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 梅嶺三章 陳毅+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度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 第一單元【教材分析】《梅嶺三章》為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二課。這組詩是陳毅同志在梅嶺被國民黨四十六師圍困時創作的七言絕句組詩。這組詩表現了陳毅同志在生死關頭,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在詩中,陳毅同志以高昂的革命戰斗激情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尊敬和欽佩。同時,這組詩還蘊含著深刻的意義和內涵,能夠激發讀者的思考和感悟。【學情分析】初中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言積累和詩歌鑒賞能力。他們對于詩歌的韻律、節奏以及表達方式有一定的了解,能夠自主閱讀并理解詩歌的基本含義。然而,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以及對詩歌深層含義的把握可能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引導學生在掌握詩歌基礎知識的同時,還應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以及對詩歌深層含義的把握能力。【教學目標】1.能夠感受詩歌韻律,理解詩歌內容。2.學會品味詩歌語言,把握詩歌意象。3.能夠體會并學習勇往直前、堅定信念等革命精神。【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難點1.體會這三首詩所飽含的為革命獻身的凜然正氣。。2.理解詩的凝煉、含蓄的語言以及多種修辭手法。【新課導入】1934年10月,紅軍開始長征。當時陳毅同志身負重傷,留在中央蘇區堅持斗爭。1935年春,陳毅同志率部隊在敵人重點圍攻下從中央蘇區突圍,轉移到贛南地區進行游擊戰爭,堅持了將近三個年頭。這三年游擊戰爭,是他們在革命斗爭中所經歷的最艱苦最困難的階段。1936年冬天,陳毅同志在梅山被敵人包圍。陳毅同志帶著傷病伏在密密的草叢中20多天。考慮到難以脫身,便寫了三首詩藏在衣袋里。今天,我們學習的《梅嶺三章》便是陳毅同志當時寫的“絕命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這組詩的寫作背景。【寫作背景】紅軍開始長征時,陳毅身負重傷,被留在江西擔任軍事指揮,并主持政府工作,后來突圍到江西、廣東交界的梅山地區開展游擊戰爭。1936年冬,由于叛徒告密,敵軍得知這里有一個“大人物”,就派重兵圍山、搜山和放火燒山。陳毅在幾十天里,隱藏在山林草叢之中,大腿上的槍傷發了炎,又化了膿,還發著高燒,又沒有醫藥,只好用刀子把傷口拉開,擠出膿血,然后用鹽水洗一洗。他已經做好了死的準備──不是被敵人搜出殺頭,就是因傷病折磨而死。在這種情況下,他寫了《梅嶺三章》,準備留做“遺詩”。【作者介紹】陳毅(1901-1972),名世俊,字仲弘,四川樂至人,中國共產黨員,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國共內戰時期的重要將領,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主要著作有遺作專集《陳毅詩詞選集》。【題目解說】意象就是客觀事物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即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是被賦予某種特殊含義和文學意味的具體形象。分析詩人在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重要的是抓住詩中的“意象”。如《梅嶺三章》中,詩人以“泉臺”“烽煙”“血雨腥風”等意象,形象地概括了革命征程的艱辛,表達了對犧牲者的緬懷,又以“斬閻羅”的十萬“旌旗”、紛飛的“捷報”、遍種人間的“自由花”等意象,表達了不屈的戰斗意志和革命必勝的信念。【層次結構】第一首:今即將兵敗身死我該寫些什么 身經百戰才創立了這番革命事業,多么的不易啊!這次我要到陰間去召集已經犧牲的同志,帶領十萬英靈擊敗反動派!第二首:南方已經打了十年的仗了,我死后,我的頭顱要掛在城門上,那些還活著的同志要多多努力,一定要用勝利的消息來祭奠我。第三首:革命者四海為家,含有血腥味的風雨應當有止境,今天為正義的事業犧牲生命,反動派必將失敗,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將實現。[教師總結]第一首:回首征程——過去第二首:勉勵戰友——現在第三首:展望未來——將來【中心思想】這三首詩再現了詩人的革命斗爭經歷,充分表現了詩人為革命不惜獻身的堅定決心,與反動派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和視死如歸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同時詩人又充滿激情地鼓勵革命戰友繼續奮斗完成未竟的事業,表達了堅信革命必將勝利的樂觀主義精神。【全文分析】1.朗誦全詩,讀出節奏;把握樂觀、豪邁的情感基調。2. 本組詩歌的小序有什么作用?交代時間、地點、事件的原因和結果,以及當時的環境、背景。表現了詩人從容、鎮定、大義凜然的情懷。(一)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3. 第一句有什么作用?運用設問,總領全詩4. 本詩后兩句有什么表達效果?運用想象的表現手法,寫出領導者的號召力和革命力量的浩大,表現出與反動派戰斗到底的決心。5. 主要表現了詩人什么精神?至死不渝的革命斗爭精神6. 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族十萬斬閻羅。(分析加點詞的表達效果)“招”字旗幟鮮明,寫出了領導者的號召力和革命者的浩大聲勢;用“斬”,力度強,速度快,果斷干脆,有居高臨下的氣勢,寫出了廣大士兵與作者一樣,將與反動派斗爭到底的決心和必勝信念。(二)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后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7. 如何理解本詩前兩句?“烽煙十年”表明革命事業之艱難與詩(一)相呼應;“頭懸國門”化用伍子胥的故事,具有悲壯之感。抒寫了詩人壯志未酬,死難瞑目的情懷以及對戰友滿懷激情的鼓勵。8.本詩主要表現了詩人什么精神?后兩句在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詩意之上,更增加一份豪壯之氣,表現了詩人視死如歸的壯烈豪情和強烈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9. “捷報飛來當紙錢”中的“飛”能否換成“飄”“傳”?為什么?不能。“飛”字顯得輕快、歡欣、聯翩而至,富于生命力和感彩。用“飄”,太緩慢,令人不耐煩;用“傳”,無形象感。 這一句是在寫實的基礎上進行的想象,表達作者樂觀的革命主義情懷,加強了詩的藝術感染力。(三)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10. 如何理解詩歌前兩句?詩人投身革命便義無反顧,面對槍林彈雨的慘烈斗爭,坦然面對生死,甘為革命獻身,并且堅信人民終究得到解放。11. 最后一句“人間遍種自由花”有什么表達效果?是對詩(一)自問式起句的最終回答,是詩人所追求的革命理想,表現出詩人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心!12.請從修辭的角度賞析本詩。運用了借喻和引用的修辭手法。“血雨腥風”借喻國民黨反動派對革命人民的鎮壓,“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堅信革命一定能取得勝利的樂觀主義精神。“取義成仁今日事”借用古語“舍生取義”“殺身成仁”,指為真理、為中國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犧牲。13. 概括這組詩的內容。示例:第一首:回首征程——過去第二首:第三首:【細讀感悟】比較三首詩的內容,并分析其內在聯系。第一首:寫自己。回首征程,將犧牲視作移師新戰區,豪情滿懷;表現視死如歸的氣概和誓與反動派血戰到底的革命精神。第二首:給同志。勉勵戰友,勉勵后死者努力作戰,以勝利捷報告慰死者;表現了作者心系革命、切盼人民解放的思想感情以及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第三首:望未來。展望未來,表現作者堅定的革命信念和甘為信仰犧牲的革命精神。【寫作特色】①想象、聯想相結合充分表現了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偉大氣魄。如第一首中一、二句寫了創業艱難的現實。三、四句便借助想象,用“去泉臺”“招舊部”“斬閻羅”抒發豪邁的革命胸襟。第二首、第三首聯想“捷報飛來當紙錢”“人間遍種自由花”,都是在寫實的基礎上進行浪漫主義的創作,在表達詩人強烈思想感情的同時具有獨特的藝術感染力。②借代和引用。如第三首多次用了借代和引用的修辭手法。“閻羅”是舊時所說的地獄之王,作者引用來比作人間的反動統治者。又如“旌旗”,原是旗幟的通稱,這里借來指代軍隊或武裝力量;“烽煙”,原是古代邊境用以報警的煙火,這里借來指代戰爭。這些修辭的運用,形象貼切,暗含了詩人愿意為了革命做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和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板書設計】í 第一章 生死不渝、誓戰到底梅嶺三章 第二章 關心國運、切盼解放 勇于獻身 必勝信念第三章 樂觀堅定、不怕犧牲【課后反思】這三首詩表現了無產階級革命家陳毅同志無限忠于革命事業,誓與敵人血戰到底的大無畏精神和為革命英勇獻身的崇高思想境界,展示了共產主義一定要實現的崇高理想。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