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1 走近老師》教案學科 初中道德與法治 年級冊別 七年級上冊 共1課時教材 人教版 授課類型 新授課 第1課時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主要圍繞“走近老師”展開。通過學習古今模范教師的故事,學生將了解教師職業的重要性,學會全面認識和理解老師。教材內容包括教師的職業特點、作用以及新時代教師的發展方向。這些內容不僅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教師觀,還能激發他們對教師的尊重和熱愛之情。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從小學到初中的過渡階段,他們對教師的認識還比較模糊,缺乏系統的了解。雖然他們在小學階段已經接觸過多位教師,但對教師職業的理解多停留在表面。因此,本節課需要通過具體事例和互動活動,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教師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學生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成長,獲取知識的渠道多樣化,容易產生教師是否會被取代的疑問,這也是本節課需要重點探討的問題之一。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將能夠更加全面地認識教師,樹立正確的師生關系觀念。課時教學目標政治認同 1. 通過學習古今模范教師的故事,增強學生對教師職業的尊重和認同感。 2. 理解教師作為人類文明傳承者的重要地位,樹立正確的教師觀。 道德修養 1. 培養學生尊師重教的良好品德,懂得感恩和回報老師的辛勤付出。 2. 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尊重老師,遵守課堂紀律,積極與老師溝通交流。 法治觀念 1. 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的相關規定,明確教師的權利和義務。 2. 認識到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法律規定的責任承擔者。 健全人格 1. 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 2. 引導學生從教師身上學習優秀品質,塑造健全的人格。教學重點、難點重點 1. 教師的重要作用: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錘煉品格、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2. 教師作為人類文明傳承者的使命:教師承載著傳播知識、思想、真理,塑造靈魂、生命、新人的重任。 3. “四有”好老師的標準: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 難點 1. 新時代教師角色的轉變: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師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者和引導者。 2. 學生對教師職業的全面理解:幫助學生認識到教師不僅是傳授知識的人,更是學生心靈的導師。 3. 打破學生對教師職業的誤解:如認為人工智能時代教師將被取代等誤區。教學方法與準備教學方法 講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準備 PPT課件、視頻資料、學生用紙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導入新課 生活觀察 (1) 請學生分享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老師,描述老師的形象和特點。 (2) 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這些老師讓你印象深刻?他們在你的成長過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 播放一段關于教師的感人短片,展示不同年代、不同領域的教師形象,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4) 提問:你心目中的理想老師是什么樣的?你覺得教師這個職業有哪些特點? (5) 引導學生討論:教師的工作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包括哪些方面? (6) 總結:教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承擔著教書育人的使命,既是知識的傳遞者,也是學生心靈的引路人。 (7) 引出本節課的主題——走近老師,了解教師職業的重要性。 (8) 展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明確學習任務。 歸納總結 (1) 通過學生的分享和討論,教師總結出教師職業的特點: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學生心靈的引路人。 (2) 強調教師作為人類文明傳承者的重要作用,引用韓愈《師說》中的名言:“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3) 解釋這句話的含義: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傳播思想、真理,塑造學生的靈魂和人格。 (4) 引導學生思考:在現代社會,教師的角色發生了哪些變化? (5) 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的相關規定,明確教師的權利和義務。 (6) 強調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不僅要具備廣博的學識,還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 (7) 通過實例說明教師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如鼓勵學生、指點迷津等。 (8) 總結:教師是學生成長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引路人,值得我們尊敬和感激。 1. 分享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老師,描述老師的形象和特點。 2. 思考并回答問題:為什么這些老師讓你印象深刻?他們在你的成長過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 觀看教師感人短片,感受教師的偉大。 4. 討論:教師的工作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包括哪些方面?設計意圖 通過生活觀察和情感共鳴,幫助學生初步認識教師職業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對教師的尊重和感激之情。核心任務一:教師的作用 活動一:解讀古今模范教師的故事 教師講解 (1) 介紹春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講述他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強調教師的教育智慧。 (2) 介紹中國近現代教育家陶行知,講述他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強調教師在學生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引導學生思考:這些教育家的理念對我們今天的教育有什么啟示? (4) 通過視頻展示孔子和陶行知的教育故事,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他們的教育精神。 (5) 提問:你覺得這些教育家的成功之處在哪里?他們對后世產生了哪些影響? (6) 引導學生討論:在現代社會,教師應該具備哪些素質才能成為像孔子、陶行知這樣的好老師? (7) 總結: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心靈的引路人,肩負著傳播思想、真理,塑造靈魂、生命的重任。 (8) 引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 小組討論 (1) 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討論一位古今模范教師的故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2) 各小組派代表分享討論結果,其他同學補充。 (3) 引導學生思考:這些模范教師的故事對你有什么啟發? (4) 討論:在現代社會,我們應該如何做一名好學生,尊重和感恩老師? (5) 總結各小組的討論結果,強調教師的重要作用。 (6) 引導學生思考:在你的生活中,哪位老師對你影響最大?為什么? (7) 鼓勵學生寫下對這位老師的感謝信,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8) 收集學生的感謝信,作為課堂作業的一部分。 1. 觀看視頻,了解孔子和陶行知的教育故事。 2. 參與小組討論,分析模范教師的成功原因。 3. 分享討論結果,表達自己的看法。 4. 寫下對影響自己最大的老師的感謝信。設計意圖 通過古今模范教師的故事,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教師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對教師的尊重和感激之情,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核心任務二:教師職業的新挑戰 活動二:探究與分享 情境創設 (1) 提出問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們獲取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多,有些方面的知識不通過老師也可以學到。你同意這種觀點嗎?為什么? (2) 播放一段關于在線學習的視頻,展示學生通過網絡學習的情景,引發學生思考。 (3) 引導學生討論:信息技術的發展是否意味著教師的作用減弱了? (4) 提問:在你看來,教師除了傳授知識,還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5) 引導學生思考: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情感交流是其他技術手段無法替代的。 (6) 介紹新時代教師的角色轉變: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者和引導者。 (7) 引導學生討論: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應該如何重新認識教師的作用? (8) 總結:盡管信息技術發展迅速,但教師在學生心靈成長和品格塑造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小組辯論 (1) 將學生分成正反兩方,分別支持“教師的作用正在減弱”和“教師的作用依然重要”的觀點。 (2) 正方觀點: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獲取大量知識,教師不再是唯一的知識來源。 (3) 反方觀點:盡管信息技術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渠道,但教師在學生心靈成長和品格塑造方面的作用是其他技術手段無法替代的。 (4) 各小組進行辯論,教師適時引導,確保辯論有序進行。 (5) 最后由教師總結雙方的觀點,強調教師在新時代的重要作用。 (6) 引導學生思考: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應該如何更好地利用這些資源,同時尊重和感激老師的辛勤付出? (7) 鼓勵學生結合自身經歷,談談自己對教師作用的看法。 (8) 總結:信息技術的發展并沒有削弱教師的作用,反而為教師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教學工具,幫助他們更好地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 1. 觀看視頻,思考信息技術對學習的影響。 2. 參與小組辯論,表達自己對教師作用的看法。 3. 結合自身經歷,談談對教師作用的看法。 4. 思考如何在信息技術時代更好地尊重和感激老師。設計意圖 通過辯論活動,幫助學生辯證地看待信息技術對教師職業的影響,認識到教師在新時代背景下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課堂總結 總結回顧 (1) 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教師的重要作用、新時代教師的角色轉變、教師的職業特點等。 (2) 強調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心靈的引路人,肩負著傳播思想、真理,塑造靈魂、生命的重任。 (3) 引導學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尊重和感激老師? (4) 引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做好老師,是每一個老師應該認真思考和探索的問題,也是每一個老師的理想和追求。” (5) 強調“四有”好老師的標準: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 (6) 總結: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是學生成長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引路人,值得我們尊敬和感激。 (7) 布置課后思考題:結合本節課所學內容,寫一篇關于“我心目中的好老師”的短文,字數不少于300字。 (8) 提醒學生完成課堂作業:寫下對影響自己最大的老師的感謝信。 1. 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加深理解。 2. 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和感激老師。 3. 完成課后思考題和課堂作業。設計意圖 通過課堂總結,幫助學生梳理本節課的重點內容,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和寫作能力。作業設計課后思考題 1. 結合本節課所學內容,寫一篇關于“我心目中的好老師”的短文,字數不少于300字。要求:文中要結合古今模范教師的故事,闡述你對好老師的理解,并表達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2. 完成課堂作業:寫下對影響自己最大的老師的感謝信,字數不少于100字。要求:信中要具體描述這位老師對你的幫助和影響,表達真摯的感激之情。 3. 閱讀相關資料,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的相關規定,思考教師的權利和義務,并寫一篇小短文,字數不少于200字。板書設計教學反思成功之處 1. 通過生活觀察和情感共鳴,成功激發了學生對教師的尊重和感激之情。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分享了自己的真實感受,課堂氣氛活躍。 2. 通過古今模范教師的故事,幫助學生深刻理解了教師的重要作用,培養了學生的感恩意識。學生在小組討論中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討論結果豐富多樣。 3. 通過辯論活動,幫助學生辯證地看待信息技術對教師職業的影響,認識到教師在新時代背景下的重要作用。學生的辯論熱情高漲,觀點明確,思辨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不足之處 1. 在課堂時間安排上,部分環節的時間控制不夠精準,導致個別活動未能充分展開。今后應更加合理地分配時間,確保每個環節都能得到充分討論。 2. 部分學生在表達個人觀點時,語言組織能力較弱,表達不夠清晰。今后應加強對學生表達能力的訓練,幫助他們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 個別學生對教師職業的理解仍然較為表面,未能深入體會到教師在學生心靈成長和品格塑造方面的重要作用。今后應通過更多的案例分析和實踐活動,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化對教師職業的認識。(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