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彩塑 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表 學科 授課年級 學校 教師姓名章節名稱 彩塑 計劃學時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理解彩塑的定義、分類以及中國古代各歷史階段彩塑的藝術特點,掌握欣賞彩塑作品的基本方法。 (2)通過對不同時期彩塑作品的學習與討論,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歸納能力,培養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的意識。 (3)激發學生對中國古代彩塑藝術的熱愛之情,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增強對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保護意識。教學重點 (1)從歷史發展角度掌握不同時期彩塑的藝術特點。 (2)了解敦煌、晉祠及“泥人張”等典型彩塑作品的特色。教學難點 (1)理解和把握彩塑藝術在歷史發展中的風格演變及其與時代背景的關聯。 (2)深入分析不同時期的彩塑作品(如敦煌石窟彩塑與“泥人張”彩塑)在藝術表現手法和主題內容上的異同。教學準備 (1)多媒體設備:投影儀、電腦、音響。 (2)《彩塑》原文及相關圖片資料。 (3)敦煌莫高窟、遼代華嚴寺、晉祠圣母殿、雙林寺、清末“泥人張”彩塑的典型作品圖片或視頻資料。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 (常規性活動,檢查學生出勤情況,調整學生狀態,為新課的開始做好準備。) 二、講授新課 導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索中國古代的藝術瑰寶——彩塑。彩塑不僅是中國雕塑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審美情趣。那么,什么是彩塑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它的基本概念。 (通過提問的方式調動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進入本節課的主題)教師:大家聽說過哪些與彩塑相關的故事或藝術品呢? (生:敦煌莫高窟、泥人張等)教師:非常好!同學們已經對彩塑有了一些了解,接下來我們將深入學習其基礎知識。 講解彩塑的基礎知識 教師: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第XX頁。(展示課本內容) 以黏土加上纖維物、河沙、水,揉合成的膠泥為材質,在木制的骨架上進行形體塑造,陰干后填縫、打磨,再著色描繪的作品稱彩塑。 教師:這段定義告訴我們,彩塑是以泥土為材料,經過一系列工藝加工而制成的藝術品。它不僅需要塑形,還需要繪制顏色。現在,我們來看看彩塑根據擺放位置可以分為哪幾類。 教師:(展示多媒體資料)彩塑主要分為四類: 石窟彩塑 廟宇彩塑 陵墓彩塑 民俗彩塑 教師:誰能說說這四類彩塑的特點分別是什么? 學生A:石窟彩塑一般位于洞窟內,與佛教文化有關;廟宇彩塑則多見于寺廟,主要供奉神祇;陵墓彩塑用于陪葬,具有強烈的宗教色彩;民俗彩塑更貼近生活,表現民間風俗。 教師:很好!你總結得非常到位。下面我們詳細了解一下一些典型的彩塑作品。 典型彩塑作品介紹 教師: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敦煌石窟彩塑。 教師:(展示多媒體資料)敦煌包括莫高窟(千佛洞)、西千佛洞和榆林窟。有時也將其中最大的莫高窟稱為敦煌石窟。 教師:敦煌地理位置特殊,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也是佛教傳入中國的重要通道。因此,莫高窟的彩塑不僅數量眾多,而且藝術價值極高。 教師:(繼續讀課文)敦煌境內有兩座山,兩山之間有一小片綠洲。據唐代記載,前秦建元二年,有位名叫樂撙的和尚,經過長途跋涉看到這一小片綠洲…… 教師:樂撙和尚的故事告訴我們,莫高窟的建立與佛教有著密切的聯系。 教師:現存的2000多身彩塑,無不閃爍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古代工匠們以純熟的技巧、高度的概括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把泥塑和彩繪巧妙地結合起來,塑造了許多造型優美、神態生動的藝術形象。 教師:同學們,通過這段描述,你們認為古代工匠在制作彩塑時需要具備哪些技能? 學生B:需要有很好的塑形技巧,還要會繪畫,最重要的是要有豐富的想象力。 教師:非常好!確實如此。接下來,我們再看看遼代華嚴寺彩塑的主要特點。 教師:(讀課文)遼代彩塑的塑造手法明顯繼承了唐代彩塑造型的嚴謹寫實,又在具體、精細、繁密中增添了婉麗的風韻。 教師:遼代彩塑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更加注重細節的表現。 教師:(展示宋代晉祠圣母殿的侍女像)宋代彩塑的主要藝術特征是以真人為依據,真實自然,具備凡人氣質,縮短了人與神的距離。 教師:(讀課文)《侍女像》進一步體現了人神統一的風格。這是晉祠圣母殿中十身侍女像之一。殿內共有43尊泥塑彩繪人像,這些塑像造型生動、姿態自然,尤其是侍女像塑造得更好。 教師:從這些侍女像中,你們能感受到什么? 學生C:感覺她們非常逼真,好像真的在說話一樣。 教師:對,這種逼真感正是宋代彩塑的一大特點。接下來,我們再看看明代的彩塑。 教師:(展示平遙雙林寺千佛殿的壁塑)在山西平遙雙林寺千佛殿四周的墻面上,有成百上千的壁塑,是圓雕、高浮雕和淺浮雕結合而成的。 教師:(讀課文)課本中的《童子觀世音》即是其墻壁上的一組雕像,風格獨特,形象生動,富有濃郁的民族特點,是該寺彩塑的精華。 教師:同學們,你們覺得這些雕塑有什么特別之處? 學生D:它們看起來很有動感,很生動。 教師:對,這些雕塑融合了多種雕刻技法,顯得非常生動。最后,我們看一下清末“泥人張”的彩塑。 教師:(讀課文)“泥人張”的彩塑藝術最突出的貢獻在于,將雕塑藝術功能重新開發,一改古代雕塑服務于陵墓和梵宇廟觀的宗旨,轉向對現實的人世生活的描寫,從而擴大了題材范圍。 教師:“泥人張”的作品更加貼近普通人的生活,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和世俗性。 教師:同學們,“泥人張”的彩塑藝術有哪些特點? 學生E:它們更關注現實生活,色彩豐富,刻畫細膩。 教師:非常好!“泥人張”的作品不僅色彩豐富,而且題材廣泛,深受人們喜愛。 討論與總結 教師:通過以上介紹,同學們對各個時期的彩塑有了初步的認識。從內容題材及表現形式看,它們有什么不同?請大家思考、討論。 學生F:唐代彩塑比較莊嚴,遼代彩塑注重細節,宋代彩塑更接近生活,明代彩塑技藝復雜,清代的“泥人張”則更貼近現實。 教師:大家說得非常好!每個時期的彩塑都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表現形式。通過這些彩塑作品,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發展歷程,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三、課堂小結 教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中國古代彩塑藝術的基本知識,了解了不同歷史時期彩塑的特點。希望大家通過這節課,能夠對彩塑藝術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下節課我們將繼續深入探討彩塑藝術的其他方面。謝謝大家!課后作業布置 (1)結合敦煌莫高窟、晉祠侍女像以及“泥人張”的彩塑作品,分析不同歷史時期的彩塑在藝術特點上的差異,并撰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2)選擇一種彩塑類型(如石窟彩塑、廟宇彩塑等),自行查找相關資料,介紹該類型彩塑的代表作品及其藝術特色,下節課與同學分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