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高考模擬原創下水作文之5【含審題、立意】追尋自我,方得自在【原題呈現:湖北“宜荊荊恩”2025屆高三起點考試】23.閱讀下列材料,根據要求作文。現代文閱讀Ⅱ中辜正厷一生都在做各種事要讓他人“瞧瞧”。瞧瞧,誰才是指頭縣的老大!楊絳卻說:“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審題】材料由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鏈接現代文閱讀Ⅱ,辜正厷一生都在尋求他人的認可。第二部分是楊絳先生的觀點,她更強調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通過材料確定關鍵詞“他人/外界”、“認可”、“自己”,然后思考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和應對“他人/外界”的認可,如何建立堅實的自我認同。學生在展開討論時,可以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思考:1.“外界/他人的認可”對我們建立自我是否有積極作用;2.一味追尋“外界/他人的認可”,是否有可能讓我們忽視自我價值;3.不管“外界/他人的認可”,一味堅持“世界是自己的”,是否有可能影響對自我價值的判斷;4.如何在“外界/他人的認可”和“肯定自我價值”中尋求平衡。【立意參考】肯定與認可,助力人生路獲得他人認可,人生才有意義不被他人定義,活出自身精彩擺脫他人目光,追尋內心真實適度參考他人,堅守自我本真起于他人認可,終于自我認同【下水作文】追尋自我,方得自在在生活的舞臺上,我們常常像現代文閱讀中辜正厷那般,努力做事以期獲得他人的認可,渴望成為人群中的焦點,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地位。然而,楊絳先生卻告訴我們:“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恰似人生天平的兩端,值得我們深刻反思與權衡。誠然,人作為社會性動物,他人的認可在一定程度上能滿足我們的自尊心和成就感。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在追求功名利祿的道路上,希望得到君王的賞識、百姓的贊譽,他們在青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成就了一番豐功偉績。但當我們將外界認可視為唯一目標時,便極易陷入功利的漩渦,失去自我的本真。過度追求他人認可會讓我們在迎合中迷失。為了他人的一句贊揚,我們可能會改變自己的初衷,去做一些違背內心的事情。長此以往,我們將不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如同被操控的木偶,在他人的目光和期待中機械地舞動。而且,外界的評價標準往往是多元且多變的,我們又怎能在這紛繁復雜的聲音中逐一迎合?一旦得不到認可,失望、沮喪乃至自我懷疑便會接踵而至,使我們陷入痛苦的深淵。世界是自己的,我們應如楊絳先生那般,堅守內心的寧靜與篤定,專注于自我的成長與完善。陶淵明遠離官場的喧囂與紛爭,回歸田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在自己的世界里感受著生命的真諦,不為五斗米折腰,不在乎外界對他“消極遁世”的評價,而是遵循內心對自由和寧靜的向往,書寫出屬于自己的詩意人生。同樣,科學家屠呦呦在研究青蒿素的過程中,默默耕耘,不懼外界的質疑與壓力,專注于科學探索。她的世界里,是對醫學難題的攻克,對拯救生命的執著,最終成功提取青蒿素,為全球瘧疾防治做出巨大貢獻,贏得了世界的尊重與認可。這份認可,并非她刻意追尋的,而是她堅守自我、不懈努力的必然結果。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要完全隔絕于外界,閉門造車。我們可以在自我與外界之間找到一種平衡。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可以成為我們前進道路上的參考,但絕不是左右我們方向的主導因素。我們應以一顆豁達之心對待外界的評價,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借助外界的力量更好地成長。人生之路漫漫,我們應學會在喧囂的世界中聆聽內心的聲音,追尋自我的價值。當我們真正明白世界是自己的,便能在這紛繁復雜的人世間,找到一片屬于自己的寧靜港灣,以從容之姿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收獲真正的自在與幸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