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數學學科單元備課單元序號 一 單元主題 《1-5 數的認識和加減法》 課時數 7備課人教 學 目 標 知識目標: 1.各數的認識及讀寫。 2.數的順序及大 小比較;用數表示物 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 3. 數的加減運算。 技能目標: 1.會讀寫 1-5 各數,能夠說出 1-5 各數的意義,能用這些數表示物 體的數量。 2.能比較 1-5 數的大小,能說出 1-5 數的順序,能區分幾和第幾。 理解目標: 理解加減法運算的含義,能正 確進行 1-5 數的加減運算;能運 用 1-5 的數和數的運算解決問 題。重 難 點 重點: 1.各數的認識及讀寫。 2.數的順序及大 小比較;用數表示物 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 難點:數的加減運算。素 養 核 心 在數概念的建立過程中,會用數字、符號或圖形進行表示和交流,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 要目標之一,而初步建立數感、符號意識也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之一。本單元要落實的核心 素養主要表現為:數感、運算能力、符號意識、模型意識、應用意識。 數感:理解數的意義,能用數表示物體個數或事物順序。 符號意識:會運用符號表示數量或數量關系。 模型意識:能用加減法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運算能力:能夠進行 1-5 數的加減法運算。 應用意識:能將數與運算的知識應用于生活。教 材 分 析 二、教材分析 1.縱向分析: 本單元是數的認識與數的運算的起始單元。數的認識主要是幫助學生建立數概念, 即:理解數的意義;理解和掌握數的概念;初步體會數是對數量的抽象,感悟數概念本 質上的一致性,形成數感和符號意識。數的運算即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感悟數與運算 之間的密切關聯,體會數與運算本質的一致性,形成運算能力和推理意識。 2.橫向分析: 青島版的學習路徑: 1-5 數的認識→第幾和比大小→1-5 數的加法→1-5 數的減法人教版的學習路徑: 1-5 數的認識→比大小→第幾→分與合→1-5 數的加減法→0 的認識和加減法 北師大版的學習路徑: 0-10 的認識→比大小→5 以內數的加減法→10 以內數的加減法 【相同點】 1.數的認識要經歷數的抽象過程。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數的意義的抽象,二是數 的符號化。數的意義的抽象,主要是通過數數活動來實現;數的符號化,主要通過計數 活動來實現。 2.在數的認識教學過程中,都引導學生體會計數單位的累加以及數的順序,滲透一 一對應的思想。 3.在數的運算教學過程中,都體現了引導學生建模的過程,都是借助現實情境進行 抽象和概括,引導學生理解加減法的意義;都讓學生經歷了“實物→圖形→數或算式→ 實物”的建模過程。 【不同點】 1.北師大版將 1-5 數的認識和加減法分成兩個單元呈現,弱化了序數和數的分與合 的知識。 2.青島版與人教版、北師大版相比,密切情境之間的聯系,構成“情境串”,形成 “問題串”,引導學生在“問題串”中系統地學習。 3.青島版沒有關于“0”的知識的學習,其他兩個版本都把 0 的認識及加減法作為 一個課時來學習。學 情 分 析 1.前測試題 2.前測分析學 情 分 析 【認知基礎】 大多數學生已經具備了一些基礎的數學概念,這些概念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積累 的。許多孩子在學前就已經能夠數數,能夠進行數的大小比較,甚至能夠進行簡單的 10 以內 數的加減運算。 【學習障礙】 1.數字書寫:對數字的結構和筆順沒掌握。 2.加減計算:口算水平參差不齊,靠點數、數手指等方式計算。 3.基數序數:此內容學前接觸較少,理解不深刻。 4.發現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比較弱。 【對應策略】 1.規范書寫:示范引領+分步指導+多媒體輔助,講解每個數字的筆順、占格位置以 及書寫要點。 2.利用直觀教具輔助,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概念和運算,加深對計算的理解。 3.注重活動體驗。引導學生在“做中學”“用中學”,使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 4.創設情境,提供豐富素材,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和分析,通過教師示范,為學 生提供方法和思路上的引導。評 價 標 準評 價 標 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