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上冊)期末專項集訓——古詩文閱讀板塊 考點 考情 備考方向古詩 古詩默寫 高頻考點 理解、熟記、 默寫、易錯標注古詩理解正誤 高頻考點 文常、表現手法、 思想情感描寫畫面 必考點 優美語言翻譯 +一句總結煉字煉句 高頻考點 解字+手法+翻譯 +情感/道理體會情感思想 必考點 結合背景、景物意象文言文 文學常識 高頻考點 熟記默寫 高頻考點 背誦節奏劃分 高頻考點 熟讀實詞虛詞 必考點 準確識記課下注釋句子翻譯 必考點 “增刪調換”四字法概括題 必考點 理解文意賞析題 高頻考點 描寫+作用+表達效果一、古詩默寫。1.神龜雖壽,_____________。2.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歸雁入胡天。4.________________,淺草才能沒馬蹄。5.半卷紅旗臨易水,__________________。6.豈不罹凝寒?_____________。7.劇哉邊海民,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路遠莫致之。9.晴川歷歷漢陽樹,___________________。10.白頭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11._____________,長歌懷采薇。12._________________,自將磨洗認前朝。13.天接云濤連曉霧,_________________。14.月下飛天鏡,_______________。15.______________,驚起沙禽掠岸飛。16.爭渡,爭渡,__________________。17.________________,去年天氣舊亭臺。________________?18.《野望》中,描寫秋意正濃的山野景色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崔顥在《黃鶴樓》中以起伏輾轉的文筆表現纏綿的鄉愁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王維《使至塞上》中描繪塞外大漠蒼涼雄渾之壯美景象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在《渡荊門送別》中,化靜為動,用游動的視角表現雄渾開闊的意境,飽含喜悅開朗心情、朝氣蓬勃活力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錢塘湖春行》中直接抒發喜愛西湖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曹操《龜雖壽》一詩中,表現了詩人老當益壯、積極進取精神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劉楨的《贈從弟》中以山風的猛烈反襯松枝的剛勁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曹植的《梁甫行》中寫海民妻子和兒女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庭中有奇樹》中點明全詩相思懷念這一主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陶淵明《飲酒》中用問答形式表明內心清靜就能遠離喧囂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杜甫在《春望》中寫因戰火不斷,跟家人難通音信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李賀在《雁門太守行》中,借用典故,抒發九死不悔的報國之志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杜牧在《赤壁》中進行議論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李清照的《如夢令》中寫劃舟回家卻因酒醉迷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晏殊《浣溪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贊為“情致纏綿,音調協婉,對仗工整,宛如天成”。33.歐陽修的《采桑子》中寫堤岸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朱敦儒《相見歡》中寫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李清照《漁家傲》中意境壯闊、想象豐富、充滿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詩賞析1.下列對《野望》這首詩的賞析,正確的是( )(3分)A.首聯,景中含情,景中有人。 “薄暮”交代時間,渲染氣氛,“東皋”點明地點,“徙倚欲何依”是用曹操《短歌行》中的詩句——“繞樹三匝,何枝可依”表明心態,復雜抑郁。這兩句看似平平淡淡的敘述,卻把作者的心緒交代的一清二楚,奠定了整首詩的基調。B.頷聯,寫秋天山林之靜景,從側面進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悶的心緒。詩人寫所見,勾勒了一幅晚秋景圖。一望無際的樹林都染上了暮秋時分憔悴枯黃的顏色,連綿起伏的群山在夕陽的映照下都染上了蕭瑟的暮光。安靜開闊的景象,給人一種荒涼落暮之感。C.頸聯,寫傍晚時分人的活動,從正面襯托詩人的郁悶孤單的心境。詩人描繪了一幅鄉野之人放牧歸來的靜態場景。牧童唱著山歌,趕著牛兒回家,獵人騎著駿馬吆喝著,帶著獵物滿意而歸。安逸的場景,令人陶醉的畫面。美好熱鬧歡快,而詩人有的就是寂寞和孤寂。D.尾聯,直抒胸臆。美好而熱鬧的場景更加平添了一種茫然若失、孤獨無依、苦悶惆悵的心緒。2.下列對《野望》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A.首聯借陶淵明登東皋以舒嘯的詩句,暗含詩人歸隱之后,嘗耕東皋之意。B.頷聯和頸聯運用工筆細描的表現手法,精細地描畫出了農村生活的真實場景。C.頷聯和頸聯運用動靜結合的表現手法,使詩歌充滿畫面感,突出了鄉村氣息。D.尾聯表明了詩人在現實當中難覓知音,孤苦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高士賢人。3.下列對《野望》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開篇以“東皋”“薄暮”“望”點明詩人野望的地點和時間,野外一片荒涼,時值蒼茫暮色。B.“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這是詩人對眼前景觀的粗線條的描繪,著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層層樹林已染上蕭瑟的金黃的秋色,起伏的山巒惟見落日的余暉,這是多么寧靜、開闊、美麗的畫面。C.從全詩看,詩人在暮色時分看見的野外景色,是一幅山家秋晚圖,美麗的景色讓詩人像田園詩人般找到了精神的慰藉,因此他十分樂于隱居的生活,整首詩歌彌漫著愉悅的基調。D.“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敝坍嬕曇八娚揭胺拍恋纳鷦訄鼍?,為整個靜謐的畫面,注進一股跳動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4.下列對《黃鶴樓》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3分)A.開頭四句以傳說落筆,巧借今昔變化,抒發了寂寞惆悵之感,氣概雄渾,感情真摯。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時登樓遠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覺轉到晴川草樹的景象,文勢波瀾起伏。C.尾聯緊承前三聯,用煙波浩渺的長江烘托作者的歸思,與開頭意境相應,情融景中。D.此詩起、承、轉、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變化,歷來被推崇為黃鶴樓的絕唱。5.下列對《黃鶴樓》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A.前四句抒寫人去樓空、世事滄桑的感慨,兩個“空”字分別突出空間的虛無和時間的邈遠。B.頸聯描寫登樓所見之景,天地之間陽光朗照,遠遠望去,連天的衰草凄清荒蕪。C.尾聯借景抒情,以夕陽西下江面煙波浩渺之景,寄寓詩人遠離故土、羈旅他鄉的凄苦思鄉之情,而自問自答的方式更強烈地表達了詩人孤獨空寂之情。D.全詩視野開闊,寫景自然,抒情真摯,為詠黃鶴樓詩作之絕唱,歷來為人傳誦。6.下面對《黃鶴樓》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3分)A.首聯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黃鶴歸去引出黃鶴樓,為黃鶴樓添加了神秘色彩。B.頷聯緊承首聯,寫自從仙人離去,黃鶴樓已歷經千百年之久。仙人一去再也沒有返回,只有白云陪伴著黃鶴樓,大有歲月易逝之感慨。C.頸聯寫漢陽晴川和鸚鵡洲蕭條凄清的景象,為下一聯抒發感情作正面鋪墊。D.全詩以“愁”字作結,表達了日暮時分詩人登臨黃鶴樓的心情,同時又和開篇縹緲的意境相吻合,以起伏輾轉的文筆表現纏綿的鄉愁。7.下列對《使至塞上》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A.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到達地點和作詩緣由,“欲問邊”是出使的目的。B.詩人以傳神的筆墨刻畫了明媚秀麗的塞外風光,其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兩句,更是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C.頸聯中,詩人以傳神的筆墨刻畫了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按竽聼熤?,長河落日圓”,筆力蒼勁,意境雄渾,視野開闊,被王國維贊為“千古壯觀”的名句。 D.本詩通過寫詩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見的塞外風光,表達了詩人由于被排擠而孤獨、寂寞、悲傷、飄零的孤寂心情。詩中既反映了邊塞生活,同時也流露出作者對都護的贊嘆。8.下列對《使至塞上》這首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征蓬”兩句,既表述了詩人前往邊境慰問將士之事,又描寫了邊塞獨特之景,更在敘事寫景中傳達出自己被排擠出朝廷的幽微難言的內心情感。B.“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兩句雄渾開闊,詩中有畫,堪稱千古絕句,體現這首詩歌哀婉消沉的藝術特色。C.詩中的“圓”字與“直”字,都用得逼真傳神,非常講究景物的畫面感,充分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特色。D.“都護在燕然”和前面的“屬國過居延”遙相呼應,點明了詩人此次出使路途之遠。9.下列對《渡荊門送別》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A.首聯以敘事為主,交代地點和事由,寫詩人乘船來到荊門外,將到楚地游覽。B.頷聯以移動視角來描寫景物的變化,由蜀地到荊州,兩岸的地勢由平原過渡到山地。C.尾聯采用擬人手法,不說自己思念家鄉,而說家鄉之水情深義重,戀戀不舍。D.這首詩明麗流暢,寫出詩人對未來的憧憬和外出游歷的喜悅,又表達對故鄉的依依惜別之情。10.對《渡荊門送別》這首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首聯“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直扣詩題,交代此行目的。B.頷聯“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寫的是遠景,用游動的視角來描寫景物的變化。“隨”字將群山與平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長江滾滾遠去,“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廣袤遼闊的原野,流入大海之外。C.頸聯換視角,都用了比喻寫長江的近景:“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用兩幅美麗的畫面形容江上的美景: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圖,第二幅是天邊云霞圖。D.尾聯“應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用擬人的方法抒發了思鄉之情,余音裊裊,富有情趣。11.選出對《渡荊門送別》賞析有誤的一項( )(3分)A.“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是寫景名句,它好比電影攝像鏡頭攝下的一組圖畫,給人以流動感和空間感?!半S”字將靜止的山嶺摹狀出活動的趨向,“入”則力透紙背,寫出了大江的氣勢。B.頸聯描繪了 “水中映月”和“天邊云霞”兩幅圖畫,巧妙地融進了作者初次見到平原時新鮮、欣喜的感受和體驗。C.尾聯由欣賞美景轉入深沉的鄉情之嘆,含蓄地抒發了作者的思鄉之情。D.這首詩意境清雅,風格纖細,形象奇偉,想象瑰麗,描繪出長江中下游一帶數千里的山勢與水勢,具有高度集中的藝術概括力。12.閱讀《渡荊門送別》選出賞析有誤的一項( )(3分)A.此詩是詩人乘船出蜀入楚時所作,首聯交代了出行目的。B.頷聯“隨”“入”二字用移動的視角來描寫景物的變化,寫出了楚地平野開闊、江水奔騰之景,同時也流露了詩人行舟水上離家漸遠的無限傷感。C.頸聯“天鏡”是指月亮,“海樓”是指海市蜃樓般的奇景。詩句寫出了月下江水平靜,天上云彩變幻多姿的奇妙美景。D.尾聯由寫景轉入抒情。船已至楚,江入大荒,詩人卻將這長江水視為“故鄉水”,一路送自己遠行,言有盡而情無窮。13.對《錢塘湖春行》這首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這是一首七言律詩。它描繪了剛剛披上春裝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寫了作者對西湖美好春光的喜愛。B.三、四句中,詩人抓住了“爭”、“啄”這兩個極具表現力的詞語,勾畫、渲染了一幅早鶯爭向暖樹、新燕啄泥銜草的動態畫面。C.五、六兩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開、花團錦簇的美麗景象,而淺淺的小草,翠綠如茵,剛剛能將馬蹄埋沒。D.結尾處寫詩人來到綠樹成蔭的白沙堤上,這里的景色美不勝收,讓人久久不忍離去,他不禁發出“最愛”這樣的贊嘆。14.下列對《錢塘湖春行》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A.這首詩處處緊扣環境和季節的特征,用準確而極富表現力的詞句,恰到好處地描繪了西湖春日美景,抒發了詩人喜悅的心情B.鶯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們富于季節的敏感,成為春天的象征詩人善于選取典型景物,在鶯歌燕舞的動態中展示春的活力。C.詩人很講究煉字,在頸聯中巧用“亂”、“迷”、“沒”等字,客觀真實地再現了姹紫嫣紅、草長鶯飛的西湖暮春的盛景。D.全詩在結構上很有特色,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終,從點到面,又由面到點,章法變化,條理井然。15.下列對《錢塘湖春行》的解讀有誤的一項是( )(3分)A.初春時節,旭日初升,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來到別稱錢塘湖的西湖游春,登孤山寺,入賈亭,賞湖水,在白沙堤上漫步賞花。B.只見早起的鶯兒搶占著向陽的樹枝歌唱著江南的旖旎春光,幾只剛剛飛來的燕子正在啄泥銜草建筑新巢,它們的出現標志著春天已經重新來到西湖。C.一路走來,平坦修長的白沙堤是詩人最愛的西湖景致。這里頭上綠樹成蔭,腳下綠草茵茵,處處繁花盛開,步行的、騎著馬兒的游春的人們穿梭來往。D.蘇軾在詩中贊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而白居易這首詩所描繪的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雖是生機盎然,更像是淡妝的西子。16.對《飲酒》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3分)A.《飲酒(其五)》是五言古詩,為酒后即興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揮灑真情,實際上是借“飲酒”的題目,寫對世事人生的感慨。B.“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一句寫出了門庭冷落的景象,表現出詩人的孤獨與寂寞。C.“悠然見南山”中“見”字的妙處在于無心,無意間偶見,才能與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D.“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是景物描寫。表面上是寫太陽下山了,倦鳥也知道回家,實質上是勸告人們不要奔波于齷齪的官場之中,要返回到這美好寧靜的大自然的懷抱。17.下列對《飲酒》詩句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3分)A.“而無車馬喧”的意思是沒有那些人來人往的喧囂,沒有世俗的困擾。B.“心遠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靜,心就會遠離喧鬧的塵世。C.“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寫出了心與自然的會意與親近,達到了一種物我合一的境界。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寫出了詩人面對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18.下面對《飲酒(其五)》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一敘一轉,寫出了一種鬧中取靜的閑適之美。B.“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一問一答,寫出了一種超塵脫俗的操守之美。C.“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實一虛,寫出了一種超越時空的空靈之美。D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一靜一動,寫出了一種暮鳥飛還的溫馨之美。19.下列對《飲酒》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A.此詩是詩人歸隱田園后寫的一首抒情小詩,其中“心遠”二字指詩人心中遠離草廬。B.“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表現了詩人悠閑自得、與世無爭的情懷。C“山氣日夕佳”一句在詩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緊承上句,點名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飛鳥結伴歸林。D.此詩融情于景,情景渾然一體,表現出一種平淡而質樸的美。20.對《飲酒》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3分)A.這首詩歌頌了熱鬧的田園生活,突出地表現了詩人與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B.“悠然見南山”一句中“見”字用的極好,表現出詩人不是有意而為之,而是在采菊時,山的形象無意中映入了眼簾。C.這首詩在藝術上的特點是情、境、理三者的渾然融合。在幽美淡遠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構成的境界中,蘊涵著萬物各得其所的哲理。D.“真意”與“忘言”的關系是說此情此境中讓人體會到生活的真諦,而這種“真意”只能用心靈去感受,因而詩人只好“忘言”了。21.對陶淵明《飲酒》一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3分)A.詩歌首句的節奏停頓應該是:“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B.“悠然見南山”的“見”寫出了詩人看到南山美景時的隨意與自然,體現了作者心靈自由和愜意。C.詩中的“心遠”、“悠然”表明了詩人的心境。D.全詩熱情謳歌了閑適、寧靜的田園生活,而結句“欲辨已忘言”則表明了詩人隱居生活的迷惘狀態。22.對《飲酒》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3分)A.“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寫詩人雖身居鬧市,但門庭冷落,表現出詩人的孤獨與寂寞。B.“心遠地自偏”意思是指心遠離官場和世俗,自然覺得住的地方僻靜了。C.“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寫出了詩人看到南山美景時的隨意與自然,表現出了詩人悠然恬靜的心境。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與《歸園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的“愿”指的都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諦。23.下列關于《飲酒》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3分)A.《飲酒》主要表達了詩人如何從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義,獲得恬靜的心境這一內容。B.“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句與杜甫《望岳》中“蕩胸生層云,決眥人歸鳥”都借歸鳥來寫詩人。C.“此中有真意”與《歸園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都表達了詩人返樸歸真的人生理想。D.陶淵明愛菊,菊花成了遠離塵俗、潔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頤說蓮,蓮花象征著君子美好的品德。他們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種高潔的情致。24.對《飲酒》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這首詩敘寫寧靜閑適的田園生活樂趣,表現詩人歸隱田園后安貧樂道、悠然自得的心境。B.本詩在客觀景物的描寫中融合對人生哲理的領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C.“心遠地自偏”形象地道出這樣一個道理:環境的偏僻幽靜方能使人恬淡舒適。D.詩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細節來賦予特殊的意蘊。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脫俗、高傲純潔的象征意義;而詩人“采菊”,則表現詩人熱愛自然的情趣。25.下面對《飲酒》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3分)A.“結廬在入境,而無車馬喧”寫出了詩人的居住環境和生話狀況。B.盡管沒有車馬的喧鬧嘈雜,但仍有“采菊東籬下”的勞作煩憂。C.詩中四句寫景句子傳神的描繪了優美恬靜的田園風光。D.全詩融說理、寫景、抒情為一體,表現了詩人細微的內心感受。26.對該詩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本詩是詩人棄官歸隱之前寫的一首詩。B.“心遠地自偏”句用得極好,它巧妙地道出作者此時的心境,想要離開喧鬧的塵世,追求一種寧靜恬淡的氛圍。C.“采菊東籬下”寫作者酷愛菊,常常在住處周圍種上菊花,頗為后人稱道。D.全詩語言樸實含蓄,寫得很有特色,敘事、議論、抒情相結合。27.下列對這首詩賞析有誤的一項( )(3分)A.首句交代詩人隱居之地乃是眾人聚居之地。B.“心遠地自偏”寫出詩人不染世俗之事的原因。C.“欲辨已忘言”表明詩人隱居生活的迷惘狀態。D. 詩的語言清新自然,情、境、理渾然融合。28.下列關于《飲酒》說法有誤的一項( )(3分)A. 本詩以純樸自然的藝術風格表現了詩人閑適的生活和對自然風光的喜愛。B.“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透過平淡質樸的詩句,仿佛看到詩人寧靜澄明的心境。C.“結廬在入境,而無車馬喧”一句寫住處的繁華,所謂“車馬”,其實是達官貴人的代名詞。D.詩中結句中的“真意”是什么,詩人感受到了,但沒有道明,留待讀者去體悟,給人以“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感。29.對《春望》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A.“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寫春望所見?!捌啤弊謱懗鰢瞥腔牡谋瘺鼍跋?;“深”字寫出荒無人跡的凄涼。這兩句營造荒涼凄慘的氣氛,表達詩人憂國傷時的感情。B.“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運用擬人手法,移情于景,借花鳥表達作者感時傷世的感情。C.“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刻畫出詩人滿頭白發,愁苦不堪的形象,傳神地表達出詩人內心難以排遣的感時傷懷,憂國思家之情。D.這首《春望》圍繞“望”字展開,通過描寫戰亂后長安城破敗荒蕪的景象,表達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感情。30.選出賞析《春望》有誤的一項( )(3分)A.首聯的“國破”直說國家殘破,“草木深”中的“深”字則以春草的茂盛暗寫戰后長安城的荒涼。B.花、鳥本是春天最常見、最美好的景物,詩人卻因“感時”“恨別”而見花落淚、聞鳥驚心。頷聯融情于景,讀來令人無限感傷。C.尾聯運用細節描寫,寫盡詩人在國破離亂之際的愁苦焦慮。D.這首詩作于唐朝“安史之亂”之時,集中表達了詩人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情感。31.選出對《春望》理解有誤的一項( )(3分)A.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 感情強烈, 情景兼具, 含蓄蘊藉, 耐人尋味。B. 這首詩的首聯表面描寫都城破敗, 人煙稀少, 草木茂密幽深的荒涼景象, 實際深藏詩人的無限感慨; 頷聯借對花鳥的感覺, 將詩人抑制不住的感傷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C. 這首詩的頸聯極力渲染詩人在戰火連綿時期收到家書時欣喜愉悅之情, 尾聯則寫出了詩人憂憤之深。D. 全詩表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 保家衛國的感情。32.對《春望》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A.首聯由“望”入詩:國都淪喪 ,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衰草遍地,林木蒼蒼。B.頸聯中“抵萬金”是運用借代的修辭手法表現家書的珍貴,表達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強烈情感。C.尾聯中刻畫了一位憂愁萬分,蒼老頹唐的詩人形象,白發越來越少越來越短,簡直連簪子都插不上了。D.杜甫的詩作在總體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變化過程,這首詩是作者中年所寫,充分體現了詩作“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33.請選出對杜甫的《春望》賞析有誤的一項( )(3分)A.首聯寫景,描繪出國都淪陷后山河依舊卻殘破不堪的景象,體現了詩人回家途中艱難。B.頷聯中“感時”一語承上,“恨別”一語啟下,此聯表達了詩人感時傷世的情懷,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方法。C.頸聯中用“抵萬金”來形容家書的珍貴,尾聯中用“搔更短”和“不勝簪”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詩人的蒼老之態。D.這首詩在內容上集中表現了詩人熱愛國家、眷戀家人的美好情操,詩風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淺露。34.《春望》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3分)A.這首詩前四句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后四句寫心念親人,充溢離亂傷痛之情。B. 詩中“烽火”是指因戰亂而引發的長安城中的大火,這讓作者很難得到家信。C. 詩的尾聯意思是詩人的白發越抓越少,簡直要插不住簪子了。D. 全詩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沉著蘊藉,真摯自然,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35.下面對《春望》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前四句寫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敗之景,后四句抒發思念親人的盼望之情。B.在頷聯中,詩人移情于物,通過花鳥的情態表達了自己感時傷世的內心情感。C.詩人得不到家信,是因為戰亂引發了長安城內一場持續了三月之久的大火。D.全詩意脈貫通,情景兼具,內容豐富,感情強烈,懸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36.對《春望》理解不正確的項是( )(3分)A.首聯意為:故國淪亡,空留下山河依舊,春天來臨,長安城中荒草深深。B.頷聯意為感嘆時局,看到花開也不由得流下眼淚,怨恨別離,聽到鳥鳴也禁不住心中驚悸。C.頸聯意為戰爭已經持續了三個月,家書珍貴得抵得上萬兩黃金。D.尾聯意為痛苦中我的白發越搔越短,簡直要插不上頭簪。37.對《春望》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分)A.首聯寫望中所見,山河依舊,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長安,草木叢生,一片凄風苦雨。詩意形象生動,情感極其沉痛。B.頷聯是分寫,通過花和鳥兩種事物寫春天,采用擬人寫法,意思是由于戰亂,都城破敗,仿佛花也因感嘆時事而落淚,鳥也因人世間的離別而驚心。C.“家書抵萬金”寫出戰亂年代,一封普通家信是多么難得,多么值錢啊!急切希望知道家人是否平安的消息。D.尾聯總寫憂國思家的感情,刻畫了一個滿頭白發如雪,因焦慮憂愁而頻頻搔首的藝術形象。這一細節描寫,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現了詩人的內心世界。38.對《春望》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3分)A.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含蓄蘊藉,耐人尋味。B.這首詩的首聯表面描寫都城破敗、人煙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涼景象,實際深藏詩人的無限感慨。C.這首詩的頷聯借對花鳥的感覺,將詩人抑制不住的感傷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D.這首詩的頸聯、尾聯極力渲染詩人在戰火連綿時期收到家書時的無比喜悅之情。39. 下列對《雁門太守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A.“雁門太守行”是古樂府曲名,“行”是古詩體裁,本詩借用它做詩題寫當時戰事。李賀與李白、李商隱合稱為“唐代三李”。B.“黑云壓城城欲摧”的“壓”字把敵軍來勢兇猛,交戰雙方力量懸殊,守軍將士處境艱難等,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C.“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先后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鋪寫陰寒慘烈的戰地氣氛。D.這首詩“黑”“金”“紫”“紅”等色彩濃麗的詞語表現緊張悲壯的戰斗場面,構思新奇,想象豐富。40.下面選項對《雁門太守行》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3分)A.“雁冂太守行”是古樂府曲名,“行”是古詩體裁,本詩借用它作詩題寫當時戰事。B.首聯“黑云圧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睂懢耙彩菍懯?渲染戰前敵軍圧境,我軍英勇應戰的危急、緊張氣氛;暗示戰斗的殘酷,為下文描寫戰斗的慘烈做鋪墊。C.頸聯“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贝司渲小肮暮敝傅氖菓鸸牡穆曇舻统林貪?,“不起”指的是戰士們在這祥沉重的鼓聲中無力擊鼓,斗志難振。D.尾聯“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币玫涔?,表達了守城將士們誓死報效君王的決心。41.下面對《雁門太守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雁門太守行”是古樂府曲名,“行”是古詩體裁,本詩借用它作詩題寫當時戰事。B.全詩以色彩斑斕的詞語,濃墨重彩地描繪戰爭場景,構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頌守邊戰士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C.詩的前四句寫日落前的情景?!敖锹暆M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說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襯下凝成胭脂色,寫出了邊塞風光的秀美。D.“半卷紅旗臨易水”使人聯想起“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喻示將士們無所畏懼,勇往直前。42.對《雁門太守行》內容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A.第一句“黑云”比喻敵人大軍壓城氣勢,第二句“金鱗”比喻鎧甲在太陽下反射閃光。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邊塞泥土的顏色怪異,也象征著當時戰況的嚴峻。C.第六句中“寒聲”指戰鼓的聲音低沉重濁,“不起”指戰士們在這樣沉重的鼓聲中斗志難振。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戰士們為了報答君王平日里對自己的重視,決心奮戰沙場,為君王獻身。43.對《雁門太守行》賞析不恰當的是( )(3分)A.這是一首抒情濃郁的山水田園詩,作者在詩歌中抒發了忠君愛國的真摯感情。B.全詩一共八句,既有聲音的描寫,也有色彩的描寫。C.作者描寫戰爭的慘烈場景,并沒有進行具體的戰爭場面描寫的刻畫,而是從顏色入手。D.詩人運用了“黑”、“紅”、“金”、“紫”、“燕脂”等凝重色彩,烘托肅雜而悲壯的氣氛。44.對《雁門太守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3分)A.前四句寫日落前景象,后四句寫唐軍將士夜襲敵營,一死報效朝廷。B.這首詩在“黑云、夜紫”的背景下,點染以“金鱗、胭脂、紅旗、黃金臺、玉龍”,畫面色彩斑斕,用濃墨重彩描繪悲壯的戰爭風云。C.這首詩的背景是唐王朝和地方藩鎮割據勢力之間的長期戰爭,是一首政治抒情詩,從總體上概括了這場戰爭的艱苦性,高度贊揚了軍官將士們堅苦卓絕的斗爭精神,給他們的斗爭染上了悲壯的色調,是一支振奮人心的戰歌。D.詩中只寫了三個畫面,先寫黃昏前表現刻苦練兵,接著寫白天,表現官軍戒備森嚴,最后寫中夜,寫出唐軍出其不意的襲擊敵人,反映了戰爭的艱苦性。45.下列對《雁門太守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3分)A.“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運用擬人,夸張手法,渲染了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表現了戰爭形勢的緊迫。B.第一句中,一個“壓”字,把敵軍人馬眾多,來勢兇猛,以及交戰雙方力量懸殊、守軍將士處境艱難等等,淋漓盡致地揭示出來。C.在色彩運用上,“黑”字突出敵人的猖獗、軍情險惡;“金鱗”形容鎧甲閃光如金色魚鱗,一個“金”字表現出我軍將士雄姿英發、高昂迎戰的狀態。兩相比照,表現出戰爭形勢的緊迫。D.“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贊頌了邊關戰士的戰斗意志和誓死為國的壯志豪情。46.下列對《雁門太守行》賞析有誤的一項( )(3分)A.這首七言古詩,借用樂府詩題,描繪了場邊關戰爭,歌頌了守邊將士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B. 頷聯把激戰中的邊塞風光寫的很壯美,其中嗚咽的角聲,紫紅的秋色,創造出一種靜謐溫馨的氣氛。C. 頸聯中“易水”二字,使人聯想到戰國的刺客荊軻的《易水歌》。D. 尾聯中的“黃金臺”,相傳是戰國的燕昭王所筑,引用這個典故,作用是既與戰爭的地點相吻合,又是對天子和將士的稱頌。47.選出對《赤壁》這首詩理解有誤的一項( )(3分)A.該詩開頭從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寫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對歷史的詠嘆。B.“自將磨洗認前朝”為后兩句論史詠懷作鋪墊,使人心緒無法平靜。C.詩人一反傳統看法,認為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勝者就可能是曹操,歷史將被重寫。D.在這首詠史詩中,作者關注的重點是赤壁之戰,以兩位美女的命運來反映赤壁之戰對東吳政治軍事形勢的重大影響。48.對《赤壁》分析不當的一項( )(3分)A.作者并不從正面寫赤壁之戰的過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說其事,并以兩位美女的命運來反映赤壁之戰對東吳政治軍事形勢的重大影響。B.“折戟沉沙鐵未銷”,是說折斷的兵器埋沒在沙土中還沒有銹蝕。因為該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時間不長。C.“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是用假設口氣說的。假如當時的天氣、風向不給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戰就有可能被曹操取勝,那么“二喬”就可能被關在銅雀臺了。D.赤壁是東漢末年周瑜大敗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長江南岸,但詩人所詠之赤壁并非此處,而是湖北黃岡的赤鼻磯,故說此詩雖為詠史詩,其實也是借題發揮。49.下列理解分析《赤壁》有誤的一項( )(3分)A.杜牧是唐代一位有才華的詩人,可是一輩子受著大官僚的壓抑。所以,借周瑜的往事,以寄托自己的抑郁心情。B.前兩句詩寫得深情關注,看上去作者很重視這場古代的戰爭。C.后兩句寫得有點詼諧,近于說俏皮話,又似乎在貶低周瑜,其實不然,是在感嘆建立一番事業,沒有條件也無不可。D.詩人杜牧,來到赤壁,憑吊這個古代戰場的遺址,寫下了這首詠懷古跡詩,暗含感慨和寄托。50.對《赤壁》這首詩理解有誤的一項( )(3分)A.該詩開頭從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寫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對歷史的詠嘆。B.“自將磨洗認前朝”為后兩句論史詠懷做鋪墊,詩人心緒無法平靜。C.詩人一反傳統看法,認為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勝者就可能是曹操,歷史將重寫。D.在這首詠史詩中,作者關注的重點是赤壁之戰,以兩位美女的命運來反映赤壁之戰對東吳政治軍事形勢的重大影響。51.對《赤壁》這首詩理解有誤的一項( )(3分)A.本詩借周瑜與曹操的故事,表現詩人心中“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氣。B.這是一首詠史詩,前兩句借“折戟”而引出興趣,后兩句又以兩位美女的命運反應戰爭的結果。C.“東風不與周郎便”說的是歷史事實,正是因為這樣的情況才改變了動物的命運。D.本詩含有告誡唐朝的統治者不要有僥幸心理之意。52. 下列關于《漁家傲》這首詞的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這首詞延續了李清照清新活潑的詞風,有一種柔婉之美、B.“路長日暮”用來比喻人生少年,反映了詞人早年孤獨無依的痛苦經歷。C.詞末三句話的意思是大鵬鳥正乘飛向九萬里的高空。風突然停住了,我這般蓬草一樣輕的小船該如何吹去三座神山。D.這首詞寫出了詞人空有才華,不能為世人所用,加之長期漂泊,年老力衰,更感到彷徨無計,唯有通過幻想,向天帝傾訴,才能盡情地抒發胸中的憤懣。53.對《漁家傲》有關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天接云濤連曉霧”寫天上翻騰的云像涌起的波濤,與清晨彌漫的霧相連相接的美景。B.“星河欲轉千帆舞”寫銀河涌動,好像要倒轉過來,許許多多船帆在狂風中搖擺起舞。C.“學詩謾有驚人句”寫詞人自幼學詩,但少有佳句,沒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境界。D.“九萬里風鵬正舉”化用《莊子》中的名句,詞人希望能像大鵬一樣盡情地施展才能。54.下列對《漁家傲》這首詞賞析有誤的一項( )(3分)A.“路長日暮”,反映了詞人早年孤獨無依的痛苦經歷。B. 這首詞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大膽而又豐富的想象。C. 此詞寫夢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與天帝的問答,隱寓對社會現實的失望,對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D. 這就是被評家譽為“無一毫粉釵氣”的豪放詞,在她現在的詞作中是不多見的。55.下面對《漁家傲》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上片首先寫夜色將盡,滿天云霧中略見曙光,移動的天河中就像有千帆飛舞。B.“仿佛夢魂歸帝所”意思是說,作者仿佛脫離了塵世,進入了天帝生活的境界。C.下片中,作者埋怨自己因為致力于學詩而忘記了路程的遙遠和時間的漫長。D.全詞結尾,作者寄希望于得到“風”的幫助,進入一種美好的生活境界。56.下面對《漁家傲》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借寫實之景,為夢魂所思作了鋪墊。B.“報路長”和“嗟日暮”,表明作者自身處境的困頓以及內心感受的苦悶。C.作者借對想象中天帝所發之問的回答,來表明自己精神的寄托所在。D.詞作中對于開闊壯美的境界的想象,表現出作者內心一種剛健昂揚的氣概。三、文言文閱讀(一)[甲]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乙] 孟子曰:“桀、紂①之失下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②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③。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④也?!?br/>【注釋】① 桀、紂:指夏桀、商紂,古代的暴君。② 與:同“為”,替的意思。③ 爾也:而已。④ 壙(kuàng):原野。1. 解釋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具體含義。(4分)(1)寡助之至( ) (2)親戚畔之( )(3)所惡勿施爾也( ) (4)獸之走壙( )2. 甲文認為“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的結果是怎樣的,將這個句子寫在下面,并加以翻譯。(3分)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甲文說的“多助之至,天下順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繪。乙文中的這個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 乙文中說到的“桀、紂”,其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來解釋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5. 甲文說“得道者多助”,乙文說“得天下有道”。這兩個“道”的意思一樣嗎?說說你的理解。(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甲]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選自《富貴不能淫》)[乙]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師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聞麻橋人龐安常①善醫而聾,遂往求療。安常雖聾,而穎悟絕人,以紙畫字,書不數字,輒深了人意。余戲之曰:“余以手為口,君以眼為耳,皆一時異人也?!?br/>疾愈,與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蘄水郭門外二里許,有王逸少②洗筆泉,水極甘,下臨蘭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③?!笔侨談★嫸鴼w。(蘇軾《游沙湖》)【注解】①龐安常:名安時,字安常,宋代蘄水人。世代從醫,頗有名氣。②王逸少: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字逸少。③休將白發唱黃雞:意思是不要因為年老就唱起“黃雞催曉”、朱顏已逝那種消極悲觀的歌曲。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戒之曰 必敬必戒 B.是焉得為大丈夫乎 得志C.居天下之廣居 妾婦之道也 D.管夷吾舉于士 入則無法家拂士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軍士吏被甲C.曾益其所不能 D.是日劇飲而歸3.下列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 B.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C.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 D.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1)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余以手為口,君以眼為耳,皆一時異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據孟子關于“大丈夫”的論斷,有人認為蘇軾亦是“大丈夫”,你是否贊同,請結合乙文,談談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甲]人恒過,然后能改;......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選自《孟子》)[乙]淮北蜂毒,尾能殺人;江南蟹雄,螯能敵虎,然取蜂兒者不論斗,而捕蟹者未聞血指①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蹤跡得其處,則夜持烈炬臨之,蜂空群赴焰,盡殪,然后連房刳取②。蟹處蒲葦間,一燈水滸,莫不郭索③而來,悉可俯拾。惟知趨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殞也固宜。 (選自《齊東野語》)【注釋】①血指:傷指 ②刳(kū)?。焊钊?③郭索:急競爬行的樣子 ④殞:死亡1.請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4分)(1)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_______________(2)入則無法以家拂士_______________(3)江南蟹雄,螯能敵虎______________(4)悉可俯拾______________2.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語句。(1)人恒過,然后能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惟知趨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殞也固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乙兩文的主要觀點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兩文在寫法上有什么共同特點?(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乙】魯公治①園,欲鑿池,父曰:“無地置土?!惫熘?。或曰:“土可壘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兒女顛躓②耶?”公復止?;蛟唬骸爸酵ㄖO欄護之,又何憂焉?”公從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園成必添仆婦,下房不足,甚可慮也?!惫q夷③不能決,事又寢④。【注】①治:修建。②顛躓:被東西絆倒。③猶夷:遲疑不決的樣子。④寢:停止。1.解釋下列加點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1)箕畚運于渤海之尾____________ (2)河曲智叟亡以應_____________(3)無地置土____________ (4)公遂止_____________2.用現代漢語翻譯甲文中畫線的句子。(6分)(1)寒暑易節,始一反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理解填空。(3分)甲文中①_________和智叟對比,一個高尚,一個平庸;②_________和智叟對比,一個擔憂,一個譏笑;③__________和智叟對比,一個熱心,一個冷漠。4.請根據文意,簡要概括愚公和魯公的性格特點。(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