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音樂課人音版五年級上冊音《雨花石》教學設計一、教學內容人音版五年級上冊《雨花石》二、教材分析《雨花石》是一首旋律優美、深情的歌曲,采用了 2/4 拍,歌曲為二段體結構。A 段旋律平穩、抒情,表現了雨花石樸實無華的品質;B 段旋律激昂、堅定,表達了對先烈的敬仰和緬懷之情。歌曲通過借物喻人的手法,抒發了人們對英雄的崇敬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三、學情分析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和感知能力,他們對于音樂的表現力和創造力也有了一定的發展。然而,對于歌曲中蘊含的深刻情感和音樂的表現力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的引導和啟發。四、教學目標(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 通過學唱歌曲,激發學生對革命先烈的敬仰和緬懷之情,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2.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習雨花石默默奉獻的精神。(二)過程與方法1. 運用聆聽、演唱、分析等方法,讓學生深入理解歌曲的內涵和情感。2.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能力。(三)知識與技能1. 學生能夠準確、流暢、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雨花石》。2. 掌握歌曲中的節奏變化、裝飾音等音樂知識,提高演唱技巧。3. 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力,能夠對歌曲進行簡單的改編和創作。五、教學重點1. 用抒情、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表達歌曲的情感。2. 理解歌曲中借物喻人的手法,體會雨花石所象征的精神。六、教學難點1. 歌曲中裝飾音和附點節奏的準確演唱。2. 把握歌曲情感的變化,做到聲音與情感的完美結合。七、教學方法講授法、演示法、欣賞法、練習法、探究法八、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鋼琴、雨花石實物、打擊樂器九、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 展示雨花石實物,讓學生觀察雨花石的外形特點。2. 講述雨花石的相關傳說和故事,引發學生的興趣。3. 提問學生:“你們覺得雨花石有什么樣的品質?”從而引出歌曲。(二)初聽歌曲1. 播放歌曲《雨花石》的音頻,讓學生閉上眼睛靜靜聆聽。2. 提問學生:“歌曲的速度是怎樣的?情緒是怎樣的?”3. 引導學生感受歌曲抒情、深情的風格。(三)學唱歌曲1. 教師范唱歌曲,學生跟隨歌曲輕輕哼唱,感受旋律。2. 帶領學生學習歌曲的節奏,重點練習附點節奏和裝飾音,通過打拍子、念節奏等方式進行。3. 逐句教唱歌曲的旋律,注意糾正學生的音準和發聲方法。4. 學生跟隨鋼琴完整演唱旋律,教師強調聲音的連貫和氣息的控制。5. 加入歌詞演唱,引導學生理解歌詞的含義,注重情感的投入。(四)歌曲分析1. 引導學生分析歌曲的結構,指出 A 段和 B 段在旋律、節奏、情緒上的不同。2. 讓學生分組討論:“A 段和 B 段分別表達了怎樣的情感?”3. 每組派代表發言,教師進行總結和補充。(五)歌曲表現1. 讓學生根據歌曲的情感,設計一些簡單的動作來表現歌曲。2. 可以選擇部分學生使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增強歌曲的表現力。3. 全體學生共同演唱歌曲,加入動作和伴奏。(六)拓展創作1. 引導學生對歌曲進行簡單的改編,如改變演唱速度、力度等。2. 分組進行改編和排練,然后展示改編成果。(七)課堂小結1. 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總結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和精神。2. 鼓勵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學習雨花石的品質,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十、設計意圖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和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和表現能力。導入環節通過展示實物和講述故事,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欲望。初聽歌曲讓學生對歌曲有初步的印象。學唱環節注重技巧和情感的培養。歌曲分析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歌曲。歌曲表現環節讓學生通過多種方式展示對歌曲的理解。拓展創作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課堂小結鞏固學習成果,進行情感教育。十一、板書設計《雨花石》1. 歌曲結構:A 段 + B 段2. 音樂知識:附點節奏、裝飾音3. 情感表達:A 段 - 抒情、樸實 B 段 - 激昂、崇敬十二、教學總結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學習,較好地掌握了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達。但在節奏的把握上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練習,在歌曲的改編創作方面,部分學生的創意還不夠豐富,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給予更多的引導和啟發。十三、教學反思在《雨花石》這節課的教學中,導入環節的實物展示和故事講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但在講述故事時可以更加生動有趣。學唱環節,對于個別學生的聲音指導還不夠細致。歌曲分析環節,學生的討論不夠深入,今后可以設置更具引導性的問題。拓展創作環節,學生的表現沒有達到預期,應該在之前提供更多的示例和思路。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讓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的魅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