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學年第一學期七年級期中校本作業(社會·法治)第一部分:歷史與地理(50分)一、判斷題(本大題有4小題,每小題1分,共4分。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把相應題號帶“T”的方框涂黑,錯誤的把相應題號帶“F”的方框涂黑)1.中國太空探索自20世紀60年代起穩步發展,2022年我國“天宮”空間站全面建成。( )2.在地球儀上,經線指示東西方向,緯線指示南北方向。( )3.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其生活年代在考古學上被稱為新石器時代。( )4.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同一墓地的墓葬中,有的隨葬百余件成套的器物,有的卻一無所有,表明當時同一群體內部已經出現貧富分化。…( )二、選擇題(本大題有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各題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選出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5.下圖為太陽系示意圖,從圖中我們可以認識到( )A.地球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 B.地球屬于太陽系中的一顆衛星C.恒星太陽吸引著眾多行星圍繞它運行 D.地球是太陽系中離太陽距離最近的行星6.科學家利用人造地球衛星不僅確證了地球的形狀,而且精確地測量了地球的大小。關于地球,下列數據正確的是…( )①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 ②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③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 ④緯線和經線各有12條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用手推動地球儀自西向東旋轉,演示內容是…( )A.地球公轉 B.地球自轉 C.四季變化 D.天氣變化8.下列等高線地形圖中,表示盆地的是…( )A. B. C. D.9.定居生活,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大進步。促使原始人從居無定所走向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掌握了磨光、鉆孔等技術 B.學會了制作農業生產工具C.掌握了建造簡易房屋經驗 D.出現了原始農業和畜牧業10.中國是世界上農業起源地之一,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發現于我國。如果要考證中國是世界農業起源地之一,下列史料最可信的是…( )A.北京人遺址中被發現的灰燼 B.義烏橋頭遺址出土的炭化稻粒C.良渚遺址出土的玉琮和玉璧 D.炎帝教民開墾耕種的遠古傳說11.有學者指出:“周王和周公建國,立七十一、姬姓五十三,以同姓為枝干,是家天下政治的再一步成長和擴大。”材料所反映的分封制的特點是…( )A.以王族為主要分封對象 B.等級制度森嚴C.以功臣為主要分封對象 D.權利與義務明確12.《鹽鐵論·非鞅》中載:“昔商君相秦也,內立法度嚴刑罰,飭政教,奸偽無所容……其后并六國而稱帝業。”這說明商鞅變法 ( )A.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 B.為秦統一全國奠定基礎C.穩定了封建社會秩序 D.使社會生產力水平提高13.建構單元知識體系是培養歷史課程核心素養的基本要求。以下繪制的知識結構示意圖中,①處應該填寫( )A.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 B.分封制的瓦解C.商鞅變法發揮的作用 D.都江堰的修建14.從下表信息中可以得出秦朝滅亡的原因有…( )秦朝全國人口 修建驪山陵和阿房宮 修筑長城 坑殺儒生和方士 死刑 賦稅2000萬人 70多萬人 40萬人 460多人 10多種 農民要上繳2/3收獲物①繁重的徭役 ②沉重的賦稅 ③殘酷的刑罰 ④頻繁的農民起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三、綜合題(本大題有2小題,共26分)15.利民中學組織學生參觀故宮。在南側路下車,步行到天安門入口。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4分)(1)此圖在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是______定向法,由圖可知,勞動人民文化宮在人民大會堂的______方向。(2分)(2)從下車點沿著圖中的虛線步行到天安門入口,行走的方向是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選填“往東”、“往南”、“往西”、“往北”),大約行走④______米可以達到。(選填“450”、“900”或“1350”米)(4分)(3)故宮參觀完畢,學生分組自由活動。一位游客看到學生正在手繪指示牌(如圖所示),便上前詢問指示牌的含義。同學解釋道:圖中“→”是我前后左右的方向,數據是這些建筑離我的遠近,例如指我向西行走______米到達人民大會堂,指我向______(選填“東”、“南”、“西”或“北”)行走260米到國家博物館。由此可知,該同學在圖中的位置是①②③④四處中的______處,面朝______(選填“東”、“南”、“西”或“北”)方向。(8分)16.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七年級同學開展了以下歷史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完成。(12分)活動一【探尋先民遺跡】(1)上圖中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遺址位于______處;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之一位于______處(填寫圖一中字母即可)。(2分)活動二【了解先民生活】原始先民 河姆渡人 半坡人生活時空 生活在距今約①_________年長江流域。 生活在距今約②________年黃河流域。生產工具 骨耜、使用磨制石器 弓箭、魚叉、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原始農業 人工栽培水稻;飼養豬、狗、水牛 種植粟;飼養豬、狗房屋建筑 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2)把表格中①、②、③、④處的內容補充完整。(4分)活動三【講述先民故事】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謂諸夏是也。 ——梁啟超《太古及三代載記》(3)閱讀活動三圖示請補全①②之處。從中可看出華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點?(4分)(4)請給這次探究活動擬一個主題。(2分)第二部分:道德與法治(50分)一、判斷題(本大題有4小題,每小題1分,共4分。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把相應題號帶“T”的方框涂黑,錯誤的把相應題號帶“F”的方框涂黑)17.我們要客觀冷靜地對待他人的評價,既不盲從也不輕視。( )18.老師的表揚意味著肯定,老師的批評意味著關心、提醒和勸誡。( )19.友誼是美好的,但友誼的建立不可能超越物質條件、家庭背景、學業成績等。( )20.集體就是個體的簡單相加。( )二、選擇題(本大題有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各題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選出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21.初中階段,是人生美好的年華,也是規劃未來之路的重要時期。因為初中階段( )①為我們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會 ②對我們的成長提出了新的要求③對我們的人生具有獨特的價值 ④對我們一生發展起著決定作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2.“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這句話啟示我們青少年應該( )①努力,是一種生活態度,需要堅持 ②人世間的美好夢想,都是通過想象實現的③發揚實干精神,用勞動創造新輝煌 ④少年有夢,不應止于心動,更要付諸行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3.法國作家雨果說:“勤奮能讓一只蝸牛爬上金字塔。”這句話啟示我們青少年應該( )A.掌握正確學習方法尤為重要 B.成功來源于不懈的努力C.要轉變學習方式,學會學習 D.知識讓你的人生更亮麗24.道德與法治課上,老師要求同學們先描述一下自己眼中的“我”,再請同學、父母、老師分別描述一下他們眼中的“我”,最后自己制作一張“我的畫像卡”。老師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同學們…( )A.發揮自己的各種特長 B.多把尺子衡量自己C.學會主動與他人交往 D.充分發揮自身潛能25.2024年巴黎奧運會網球女單金牌得主鄭欽文,1997年出生在湖南一個普通家庭,自小看到國際網球明星的比賽后,就立志要成為其中的一員。年幼的她開始了極其艱苦的網球訓練……賽后鄭欽文表態,“對于我和我的家人來說,奧運會一直都是比大滿貫更重要的存在,因為在我心中,國家的榮譽永遠都超過個人。”鄭欽文的經歷告訴我們( )①我們要早立志,立大志,立長志 ②夢想一旦被確定下來就會變成現實③個人的夢想,與中國夢密不可分 ④少年的夢想,與時代脈搏緊密相連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6.你給下圖漫畫中這位同學的建議有…( )①積極面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 ②欣賞自己,只欣賞自己的優點③主動尋求老師、家長和同學的幫助 ④不斷發掘自己的潛能,提升自己的能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7.“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在中國,春節是最具感召力的社會動員令。當家中老父母“今年你回家過年嗎?”的聲聲探詢在耳邊響起時,他們都會給家中的親人們一個堅定的答案:是的,回家過年!這說明了…( )①生命是父母給予的,我們不能離開家和父母②家是我們心靈的港灣,家里有親人,家中有親情③家是我們身心的寄居之所,每個人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家④家是血脈相連的生活共同體,是甜蜜、溫馨、輕松的避風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8.孟子曰:“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這句話告訴我們友誼( )A.總是能親密無間的 B.是一種心靈的相遇C.并不是一成不變的 D.決定了人生的方向29.小唐崴了腳,行走困難,同學小葉主動幫助他上下教學樓。成績優異的小唐在學習上常常幫助小葉,兩人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他們的故事讓我們明白( )A.友誼是一成不變的 B.友誼是平等的、單向的C.成績好才會收獲友誼 D.友誼是平等的、雙向的30.對于以下同學的“心聲”,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小偉:學校規定在校園內要穿校服,可是我不太喜歡校服的顏色、款式。 小明:學校組織外出參加實踐活動,我想請假復習功課,可老師不允許。 小海:學校籃球隊要吸納我為新隊員,但嚴格的訓練規定讓我猶豫不決。A.民主的集體要順從每個集體成員的意愿B.我們需要樹立主人翁意識,自覺承擔集體責任C.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往往是對立的,我們要舍棄個人利益D.對于集體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我們要忍氣吞聲,保持沉默三、綜合題(本大題有2小題,共26分)31.701班舉行“汲取榜樣力量,做有夢想少年。”的主題班會,請你一起來參與。(15分)汲取榜樣力量,做有夢想少年 回答問題(一)汲取榜樣力量 材料一:“廣東新時代好少年”張家城,5歲那年因一場意外失去了右臂。憑借對籃球的熱愛,他決心在球場上找回自信。他每天練習三四個小時,獨臂運球如行云流水,突破上籃迅疾如風。單手持球、運球、投籃甚至扣籃,最終打進了省級少年籃球大賽,創造了奇跡。成名后的張家城參加了很多公益活動,在為他人、為社會服務中散發著光和熱。 (1)張家城自強不息的事跡對你“做更好的自己”有哪些啟發?(4分)材料二:神舟十五號航天員鄧清明為實現飛天的夢想,學習十分刻苦。他首先要完成基礎理論、體質訓練、航天環境與適應性訓練等八大類上百個科目的訓練。為此,他放棄所有周末和假日,全身心投入學習和訓練中,晚上加班到深夜是常事。有時,他的學習到了完全忘我的程度,一閉眼腦子里全是數據,看到超市里的標價簽也仿佛感覺是飛行的參數指標。 (2)你從鄧清明的故事中感悟到學習有哪些意義?(4分)(二)做有夢想少年 我的圓夢規劃書 我的夢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實現夢想的條件分析自身優勢:②____________________(1分)自身不足:③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我的圓夢行動:④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把“我的圓夢規劃書中①②③④內容補充完整。(7分)32.家,是我們最熟悉的地方。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1分)材料一:〔家的意味〕觀察圖片,回答問題。材料二:〔愛的碰撞〕一天,突然降溫,媽媽讓小強穿上厚外套。小強說:“謝謝媽媽,我覺得穿這些夠了,今天有體育課,穿厚外套不方便運動。”媽媽說:“穿多了可以脫,穿少凍感冒了怎么辦?”小強說:“我都這么大了,知道冷熱,您就放心吧。”媽媽拿著外套,若有所思地看著小強走出家門……(1)根據材料一中的圖片,聯系所學知識說說家有哪些意味?(3分)(2)根據材料二,聯系生活從父母和子女兩個角度分析說明“愛的碰撞”產生的原因?(4分)(3)假如你和家人也有類似“小強與父母碰撞”的情況,你會怎么做?(4分)2024學年第一學期七年級期中校本作業社會·法治參考答案第一部分:歷史與地理(50分)一、判斷題(本大題有4小題,每小題1分,共4分。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把相應題號帶“T”的方框涂黑,錯誤的把相應題號帶“F”的方框涂黑)題號 1 2 3 4答案 T F F T二、選擇題(本大題有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各題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選出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題號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 C A B B D B A B A A三、綜合題(本大題有2小題,共26分)15.(14分)(1)指向標;東北(2分,每空1分)(2)①往西;②往北;③往西;900(4分,每空1分)(3)300;東;②;南(8分,每空2分)16.(12分)(1)填空;A、B(2分)(2)①7000、②6000、③干欄式房屋、④半地穴式房屋(4分)(3)補充:①炎帝、②涿鹿之戰。(2分)特點:華夏民族是多民族融合交流而逐漸形成的。(2分)(4)主題: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與中華文明的起源。(2分)第二部分:道德與法治(50分)一、判斷題(本大題有4小題,每小題1分,共4分。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把相應題號帶“T”的方框涂黑,錯誤的把相應題號帶“F”的方框涂黑)題號 17 18 19 20答案 T T F F二、選擇題(本大題有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各題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選出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A C B B C C D B D B三、綜合題(本大題有2小題,共26分)31.(15分)(1)①學會欣賞自己。②學會接納自己。③不斷完善自己。④不斷發掘自己的潛能。⑤做更好的自己,是在為他人、為社會服務中實現的。(寫出2點給4分)(2)①學習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題,也是報國為民的重要基礎。②學習是我們現階段的基本任務,也是我們成就夢想的重要路徑。③學習可以提升我們的思想品德和精神境界,增強能力,增長智慧,使我們面前的世界更廣闊、更精彩,讓我們擁有實現夢想的持續力量。④夢想的實現,需要我們努力學習、善于學習。⑤學習不僅關乎個人的前途和命運,更關乎民族的未來和發展。(4分)(3)(示例)①做一名人民教師。(1分)②愛學習,口語表達能力比較強,喜歡與同學們交流。(1分)③書寫不夠美觀,做事缺乏耐心。(1分)④提高思想道德品質,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爭取考上師范類大學,多練習書法,全面提升個人素養。(4分)32.(11分)(1)①家是婚姻關系、血緣關系或收養關系結合成的親屬生活組織。②家是我們的第一所學校,是我們的修身之所。③家是代代傳承、血脈相連的生活共同體。④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答出其中的3點給3分)(2)①父母:出于對子女無盡的愛,在父母的眼中,子女永遠長不大,于是有了嘮叨:②子女:認為自己已經長大,開始質疑父母,甚至挑戰父母的權威與經驗,親子之間的碰撞增多,發生沖突。(意思相近即可給4分)(3)學會換位思考,有事多商量,主動化解矛盾,增進情感。(4分)若寫出具體的2點做法,也可給4分,如:①愛是需要呵護的,加強與父母的溝通交流。②試著接納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為中蘊含的愛。③學習掌握和父母溝通的技巧。④進行有效交流和溝通,增進理解,化解矛盾與沖突。⑤與父母共同分擔家務勞動、共同協作,營造良好家庭氛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