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漁家傲 秋思導學案單元 第六單元 課時 1 課型 新授課 授課人目標確定依據 新課程標準主張中學語文教學應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質,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精神。養成良好的學習和使用語言的習慣。學習目標 1. 訓練朗讀,培養學生的誦讀能力。2. 知道詩詞是通過描寫哪些意象來表情達意的。3. 品味賞析詩句。內容分析 全詞寫景抒情完美結合,將愛國情懷、思鄉之苦和建功立業的渴望交織在一起,構成了蒼涼悲壯的情調。并將視野擴展到塞下孤城、千嶂萬壑,著墨于軍旅生活,與盛唐邊塞詩相近,以悲景蒼莽的意境體現出崇高的壯美感,風格蒼涼悲壯,開宋代蘇辛豪放詞派的先聲,在詞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重難點 1 知道詩詞是通過描寫哪些意象來表情達意的。2. 品味賞析詩句。知識鏈接 【作者簡介】范仲淹,字希文,世稱“范文正公”,蘇州吳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仁宗時,擔任右司諫。景祐五年(1038年),在西夏李元昊的叛亂中,與韓琦共同擔任陜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協助平定叛亂。慶歷三年(1043年)與韓琦等人興起“慶歷新政”,歷時僅一年。因遭反對,被貶為地方官,晚年知杭州,皇佑四年(1052年)病逝于徐州。【背景簡介】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國家逐漸形成積貧積弱之勢,表面一片升平,實際上危機四伏。寶元元年,西夏元昊稱帝,宋廷調兵遣將,揚聲聲討,但事出倉促,每戰輒敗。1038年西夏大舉進攻宋朝,攻取今陜北數縣,延州成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陜西經略安副使兼知延州[延安],抗擊西夏,范仲淹擔任起組織西北戰線,力完狂瀾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軍制,團結上下,生產戍邊,漸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犯,他在西北邊塞生活達四年之久,對邊地生活與士兵的疾苦有較深的理解,治軍也頗有成效。當地民謠說道:“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這首詞就作于此時,一方面,表現出作者平息叛亂、反對侵略和鞏固邊防的決心和意愿,另一方面,也描寫了外患未除、功業未建以及久戍邊地、士兵思鄉等復雜矛盾的心情。【文化知識】1.衡陽雁去:是“雁去衡陽”的倒文,指大雁離開這里飛往衡陽。古代傳說,秋季雁南飛避寒,到衡陽即止。衡陽:今湖南省地名,舊城南有回雁峰,即因此得名。2.燕然未勒:是指沒有建立破敵的大功。據《后漢書》記載,漢和帝永元元年(89),東漢的將軍竇憲大破北匈奴,窮追北單于,曾登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燕然,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杭愛山。勒,在碑上刻字記功。這個典故道出了詞人守邊御敵,不勝不歸的決心。這兩句是本詞的名句。3.羌:古代西部少數民族,“五胡”之一。笛本出于羌中,故稱“羌管”。學法指導 古詩詞學習方法指導:1.讀題目2.讀作者(知人論詩、知世論詩)3.讀注釋或注序4.讀原文(寫什么景,抒什么情)學習過程 一、導入課文二、基礎知識1.給下列字注音塞( ) 嶂( ) 濁 ( ) 燕( ) 羌( )2.了解作者范仲淹,字____________,世稱“范文正公”,_____________ (朝代)政治家、文學家。我們學過他的作品《 》,知道他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政治抱負。這首詞中,漁家傲是_______名,秋思是詞的___________。3.讀懂詩歌,理解大意(學生概述,組內指正) 邊境上秋天一來風景全異,向衡陽飛去的雁群毫無留戀的情意。從四面八方傳來的邊地悲聲隨著號角響起。重重疊疊的山峰里,長煙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緊閉。 喝一杯陳酒懷念家鄉遠隔萬里,可是燕然還未刻上平胡的功績,回歸無法預計。羌人的笛聲悠揚,寒霜撒滿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將軍頭發花白,戰士灑下眼淚。三、.品讀全詞(一)讀詩歌1、(自由讀一遍) 提出有質疑的地方,大家一起解決(看看注釋 處理好字音 節奏 感情)2、個人表現讀 (生品評:)3、理解性的齊讀一遍 (帶著感情讀出氣勢)(二)賞詩景1、找一找,上闋里我們看見了哪些“景”? 提示:雁去 長煙 落日 邊聲 千嶂 城閉 我看見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__圖。 (提示:落日歸雁,長煙落日 邊聲四起 古城落日 歸雁孤城 戍邊圖)2、這些景是扣著一個“異 ”而寫的?異在何處呢?明確:異寒 異聲 異勢(天冷 聲雜 城孤)3、品讀上闋說說:通過以上景致的描寫渲染出怎樣的氣氛?明確:荒涼 蕭瑟 肅殺 小結:可見詞人筆下西北邊境的秋景,是多么得悲涼奇異!也顯示出邊地生活的艱辛和軍事形勢的嚴重。4、此景會讓人產生什么樣的感覺 明確:悲涼 寂寞 孤獨 思鄉三、品悟詩情讓我們一起踏著文字,小組合作試著在下片中尋覓深藏詞人內心的那份情愫。用“我從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詞人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的句式。示例:我從“燕然未勒”這一典故中感受到了詞人戍守邊境的責任和想要建功立業的深深愛國情。提示:(濁酒一杯 思鄉 思親 )(燕然未勒 使命 責任 愛國 憂國) (悠悠羌曲 無奈 凄涼 別愁 )(人不寐 焦慮 苦悶 悲憤 擔憂 )(白發夫淚 悲愴 蒼涼 壯志難酬 痛心 )同學們帶著此情此意來配樂試背一遍。四、品析詩句1、用自己的話描述“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展現的畫面。崇山峻嶺之間,一縷輕煙裊裊升起,在落日的余暉中,一座孤城城門緊閉。描寫了一幅蒼涼蕭瑟的畫面。2、賞析詩句:“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提示:詩句意思+表現手法+思想感情)濁酒一杯”撲不滅思鄉情切;“燕然未勒”寫出了長期戍邊而破敵無功;所以產生“歸無計”的慨嘆。這兩句描寫了外患未除、功業未建以及久戍邊地、士兵思鄉等復雜矛盾的心情。五.積累曾經學過的有關描寫邊塞風光和將士心情的詩句1. 王維:《使至塞上》:“_______________,長河落日圓”2.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瀚海闌干百丈冰,_______________”3. 王昌齡:《從軍行》:“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4.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夜闌臥聽風吹雨,_________________。”5.王翰:《涼州詞》:“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六、課堂小結:一曲《漁家傲》唱出了范仲淹的思鄉愛國,唱出了他的無奈與悲傷,也寫出了他的壯志難酬,更讓我知道了他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道不完的情懷,寫不盡的思鄉,希望范仲淹那偉大的人格永遠激勵著我們每一位中國人!七、背誦全詞整理學案 1、雙色筆完善導學案,仍有疑難再次請教小組長或展示組。2、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提示:可從寫法,形象,情感等方面回答)達標測評 1.上片間接點明季節一個詞是__________。2.“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描繪出了一幅什么樣的景象?由此可以聯想到王維《使至塞上》的什么詩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揭示詞作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詞是作者邊地生活經歷的寫照,反映了邊塞生活的艱苦,表達了戍邊將士思念家鄉、為國建功的情懷。B.這首詞通過“塞下”“長煙落日”“霜”等詞語寫出了邊塞秋季的景色特點。C.“衡陽雁去無留意”一句是說,衡陽的大雁飛去,沒有絲毫想留下來的意思。D.“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揭示了詞人和征夫們的矛盾心理:思鄉而不能回,因為尚未達到建立軍功、勒石燕然的目的。5.下面對這首詞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塞下秋來風景異”中的“異”字,寫出了邊塞秋天的景物與江南一帶不同。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樣并列的山峰。C.“濁酒一杯家萬里”形象地寫出了戍守邊關的將士們的思鄉之情。D.“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出了邊關雖然寒冷,但有羌管鳴奏,生活并不艱苦。6、請寫出兩句思鄉的詩句:7、請寫出兩句愛國的詩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