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人教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清單第一章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1、地球的形狀:球體(赤道略鼓、兩極略扁的不規則球體)2、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天圓地方-太陽月亮形狀猜測-麥哲倫環球航在地球的衛星照片(天圓地方后猜球,實踐要靠全球游,衛星上天終得證,藍色星球靚照傳)首次證實地球球體的事件: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確證地球是球體的事件:地球的衛星照片:生活中能證明地球是球體的例子:①站得高,看得遠:②遠處是來的帆船,總是先看見桅桿,后看見船身:③且食現象。3、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6371451,半徑周長表面積,名稱單位分仔細)4、地球儀的定義:為了便于看到地球的全貌,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5、地球儀的作用:①便于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種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分布②借助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6、地球儀上點和線地軸:地球自轉軸(假起軸)北極:地軸與地球表而相交的兩點中,對著北極星方向的點,是地球上的最北點。緯線經線南極:地軸與地球表面相交的兩點中,與北極對應的點,是地球上的最南點。地球儀上的點和線7、赤道定義:在地球儀上,與南、北極距離相等的大圓圈。8、緯線定義:所有與赤道平行的圓圈。9、緯線的特點:指示方向長度形狀相互位置關系東西長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約緯線的形狀是方向4萬千米);由赤道向兩極縮短,在南圓,到兩極縮為相互平行北兩極縮成一點點10、緯度:赤道的緯度是0°,是緯度的起始線:,向北向南各劃分90度。赤道以北為北緯,最大90°:赤道以南為南緯,最大90°:北緯用字母“N”表示,南緯用字母“S”表示:北極點的緯度為90°N,南極點的緯度為90°S。1,1411、緯度的判讀度數向北變大為北緯,度數后邊標注字母N:度數向南變大為南緯,度數后邊標注字母S:12、緯度的大小與緯線長度的關系:緯度數值越小,緯線的長度越長:南北緯度數相同的緯線,長度也相同13、低中高緯度的劃分:0”30°為低緯度地區:30°60°為中緯度地區:60”90°為高緯度地區:14、南北半球的界線:以赤道為界,赤道以南為南半球,赤道以北為北半球。(北緯度位于北半球,南緯度位于南半球)15、經線的定義: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并垂直于緯線的線,叫經線,也叫子午線。16、經線的特點:指示方向長度形狀相互位置關系南北方向長度都相等半圓所有經線都相交于南北兩極17、經度:本初子午線為0°經線,是經度的起始線:,向東向西各劃分180度:本初子午線是人為規定的,人們把經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臺舊址的那條經線成為本初子午線。本初子午線向東為東經,最大180°:本初子午線向西為西經,最大180°:東經180°和西經180°是同一條經線,被稱為180°經線:東經用字母“E”表示,西經用字母“W”表示:(西經W東經E)18、經度的判讀度數向東變大為東經,度數后邊標注字母:度數向西變大為西經,度數后邊標注字母w:19、經度的大小與經線長度的關系:所有的經線簽長20、經線圈:任意兩條相對的經線都組成經線圈,任意一個經線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大小相等的兩半。組成經線圈的兩條經線,度數和為180°,若一個是東經,另一個就是西經。21、東西半球的界線: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2、東西半球的判讀:①圖示法西半西半球20W東半球160E球西經度東經度②口決法1809180對應比大小,“小東大西”(東經度與160°比大小,西經度與20°比大小)如120°E,因為是東經度,所以需要和160°E比大小,120°<160°,那么根據“小東大西”判斷為東半球。如10°W,因為是西經度,所以需要和20°W比大小,10°<20°,那么根據“小東大西”判斷為東半球。23、經緯網定義:在地球儀上,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形成經緯網。24、經緯網定位:①書寫某地經緯度位置時,先寫緯度、后寫經度。②判讀東、西經和南、北緯3040北增大為北緯409向南增大為南線100110120°13090°70503030°50向東增大為東經(),,向西增大為西經25、經緯網定向:原理: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①同為東經度,度數大的在東,度數小的在西:同為西經度,度數大的在西,度數小的在東。②同為北緯度,度數大的在北,度數小的在南:同為南緯度,度數大的在南,度數小的在北。2,1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