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 元 備 課第一單元 本單元需用課時數 11單元內容領域分析 課程標準指出:數與代數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領域,在小學階段包括“數與運算”和“數量關系”兩個主題,學段之間的的內容相互關聯,由淺入深,層層遞進,螺旋上升,構成相對系統的知識結構。學生經歷在具體情境中運用數量關系解決問題的過程,感悟乘法模型的意義,提高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模型意識和初步的應用意識。主要內容 1—5的乘法口訣;口訣的應用。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學習1—5 的乘法口訣并能熟記,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2.能正確運用乘法口訣解決實際問題,經歷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在探索口訣記憶方法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3.形成初步的應用意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核心概念重 難點 1.3、4、5的乘法口訣。 2.1—5的乘法口訣的意義和編制。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習了乘法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乘法口訣的起始學習階段,為進一步學習乘法計算打下基礎。教材以“看雜技”為主線索,吸引學生投入到有趣的學習中,將累加所得的數編成兒歌,然后將兒歌進一步簡化編成乘法口訣,讓學生經歷輕松愉快的口訣編制過程,同時實現學科之間的整合。課 時 備 課第 一 單元 第1課時 授 課 日 期課 題 5的乘法口訣 課 型 新授課課標分析 內容要求:探索乘法的算理與算法,會簡單的整數乘法。 學業要求:知道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能口算表內乘法,形成初步的運算能力。 教學建議:在具體情境中,啟發學生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關注學生運算能力和推理意識的形成與發展。教學 目標重 難點 1.通過操作、交流、探索編制5的乘法口訣,在歸納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中理解口訣的意義,進一步滲透乘法的意義。利用多種記憶方法,熟練背誦5的乘法口訣。 2.引導學生經歷探索歸納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培養學生探索新知、自主學習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 3.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教 具 課件.小棒 安全提醒 教室、走廊、上下樓梯不擁擠不打鬧。教與學的活動 評價要點一、課前小游戲 師:同學們,我們先來做一個拍手的小游戲,好嗎? 教師和一位同學先示范,然后同桌一起邊說兒歌邊拍手。 兒歌:一只小手5個小手指,2只小手10個小手指。 3只小手15個小手指,4只小手20個小手指。 5只小手25個小手指。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大家喜歡看雜技表演嗎?看,演出就要開始啦! 學生觀看教材圖: 師:從舞臺上你了解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預設1:一輛小車上有5個人。一共有5輛小車。 預設2:有4串黃燈籠,每串有5個。有4串紅燈籠,每串有2個。 師:根據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三、合作探索,探究新知 師:現在我們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板書:3輛小車幾個人?4輛、5輛呢? (一)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課件出示合作要求,教師引導學生選擇方法組織活動。 1.可以用學具小棒來擺一擺。 2.可以用“小手”作為學具來數一數。 3.可以動手用不同的符號畫一畫、再算一算。 4.每個組完成三個問題,小組長負責填好操作記錄單。 (二)展示方法 師:每個小組選擇一個問題說說你們的研究方法。聽清老師的要求:匯報時先說說你研究的是哪個問題,然后說說你的研究方法。 預設1:我們解決的問題是“3輛小車一共有多少人”。我們用小棒擺的,我們擺出了3個5,用加法算式是這樣算的:5+5+5=15. 師:乘法算式怎樣列 乘法算式是“3×5=15”或者“5×3=15”。 (板書3個5相加 3×5=15) 小結:你看,小棒可是我們的好朋友,能更直觀地讓我們看出小車上的人數。 并且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 預設2:我們研究的是“4輛小車一共有多少人”。我們用的是“小手”。我們用一只“小手”表示1輛小車上有5個人,一共有4個5,伸了4只手,所以是4個5相加,列式:5+5+5+5+=20,改寫成乘法算式是:“4×5=25”(板書:4個5相加 4×5=20) 預設3:我們用畫圓圈的方法解決了“5輛小車一共有多少人”的問題。用加法算式可以這樣計算:5+5+5+5+5=25,寫成乘法算式是:“5×5=25”。 師:那“5×5”是什么意思呢?就是5個5相加。(板書:5個5相加 5×5=25) 師:2輛小車就是幾個5?誰會列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呢? 預設:2個5,5+5=10,2×5=10(板書:2個5相加 2×5=10) 師:1輛小車5個人,也就是幾個5?用乘法怎么表示呀 預設:1個5,1×5=5(板書:1個5 1×5=5) (三)編口訣,理解意義,背口訣 1.編口訣。 師:同學們,我們剛才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這些問題。我們知道了:一輛小車5個人,2輛小車10個人……老師發現我們不但解決了問題,還能編成一首小兒歌呢。你們還能接著編下去嗎? 預設:1輛小車5個人,2輛小車10個人,3輛小車15個人,4輛小車20個人,5輛小車25個人。(教師板書) 師:除了用兒歌,你們有沒有更簡單的記憶方法?(可以用乘法口訣) 師: 1輛小車5個人,1×5=5,誰來編一句呢?學生回答:一五得五。 (板書:一五得五) 2輛小車10個人,“2乘5得10”怎么編呢? (板書:二五一十 二五得十) 師:我們還有三句口訣沒有編完,請和你的同桌試著編一下剩下的3句口訣。 同桌兩人編口訣,教師巡視。 師:3輛小車15個人,怎么編呢?(三五得十五 三五十五) 師:同學們比較一下,“三五十五”、“三五得十五”這兩句口訣,哪句更簡練?三五十五?。ò鍟喝迨澹?師:現在我們再回過頭來看,(老師指“二五一十”、“二五得十”)這兩句選哪一句呢? 學生回答:二五一十! 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揭示課題:全班一起朗讀,揭示本節課學的新知識——5的乘法口訣。(板書課題) 2.理解口訣的意義。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這5句乘法口訣。你有什么發現? 預設:我發現豎著看,第一個數是1、2、3、4、5,第二個數都是5。 從“一五”、“二五”一直到“五五”,一個比一個多一個5。列算式用的是數字,口訣是大寫數字。 師:“三五十五”這句口訣,你們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嗎?學生回答:3個5相加。 師:那“四五二十”是什么意思呢?學生回答:4個5相加。 小結:從上往下看,依次多5,從下往上看,依次減5。5的乘法口訣,表示幾個5相加。 3.記憶口訣。 師:有個馬虎的小朋友,一下子忘記了三五得幾了,誰能幫他想個辦法記起來呢? 預設1:可以用“二五一十”這句口訣,用10再加1個5,就是15。 預設2:知道“四五二十”,20再減1個5,就知道三五得幾了。 小結:知道“四五二十”了,咱們往下再減掉1個5。看來,同學們發現了口訣里的小秘密,同時也掌握了記憶乘法口訣的小竅門。學生自己先背一背,然后讓學生閉上眼睛再背一遍。 記憶口訣活動1:對口令的小游戲,同桌兩人邊拍手邊對口訣。 教師示范,同桌兩人活動。 記憶口訣活動2:教師說,學生對。 一五(得五),四五(二十),二五(一十),五五(二十五),三五(十五)。 (四)應用口訣(解決綠點問題) 師:現在我們就用我們剛學到的知識來解決綠點問題。板書:臺上一共有多少個黃燈籠?學生獨立做在練習本上。 預設1:求臺上一共有多少個黃燈籠,就是求4個5相加是多少,可以列加法算式:5+5+5+5 預設2:我是這樣算的:4×5=20或者5×4=20 師:你為什么這樣列算式呢?學生回答:因為圖上1串是5個黃燈籠,一共有4串。 那用哪一句口訣可以計算呢?預設:四五二十。 師:這兩種方法,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學生回答:乘法那一種,比較簡單。 列出乘法算式后,我們怎樣算出得數?學生回答:用我們剛學過的乘法口訣。 小結:對,乘法口訣的作用可大了,用乘法口訣算乘法的得數又對又快。 四、鞏固練習,應用提高 自主練習1-4。 小結:你們都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能夠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五、課堂總結,回顧反思 師:同學們,一節課的時間很快就要結束了。這節課你的收獲肯定也不少,誰來與大家分享一下? 小結:對!乘法口訣的作用可真不小。本節課我們通過看雜技小組合作解決問題、編兒歌、編口訣,同學們積極動腦、大膽表達,并會用口訣進行乘法計算。乘法口訣的作用可大了。下節課我們還要編出更多的乘法口訣。板書設計當堂檢測課 時 備 課第 一 單元 第1課時 授 課 日 期課 題 2的乘法口訣 課 型 新授課課標分析 內容要求:探索乘法的算理與算法,會簡單的整數乘法。 學業要求:知道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能口算表內乘法,形成初步的運算能力。 教學建議:在具體情境中,啟發學生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關注學生運算能力和推理意識的形成與發展。教學 目標重 難點 1.在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探索編制2的乘法口訣的方法,在歸納2的乘法口訣的過程中理解2的乘法口訣的意義。 2.經歷2的乘法口訣的編寫過程,引導學生找到口訣規律,尋找最佳的記憶方法。 3.通過找規律、歸納口訣,培養學生探索新知、自主學習的能力。 4.經歷歸納2的乘法口訣的過程,理解2的乘法口訣的意義。 5.熟記2的乘法口訣,并能運用口訣熟練地進行計算。教 具 課件.小棒 安全提醒 教室、走廊、上下樓梯不擁擠不打鬧。教與學的活動 評價要點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觀看了騎單輪車的雜技表演。今天咱們再一起來觀看一場精彩的頂竹竿表演好嗎?請看大屏幕!演出開始了! 師: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 預設1:有5個小朋友頂竹竿;每個竹竿上有2個人。 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預設2:竹竿上一共有多少個人? 3根竹竿上有多少個人? 2根竹竿上有多少個人? 預設3:一共有多少個紅燈籠? ……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一)編口訣,體會乘法與加法的關系 1.動手操作。 出示問題:我們先小組合作來解決竹竿上一共有幾個人的問題。在合作探究前,先來看看老師給大家的溫馨提示(點擊課件,見圖2)。 匯報交流:同學們都有了自己的研究成果,現在每個小組選擇一個問題,說出你們的研究方法。(教師提示:先說出問題,再說出解決方法) 預設:我們小組的問題是:3根竹竿上有多少個人?用擺小棒的方法(見圖3)解決的。 展臺展示學習單: ( 3 )個2 (教師板書:3個2相加 3×2=6 預設:我們小組的問題是:4根竹竿上有多少個人?用“表演”的方法。(學生上臺表演)我們小組有4個人,每人有兩條腿,一共有8條腿,所以4根竹竿上一共有8個人。 展臺展示學習單: ( 4 )個2 (教師板書; 4個2相加 4×2=8) 預設:我們小組的問題是:5根竹竿上有多少個人?用畫“圓圈”的方法。(見圖6) 展臺展示學習單 ( 5 )個2 (教師板書:5個2相加 5×2=10) 師:那么2根竹竿上有多少人呢? 預設:2根竹竿上有4個人,就是2個2相加,列出加法算式:2+2=4 列出乘法算式:2×2=4 ( 教師板書:2個2相加 2×2=4) 師:那一根竹竿上呢? 預設:1根竹竿上有2個人,就是1個2,列出乘法算式就是:1×2=2 (教師板書:1個2 1×2=2) 2.編寫口訣。 師:我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上面的問題,現在我們知道了1根竹竿上2個人,2根竹竿上4個人,不但解決了問題,還可以像學習5的乘法口訣一樣編成兒歌呢!你能繼續編下去嗎? 預設:3根竹竿6個人,4根竹竿8個人,5根竹竿10個人 課件出示兒歌(見圖8),學生再齊讀一遍。 師:除了兒歌,你有沒有更簡捷的記憶方法呢? 預設:可以像上節課學的5的乘法口訣一樣,編一個2的乘法口訣。 師:我們同學真聰明,都能學以致用了?,F在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2的乘法口訣吧!老師先編出前兩句: 1根竹竿上2個人 1×2=2 一二得二 (板書:一二得二) 2根竹竿上4個人 2×2=4 二二得四 (板書:二二得四) 請同學們同桌合作,一起編寫剩下的三句。 3根竹竿上6個人 3×2=6 二三得六 (板書:二三得六) 4根竹竿上8個人 4×2=8 二四得八 (板書:二四得八) 5根竹竿上10個人 5×2=10 二五一十 (板書:二五一十) 課件出示口訣(見圖9),學生齊讀。 師: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2的乘法口訣。 (板書課題:2的乘法口訣) 3.理解口訣。 師:現在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5句口訣。你有什么發現呢? 預設: (1)豎著看口訣:第一列的數分別是:一、二、三、四、五。 (2)豎著看口訣:第二列的數都是:五。 (3)得數從上到下,依次加五。 師:我們同學真厲害,發現了這么多。那誰能告訴老師:二三得六,這句口訣表示什么意思? 預設:表示3個2相加。 師:現在有個馬虎的小朋友,忘記“二四得幾”了,你能幫他解決嗎? 預設:二三得六,再加一個二,就是八;二五得十,再減一個二,就是八。 4.記憶口訣。 課件出示口訣,采取多種有趣的活動形式: 讓學生看著課件集體讀;可以讓學生自己背;師生對口令;二人對口令;小組開火車;男、女生對抗賽。 (二)體會用口訣解決問題的簡便性 師:現在我們再來看看雜技場的舞臺布置。你能提出用2的乘法口訣解決的問題嗎?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匯報交流: 師:求“臺上一共有多少個紅燈籠”就是求什么?怎樣列式?用哪句乘法口訣計算的? 預設1:我的問題是:紅燈籠一共有多少個? 預設2:2×4=8(個) 用的口訣:二四得八 預設3:4×2=8(個) 用的口訣:二四得八 師:仔細觀察上面的算式及用的口訣,你有什么發現呢? 預設:2×4=8,4×2=8用的口訣都是二四得八。 師:一句口訣對應兩個算式。 師:現在我們編寫2的口訣了,想不想來挑戰一下自己呢? 出示問題:1×1=?它表示什么意義呢?可以編出什么口訣? 預設:1×1=1,因為1×1表示1個1,所以結果是1,可以編出口訣:一一得一。 三、課堂小結,鞏固新知 師:愉快的時光總是短暫的,現在我們從下面三個方面來回顧一下本節課的內容: 四、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1.基礎題。 2.提升題。 3.拓展題。板書設計當堂檢測課 時 備 課第 一 單元 第1課時 授 課 日 期課 題 3、4的乘法口訣 課 型 新授課課標分析 內容要求:探索乘法的算理與算法,會簡單的整數乘法。 學業要求:知道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能口算表內乘法,形成初步的運算能力。 教學建議:在具體情境中,啟發學生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關注學生運算能力和推理意識的形成與發展。教學 目標重 難點 1.結合具體情境,通過操作、交流,探索編制3、4的乘法口訣的乘法口訣,在歸納3、4的乘法口訣的過程中理解口訣的意義。 2.利用師生、生生對口訣等形式多樣的記憶方法,引導學生找到口訣規律,熟練背誦3、4的乘法口訣。 3.通過找規律、歸納口訣,培養學生探索新知、自主學習的能力,初步感受函數思想。 4.經歷探索歸納3、4的乘法口訣的過程,理解3、4的乘法口訣的意義。教 具 課件.小棒 安全提醒 教室、走廊、上下樓梯不擁擠不打鬧。教與學的活動 評價要點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看到頂桿的雜技表演,學到了2的乘法口訣。今天我們繼續去看雜技,看看有沒有驚喜呢? 教師播放課件:出示情境圖。 師:哇!仔細觀察,我們能發現哪些數學信息? 二、你問我說,善于思考 (一)觀察交流,提問題 預設:1個小丑拋3個球;每3個小丑一組表演晃板;每組有3個紅燈籠。 師:根據你們發現的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呢? 預設:3個小丑耍幾個小球? 表演晃板一共有多少人? 一共有幾個紅燈籠? 3個小丑頂幾個碗? 一共有幾個黃燈籠? (二)討論交流,解決問題 1.動手操作。 師: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問題。小明說他能借助兒歌來編3的乘法口訣呢,你想不想和他比一比呀?好, 我們先來解決:2個小丑耍幾個小球? 獨立完成后小組交流。 合作要求: (1)用學具小棒、圓貼來擺一擺。 (2)動手畫一畫、算一算。 生生交流,并匯報。 交流后,師板書:2個小丑6個球 3+3=6 2個3相加 2×3=6 師:那能說說為什么這樣寫嗎?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師:2×3表示什么? 小結:教師評價并鼓勵:你真了不起,還知道乘法的意義。2×3表示2個3相加。 師:那小朋友們,誰能想老師剛剛書寫解決3個小丑耍幾個小球? 生生交流,并匯報。 板書: 3個小丑9個球 3個3相加 3×3=9 2.類比推理,發現規律。 類似方法解決剩下的問題,最后板書: 4個小丑12個球 4個3相加 4×3=12 5個小丑15個球 5個3相加 5×3=15 師:怎么記住3的乘法? 預設:用口訣。一三得三 師:學生一邊說老師一邊板書: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三四十二 三五十五 師:仔細觀察這2句乘法口訣,你有什么發現? 預設: (1)第一個字分別是一、二、三、四、五,每次增加一個; (2)第二個字都是三,說明每次都增加一個三; (3)最后的結果也都依次增加一個三,往上依次減少一個三; (4)口訣用大寫來書寫。 3.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師: 表演晃板一共有多少人?怎樣列乘法算式?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式解答。 預設:4個3相加多少? 4×3=12(只) 3×4=12(只) 小結:乘法表示求相同數的和。交換兩個因數位置幾不變。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解決問題。 3個小丑頂幾個碗? 小組討論后交流。 交流后,師板書:2個小丑頂碗8個球 4+4=8 2個4相加 2×4=8 師:2×4表示什么?生:2個4相加。 師:那小朋友們,誰能想老師剛剛書寫解決3個小丑頂幾個碗? 生生交流,并匯報。 2.類比推理,學生發現規律,自己總結類似方法解決剩下的問題。 最后板書: 4個小丑16個碗 4個4相加 4×4=16 5個小丑20個碗 5個4相加 5×4=20 3.學生總結4的口訣。 師:怎么記住4的乘法? 預設:用口訣。一四得四 師:學生一邊說老師一邊板書: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四五二十 師:仔細觀察這4句乘法口訣,你有什么發現? 預設: (1)第一個字分別是一、二、三、四,每次增加一個; (2)第二個字都是四,說明每次都增加一個四; (3)最后的結果也都依次增加一個四,往上依次減少一個四; (4)口訣用大寫來書寫。 4.利用4的口訣解決問題。 一共有幾個黃燈籠?怎樣列乘法算式?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式解答。 預設:4個4相加多少? 4×4=16(個) 小結:乘法表示求相同數的和。 三、點撥提升,善于歸納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掌握了3、4的乘法口訣,體會了乘法的意義,請同學們回顧剛才的學習過程。 (一)觀察交流,發現規律 (二)記憶口訣 四、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一)把口訣填完整(自主練習第1題) (二) 填一填(自主練習第2題) (三) 出示自主練習第3題 (四) 出示自主練習第4:靈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板書設計當堂檢測課 時 備 課第 一 單元 第1課時 授 課 日 期課 題 乘加乘減混合運算 課 型 新授課課標分析 內容要求:探索乘法的算理與算法,會簡單的整數乘法。 學業要求:知道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能口算表內乘法,形成初步的運算能力。 教學建議:在具體情境中,啟發學生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關注學生運算能力和推理意識的形成與發展。教學 目標重 難點 1.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經歷用乘加、乘減混合運算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并掌握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2.通過乘加、乘減混合運算解決問題的解決,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3.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初步建立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模型,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進一步形成獨立思考、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4.理解并掌握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順序,理解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數量關系,初步掌握解決兩步計算問題的一般思路和解題策略。教 具 課件.小棒 安全提醒 教室、走廊、上下樓梯不擁擠不打鬧。教與學的活動 評價要點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喜歡擺積木嗎?有一位小朋友也喜歡擺積木,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圖片上擺的積木是什么圖形的? 學生觀看課件(見圖1),會發現積木的形狀是小正方體。 師:仔細觀察,這些正方體是怎么擺的? 預設1:橫著擺,一行擺5個,擺了3行,還多了2個。 預設2:豎著擺,有2行擺4個,有3行擺了3個。 預設3:豎著擺,一行擺3個,有這樣的5行,還多了2個。 師: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預設:一共有多少個正方體? 二、探究方法,建立模型 (一)獨立思考,列出算式 師:那一共有多少個正方體? 預設:17個。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預設1:一個一個數的。 預設2:我可以計算出來。 師:用自己的方法在本子上算一算。 學生獨立列式,教師巡視。 (二)組內交流,歸納方法 師:愿意把你的方法和小組內的同學分享嗎?要求說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學生小組交流,教師巡視。 (三)匯報交流,建立乘加模型 師:哪個小組來說一說你們組是怎樣算的? 預設1:我們小組是這樣算的,一橫行有5個,有這樣的3行,就是5+5+5=15,再加上2個,一共有17個,列式是:5+5+5+2=17(個) 預設2:我們小組和第1組想的一樣,先算一行有5個,有3行,3×5=15,再加上2個,列式是:5×3+2=17(個) 預設3:我們小組是這樣算的,一豎行有3個,有這樣的5行,3×5=15,再加上2個,一共有17個,列式是:5×3+2=17(個) 預設4:我們小組是這樣算的,有2豎行,一行有4個,2×4=8;有3豎行,一行3個,3×3=9,再把它們的和加起來是17個,列式是:2×4=8,3×3=9,8+9=17(個) 教師組織學生邊交流,邊思考,弄清楚所列算式分別求的是圖中的哪一部分,交流中明確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師:剛才同學們用了這么多的方法,都算出一共有17個正方體。仔細觀察同學們列的算式,你有什么發現? 預設1:5+5+5是3個5相加,可以寫成3×5. 預設2:5×3+2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 預設3:5×3+2這樣計算比較簡單。 預設4: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 小結:像5×3+2這樣,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叫作乘加(板書課題乘加)。 師:在乘加算式里,我們怎樣計算? 預設:在乘加算式里,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教師相應小結并板書: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三、初步感悟,深化模型 (一)匯報交流,建立乘減模型 師:剛才我們求正方體的個數,用了乘加的方法解決了問題,老師還發現同學們還有不同的方法,哪個小組來講一講? 預設:我們小組把第4行的正方體也看作5個,先算4個5是20,再減去3個,這樣列式:5×4-3=17(個)。 教師組織學生邊交流,邊思考,弄清楚所列算式分別求的是圖中的哪一部分,交流中明確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師:在這個算式里,你發現了什么? 預設1:算式中有乘法和減法。 預設2: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 小結:像5×4-3這樣,既有乘法又有減法的算式,叫作乘減(板書乘減)。 師:在乘減算式里,我們怎樣計算? 預設:在乘減算式里,要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教師相應小結并板書: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二)總結方法,深化模型 師:剛才我們用乘加、乘減混合運算求出了小正方體的個數。觀察乘加、乘減的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預設1:算式中都有乘法。 預設2:計算時都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和減法。 小結:乘加、乘減混合運算,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減法。 (三)解決綠點問題 師:我們再看這幅圖(見圖2)。圖上有許多小圓片,你能算算一共有多少個小圓片嗎?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 全班匯報交流。 師:誰把你的方法跟大家交流一下? 預設1:4+4+4+4+2=18(個) 預設2:4×4+2=18(個) 預設3:4×5-2=18(個) 預設4:5×2+4×2=18(個) …… 小結:在乘加、乘減算式里,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和減法。 四、應用模型,解決問題 1.一共有多少個菠蘿? 結合學生回答,引導學生說說是怎樣算的,并強調運算順序。 2.一共有多少個正方形? 五、引導總結,構建網絡 1.回顧梳理。 教師帶領學生回顧一節課的學習歷程,總結數形結合的方法。 2.收獲總結。 師: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 預設1:我認識了乘加和乘減,知道了怎樣算,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和減法。 預設2:數形結合的方法真好,我們更容易理解。 預設3:今天我們小組交流學習得很好,我還代表我們小組發言,我很高興。 師:在我們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希望同學們用我們學到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板書設計當堂檢測 1.口算下列各題。 2.一共有多少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