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音樂6.2祝愿歌說課稿 課型 新授 課時 1 序號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音樂第六單元“愛滿人間”中的第二課《祝愿歌》。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評價以及板書設計等方面來展開我的說課。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 《祝愿歌》是一首充滿活力和溫情的歌曲,它以簡潔明快的旋律、真摯美好的歌詞,表達了對他人的深深祝愿。在本單元“愛滿人間”的主題下,這首歌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感受音樂中蘊含的情感力量,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積極向上的美好品德,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演唱技巧和音樂表現力。 2. 歌曲特點 歌曲為 2/4 拍,節奏較為規整且富有動感,旋律流暢自然,音域適中,適合五年級學生的演唱水平。歌詞通俗易懂,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他人的祝福之情,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能夠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和演唱經驗,他們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和節奏感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能夠較好地把握一些常見的節奏型和音準。在情感方面,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已經開始有了較為豐富的情感體驗,并且樂于通過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然而,在演唱技巧的細膩處理和情感的深入表達上,仍需要教師進一步的引導和啟發。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分析和學情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歌曲《祝愿歌》的節奏、旋律,準確地演唱歌曲,包括高音部分的穩定發揮和裝飾音的恰當處理。 理解并掌握 2/4 拍的強弱規律,能夠運用恰當的肢體語言或打擊樂器為歌曲進行伴奏,增強節奏感和音樂表現力。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聆聽、哼唱、視唱、分析等多種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音樂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和分析能力。 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交流與合作中共同探討演唱技巧和情感表達,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創新思維。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感受歌曲中蘊含的美好祝愿之情,激發學生關愛他人、珍惜生活的積極情感,使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獲得情感的陶冶和心靈的升華。 四、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準確地演唱歌曲《祝愿歌》,把握好歌曲的節奏、音準,尤其是高音部分“6 6 5 3 2 3”的穩定演唱。 體會歌曲的歡快情緒,用明亮、富有彈性的聲音表達出對他人的祝愿,在演唱中展現出歌曲的活力與熱情。 2. 教學難點 理解歌曲的情感內涵,并能夠通過細膩的演唱技巧,如力度的變化、節奏的松緊把握等,將情感自然地融入到歌聲中,避免生硬的情感表達。 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在合唱部分實現各聲部的和諧統一,達到較好的合唱效果,同時引導學生在伴奏與演唱的配合中找到恰當的平衡。 五、教學方法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我將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 講授法:講解歌曲的創作背景、音樂知識和演唱技巧要點,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系統的認識。 2. 欣賞法:通過播放歌曲音頻和視頻,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歌曲的整體風格、旋律特點和情感表達,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3. 練習法:安排學生進行節奏練習、發聲練習、視唱練習和演唱練習,使學生在反復練習中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提高演唱水平。 4. 小組合作法: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排練和展示,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創新能力,同時在小組合作中共同解決演唱和表演中的問題。 5. 情境創設法:通過創設與歌曲情感相契合的教學情境,如講述相關故事、展示祝福場景圖片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情感內涵,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六、教學過程 1. 導入(5 分鐘) 播放一段充滿歡樂和溫馨氛圍的視頻,視頻內容展現人們相互祝福、慶祝的場景,如生日聚會、畢業典禮、節日慶典等,同時播放一些歡快的背景音樂,營造出濃厚的喜慶氛圍。 播放結束后,提問學生:“在這些美好的場景中,人們經常會做什么來表達對他人的心意呢?”引導學生回答出“送祝福”。然后教師繼續提問:“那你們知道有哪些方式可以表達祝福嗎?”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如送禮物、寫賀卡、說祝福語等。 教師接著說:“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學習一首可以用歌聲來傳遞祝福的歌曲,叫做《祝愿歌》,讓我們一起用美妙的歌聲為身邊的人送上最真摯的祝愿吧。”由此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2. 歌曲介紹(3 分鐘) 向學生介紹《祝愿歌》的創作背景:這首歌由谷建芬作曲,是一首廣泛流傳的表達美好祝愿的歌曲,它以簡潔而動人的旋律,傳達出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對他人的深情祝福,在各種歡樂的場合都經常被演唱。 簡單闡述歌曲的風格特點:歌曲旋律輕快流暢,節奏鮮明,具有濃郁的抒彩,能夠讓人在聆聽和演唱中感受到一種積極向上、充滿希望的情感力量。 3. 音樂知識學習(5 分鐘) 講解 2/4 拍的含義和強弱規律:2/4 拍表示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有兩拍,其強弱規律是強、弱。教師通過舉例說明和示范,讓學生直觀地感受 2/4 拍的節奏特點,如用拍手表示強拍,拍肩表示弱拍,帶領學生進行簡單的 2/4 拍節奏練習,如“X X | X X |”,讓學生逐漸熟悉這種節拍的韻律。 介紹歌曲中的裝飾音:找出歌曲中出現的裝飾音,如前倚音等,向學生講解裝飾音的作用和演唱方法,通過示范演唱讓學生感受裝飾音對歌曲旋律的美化效果,然后讓學生進行模仿練習,體會裝飾音的演唱技巧。 4. 歌曲學習(20 分鐘) 初聽歌曲:讓學生安靜地聆聽歌曲《祝愿歌》的音頻,引導學生感受歌曲的整體情緒、速度和旋律走向,同時讓學生在聆聽過程中思考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哼唱歌曲:再次播放歌曲,讓學生跟隨音樂輕聲哼唱,熟悉歌曲的旋律。在哼唱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注意歌曲的節奏特點和一些難點部分,如高音的出現位置等,讓學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演唱難度。 視唱曲譜:出示歌曲的曲譜,帶領學生逐句視唱。在視唱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的音準和節奏錯誤,對于一些較難的樂句,如含有裝飾音或高音的部分,可以進行重點示范和練習,幫助學生準確地掌握曲譜。 歌詞學習:讓學生朗讀歌詞,理解歌詞的含義,體會歌詞中所蘊含的美好祝愿。然后將歌詞帶入曲譜中進行演唱,教師引導學生用明亮、歡快的聲音演唱,注意聲音的彈性和連貫性,同時要表現出歌曲中的情感起伏。 5. 演唱技巧指導(7 分鐘) 發聲練習:帶領學生進行簡單的發聲練習,如“mi ma mi”“la lo la”等,讓學生用正確的發聲方法,找到聲音的高位置和氣息的支持,為歌曲演唱做好準備。 氣息控制指導:講解在歌曲演唱中氣息的運用方法,提醒學生在長音和高音部分要合理控制氣息,保持聲音的穩定和飽滿。例如在演唱“6 6 5 3 2 3”時,要深吸一口氣,然后緩緩地將氣息均勻地送出,使高音能夠穩定地唱出,并且保持音色的明亮。 情感表達技巧: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歌曲的情感內涵,通過力度的變化、節奏的松緊把握等演唱技巧來表現情感。如在歌曲的高潮部分,可以適當加強力度,加快節奏,以突出情感的強烈;而在一些抒情的段落,則可以減弱力度,放緩節奏,讓歌聲更加溫柔細膩,從而更好地傳達出祝愿之情。 6. 小組合作排練(10 分鐘) 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安排不同的任務,如有的小組負責演唱歌曲的主旋律,有的小組負責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如木魚、三角鐵、沙錘等),有的小組負責設計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或表演形式來豐富歌曲的呈現。 教師在各小組之間巡視,為學生提供指導和幫助。對于演唱小組,教師要關注他們的音準、節奏和情感表達;對于伴奏小組,教師要指導他們選擇合適的節奏型和樂器演奏方法,使其與演唱部分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對于表演小組,教師要鼓勵他們發揮創意,設計出與歌曲情感相契合的動作和表演形式。 7. 小組展示與評價(5 分鐘) 每個小組依次進行展示,展示后其他小組進行評價。評價內容包括演唱的準確性、聲音的質量、情感的表達、伴奏與演唱的配合、表演的創意等方面。教師在學生評價的基礎上進行總結評價,肯定學生的優點和努力,指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進的建議,鼓勵學生在今后的音樂學習和表演中不斷進步。 8. 課堂總結(2 分鐘) 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包括《祝愿歌》的演唱技巧、音樂知識、情感表達以及小組合作的成果等。 鼓勵學生在課后將這首充滿愛心的歌曲演唱給家人、朋友或身邊的人聽,用歌聲傳遞祝福,讓更多的人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和溫暖。 七、教學評價 1. 過程性評價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觀察學生的參與度、表現情況,如聆聽歌曲時的專注度、哼唱和視唱曲譜時的準確性、小組合作排練時的積極性和協作能力等,對學生進行及時的評價和反饋,給予學生鼓勵和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變化,如對音樂的興趣是否提高、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實踐活動等,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 終結性評價 通過學生在小組展示中的演唱表現、伴奏效果、表演創意等方面進行全面評價,評價結果作為學生本節課學習成果的重要依據。同時,也可以將學生的課堂表現和演唱評價記錄在學生的音樂學習檔案中,以便對學生的音樂學習情況進行長期的跟蹤和評價。 八、板書設計 我將采用主板書和副板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板書設計。主板書主要呈現歌曲的曲譜,讓學生在視唱和演唱過程中能夠直觀地看到曲譜,便于學習。副板書則用于展示 2/4 拍的節奏型、音樂知識講解、演唱技巧提示以及小組評價結果等內容。這樣的板書設計既簡潔明了,又能突出教學重點,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內容,謝謝大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