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3 出師表 諸葛亮+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度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 第六單元【教學目標】1.了解本文作者及寫作背景。2.反復誦讀文章,把握文章內容,理清文章寫作脈絡。3.學習本文融議論、敘述、抒情于一體的寫作方法。4.認識并學習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教學重難點】1.分析領會諸葛亮所提的三項建議。2.繼承“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受作者崇高的人格美。3.學習諸葛亮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新課導入】諸葛亮是中國人民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燒赤壁”“六出祁山”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諸葛亮的文才韜略令人傾倒,他撰寫的《出師表》是漢末以來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質樸誠摯,志盡文暢,為后人所欽仰,正所謂“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游《書憤》),“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文天祥《正氣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杰作。【寫作背景】223年劉備病死于白帝城。臨終前,他將劉禪托付給諸葛亮。此時蜀漢伐吳慘敗,元氣大傷。諸葛亮實行了一系列比較正確的政治和經濟措施,使蜀漢境內呈現出興旺景象,同時與孫吳通好,平息南方叛亂,穩定了蜀漢的政治局勢。于是,227年,諸葛亮決定抓住時機北上伐魏,臨行之前考慮到后主不懂得治理政事,遂上書,以期其能穩定國內政局,不被小人所惑,使北伐無后顧之憂,同時也表明了自己以身許國的決心。【作者介紹】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題目解說】(一)題目解讀“出師”,出兵;“表”,是古代向帝王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言辭往往恭敬、懇切。本文是諸葛亮在出師北上伐魏之前呈給后主劉禪的表。【層次結構】本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別講了什么內容?明確:第一部分(1—5):分析當前形勢,勸說后主繼承先帝遺志,提出治國建議。第二部分(6—7):追述以往經歷,表達“報先帝忠陛下”的真摯感情和“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第三部分(8):明確各方責任,結束表文。【中心思想】這篇表文歷來受到人們的高度評價,被視為表中的代表作。文章以懇切的言辭勸說后主要繼承先帝遺志,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大業,表達了諸葛亮報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摯感情和“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全文分析】1、錄音范讀課文。要求學生畫記出疑難字詞,注意停頓、重音。對照課下注釋,翻譯課文,注意以下字詞:古今異義詞:(1)開張:今義是商店開始營業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義是開放、擴大。(2)痛恨:今義是深切地憎恨,古義是痛心和遺憾。(3)卑鄙:今義是品質惡劣,古義是地位低微,見識淺陋。(4)感激:今義是由衷感謝,古義是感動、激動。(5)謹慎:今義是做事小心,古義是認真、慎重。2.問題探究(1)當時的不利條件是什么?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益州疲弊,處在“危急存亡”的嚴重關頭。對形勢的這一清醒的估計,是暗示劉禪,如不發憤圖強,國家必然敗亡。2)當時的有利條件是什么?內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內”“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這告訴劉禪,只有依靠、重用這些賢德忠貞之士,才可救亡圖存,以竟先帝之業。(3)本段提出什么建議?開張圣聽(4)提出這一建議的目的是什么?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5)對國君進行了怎樣的規勸?“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6)這一段中先后兩次提出劉備,其用意何在 意在激發劉禪繼父之志和啟示他學先帝用人之明。小結:本段分析當前形勢,提出:“廣開言路”的建議。3.請同學翻譯第二自然段。問題探究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議是什么?具體內容是什么?嚴明賞罰;“宮中”“府中”不應異法。②如何具體執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③提出怎樣的勸誡?陟罰藏否,不宜異同;不宜偏私④“內外異法”內外各指什么?“宮中”“府中”小結:本段提出應內外一體,賞罰嚴明的建議。3.請同學翻譯第三、四自然段。問題探究舉薦了哪些人?為什么要舉薦這些人?郭攸之、費諱、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2、提出親賢的具體作法是什么?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3、親賢的好處是什么?必然裨補闕漏,有所廣益。4、亮認為舉用向寵將軍的好處是什么?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小結:本段述說人事安排,舉薦文臣武將。4、請同學翻譯第五自然段。(1)本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2)先漢興隆的原因是什么?(正面):親賢臣,遠小人。(3)后漢傾頹的原因是什么?(反面):親小人,遠賢臣。(4)“每與臣論此事”中“此”指什么?第一句(5)“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的主要條件是什么?親賢臣,遠小人。小結:這一段把“親賢臣,遠小人”提高到漢室興衰的歷史經驗上來總結,也是對前面兩段“宮中”“府中”分說后的歸納。并再薦賢臣,希望劉禪能親賢臣,遠小人,以求漢室興隆。以上第1—5段從形勢分析到具體建議,是出師前的周密安排,目的在于出師后無后顧之憂。【板書設計】【課后反思】一、文言文的理解應該是和閱讀始終結合在一起的。通過朗讀來增進理解,在理解中推動朗讀,二者就會形成解讀的合力。二、在綜合學習的過程中,應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多元思維,提倡多角度、有個性的閱讀。讓學生在多種見解中產生思想的碰撞,迸發智慧的火花。這樣在解讀中就會出現“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喜人場面。師生都能從此環節中收獲意外的驚喜。三、注意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佳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