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匈牙利狂想曲第二號 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學生能夠理解《匈牙利狂想曲第二號》的樂曲結構、風格特點等知識,通過聆聽、分析樂曲提高音樂鑒賞技能。(2)在欣賞樂曲過程中,學生學會運用音樂要素分析作品,掌握自主探究音樂作品的方法。(3)學生感受《匈牙利狂想曲第二號》中的民族情感與音樂魅力,提升對古典音樂的熱愛之情。教學重難點:(1)理解樂曲不同部分所表達的情緒及背后的民族性格內涵。(2)掌握樂曲獨特的節奏特點與演奏技巧。教學準備:(1)多媒體設備:PPT、音響設備、投影儀。(2)《匈牙利狂想曲第二號》樂譜。(3)李斯特生平及作品介紹資料。教學方法:講授法、欣賞法、討論法教學過程:一、導入問題導入。師:同學們,猜猜這位大師是誰?【課件】(生:可能是貝多芬,也可能是莫扎特。)(師:這位作曲家以他的匈牙利狂想曲而聞名。再猜猜看?)(生:是李斯特!)了解樂曲作曲家及相關知識。師:對,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正是李斯特的作品。李斯特是一位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少年時期他隨父母去了巴黎,在那里開始了他的音樂生涯。成名后,他回到了自己的祖國,廣泛收集了匈牙利民歌和吉普賽音樂,并創作了19首著名的匈牙利狂想曲。這些音樂作品充滿了匈牙利的熱情,特別是第二號匈牙利狂想曲最為著名。這首曲子不僅展示了他卓越的作曲技巧,還融入了豐富的民族情感。二、學習歌曲師:這首《匈牙利狂想曲第二號》是根據匈牙利民間舞曲查爾達什體裁寫成的,分為莊重慢板和奔放急板兩部分。前半部分在滯緩的節奏襯托下,低沉壓抑的旋律表現了匈牙利人堅韌不屈的性格。特別是在引子部分,右手彈奏長音,左手彈奏帶裝飾音的八分音符,大小和弦交替進行。這種聲音效果不宜太長,要具有力度和爆發感。接下來,樂曲在高音區反復并轉入輕快的舞曲風格,富有動力性。第二部分樂曲速度加快,先奏出主題,然后力度逐漸增加,速度越來越快,一個接一個富有個性的主題出現,音樂高潮不斷涌現,最終在狂熱中結束。(1)復習引子和第一部分。師:首先,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引子和第一部分的內容。請大家仔細聽這段音樂,并嘗試找出以下幾個特點:右手彈奏的長音左手彈奏帶裝飾音的八分音符大小和弦交替進行(播放引子和第一部分的音頻)(生:我聽到了右手的長音,而且左手的裝飾音很明顯。)(生:和弦的變化也很清晰。)師:非常好,請大家再次聆聽這段音樂,試著用手跟隨音樂做動作,模擬彈奏的感覺。(再次播放音樂,學生跟隨音樂嘗試模擬彈奏)(2)深入理解具有深沉情緒的旋律演奏。師:現在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這部分是如何通過音樂表達深沉的情緒的。請同學們注意以下幾點:滯緩的節奏如何影響情感表達?低沉壓抑的旋律如何表現悲憤?裝飾音的作用是什么?(播放引子部分的具體片段,學生邊聽邊記錄)(生:滯緩的節奏讓音樂聽起來更加沉重。)(生:低沉壓抑的旋律讓人感受到一種深深的悲傷。)(生:裝飾音讓音樂更有表情,增加了豐富性。)師:非常棒!這種低沉壓抑的旋律通過滯緩的節奏和裝飾音的運用,強烈地表達了悲憤的情緒。請大家再次聆聽并感受這種情感。(播放引子部分的音頻,學生進一步感受)三、拓展介紹李斯特及其它作品。師:李斯特除了創作了匈牙利狂想曲外,還有很多其他優秀的作品,如《愛之夢》和《超技練習曲》。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幾首他的代表作,放松一下心情吧。(播放李斯特的其他作品)總結師:通過今天的課程,我們學習了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號》,并通過分析引子和第一部分,感受到了音樂中的深沉情緒和悲憤情感。請大家總結一下今天的收獲。(生:我學會了如何從節奏、旋律和裝飾音等方面分析音樂的情感表達。)(生:我更了解了李斯特及其作品的特點。)(生:我感受到了匈牙利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師:非常好!希望大家能夠繼續深入探索李斯特和其他偉大作曲家的作品,領略音樂的魅力。課后作業:(1)復習《匈牙利狂想曲第二號》的引子和第一部分,嘗試用自己的話描述樂曲中的情緒變化。(2)聆聽李斯特的其他作品,比較與《匈牙利狂想曲第二號》在情緒和風格上的異同,并簡要記錄下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