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音樂 6.1 唱歌 愉快的夢說課稿 課型 新授 課時 1 序號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音樂第 6 單元第 1 課《愉快的夢》。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評價以及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教材分析 1. 地位和作用 《愉快的夢》是一首優美抒情的兒童歌曲,旋律輕柔、流暢,具有濃郁的幻想色彩。它在本單元中起著重要的引領作用,通過學唱這首歌曲,不僅能讓學生感受音樂的美妙,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和表現力,還能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激發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也為后續學習其他同類型的歌曲以及音樂創作等內容奠定基礎。 2. 教學內容 歌曲學習:歌曲采用了 拍的節奏,這種節拍賦予了歌曲搖曳、蕩漾的感覺,仿佛帶領著聽者進入了一個夢幻般的世界。歌詞描繪了一個孩子在夢中飛向天空,與星星、月亮等一起玩耍的美好情景,充滿了童真童趣。 音樂知識: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感受和理解 6/8 拍的韻律特點,包括強弱規律(強 弱 弱 次強 弱 弱)以及其在歌曲中所營造的獨特氛圍。同時,引導學生注意歌曲中的裝飾音,如前倚音等,體會它們對歌曲情感表達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正處于音樂學習的中級階段,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如對節奏、音高有了初步的感知和把握能力,能夠較為流暢地演唱一些簡單的歌曲。在這個年齡段,學生的想象力豐富,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對富有幻想色彩的音樂作品容易產生濃厚的興趣。然而,他們在音樂表現力和對較復雜音樂知識的理解上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例如在把握 拍的韻律感以及準確演唱裝飾音方面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需要教師給予針對性的引導和訓練。 三、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能夠準確地掌握歌曲《愉快的夢》的旋律、節奏,用輕柔、優美的聲音完整地演唱歌曲,表達出歌曲的意境。 學生能夠理解和感受 拍的節奏特點,并能在演唱和簡單的節奏練習中正確地表現出其強弱規律。 認識并能準確演唱歌曲中的裝飾音,如前倚音,體會其對美化旋律、豐富情感表達的作用。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聆聽、哼唱、視唱等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和識譜能力,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理解和表現歌曲。 運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用音樂語言描繪出自己心中的愉快夢境,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如小組討論、小組演唱等,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感受歌曲所營造的夢幻、美好的氛圍,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學習的態度,提高學生欣賞美、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用輕柔、優美的聲音準確地演唱歌曲《愉快的夢》,把握好歌曲的旋律、節奏以及 6/8 拍的韻律特點。 幫助學生理解和表現歌曲中所描繪的夢境,讓學生在演唱中能夠充分表達出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2. 教學難點 讓學生準確地把握 月拍的強弱規律,并能在演唱中自然地體現出來,使歌曲的演唱更具韻律感。 指導學生正確演唱歌曲中的裝飾音,尤其是前倚音,使其能夠巧妙地融入到歌曲的旋律中,增強歌曲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五、教學方法 1. 情境教學法:通過創設與歌曲相關的夢幻情境,如播放輕柔的音樂、展示星空、月亮等美麗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歌曲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共鳴,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演唱歌曲。 2. 示范法:教師通過范唱歌曲,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歌曲的旋律、節奏、速度、力度以及情感表達等方面的特點,為學生的演唱提供示范和榜樣,引導學生準確地把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藝術表現。 3. 練習法:組織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練習,如發聲練習、節奏練習、視唱練習、演唱練習等,讓學生在反復的練習中逐步提高音樂技能和演唱水平,鞏固所學的音樂知識和技能。 4. 啟發式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提問、引導、討論等方式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學生自主地探索和發現音樂中的奧秘,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和審美能力。 六、教學過程 1. 導入(3 分鐘) 播放一段輕柔的、帶有夢幻色彩的音樂,如班得瑞的《安妮的仙境》,同時在屏幕上展示星空、月亮、云朵等美麗的夜景圖片,營造出寧靜、夢幻的氛圍。 提問學生:“同學們,在這樣美麗的夜晚,你們會做什么樣的夢呢?”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夢境,從而引出本節課要學習的歌曲《愉快的夢》。 2. 歌曲學習(12 分鐘) 初聽歌曲:播放《愉快的夢》的音頻,讓學生安靜地聆聽,感受歌曲的整體旋律、速度、情緒等特點,引導學生初步體會歌曲所營造的夢幻氛圍。 再次聆聽:讓學生帶著問題聆聽歌曲,如“歌曲中都出現了哪些美好的景象?”“歌曲的速度是怎樣的?”通過聆聽,學生回答問題,教師總結并介紹歌曲的大致內容和 6/8 拍的節奏特點,同時在黑板上寫出 6/8 拍的強弱規律(強 弱 弱 次強 弱 弱),并用拍手、跺腳等方式帶領學生進行簡單的節奏練習,讓學生感受 6/8 拍的韻律。 學唱旋律:教師采用范唱、教唱等方式,引導學生逐句學唱歌曲的旋律,同時提醒學生注意旋律的起伏和變化,對于較難的部分,如一些大跨度的音程,進行重點示范和練習,幫助學生準確地掌握旋律。 學唱歌詞:學生在熟悉旋律的基礎上,跟唱歌曲的歌詞,教師引導學生注意歌詞的發音和咬字,尤其是一些輕聲字和押韻字的處理,讓學生能夠清晰、準確地演唱歌詞。同時,引導學生理解歌詞所描繪的夢境,感受歌曲中所表達的愉快情感。 3. 音樂知識講解與練習(8 分鐘) 裝飾音教學:教師指出歌曲中的裝飾音,如前倚音,講解其唱法和作用。通過示范演唱,讓學生對比有無裝飾音的旋律,感受裝飾音對旋律的美化和情感表達的豐富作用。然后,讓學生進行單獨的裝飾音演唱練習,教師逐個指導,確保學生能夠正確地演唱裝飾音。 6/8 拍節奏鞏固練習:設計一些與 6/8 拍相關的節奏練習活動,如讓學生用打擊樂器(如木魚、三角鐵等)按照 拍的節奏為歌曲伴奏,或者讓學生分組進行節奏接龍游戲,一組學生打出 拍的節奏型,另一組學生模仿并繼續接龍,通過這些活動,加深學生對 6/8 拍節奏的理解和掌握,使其能夠更加自然地在演唱中表現出 6/8 拍的韻律感。 4. 歌曲表現與拓展(10 分鐘) 情感引導與表現:教師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美好的夢境,啟發學生在演唱中融入自己的情感體驗,用輕柔、優美、富有幻想的聲音演唱歌曲,表現出歌曲中愉快、夢幻的意境。同時,教師可以通過示范不同情感處理的演唱,讓學生對比感受,引導學生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情感表達。 小組合作演唱: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小組內成員進行合作演唱,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如齊唱、輪唱、分角色演唱等,鼓勵學生在演唱中加入一些簡單的動作或表情,增強歌曲的表演性。每個小組進行展示,其他小組進行評價,教師總結評價結果,給予學生鼓勵和指導,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音樂表現力。 拓展創作:引導學生根據歌曲的旋律和自己的想象,為歌曲創編新的歌詞或簡單的舞蹈動作,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讓學生分組進行創作,然后進行展示和分享,教師對學生的創作成果給予肯定和表揚,激發學生對音樂創作的興趣。 5. 課堂總結(2 分鐘) 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包括歌曲《愉快的夢》的演唱技巧、6/8 拍的節奏特點、裝飾音的運用以及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和意境等。 對學生在本節課中的表現給予肯定和鼓勵,同時提出一些希望和建議,如希望學生在課后能夠繼續欣賞一些優美的音樂作品,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等。 七、教學評價 1. 形成性評價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如聆聽歌曲時的專注度、參與節奏練習和演唱練習的積極性、小組合作演唱時的團隊協作情況等,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過程進行及時評價和反饋,給予學生鼓勵和指導,幫助學生及時調整學習狀態和方法。 對學生的演唱進行實時評價,包括音準、節奏、速度、力度、音色以及情感表達等方面,指出學生的優點和不足之處,讓學生能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演唱水平,并在后續的練習中加以改進。例如,當學生演唱某個段落時,教師可以說:“你在這個地方的音準把握得非常好,但是節奏稍微有點快,如果能慢一點,就會更好地表現出歌曲的意境。” 2. 終結性評價 根據學生在小組合作演唱展示中的表現,從演唱技巧、情感表達、團隊協作等多個維度進行綜合評價,給出小組和個人的評價成績。同時,對學生在拓展創作環節中的作品進行評價,評價其創意性、與歌曲的契合度等方面,將這些評價結果納入學生的平時成績考核體系,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 八、板書設計 我將采用圖文并茂的方式進行板書設計。在黑板的左邊,寫出歌曲《愉快的夢》的歌名以及重要的音樂知識,如 6/8 拍的節奏型(強 弱 弱 次強 弱 弱)、裝飾音(前倚音)的符號和唱法示例等。在黑板的右邊,展示一些與歌曲相關的圖片,如星空、月亮、孩子在夢中飛翔等,這些圖片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意境,同時也能增強板書的視覺吸引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直觀地感受音樂與畫面的融合。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內容,謝謝大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