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第2單元 編程計算2.1計算機解決問題的過程必修1 數據與計算目錄1知識梳理2知識拓展3鞏固練習計算機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1.算法“算法”指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是計算機為了解決問題而需要執行的有序的、無歧義的有限步驟的集合。2.算法的描述方法:(1)用自然語言描述算法自然語言是指人類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語言,如漢語、英語等都是自然語言。特點:通俗易懂,但容易產生歧義,表示的含義往往不太嚴格。(2)用流程圖描述算法流程圖也稱程序框圖,是算法的圖形化表示方法。流程圖用一些圖形符號表示規定的操作,并用帶箭頭的流程線連接這些圖形符號,表示操作進行方向。特點:形象、直觀,更容易理解。常用流程圖符號及功能表示如下表:流程圖符號 名稱 功能 起止框 表示算法的開始或結束 輸入/輸出框 表示算法中數據的輸入或輸出 處理框 表示算法中數據的運算處理 判斷框 表示算法中的條件判斷 流程線 表示算法中的運行方向 連接符 表示流程圖的連續3.三種基本結構的流程圖算法的三種基本結構是順序結構、分支結構和循環結構。(1)順序結構是一種最簡單的基本結構,按照自上而下的先后順序依次執行程序語句。(2)分支結構也稱為選擇結構,是一種根據給定的條件進行判斷的結構。(3)循環結構是一種重復某一部分操作的結構。4.程序設計語言的發展程序設計語言經歷了從機器語言、匯編語言到高級語言的發展過程。(1)機器語言:由二進制的0、1代碼指令構成,能被計算機直接識別。特點:理解和記憶非常困難,并且容易出錯,編程效率極低。(2)匯編語言:是符號化的機器語言,采用英文助記符代替機器指令,比機器語言容易識別和記憶,從而提高了程序的可讀性。特點:是面向機器的語言,是為特定的計算機系統設計,屬于低級語言。(3)高級語言:更接近自然語言,不依賴于特定的計算機系統。特點:更容易掌握和使用,通用性更好,程序可讀性更強,也便于修改、維護。比較流行的高級語言有Java、C/C++及Python等。Python是一種面向對象的解釋型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發明于1989年,具有簡單、免費、開源和可移植性等特點。簡單:Python是一種代表簡單主義思想的語言,它的這種偽代碼本質是其最大的優點之一。免費、開源:可以自由地發布這個軟件,閱讀它的源代碼,對它做改動,把它的一部分用于新的自由軟件中。可移植性:由于它的開源本質,Python已經被移植在許多平臺上,如Linux、Windows、Android等。1.用計算機程序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是( D )。A.明確任務→建立表格→分析數據→形成報告B.確定主題→收集與選擇素材→規劃與設計→制作集成→評價修改C.需求分析→規劃與設計→素材的采集與加工→作品集成→發布與評價D.分析問題→設計算法→編寫程序→調試運行→檢測結果2.描述算法可以有多種方法,以下不是算法描述的方法( D )。A.流程圖 B.程序代碼C.自然語言 D.樹形圖DD3.將兩個變量互換的算法描述如圖所示,描述的方式是( D )。兩個變量互換的算法:S1. 定義三個同種類型的變量x,y,zS2. 輸入x和yS3. 使z=x,即將x中的內容放入zS4. 使x=y,即將y中的內容放入xS5. 使y=z,即將z中的內容放入yS6. 輸出x和yA.偽代碼 B.流程圖C.N-S圖 D.自然語言D4.在用流程圖描述算法時,表示判斷的圖形符號是( B )。A. B. C. D. 5.農夫帶羊過河;農夫返回;農夫帶狼過河;農夫帶羊返回;農夫帶蔬菜過河;農夫返回;農夫帶羊過河。這是經典的“農夫過河”問題的可行算法。該算法的結構是( A ) 。A.順序結構 B.選擇結構C.分支結構 D.循環結構BA6.如圖所示的流程圖表達的是( C )。A.順序結構 B.選擇結構C.循環結構 D.跳轉結構C7.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的發展一共經歷了三個階段,最早出現的編程加工語言是( C )。A.自然語言 B.匯編語言C.機器語言 D.高級語言8.高級語言更接近自然語言,并不特指某種語言,也不依賴特定的計算機系統,因而人們更容易掌握和使用,通用性也更好。以下選項中不屬于高級語言的是( C )。A.Java語言 B.Python語言C.匯編語言 D.VB語言CC9.關于Python語言的特點,以下選項中描述正確的是( B )。A.Python語言不支持面向對象B.Python語言是解釋型語言C.Python語言是編譯型語言D.Python語言是非跨平臺語言10.Python文件的后綴名是( C )。A..doc B..vbp C..py D..exeB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