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曹劌論戰《左傳》+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度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 第六單元【教材分析】《曹劌論戰》選自《左傳·莊公十年》,記錄的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長勺之戰。課文主要內容不是記敘這次戰役的進程,而是記錄曹劌關于戰爭的論述,“論戰”的整個過程是全文的核心,“論戰”的雙方為曹劌和魯莊公,文中記敘了兩人的對話,三問三答,淺近簡約,轉折有致,鮮明地表現了兩人的不同性格。一直以來,魯莊公都被看作是“鄙”的人物形象,是曹劌的陪襯人物。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學會基于文本和歷史背景,來客觀評價魯莊公的人物形象將有助于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學情分析】《曹劌論戰》是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文章故事性強,易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九年級的學生,通過七、八年級文言文的訓練,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文言知識儲備。可以在課前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來解決文言基礎知識,讓學生在課下查找有關長勺之戰的歷史知識,了解故事發生的背景。基礎知識不難解決,但本文最精彩的恰恰是字詞背后的人文情懷的體驗和豐富內涵,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去學習文字背后的豐富內容。【教學目標】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等,提高文言文的語言運用能力。2.了解《左傳》相關文學常識及本文相關歷史背景。3.反復誦讀感知人物形象,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客觀分析和評價曹劌和魯莊公,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維能力。4.學習曹劌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辯證地看待歷史人物。【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積累文言文知識,了解相關文學常識,感知人物形象。教學難點:反復誦讀感知人物形象,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客觀分析和評價曹劌和魯莊公,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新課導入】《孫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在作戰中善于使用謀略,往往能以智勝勇,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同學們還知道哪些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呢?引入《左傳》中一個同樣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長勺之戰。【寫作背景】《左傳》亦稱《左氏春秋》,是儒家經典之一,相傳是春秋時期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根據魯史寫的編年體史書。曲阜是歷史文化名城,在 2700 多年前,齊、魯兩國在魯國曲阜北部的長勺交戰,史稱“長勺之戰”。在這場著名的戰役中,魯國以三萬兵力戰勝齊國三十萬大軍,以弱勝強。【作者介紹】《左傳》,即《春秋左氏傳》,又稱《左氏春秋》,是一部古代編年體史書,是中國古代的史學和文學名著。舊傳為春秋時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認為是戰國時人所編。書中記述了各諸侯國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況,揭露了統治階級的殘暴和荒淫,贊美了杰出人物的歷史功績,表達了重視人民的民本思想。它與《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左傳》長于記事,文字簡練生動,尤其善于描寫戰爭及復雜事件,又善于通過對話和動作描寫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對后世散文的發展有很大影響。【題目解說】長勺之戰發生在魯莊公十年(前684)。此前避難于魯國的公子糾和避難于莒(jǔ)國的公子小白爭奪君位,魯莊公支持公子糾主國,并親自率軍護送公子糾返齊,還派管仲攔擊、刺殺公子小白。然而公子小白搶先歸齊,取得君位,即齊桓公。齊桓公即位后當即反擊魯軍,齊勝魯敗,齊桓公脅迫魯莊公殺了公子糾。然齊桓公仍怨恨難平,因此轉年春再次發兵攻魯,交戰地點是魯國的長勺,故稱“長勺之戰”。【層次結構】《曹劌論戰》節選自編年體史書《左傳》,文章通過對齊魯長勺之戰的記述表達了作者獨特的史觀以及政治的理想狀態。同時,文章塑造了有責任有擔當的平民智者曹劌以及看似見識鄙陋實則知人善任的魯莊公。一臣、一君、一國、一戰、一代,史筆、詩筆的轉換,史心、詩心的融通,使這部歷史著作兼具真實性和文學性的雙重特性,為后世的史學寫作奠定基礎。文章語言豐富生動,人物形象突出,情節易懂,學生在閱讀時可以通過梳理情節、品讀語句,分析形象、討論質疑來體味作者獨特的筆法以及人物赤誠的心。同時文章故事性強;言簡義豐,有很多值得品味的地方。在學生“語言的發展與建構”方面,充實文言文的學習;在“審美和創新”上,可以幫助學生感受人物的擔當。【中心思想】本文以齊魯長勺之戰為背景,論述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軍事上把握戰機才是取勝的先決條件,體現了曹劌的愛國精神、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及取信于民的政治思想。【全文分析】二)、梳理字詞,理解文意1.朗讀課文,糾正讀音明確讀音:劌、間、弗、孚、轍、靡2.合作交流,歸納字詞明確:實詞虛詞:師、間、鄙、加、孚、獄、屬、乘、靡、以、之、其、而一詞多義:故、從、其、以、請、之、加、間、焉古今異義:師、伐、間、鄙、犧牲、加、獄、屬、福、可以、再詞類活用:福、鼓、忠、乘、下、敗、情特殊句式: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3.交流探討,疏通文意請同學分別翻譯一段,其他同學邊聽邊糾正。(三)、辨析題目,整體把握1.變換題目,引導質疑《左傳》分年記事,沒有題目,后人曾以《齊魯長勺之戰》為題,但是編者卻以《曹劌論戰》為題,你認為哪個題目更合適?明確:例1.認為《齊魯長勺之戰》更好,因為本文就是記敘關于長勺之戰的歷史事件。例2.認為《曹劌論戰》更好,本文內容重點在“論”,而非記敘這次戰役的整個進程,通過“論”來突出曹劌的人物形象以及對戰爭的見解和論述。2.劃分層次,概述大意明確:第一段寫戰前的政治準備;第二段寫曹劌指揮魯軍戰勝齊軍的經過;第三段寫曹劌論述贏得戰役勝利的原因。本文主要講述的是魯莊公時期,齊國出兵進攻魯國,當時齊強魯弱,曹劌請見魯莊公請求參戰,最終大獲全勝,戰后曹劌向魯莊公論戰的故事。(四)、還原論戰,感知形象1.修改對話,比較閱讀將原文縮寫如下: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曰:“ 何以戰?”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請同學們與原文進行對比,縮寫版略去了曹劌與鄉人的問答,在表現曹劌形象上可有什么不同?明確:原文中寫曹劌與鄉人的問答,主要運用的是反襯手法,以鄉人事不關己的態度反襯出曹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可否將戰前曹劌與莊公的對話由三次簡化成一次?明確:不能。因為這三次對話都是有意義的,曹劌的三次提問體現的是他對戰事的關心,而魯莊公的三次回答分別表現出他寄望近臣、托福神明、取信于民的態度。這三次對話,曹劌予以魯莊公兩次否定和一次肯定,再現了曹劌引導莊公以民為本的良苦用心和他崇高的愛國情懷。2.角色扮演,感知形象接下來我們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分別朗讀鄉人與曹劌的對話,以及曹劌和魯莊公的對話,鄉人和曹劌應該分別讀出怎樣的語氣呢?曹劌和魯莊公的語氣又應該如何呢?明確:鄉人在其反問語調中略微帶有嘲諷之意,曹劌則應該是輕蔑和自信的語氣。莊公應該從一開始的自信,轉為不安,最后充滿憬悟,而曹劌先由不滿,轉為失望,最后為激動。讀完對話后,談談你對曹劌的印象。明確:曹劌有崇高的愛國情懷、憂國憂民、深謀遠慮、細察精思、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軍事謀略。(五)、辯證分析,評價莊公文章中分別用到了哪兩個詞來形容曹劌和魯莊公?明確:“遠謀”和“鄙”。大家一致認為曹劌確實有遠謀,那么魯莊公是否“鄙”呢?評價魯莊公這一人物形象,請大家獨立思考,小組內合作交流發言。明確:例1.認為魯莊公“鄙”。從曹劌請見中的三次問答中可見,他把戰爭勝利寄托在小恩小惠和神靈保佑上,這說明魯莊公是一位缺乏軍事才能的國君;從文本第二段敘述的作戰過程來看,“公將鼓之”和“公將馳之”就足以可見他急于求戰,急于進攻,軍事上的見解是昏庸的,戰爭勝利后,魯莊公居然不知道戰爭勝利的原因,就可以看出他的確是鄙的。例2.認為魯莊公不是真“鄙”。文章開頭“公將戰”三個字就表明魯莊公毅然應戰,是英勇之人;與曹劌的三次問答也表明他的禮賢下士,明白事理;戰爭來臨時“公與之乘”,就表明他慧眼識才,知人善用;戰后“公問其故”也表明他不恥下問,虛懷若谷。說明魯莊公還是明事理的,如若魯莊公真是一位粗鄙的國君,恐怕長勺之戰的結局就會不一樣了。設計意圖:魯莊公是否真“鄙”,并不是讓學生爭個高下,得出個是非,而是希望同學們在分析人物,尤其是歷史人物時能夠用辯證的眼光,審慎的態度,能對他們的形象做出批判性的思考,能夠多角度多層面的去辯證的看待。(六)、回顧全文,建構提升1.回顧全文,提出質疑為什么這篇文章描寫作戰的過程如此簡略,而對戰前戰后的論述如此詳細呢?明確:這篇文章是選自春秋時期魯國史官左丘明的《左傳》。這樣的寫作風格正是《左傳》的風格。《左傳》之寫戰爭,并不局限于正面的戰爭場面的描寫,而是重在描述戰爭成敗的內外因素,以歷史學家的卓越見識敘寫戰爭,達到“微而顯,精而腴”的藝術境界。2.聯系所學,探究勝因明確:天時——“齊師伐我”可見魯國是衛國戰爭,是正義之戰;地利——“戰于長勺”,長勺就在魯國境內;人和——曹劌不僅愛國,還富有遠見卓識,而莊公禮賢下士、知人善任、不恥下問,軍民能同仇敵愾。3.總結所學,建構提升學完了本篇課文,你有什么啟發或者學習到了什么?(學習愛國主義精神;批判性思考的重要性;辯證看待歷史人物等等)【板書設計】曹劌論戰曹劌:“遠謀” 憂國憂民,深謀遠慮魯莊公:“鄙”? 昏庸、急于求成英勇、虛懷若谷【課后反思】反思本節課運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法設計教學,希望學生在合作中發現和探究,讓他們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而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時間和教學任務的限制,未能完全放開學生活動。課后反思覺得,教師可以選擇重難點知識(比如曹劌與魯莊公人物形象認識)發動學生合作探究,不一定面面俱要探究到,關鍵要看學生的思維是否在課堂中得以充分的發揮,學生的能力是否在課堂中得到培養和提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