小球和底座會一起繞軌道緩慢運動。(1)模型中的地球擺放存在的明顯不合理之處是 。(2)擺放錯誤更正后,為了驗證“地球自轉形成晝夜交替現象”,則對開關的操作是 。(3)若圖中AB兩點模擬月球,則可以模擬發(fā)生日食的點是 。【答案】:(1)地軸的傾斜方向錯誤;(2)閉合S1;(3)A。【解析】:(1)地球公轉時,地軸是傾斜的,并且其傾斜方向始終保持不變,其北極指向北極星附近,地軸應與水平面保持66.5度的夾角,所以模型中的地球擺放中,地軸的傾斜方向錯誤;(2)地球自轉是地球繞著地軸不停的旋轉,由材料可知,閉合S1,小球會繞“地軸”緩慢轉動,能夠演示地球自轉形成晝夜交替現象;(3)日食是由于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當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時,月球擋住了太陽射向地球的光,月球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這時就會發(fā)生日食現象;若圖中AB兩點模擬月球,則可以模擬發(fā)生日食的點是A點。二十四節(jié)氣與農業(yè)息息相關,耕地、播種、除草的時間都要遵循節(jié)氣之規(guī),如諺語曰:“小滿前后,種瓜種豆”。讀圖1“二十四節(jié)氣示意圖”和圖2“某日夜長的緯度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2中的節(jié)氣位于圖1中的 (填節(jié)氣名稱),此時,太陽直射的緯線是 。(2)農民按照節(jié)氣“小滿前后,種瓜種豆”時,地球運行至圖1中的 附近(填圖中字母)。(3)“涼風習習,碧空萬里,晝夜均分,此日后北半球晝短夜長”,描繪的是 (填節(jié)氣名稱)。【答案】:(1)冬至;南回歸線;(2)a;(3)秋分。【解析】:(1)讀圖2可知,90°S至66.5°S沒有夜長,說明夜長時間是0,即出現極晝現象,90°N至66.5°N夜長時間是24小時,此時有極夜現象,此時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2)讀圖可知,有諺語曰:“小滿前后,種瓜種豆”,小滿位于春分日與夏至日之間,即地球運行至圖1公轉軌道中的a。(3)“涼風習習,碧空萬里,晝夜均分,此日后北半球晝短夜長”,描繪的是秋分日,此時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晝夜平分,該日過后太陽直射點南移,北半球晝短夜長。2022年11月08日(農歷十月十五),寧波上空上演一次精彩的月全食。(1)這一天太陽直射點位于 (填“南半球”或“北半球”)。(2)這天晚上,月球所處的位置在如圖所示的 (填字母)。【答案】:(1)南半球;(2)C。【解析】:(1)2022年11月08日(農歷十月十五),寧波上空上演一次精彩的月全食。這一天地球運行在北半球的秋分日與冬至日位置之間,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2)這天晚上,月球所處的位置在如圖所示的C,此時的月相是滿月,這時地球在太陽和月亮的中間,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那一半正好對著地球。如圖甲是小施同學測繪的學校操場上旗桿影子長度(分別在夏季和冬季某日的12時測得)。(1)B圖是在 測繪的(選填“夏季”或“冬季”)。(2)該現象可運用到房地產開發(fā)中“樓間距的確定”,為了保證后排房屋中午時間的采光,必須考慮前、后樓南北方向上的樓間距(如圖乙)。我們北半球的樓間距設計應該參考 (填節(jié)氣名稱)的光照情況。(3)按上述理論設計,金華的樓間距應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海南的樓間距。(4)在金華市的一天中,旗桿桿頂影子所留下的軌跡最有可能的是圖中的 。【答案】:(1)夏季;(2)冬至;(3)大于;(4)A。【解析】:讀圖可知:(1)夏季是一年中太陽高度最大的季節(jié),冬季是一年中太陽高度最小的季節(jié),太陽高度越大,影子越短,所以圖中A為冬季測繪的,B為夏季測繪的;歸納分析得知:季節(jié)不同,太陽高度角不同,影子長短就不同。(2)我國冬季,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如果冬季采光較好,其他季節(jié)采光會更好。我們北半球的樓間距設計應該參考 冬至的光照情況。(3)樓間距的設計應該參考冬季的光照情況;金華位置偏北距離太陽的直射點遠,海南位置偏南距離太陽的直射點較近,因此金華表現為陽光斜射的厲害,樓距應該大于海南。(4)金華市在浙江省,在北緯30°左右,太陽直射點在北緯30°南部,所以金華市的一天中,早上太陽從東南方向升起,正午太陽位于正南方向,下午太陽位于西南方向,所以一天中旗桿桿頂影子所留下的軌跡是西北﹣正北﹣東北,故A正確。在觀察小孔成像特點時,小科發(fā)現:光屏到小孔的距離越遠,所成的像越大,像的大小與該距離有什么定量關系?于是他在光線較暗的環(huán)境中進一步探究:(1)用發(fā)光二極管按“F”字樣拼裝在不透明的紙板上,如圖甲所示。(2)將“F”字樣紙板、帶小孔的不透明紙板、半透明塑料板(光屏)依次置于光具座的A、B、C位置,使發(fā)光二極管“F”對準小孔,如圖乙所示。請你回答下列問題:(1)給二極管通電,隨即在光屏上呈現出“F”的像,其成的像與小孔的形狀 (選填“有關”或“無關”)。(2)小孔成的像能被光屏承接所以其像是 (選填“實像”或“虛像”)。(3)保持“F”字樣紙板,小孔位置不變,只改變光屏到小孔的距離(像距),用刻度尺逐次測量像高,記錄數據如表所示:實驗次數 1 2 3 4像距v/cm 12.0 16.0 20.0 24.0像高h/cm 3.0 4.0 5.0 6.0根據表中的數據,請你用一個數學表達式來表示h與v的關系 。(4)于是小科得出結論:小孔成像時,同一物體像的大小與像距成正比,你認為這一結論需要補充的條件是 。【答案】:(1)無關;(2)實像;(3)h=0.25v;(4)物體到小孔距離不變。【解析】:(1)小孔成像的特點是像與物上下左右都相反,故選:4;小孔成像時,像與小孔的形狀無關;(2)蠟燭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其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3)由表格上的數據可知,像的高度隨像到小孔距離的增大而增大,且像的高度與像到小孔距離的比值是一個定值,即=0.25,即h=0.25v;(4)根據表中的數據可知,物體到小孔的距離一定時,物體經小孔所成像的高度和像距成正比。即小孔成像時,物體到小孔的距離一定,同一物體像的大小與像距成正比。日食是一種特殊的天文現象。為探究日食形成原因,小玉進行了如圖所示的模擬實驗。模擬月球的M球從A處運動至B處的過程中,模擬太陽的N球會被遮擋。(1)為使作品量規(guī)中的“比例大小”指標能達到“優(yōu)秀”等級,小玉需要查閱的數據有 (列舉兩項即可)。(2)小柯演示模型后,老師指出該作品只演示了日全食,“模型演示”指標為“待改進”等級。為使“模型演示”評價指標至少能達到“合格”等級,請寫出演示日環(huán)食的具體操作: 。日食成因模擬實驗評價量規(guī)評價指標 作品等級優(yōu)秀 合格 待改進比例大小 能較好的模擬出日地月三者比例大小關系 能模擬出日地月三者比例大小關系 未能模擬出日地月三者比例大小關系日食過程 能清晰的反映出日食起始于太陽西側,結束于東側 能反映出日食部分過程 未能模擬出日食過程模擬演示 能模擬出3種不同類型的日食,如日全食、日環(huán)食、日偏食。 能模擬出2種不同類型的日食,如日全食、日環(huán)食 能模擬出1種不同類型的日食,如日全食【答案】:(1)月球直徑、太陽直徑;(2)演示日環(huán)食時,可將M球適當遠離觀察者,靠近N球。【解析】:(1)為使作品量規(guī)中的“比例大小”指標能達到優(yōu)秀等級,小紅需查閱的數據有月球直徑、太陽直徑。(2)目前,可以模擬出日全食,當演示日環(huán)食時,可將M球適當遠離觀察者,靠近N球,此時可以模擬出日全食和日環(huán)食兩種類型的日食現象,屬于合格的評價范圍。天體運動地球自轉(1)定義:地球始終不停地繞著貫穿南、北兩極的地軸旋轉,這種運動被稱為自轉。(2)方向: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的方向為逆時針,從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方向為順時針)。(3)周期:一天(23小時56分4秒)。(4)產生的現象: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晝夜交替。晝夜交替現象(1)產生原因:①地球是一個不發(fā)光、不透明的球體(同一時間,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這一半就是白晝,背著太陽的一半是黑夜,使地球上有了晝夜現象)。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現象。(2)晨昏線(圈)①定義:晝半球與夜半球的分界線(圈)叫做晨昏線(圈)。晨線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昏線是太陽落下的地方。②晨線和昏線的判斷方法自轉法:順著地球自轉方向,由夜半球進入晝半球為晨線,由晝半球進入夜半球為昏線。晝夜半球方向法:晝半球東側為昏線,西側為晨線;夜半球東側為晨線,西側為昏線。時區(qū)分布(1)時區(qū)的劃分由于地球的自轉,偏東的地方先看到日出,偏西的地方后看到日出,不同經度的地方產生了不同的地方時。地球自轉的周期約為24小時,全球劃分為24個時區(qū),北京處于世界時區(qū)分布圖中的東八區(qū),同英國格林尼治(位于本初子午線上)標準時間整整相差8小時。我國采用北京所在的東八區(qū)的區(qū)時作為標準時間,稱為“北京時間”。全球時區(qū)分布圖(2)時區(qū)的計算兩地相差幾個時區(qū),區(qū)時就相差幾個小時。即往東越過1個時區(qū)要加上1個小時,往西越過1個時區(qū)要減去1個小時。我們日常生活與地球自轉息息相關,如:在以下現象中離不開地球自轉的是( )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②我們吃早餐時,給美國的朋友打電話要說“晚上好!”③登高才能望的更遠④北京人到新疆去開始很不適應,原因很多,比如:在北京吃晚餐時,新疆太陽還老高,大家都還要工作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下列四圖中,正確表示地球自轉方向的是 ( )① ② ③ ④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關于晨昏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C )A.晨昏線與經線圈始終重合 B.晨昏線與經線圈始終斜交C.北半球夏至日晨昏線與北極圈相切 D.晨昏線上的時刻是6點或18點結合“演示地球的自轉實驗”圖,我們在演示過程中看到的現象和得出結論錯誤的是( C )A.在任何時刻,太陽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產生了晝夜現象B.按自西向東的方向緩緩撥動地球儀C.地球自轉的周期是一年D.地球自轉產生了晝夜更替現象第22屆世界杯足球賽計劃于當地時間2022年12月18日12:00在中東的卡塔爾舉行,這是首次在北半球冬季舉辦的世界杯。屆時中國的球迷觀看時,已經午夜時分了。造成這種時間差異的原因是( )A.地球的形狀 B.地球的大小 C.地球的自轉 D.地球的公轉讀圖,回答問題:(1)晨昏線是一條 的分界線。(2)圖甲中,晨線是 ,昏線是 ;昏線和太陽光線 。(3)圖乙的A、B、C、D四地中,處在正午的是 ,處在黑夜的是 。觀察下圖,運用所學過的地球運動相關知識,完成下列問題。(1)圖上各點中,正值白天的是_______,正值黑夜的是______(注意不一定只填一個字母)。(2)朝向太陽的半球上,______點將首先進入黑夜;背向太陽的半球上,_____點白晝將來臨。(3)C點再次回到現在的位置需要經過_______小時。(4)地球自轉方向是_______,而從北極上空看呈_______時針方向。在光線較暗的地方用手電筒模擬太陽光照射地球儀,并自西向東撥動地球儀(如圖1),觀察記錄結果并完成下列各題。圖(1) 圖(2)(1)當地球自轉時,產生了 現象。當北京是白天時,美國的華盛頓是 。(2)東京和北京相比, 先看到日出。(3)下列哪些現象主要與地球自轉有關 。A.太陽每天東升西落B.夏天熱,冬天冷C.我們每一天都經歷了白天和黑夜D.夏天日出早、日落晚,白天比黑夜長;冬天日出晚、日落早,白天比黑夜短(4)根據地球的自轉周期進行推算。時差的估算:地球每小時轉過的角度是15°,所以經度每相差15°,時間相差1小時。請結合上面的計算方法(圖2)和圖3歸納出地球上時間差異的規(guī)律。地球繞太陽公轉(1)定義:地球沿近似圓形的軌道不停地繞著太陽轉動,這種運動稱為公轉。(2)方向:自西向東。(3)周期:一年(約365天)。(4)特征:地球公轉時地軸是傾斜的,公轉軌道平面與地軸之間總保持66.5°的夾角,并且地軸的北軸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5)產生的現象:四季的變化,各地晝夜長短的變化,各地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四季變化(1)太陽的直射與斜射因為太陽光入射角度不同,所以地球表面單位面積接受的太陽輻射量也不同。同一束太陽光斜射到地表的面積比直射(垂直入射)時大,所以斜射時相同地表面積上所接受太陽輻射量比直射時少。太陽光直射與斜射地球上不同緯度的地方(2)四季變化的原因地球運行到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太陽光會直射地球不同的緯度,這是地球上四季變化的主要原因。例如,以北半球來看,夏至日,太陽光直射北回歸線(23.5°N),北半球是夏季;冬至日,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此時斜射北半球,因此北半球是冬季;春分日、秋分日,太陽光直射赤道,此時北半球是春季和秋季。正午太陽高度變化(1)太陽高度:太陽高度指太陽光和地面之間的夾角。同一地點一天內太陽高度角是不斷變化的,日出日落時角度都為0,正午時太陽高度角最大。(2)正午太陽高度:在一日內,太陽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時,太陽光和地面夾角最大,稱為正午太陽高度。在同一時間,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不同而不同;在同一地點,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大小,隨季節(jié)變化而發(fā)生有規(guī)律的變化。(3)太陽直射點的變化規(guī)律:夏至日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北緯23.5°);冬至日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上(南緯23.5°);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在赤道上。一年中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移動。(4)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分布規(guī)律:在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由北緯23.5°向南北兩側遞減;在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由南緯23.5°向南北兩側遞減;在春分日、秋分日,正午太陽高度由赤道向南北兩側遞減。(5)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jié)變化規(guī)律:地球上中、高緯度地區(qū)的正午太陽高度,夏季較大,冬季較小。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qū)的正午太陽高度,夏至日最高,冬至日最低。晝夜長短變化(1)晝夜長短變化原因:地球公轉導致太陽直射點的移動,使得南北半球冬夏兩季晝夜長短不一。(2)晝夜長短的變化規(guī)律日期 直射點 北半球 南半球 極地四周夏至日 北回歸線 晝最長,夜最短 晝最短,夜最長 北極圈及其以北極晝南極圈及其以南極夜冬至日 南回歸線 晝最短,夜最長 晝最長,夜最短 北極圈及其以北極夜南極圈及其以南極晝春秋分日 赤道 全球晝夜等長春分日至秋分日 北半球 晝>夜 緯度越高晝月長 晝<夜 緯度越高晝越短 北極點周圍極晝 南極點周圍極夜秋分日至春分日 南半球 晝<夜 緯度越高晝越短 晝>夜 緯度越高晝越長 北極點周圍極夜 南極點周圍極晝二十四節(jié)氣與地球運動二十四節(jié)氣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地球從春分點(黃經0°,此刻太陽直射赤道)出發(fā),每前進15°為一個節(jié)氣;運行一周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因此,一年分為24個節(jié)氣。節(jié)氣的日期在陽歷中是相對固定的,如立春總是在陽歷的2月3日至5日之間。下列不屬于地球繞太陽公轉運動特點的是( )A.地球公轉軌道近似橢圓 B.公轉一周約需365天C.公轉過程中,地球北極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 D.地球自東向西繞太陽公轉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與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組合體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航天員進入中國空間站后,將完成以斑馬魚和金魚藻作為對象的“太空養(yǎng)魚”實驗 ( 如圖所示 )。結合上述信息回答。如圖為地球繞太陽公轉軌道示意圖。火箭發(fā)射當天,地球所處的位置在圖中( )A.甲乙之間 B.乙丙之間 C.丙丁之間 D.丁甲之間桿影的長短會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而變化。在杭州,一年中同一地點、同一旗桿,正午時桿影最短的這一天是( )A.春分日 C.秋分日 B.夏至日 D.冬至日竹竿影子的長度變化與天空中太陽的位置密切相關,家住40°N的小明同學在春分日當天,測量竹竿影子的變化,并在地面做好記錄。一天中下列判讀正確的是( )A.這一天竹竿的影子先變長再變短 B.圖中丙箭頭指向正北方向C.這一天14點太陽升的最高 D.當地這一天太陽能直射頭頂鄞州某校科學興趣小組為測算正午太陽高度角,開展了立竿測影活動。如圖甲表示測量的方法,箭頭所指方向為該地的正午竿影朝向;圖乙為興趣小組同學繪制的正午竿影長度變化圖,圖中的數字編號分別代表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中的某一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中∠B為所測太陽高度角B.圖甲中箭頭所指的方向為正南方C.根據圖乙可知,數字②所對應的日期是夏至日D.一年中正午竿影長度會發(fā)生變化是由于地球在自轉下圖是太陽直射點移動軌跡圖,圖中①②③依次表示我國法定節(jié)假日正確的是( )A.國慶節(jié)、元旦節(jié)、勞動節(jié) B.勞動節(jié)、國慶節(jié)、元旦節(jié)C.元旦節(jié)、國慶節(jié)、勞動節(jié) D.元旦節(jié)、勞動節(jié)、國慶節(jié)如圖是太陽系部分天體的運動模式圖,地球上晝夜長短變化主要與圖中的哪一運動有關( )A.A運動 B.B運動 C.C運動 D.D運動如圖為某日太陽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時的示意圖。由圖可知,此日( )A.太陽直射在赤道上 B.南回歸線上晝夜等長C.杭州晝長夜短 D.杭州處于冬季如圖是北緯40°地區(qū)晝夜長短的年變化圖,圖中①②③④能表示該地區(qū)夏至日晝夜長短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二十四節(jié)氣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揭示了天文氣象變化的規(guī)律。小明查閱資料,利用溫州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約為38度,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約為85度,制作了“二十四節(jié)氣觀測儀”(如甲圖),圭上刻度如乙圖。下列關于該“觀測儀”的使用說明不合理的是( )A.使用時間:必需要在觀測日的正午使用 B.使用地點:溫州及與溫州同一緯度地區(qū)C.擺放位置:圭表南北放置,圭在表的南側D.組裝要求:圭放置在水平面,表與圭垂直如圖是某日地球晝夜分布圖(圖1)及地球公轉示意圖(圖2),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1所示這一天是北半球的 (節(jié)氣),此時在圖2中,這一天地球公轉到 處;在大慶市日落的時間比較 (早、晚);這一天太陽直射在 (緯線)。(2)如圖1所示,此時北京(116°E,40°N)正值 (白天、黑夜);晝夜長短情況是 ,北京再經過3個多小時后將進入 (白天、黑夜)。(3)圖3是大慶的小華記錄的“二分二至”正午時刻教室內的光照情況,其中符合圖1所示太陽照射地球的這一天光照情況的是對應圖3中①、②、③圖三種太陽光線照射教室情況的 圖(填序號)。“九九消寒歌“,俗稱“九九歌“,生動形象地記錄了冬至到來年春分之間的氣候、物候變化情況。讀圖1“地球公轉示意圖”、圖2“太陽直射點移動路徑圖”、如表“九九消寒歌”,完成下列各題。12月22日 冬至 九九消寒歌 從冬至起,我國進入數九寒天一九二九 難出手 三九四九 冰上走 五九六九 看楊柳 七九河開 八九雁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1)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約 ,地球公轉到乙位置的日期在 前后。(2)當地球公轉到丁位置時,太陽直射點位于圖2中序號表示的 位置,這一天是北半球二分二至日中的 ,此時北極圈有 現象。(3)“九九“期間,太陽直射點運行在圖2中字母表示的 時間段,此時我們杭州市的白晝時間將逐漸變 ,獲得的太陽光熱也將逐漸變 。光的直線傳播(1)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林間的陽光 城市光束 電動車的燈光(2)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光能在空氣、液體、固體等透明物體中傳播,也能在真空中傳播。(3)我們常用一條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傳播路線和方向,這樣的線叫做光線。它不是真實存在的。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特點:上下、左右倒立的實像,屏幕越遠,像越大,物體越遠,像越小 。(像的形狀取決于物體的形狀,與小孔的形狀無關)光速(1)光在真空中傳播最快,速度為3×108m/s,光在水中的傳播速度約為真空中的 3/4,光在玻璃中的傳播速度比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更小。(2)光年:長度單位,指光在一年里傳播的距離,約等于9.46×1012千米。下列光現象中,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 )A.水中倒影 B.海市蜃樓 C.筷子變彎 D.手影早在戰(zhàn)國時期,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現象。如圖所示,他用蠟燭作為光源,在木板上鉆一個小孔,發(fā)現光線透過小孔在墻壁上形成一個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蠟燭在墻上形成的像是正立的B.木板上的小孔要圓形的C.該現象與“樹蔭下的光斑”成像原理相同D.物體離小孔越遠,墻壁上像越大日偏食景象(如圖)是難得一見的天文景觀。在發(fā)生日偏食景象時,小商同學讓太陽光垂直照射在刻有一個很小的“Δ”形孔的紙板上,那么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 )A.“”形 B.“”形 C.“Δ”形 D.“”形北宋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述了光的直線傳播和小孔成像的實驗.他首先直接觀察老鷹,發(fā)現它在空中飛動,地面上的影子也跟著移動,移動的方向與它的方向一致。然后,他在紙窗上開一小孔,使窗外老鷹的影子呈現在室內的紙屏上,結果觀察到:“鳶東則影西,鳶西則影東”。閱讀了上述材料后,你認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鳶東則影西,鳶西則影東”的現象是小孔成像B.沈括觀察到“鳶在空中飛動,地面上的影子也跟著移動”,是小孔成像C.影子、小孔成像可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D.小孔成像時,像移動的方向與物移動的方向相反關于光速,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光的傳播速度總是3.0×108 m/s B.光的傳播速度最大值為3.0×108 m/sC.光年是長度單位 D.光年是天文學上表示距離的單位在研究“小孔成像”實驗中,小樂選取了“F”形LED光源、帶小孔的紙板、光屏等材料,按如圖順序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通過左右移動光源和光屏,探尋小孔成像的規(guī)律。(1)為了使觀測的現象更加明顯,實驗應在較 (選填“亮”或“暗”)的環(huán)境下進行。(2)相較于“T”形光源,小樂選取“F”形光源的好處是 (寫出一點)。(3)實驗中多次調節(jié)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均以如圖所示的觀測方式觀察現象時,在光屏上不可能出現的像是 (選用字母ABCD表示)。(1)小科用兩個硬紙筒探究小孔成像,如圖所示,眼睛在屏的 (填“左”或“右”)邊觀察,他發(fā)現蠟燭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離小孔越遠,像就越大。(2)小科測出了像到小孔不同距離時像的高度,部分數據如下表,則“★”處的數值是 。像的高度h/cm 1.0 2.0 3.0 4.0 ★像到小孔的距離s/cm 2.0 4.0 6.0 8.0 10.0小科知道樹蔭下的圓形光斑就是太陽通過樹葉間的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他測出了某一個光斑的直徑為1.4cm,光斑到小孔的距離為1.5m,從書上查到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為1.5×1011m,根據上述實驗結果可以估算太陽的直徑為 m。月球的運動(1)月球繞地的公轉與自轉:正如地球繞著地軸自轉的同時繞太陽公轉,月球也繞著自身的軸自轉并繞著地球公轉。在地球上我們看到的月球的不同形狀與它的公轉有關。月球的自轉和公轉周期相同,因此月球總是以同一面朝向地球,所以我們觀察不到它的自轉。(2)月球的正面和反面月球的正面和背面如果月球不發(fā)生自轉,我們就可以在同一個月內看到月球的正面和背面。日食日食:地球上某些地區(qū)有時會看到太陽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現象,這種現象稱為日食。(2)日食形成的原因:地球帶著月球繞太陽運動,當月球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并且三個星球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條直線時,由于光是直線傳播的,月球擋住了我們觀察太陽的視線,就產生了日食現象。(3)日食的類型日偏食 日環(huán)食 日全食①日偏食:當月球運行到地球與太陽之間,月球遮住了太陽的一部分時,出現日偏食。②日環(huán)食:月球只遮住了太陽的中心部分,在太陽周圍還露出一圈日面時,出現日環(huán)食。③日全食:太陽完全被遮住時,出現日全食。(4)日食發(fā)生的全過程(右上→左下)月食(1)月食:有時候月面部分或全部變暗的現象稱為月食。(2)月食的形成原因:地球繞著太陽運動,由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在背對著太陽的方向會產生地球的影子,當月球進入地球影子的不同位置時,地球上的觀測者將看到月全食或月偏食現象。(3)月食的類型①月全食:是指月球全部進入地球影子而變暗的現象。②月偏食:是指月球部分進入地球影子而便暗的現象。(4)月食發(fā)生的全過程(左上→右下)月球是地球的衛(wèi)星,就像是被地球拿繩子拴起來甩著轉一樣。月球的自轉周期和圍繞地球公轉的周期相同,所以它總是同一個面朝向地球。2024年6月,中國嫦娥六號實現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著陸與取土返回。關于月球背面的晝夜現象,你認為是( )A.月背總是黑夜 B.月背24小時晝夜交替C.月背總是白晝 D.月背有時是白晝,有時是黑夜中國計劃在今年發(fā)射“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歷史上的首次軟著陸月球背面。人類在地球上觀測不到月球背面是由于( )A.月球與地球的公轉周期相同,方向一致B.月球的自轉與公轉周期相同,方向一致C.月球的公轉與地球的自轉周期相同,方向一致D.月球與地球的自轉周期相同,方向一致2024年4月9日在墨西哥的馬薩特蘭出現了日食現象。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日食現象每月都會出現B.該現象可用光的折射規(guī)律來解釋C.此時我們可以看到太陽的色球層D.在出現日食的當天,地球位于太陽與月球之間為探究日食產生的原因,小科進行了如下模擬實驗:把A、B兩球放置在同一水平面的視線上,并控制眼睛(代表地球上的觀察者)、球A和球B的位置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球A模擬的是月球B.日食發(fā)生當天的月相是新月C.要模擬日環(huán)食,小球A須向箭頭③方向移動一段距離D.要模擬日偏食,小球A須向箭頭①或②方向移動一段距離月食是一種特殊的天文現象。月食發(fā)生時,下列日、地、月相對位置正確的是( )A. B.C. D.如圖是太陽、地球和月球在相對運動處于特殊位置時形成的一種天文現象,據此判斷該現象是( )A.日偏食 B.日全食 C.月偏食 D.月全食小科在模擬日食實驗時,繪制了一張實驗圖。如圖所示,實驗中大球代表太陽,小球代表月球,“眼睛”表示小科在地球上的觀察點。讀圖后回答下列問題。(1)此時,可以觀察到的日食類型是 。(2)下列因素中與形成的日食的類型有關的是 (填序號)。①觀測者在月球陰影區(qū)的位置 ②月球的大小 ③月地距離的不同月球、地球和太陽的相對運動,深刻影響了人類的生活。比如常見的月相變化、晝夜交替、四季輪回等,還有一些不常見的天文現象,請回答下列問題。(1)“金星凌日”是在地球上觀察到金星從太陽表面移過的現象,其原理和發(fā)生日食相似。如圖所示發(fā)生“金星凌日”現象時,金星應該位于圖中的 處。(2)由于地球的公轉,當定點在赤道上空的通訊衛(wèi)星與太陽及地面衛(wèi)星接收站大致位于一條直線上時,太陽發(fā)出的電磁波會干擾衛(wèi)星發(fā)射的電磁波這種現象叫“衛(wèi)星日凌”。地球上每年會出現兩次“衛(wèi)星日凌”現象,時間分別在春分和 前后(填節(jié)氣)。下列各種現象,由地球自轉引起的是( )A.太陽的東升西落 B.一年中每天正午桿影長短不同C.太陽黑子數量的變化 D.四季更替現象下面四幅圖中,地球自轉方向正確的是( )A. B.C. D.如圖所示,在黑暗的環(huán)境中用方向不變的平行光照射地球儀,若用手撥動球體使其自西向東繞軸轉動,則能較好地演示( )A.晝夜長短變化 B.晝夜交替 C.四季變化 D.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許多人都看過夕陽西下的情景,你可曾留意太陽西落的方位?如圖是我省在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四天中,太陽在天空中運行的軌跡圖。比較浙江省冬天和夏天的落日方位,若只考慮哪一個較為偏南或偏北,則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兩者落日方位相同 B.夏天的落日方位比冬天偏南C.冬天的落日方位比夏天偏南 D.因每天落日的方位各不相同,因此無法比較“十一”黃金周,小王到美國旅游,北京時間20:30分,他在美國發(fā)來短信,短信內容正確的是( A )A.我在吃早餐 B.我在吃晚餐 C.我在看星星 D.現在月光灑滿了夜空如圖所示,地球在公轉軌道上沿①→②→③→④繞著太陽公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地球公轉的方向為自東向西B.地球公轉產生了晝夜交替現象C.6月21日這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圖中的④D.地球從①處運行到②處,太陽直射點在地球表面向北移動今年的6月22日、23日是我們浙江省中考的日子,請問這兩天地球所處的位置在圖中哪處附近?( )A.甲 B.乙 C.丙 D.丁2021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紀念日,當天太陽直射點最接近于圖中的 ,且杭州晝夜長短情況是_____( )A.a;晝>夜 B.a;晝<夜 C.b;晝<夜 D.b;晝>夜如圖是學校操場上旗桿的影子在某天和一年中夏至日與冬至日正午長度變化的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桿影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現象 B.圖1中桿影長度的變化與地球公轉有關C.圖2中桿影長度的變化與地球自轉有關 D.圖2中夏至日時,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北半球不同緯度地區(qū)有四根等長的旗桿。北半球夏至日正午時分,各旗桿的桿影呈現不同朝向和影長(如圖)。則處于緯度最高的地區(qū)的旗桿是( )A. B. C. D.如圖是太陽直射點運動示意圖,其中a、b、c分別表示三條緯線。據圖判斷正確的是( )①緯線c是南回歸線②當直射點在緯線b時,杭州市晝夜平分③當直射點在①時,杭州市的節(jié)氣是夏至④造成直射點在緯線a、c之間移動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轉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北京冬奧會開幕當天(2022年2月4日),恰逢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立春”。開幕式倒計時別出心裁用24節(jié)氣,將這個天寒地凍的日子命名為春天的起點,是因為中國人認為,極寒中常常孕育著新的生機。二十四節(jié)氣基本概括了一年中四季交替的準確時間,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等自然現象發(fā)生的規(guī)律。這說明古人很早就了解了( )A.地球公轉規(guī)律 B.地球自轉規(guī)律 C.月球自轉規(guī)律 D.大海潮汐規(guī)律皮影戲是一種用獸皮或紙板剪制形象,并用燈光照射成影于幕布進行表演的戲劇形式,如圖所示,該現象利用的光學原理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直線傳播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2022年有出現日偏食現象,小華借助小孔成像實驗裝置對“”形太陽進行觀察,紙盒上扎有圓形小孔,則他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的形狀是( )A. B. C. D.有關光的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光在任何介質中每秒鐘都傳播3×108米B.光能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在固體中傳播最快C.光在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D.日食、月食的形成都可以說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我國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航天員登上月球后,抬頭仍能看到天上的太陽,其他周圍的景象應是( )A.一片黑夜,不能看見星星 B.一片黑夜,能看見星星C.一片明亮,無法看見星星 D.一片藍色的天,能看見地球和星星2023年3月24日(農歷二月初三)的傍晚,我國南部地區(qū)的夜空上演了“月掩金星”現象,金星的光芒被月亮遮擋,如同日食。此時的金星位置大概在( )A.① B.② C.③ D.④2022年度最值得期待的重磅天象——月全食于11月8日傍晚開始,我國大部分地區(qū)迎來一次月全食,還是罕見的“超級紅月亮”。下圖是月全食時小科拍的照片,下列對月全食過程的排序,正確的是( )A.丁→丙→乙→甲→丁 B.丁→甲→丙→乙→丁C.丁→丙→甲→乙→丁 D.丁→乙→丙→甲→丁如圖是用透明塑料蓋(半球形)和圓形紙板等材料做成的裝置,可以模擬一天中桿影隨太陽高度變化的情況。實驗時,用手電筒模擬太陽,圓形紙板當底板模擬地平面,牙簽(插在紙板中間O點)模擬地面上的旗桿,ABC連成的弧線(手電筒沿透明塑料蓋運動的軌跡)模擬太陽在夏至日這一天中的運動軌跡。(1)實驗中,讓光線始終對準牙簽的頂端照射,在紙板底面上會出現牙簽的影子,這是由于光在同一中均勻介質中是 傳播的。(2)圖中OP、OQ、OS都是旗桿影子,其中可以表示夏至日該地正午時刻的旗桿影子是 。(3)如果要模擬該地冬至日這一天中桿影變化的情況,那么應將手電筒沿透明塑料蓋運動,把光線與紙板的夾角調 些(選填“大”或“小”)。(4)為了使底層住戶的窗臺全年都有陽光照射到,杭州兩幢居民樓之間的距離應依據 日的樓影來計算。讀地球繞日運動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1)觀察你所在地區(qū)居民樓的主臥室和陽臺,通常朝向 方。(2)地球公轉至③位置時北極圈內出現 現象。(3)下列由于地球的繞日運動而造成的是 (可多選)。①太陽東升西落 ②晝夜交替現象 ③溫州夏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④溫州夏季白晝長、冬季白晝短 ⑤正午的太陽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4)假如你的父母想在你所在城市買房,為充分了解房屋全年的采光條件,請你運用所學知識,說說看房的最佳日期及指出地球公轉到圖中所在的位置,并說明理由。 。小蛟將刻有邊長為5cm等邊三角形的紙板正對著陽光,保持紙板與地面距離不變,用另一張不透明卡片覆蓋在三角形孔上,如圖所示。觀察到光斑形狀為三角形,向左側慢慢移動覆蓋的卡片,白紙上光斑大小將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下同)。當光斑形狀為圓形時,繼續(xù)移動覆蓋的卡片,減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紙上光斑大小將 。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知識后,小寧和同學一起利用生活中的廢舊物品探究小孔成像特點。(1)如圖所示,小寧用硬紙筒制作“針孔照相機”來探究小孔成像。他發(fā)現蠟燭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移動內筒改變半透明薄膜離小孔的距離,像的大小會發(fā)生改變,于是他測出了小孔到半透明薄膜的距離不同時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小孔到半透明紙的距離s/cm 2.0 4.0 6.0 8.0 10.0像的高度h/cm 1.0 2.0 3.0 4.0 5.0從數據可以看出:當蠟燭和小孔的距離保持不變時,半透明薄膜離小孔越遠,像越大。根據數據進一步判斷:當半透明薄膜距小孔12cm時,像的高度是 cm。(2)小科用一次性杯子和半透明薄膜也做了一個“針孔照相機”。他在一次性杯子的底部用針戳了一個小孔,在杯口蒙上一層半透明薄膜。小科在實驗室用這個“針孔照相機”來觀察蠟燭通過小孔所成的像,圖中觀察方法正確的是 A (選填“A”或“B”)。(3)為了進一步探究小孔成像的性質,小科可選擇的最佳光源是 C 。A.“E”形光源 B.“W”形光源 C.“R”形光源在學習了“地球的自轉與公轉”相關內容后,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制作“地球儀”,以模擬地球的自轉與公轉姿態(tài),同時針對該模型設計了評價表。“自制地球儀”評價表(節(jié)選)評價指標 優(yōu)秀 合格 待改進指標一 結構完整制作精美 結構完整 結構不完整有1處以上缺失指標二 能模擬地球自轉與地球公轉姿態(tài) 能模擬地球自轉,不能模擬地球公轉姿態(tài) 既不能模擬地球自轉,也無法模擬地球公轉姿態(tài)小北利用鐵絲穿過實心泡沫塑料球制作了如圖甲所示的地球儀(地軸與底座面垂直)。(1)根據評價表,發(fā)現該模型的“指標一”能評為“優(yōu)秀”,請你對該模型的“指標二”進行評價 (填“優(yōu)秀”“合格”或“待改進”),你評價的理由是 。(2)將自制地球儀改進后,小北進行了教材上的實驗探究,用一個手電筒照射地球儀,如圖乙所示,并用手輕輕撥動地球儀。本實驗中小北想要探究的問題是: 。如圖是小明用鉛筆做圭桿,在自家的飄窗上做“觀竿測影”的實驗。一天內,竿影將順時針旋轉變化,其原理是( )A.地球的自轉 B.地球的公轉 C.月球的公轉 D.月球的自轉下列現象是因為地球公轉引起的是( )A.晝夜現象 B.晝夜交替現象C.晝夜長短變化 D.杭州一天中太陽高度變化學習了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后,老師布置同學們畫“地球運動示意圖”.下面四幅圖是四位同學的作業(yè),正確的是( )A. B.C. D.如圖所示,某日正午太陽光直射在地球赤道上。由圖可知,此日( )一定是春分日 B.MAN為昏線 C.A處晝夜等長 D.B處晝長夜短居住在某地的人從未感受過晝夜長短的變化,在圖中該地處于(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2024年5月12日是母親節(jié),這一天地球位置處于圖中的( )A.甲乙之間 B.乙丙之間 C.丙丁之間 D.丁甲之間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杭州第十九屆亞洲運動會成功舉辦,如圖所示為地球繞日公轉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亞運會期間地球正從它向D位置運動B.亞運會閉幕這天,北半球是晝短夜長C.亞運會期間太陽直射點一直在北半球D.亞運會期間浙江每日正午影子長度在變長一年中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某地學生發(fā)現一年中操場上旗桿頂端正午的影子總在ab之間移動(圖甲),該地可能位于圖乙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如圖為甲、乙、丙三幅地處不同緯度的三座房屋二至日的陽光照射情況(a或b),讀圖對三地的判斷正確的是( )A.三地都位于北半球 B.甲地位于赤道與北回歸線之間C.乙地位于南緯23.5°至南緯66.5°之間 D.丙地位于南緯23.5°至南緯66.5°之間如圖為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年變化曲線圖,圖中甲為春分日。若小滿節(jié)氣在5月20日,這一天位于圖中(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 D.丁戊段我國廣東汕頭市有座北回歸線塔,剛好坐落在北回歸線上。它既是景點,又是科研基地。夏至日,北回歸線塔一天之內影長變化的圖像為( )A. B.C. D.某興趣小組自制了一個小孔成像儀觀察燭焰(如圖)。回答下面小題。下列現象中,與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 )A.筷子向上彎折 B.墻上映出手影 C.放大鏡 D.水中“倒影”小歡用針孔照相機(即小孔成像實驗裝置)觀察蠟燭的燭焰,若保持小孔和蠟燭的燭焰位置不變,如圖所示。則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若內筒位置不變,半透明膜上燭焰的像是正立的B.若內筒位置不變,半透明膜上燭焰的像是放大的C.若向右拉動內筒,半透明膜上燭焰的像將變小D.若向左推動內筒,半透明膜上燭焰的像將變亮月球是地球的衛(wèi)星,在地球上我們總是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是因為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周期與自轉的周期相等,請問登上月球的航天員在月球上看地球,將看到地球( )A.只有繞月球的轉動,沒有自轉 B.只有自轉,沒有繞月球的轉動C.既有繞月球的轉動,又有自轉 D.既沒有繞月球的轉動,也沒有自轉2023年4月20日,我國部分地區(qū)可以看到日食奇觀。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可借助針孔成像儀觀察日食B.這天之后,下一個節(jié)氣是春分C.日食發(fā)生時,月球位于太陽和地球之間D.日食周期性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是月球的繞地公轉2023年的第一次日食將發(fā)生在4月20日,這次的日食特別與眾不同,是日環(huán)食和日全食的組合。發(fā)生日食時月球位于圖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下列各圖中,正確反映一次日全食過程各階段順序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④③② D.③②①④由于地球的自轉,產生了白天和黑夜交替的現象。如圖是晨昏線示意圖,圖上的A、B、C、D四地中,處在白天的是 ;C地在 (填“晨線”或“昏線”)上。2022 年 2 月 4 日恰逢中國二十四節(jié)氣的第一個節(jié)氣“立春”,第 24 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舉行。如圖是地球繞太陽、月球繞地球運行的示意圖。(1)立春這天,地球所處位置在圖中 之間;(填字母)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2)從甲到乙位置的過程中,麗水的白晝時間慢慢變 ;為了驗證“地球自轉形成了晝夜交替現象”,小明制作了地球運動的模型如圖所示,用小球模擬地球,燈泡模擬太陽,如果小球上被照亮部分表示當地為晝,反之為夜。小球放在一個電動底座上,閉合開關S1小球會繞“地軸”緩慢轉動;閉合開關S2,小球和底座會一起繞軌道緩慢運動。(1)模型中的地球擺放存在的明顯不合理之處是 。(2)擺放錯誤更正后,為了驗證“地球自轉形成晝夜交替現象”,則對開關的操作是 。(3)若圖中AB兩點模擬月球,則可以模擬發(fā)生日食的點是 。二十四節(jié)氣與農業(yè)息息相關,耕地、播種、除草的時間都要遵循節(jié)氣之規(guī),如諺語曰:“小滿前后,種瓜種豆”。讀圖1“二十四節(jié)氣示意圖”和圖2“某日夜長的緯度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2中的節(jié)氣位于圖1中的 (填節(jié)氣名稱),此時,太陽直射的緯線是 。(2)農民按照節(jié)氣“小滿前后,種瓜種豆”時,地球運行至圖1中的 附近(填圖中字母)。(3)“涼風習習,碧空萬里,晝夜均分,此日后北半球晝短夜長”,描繪的是 (填節(jié)氣名稱)。2022年11月08日(農歷十月十五),寧波上空上演一次精彩的月全食。(1)這一天太陽直射點位于 (填“南半球”或“北半球”)。(2)這天晚上,月球所處的位置在如圖所示的 (填字母)。如圖甲是小施同學測繪的學校操場上旗桿影子長度(分別在夏季和冬季某日的12時測得)。(1)B圖是在 測繪的(選填“夏季”或“冬季”)。(2)該現象可運用到房地產開發(fā)中“樓間距的確定”,為了保證后排房屋中午時間的采光,必須考慮前、后樓南北方向上的樓間距(如圖乙)。我們北半球的樓間距設計應該參考 (填節(jié)氣名稱)的光照情況。(3)按上述理論設計,金華的樓間距應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海南的樓間距。(4)在金華市的一天中,旗桿桿頂影子所留下的軌跡最有可能的是圖中的 。在觀察小孔成像特點時,小科發(fā)現:光屏到小孔的距離越遠,所成的像越大,像的大小與該距離有什么定量關系?于是他在光線較暗的環(huán)境中進一步探究:(1)用發(fā)光二極管按“F”字樣拼裝在不透明的紙板上,如圖甲所示。(2)將“F”字樣紙板、帶小孔的不透明紙板、半透明塑料板(光屏)依次置于光具座的A、B、C位置,使發(fā)光二極管“F”對準小孔,如圖乙所示。請你回答下列問題:(1)給二極管通電,隨即在光屏上呈現出“F”的像,其成的像與小孔的形狀 (選填“有關”或“無關”)。(2)小孔成的像能被光屏承接所以其像是 (選填“實像”或“虛像”)。(3)保持“F”字樣紙板,小孔位置不變,只改變光屏到小孔的距離(像距),用刻度尺逐次測量像高,記錄數據如表所示:實驗次數 1 2 3 4像距v/cm 12.0 16.0 20.0 24.0像高h/cm 3.0 4.0 5.0 6.0根據表中的數據,請你用一個數學表達式來表示h與v的關系 。(4)于是小科得出結論:小孔成像時,同一物體像的大小與像距成正比,你認為這一結論需要補充的條件是 。日食是一種特殊的天文現象。為探究日食形成原因,小玉進行了如圖所示的模擬實驗。模擬月球的M球從A處運動至B處的過程中,模擬太陽的N球會被遮擋。(1)為使作品量規(guī)中的“比例大小”指標能達到“優(yōu)秀”等級,小玉需要查閱的數據有 (列舉兩項即可)。(2)小柯演示模型后,老師指出該作品只演示了日全食,“模型演示”指標為“待改進”等級。為使“模型演示”評價指標至少能達到“合格”等級,請寫出演示日環(huán)食的具體操作: 。日食成因模擬實驗評價量規(guī)評價指標 作品等級優(yōu)秀 合格 待改進比例大小 能較好的模擬出日地月三者比例大小關系 能模擬出日地月三者比例大小關系 未能模擬出日地月三者比例大小關系日食過程 能清晰的反映出日食起始于太陽西側,結束于東側 能反映出日食部分過程 未能模擬出日食過程模擬演示 能模擬出3種不同類型的日食,如日全食、日環(huán)食、日偏食。 能模擬出2種不同類型的日食,如日全食、日環(huán)食 能模擬出1種不同類型的日食,如日全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天體運動 秋季講義(學生版).docx 天體運動 秋季講義(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