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第三單元 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必修4 哲學與文化2025年新高考一輪復習第八課 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01考情分析02考點精講04對點訓練03知識拓展第二單元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第三單元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第一單元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第一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第二課 探究世界的本質第三課 把握世界的規律(哲學概論)(唯物論)(辯證法)第四課 探索認識的奧秘第五課 尋覓社會的真諦第六課 實現人生的價值(認識論)(歷史觀)(價值觀)第七課 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第八課 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第九課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本來)(外來)(未來)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整書框架考情分析考點要求 考題統計 文化的民族性與多樣性 2024 選擇題:江蘇卷、浙江卷2023 選擇題:江蘇卷、浙江卷主觀題:湖南卷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 2024 選擇題:山東卷、新課標Ⅱ卷主觀題:北京卷2023 選擇題:天津卷主觀題:湖北卷正確對待外來文化 2024 選擇題:安徽卷主觀題:廣東卷2023 選擇題:浙江卷19.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高二某學習小組就“聚焦中國故事,探究中國智慧”主題整理了下列材料,并開展討論:為破解全球發展赤字難題,中國促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完成份額和治理機制改革,增加了發展中國家話語權;遵守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主動實施一系列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措施和行動。從創設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成立國際民間減貧合作網絡,到宣布“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數據面向全球開放,并與29個國家和地區簽署22個自貿協定,中國為全球發展帶來更多新機遇。另一方面,講述中國故事、蘊含中國智慧元素的文化產品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人民的喜愛。《跨越千年,書寫繁榮的絲路新畫卷》多語種微視頻,展現了“絲路精神”薪火相傳背景下推動構建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的生動實踐,被多家國外主流媒體轉載,覆蓋受眾4億多人次。契合青年文化潮流的民間舞蹈“科目三”火熱出圈,傳到日韓、歐美后掀起中國流行符號的海外模仿秀,形成文化熱點事件……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日益深入人心。(1)以“國際傳播中如何將‘中國故事'轉為'世界故事'”為議題,結合材料并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知識,談談自己的看法。廣東高考鏈接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樣性考點一1.文化具有民族性法國巴黎圣母院中國長城印度泰姬陵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1.文化具有民族性地位產生與 形成 歷史產物+人民智慧+借鑒融合其他民族文化作用 ①民族文化起著維系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激發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②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構成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核心和 靈魂體現 民族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思維方式以及民族節日、民族服飾等方面價值觀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注意】民族文化內涵兩個維度對外:中華民族與世界其他國家、其他民族文化的區別;對內:中國56個民族,每種民族文化各有特色;多種文字體現文化的多樣性2.文化具有多樣性含義 文化多樣性表征文化存在的豐富程度地位形成 原因 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國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國和各民族的政治、經濟等社會條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為什么維護多樣性怎么做①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②不論是中華文化,還是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人類實踐創造的成果,都有其獨特魅力和價值;③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與活力文化多樣性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①原則:在堅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尊重差異,理解個性②正確態度: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注意】文化多樣性≠文化多元化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個性)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共性)【知識拓展】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關系項目 民族文化 世界文化表現 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 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規律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 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原因 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 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規律意義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獨特標識; 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 結論 文化的世界性與民族性,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關系。 我們必須看到,在世界文化呈現全球化趨勢的同時,各民族、國家和地區文化的特殊性與獨立性應得到充分的關注。各民族的傳統文化在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基礎上吸納外民族的先進文化,才能更具生命力。 錯誤 傾向 ①只看到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而看不到共性和普遍規律 ②只看到各民族文化之間的共性,而看不到存在的差異 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考點二關系 文化交流 文化交融區別 界定表現 文化交流是指彼此間文化的相互溝通,互通文化的有無,促進文化豐富與發展。 文化交融強調的是不同文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滲透,難分你我。側重 文化交流側重的是把一種文化發揚光大,傳播開來,讓更多的受眾知道、理解的過程 文化交融側重的是不同民族文化間相互借鑒、取長補短的過程發展 狀態 文化交流發生的是量變 文化交融發生的是質變意義 文化交流促進了文化自身的發展,也促進了經濟、政治、社會的發展。文化交流間接促進文化發展 文化交融的意義在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從而共同推動世界文化創新。文化交融本身就是文化發展與創新聯系 二者相互聯系、密不可分。 文化交流是文化交融的前提和基礎,文化交融是文化交流的升華和發展。 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正確對待外來文化考點三1.面向世界 博采眾長兩種錯誤觀點徹底拒斥外來文化的文化復古主義和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盤西化論。文化發展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我們要學習借鑒一切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益經驗、一切有利于豐富我國人民文化生活的積極成果、一切有利于發展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和運行機制,以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要性 理論依據 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才能發揮積極作用實踐依據 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動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發展要求 立足中國國情,實現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應當堅持“洋為中用”,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發展 2.立足國情 交流互鑒文化 多樣性 相互尊重 原則:尊重文化多樣性,在堅持民族平等的基礎上,態度:尊重差異,理解個性,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文化交流 與交融 加強交流 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的原則,維護民族文化多樣性,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反對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促進融合 積極借鑒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增強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正確對待 外來文化 面向世界 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堅持開放的心態,積極吸收和借鑒一切外來的有益文化成果立足國情 立足國情、交流互鑒,促進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堅守立場 堅持“洋為中用”,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發展反對錯誤 反對文化復古主義和全盤西化論拓展 正確對待外來文化前提文化的民族性與多樣性文化交流文化交融正確對待外來文化前提基礎發展、升華必須第一框第三框第二框原則:求同存異、取長補短意義:對文化、對民族、對世界19.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高二某學習小組就“聚焦中國故事,探究中國智慧”主題整理了下列材料,并開展討論:為破解全球發展赤字難題,中國促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完成份額和治理機制改革,增加了發展中國家話語權;遵守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主動實施一系列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措施和行動。從創設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成立國際民間減貧合作網絡,到宣布“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數據面向全球開放,并與29個國家和地區簽署22個自貿協定,中國為全球發展帶來更多新機遇。另一方面,講述中國故事、蘊含中國智慧元素的文化產品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人民的喜愛。《跨越千年,書寫繁榮的絲路新畫卷》多語種微視頻,展現了“絲路精神”薪火相傳背景下推動構建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的生動實踐,被多家國外主流媒體轉載,覆蓋受眾4億多人次。契合青年文化潮流的民間舞蹈“科目三”火熱出圈,傳到日韓、歐美后掀起中國流行符號的海外模仿秀,形成文化熱點事件……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日益深入人心。(1)以“國際傳播中如何將‘中國故事'轉為'世界故事'”為議題,結合材料并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知識,談談自己的看法。廣東高考鏈接(1)以“國際傳播中如何將‘中國故事'轉為'世界故事'”為議題,結合材料并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知識,談談自己的看法。廣東高考鏈接答案:①立足國情,交流互鑒。堅守中華文化立場,選取具有中華文化獨特魅力的中國故事,經文化生產后轉化為具有國際吸引力的世界故事。②尊重文化多樣性,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從世界文明的交匯處講述蘊含全人類共同價值、具有文化借鑒意義的中國故事。③加強文化交流,運用多種文化載體及傳播手段,以國外受眾樂于接受的方式講好具有世界意義的中國故事。真題演練1.(2024·安徽·高考真題)在中華民族對外交流史上,古絲綢之路上的駝鈴聲、鄭和下西洋的帆影…中華民族自信而又大度地同世界其他民族進行交往,留下了千古佳話。今天,共建“一帶一路”從中國倡議走向國際實踐,正譜寫著各國文化融合共生的時代新篇。中外交往的歷史和現實說明( )①中華民族積極主動地吸納人類文化成果②文化多樣性是推動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③文化交流構成了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④應在文化交融基礎上增進文化的相互認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真題演練2.(2024·浙江·高考真題)《永樂大典》輯入了先秦至明初的大量珍貴文獻資料,但其正本不知所蹤,副本存世寥寥。幾代學人均認為,搜集、整理和研究這存世不足百分之四的文化瑰寶,仍需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這是因為( )①《永樂大典》是我國古代人民的實踐成果②《永樂大典》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當代價值④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感謝觀看(共29張PPT)第三單元 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必修4 哲學與文化2025年新高考一輪復習第九課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01考情分析02考點精講04對點訓練03知識拓展第二單元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第三單元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第一單元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第一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第二課 探究世界的本質第三課 把握世界的規律(哲學概論)(唯物論)(辯證法)第四課 探索認識的奧秘第五課 尋覓社會的真諦第六課 實現人生的價值(認識論)(歷史觀)(價值觀)第七課 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第八課 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第九課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本來)(外來)(未來)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整書框架考情分析課標要求 考情分析 考向預測辨識各種文化現象,領悟優秀文化作品的影響力和感召力,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堅定文化自信,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考查形式:客觀題、主觀題;涵蓋的知識有: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文化強國和文化自信,尤其是文化強國和文化自信為重點知識等等。備考要關注時政熱點,我國各地文化建設的典例以及十四五規劃中對文化強國的相關規定,考查文化建設和發展、文化強國以及文化自信等文化發展的必然選擇考點一1.近代中華文化復興之路的艱辛探索及結果艱辛探索 ①自由主義--胡適 (只看到西方文化的長處,全盤否定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本質上是“民族虛無主義”“全盤西化論”)②保守主義--康有為 (忽視了傳統文化中的糟粕,本質上是“守舊主義”“文化復古主義”)③無政府主義--劉師復 (把自由絕對化)④三民主義--孫中山(具有歷史進步性,但也存在致命的局限性,沒有明確的反帝綱領;忽視了人民群眾的作用;平均地權的設想有空想色彩)探索結果失敗原因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命運未能解決中國文化走向何處的問題無法使中華文化走向復興之路缺少先進理論的指導沒有立足我國國情(沒有正確處理好外來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外來主義與中國國情的關系。)2、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的影響 ①指明方向: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誕生后,把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從根本上解決了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為中華文化發展指明了社會主義方向。②轉折點: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是中華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轉折點。③文化發展進入新時期: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革命文化(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文化孕育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發展中形成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時期形成于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踐中建黨精神、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抗日戰爭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冬奧精神、絲路精神、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 ……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中華人文精神……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三種文化一脈相承、延續發展、不斷升華2.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項目 革命文化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形成 時期 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時期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時期具體 內容 承載著黨和人民對國家獨立、 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 是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相 同 點 二者都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 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①內涵: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什么④基本要求: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⑤目的: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不斷滿足人民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質。②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③作用: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是中華文化獲得空前發展、重新走向輝煌的必然選擇。指導思想立場特征來源5.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判斷文化生命力的標準為 什 么 決定因素積極意義①是不是代表先進文化發展的方向②要看它有沒有生存發展的實踐土壤③人民有沒有對它的需求①是由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決定的;②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決定的;③是由我國社會制度、發展道路決定的;④由繼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要求決定的;⑤是由我國文化自身發展規律決定的①才能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②才能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相適應;③與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相銜接;④與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資源相匹配注意教材——五處標識的提法: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民族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考點二1.堅定理想信念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2.立足時代之基 回答時代問題3.融通不同資源 實現綜合創新1.堅定理想信念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1)堅定理想信念①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②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自信自立;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2)堅持以人民為中心①文化發展要依靠人民②文化發展要為了人民③堅持自信自立(新增)共同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遠大理想:共產主義信仰、信念和信心: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1.堅定理想信念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①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貼近人民的精神生活。3)如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②加強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生產創作出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文化作品。2.立足時代之基 回答時代問題原因 要求立足 時代 之基 文化是時代的產物,是時代精神的展現 文化發展和創新要符合時代潮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體現時代特征,反映時代風貌回答 時代 問題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 文化創新和發展的關鍵是回答時代問題,完成時代任務。要立足時代、解決特定的時代問題時代實踐是文化創作的源泉文化發展推動時代的進步3.融通不同資源 實現綜合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種資源,特別是要把握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外優秀文化等資源。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國計民生向內看向外看向前看向后看人類前途命運準確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趨勢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通過創新,形成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開放的心態,面向世界,博采眾長立足國情,交流借鑒易混易錯1.文化發展的主體:2.文化創作的源泉:3.文化創作導向:4.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目的:5.文化創作和發展的關鍵: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滿足人民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回答時代問題,完成時代任務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人民群眾對傳統文化:對落后文化:對腐朽文化:對先進文化:對外來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通過科學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大力支持和發展尊重、平等、交流、借鑒、融合提高辨別不同性質文化的眼力,增強抵御落后和腐朽文化的能力堅決抵制,依法取締易混易錯文化強國和文化自信考點三1.建設文化強國(1)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原因 我們面對的文化有傳統的和現代的、外來的和本土的、先進的和落后的、健康的和腐朽的、積極的和頹廢的等等。各種各樣的文化有吸納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爭,有滲透又有抵御,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織、相互激蕩之勢要求 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堅決抵制、依法取締腐朽文化,是我們加強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2)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力,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滋養。(3)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堅定理想信念要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激勵人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加強道德建設要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弘揚時代新風提升科學素養1.建設文化強國(4)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協調兩個效益 建立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創作生產體制機制發展文化事業 和文化產業 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加快發展現代文化產業,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提升文化產品的質量提升國際 傳播能力 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讓國外民眾深化對中國的認識,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1.建設文化強國真題演練真題演練1.(2024·北京·高考真題)2024“覺醒年代”研學行依托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群,圍繞重點文物和史料設置研學項目。師生們就課題(如圖)開展研究,參與研討會、實地研學考察,撰寫研究報告。研學行的意義在于( )①依托黨的早期活動,探究社會主義改造的偉大變革②了解有志青年投身革命事業的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③感受中華民族覺醒的脈動,領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④充分發揮“第一手材料”與“第二手材料”的作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真題演練2.(2024·全國·高考真題)時傳祥是新中國的全國勞動模范、掏糞工人。一年四季,時傳祥穿梭在縱橫交錯的北京胡同里,彎腰埋頭掏糞掃污,形成了“寧肯一人臟,換來萬家凈”的時傳祥精神。如今,車輪、糞管代替了腳步、糞勺,不變的是堅守和付出。一代又一代年輕的環衛工人傳承和發揚時傳祥精神,用青春和汗水守護城市的美。這表明( )①先進文化是在勞動和奉獻中形成和發展的②傳承發展先進文化是創造物質財富的基礎③先進文化在傳承過程中被賦予新的內涵與形式④每個人都對先進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貢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真題演練真題演練感謝觀看(共31張PPT)第三單元 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必修4 哲學與文化2025年新高考一輪復習第七課 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第二單元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第三單元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第一單元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第一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第二課 探究世界的本質第三課 把握世界的規律(哲學概論)(唯物論)(辯證法)第四課 探索認識的奧秘第五課 尋覓社會的真諦第六課 實現人生的價值(認識論)(歷史觀)(價值觀)第七課 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第八課 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第九課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本來)(外來)(未來)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整書框架考情考向單擊此處輸入你的正文課標要求 考情分析 備考策略文化的內涵、功能和地位;辯證地看待傳統文化; 領會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意義;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考查形式:選擇題、主觀題 考查的內容:客觀題主要考查文化的內涵、功能,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與如何傳承和創新發展,中華民族精神;主觀題一般會考查本課知識的綜合運用 備考要結合時政熱點,如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知識,關注黨的二十大中提到的精神,分析新時期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等等。考情分析考點要求 考題統計 文化的內涵與功能 2024 選擇題:湖南卷、安徽卷主觀題:全國卷、甘肅卷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 2024 選擇題:北京卷、甘肅卷主觀題:新課標Ⅱ卷2023 選擇題:海南卷、廣東卷主觀題:全國卷、廣東卷2022 選擇題:江蘇卷、湖北卷、廣東卷01考情分析02考點精講04對點訓練03知識拓展文化的內涵與功能考點一1.什么是文化文化有先進與落后之分,反映先進的經濟和政治的文化是先進文化,反映腐朽落后的經濟和政治的文化是落后文化;4)性質:廣義:指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及其創造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狹義: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現象(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意識形態性質的內容,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等非意識形態的內容)1)含義: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2)產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文化素養的核心,支配和影響著人們的文化實踐與文化生活3)核心:文化要通過載體呈現出來文化載體是指文化的記錄、記載、標識、傳承和表現的物化形式。5)文化載體:2.文化與政治經濟的關系不同時代的經濟和政治,決定了不同時代的文化。經濟是基礎 ;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政治,給予經濟、政治以重大影響。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但并不意味著文化的發展始終與經濟發展完全同步。3.文化的功能對社會 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對個人 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人對民族 文化是民族的 血脈和靈魂文化可以引導人們認識真善美,為人們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養(引領≠主導)文化可以教化育人,幫助人們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高素質,全面發展)文化可以服務社會,滿足人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為人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文化可以推動發展,是國家繁榮振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對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反作用)①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②當代中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以認同、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前提。①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②積極參與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文明 文化區別 內涵表現性質作用聯系 人類進步和開化狀態的標志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生態文明、社會文明精神產品精神活動文明都是積極向上的文化有先進、落后之分促進先進文化……促進落后文化……阻礙①都是實踐的產物,其創造主體都是人。②先進文化是人類文明的一項重要內容。相對于政治、經濟而言的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4.文化與文明的區別1.文化能夠轉化為物質力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文化有先進與落后、健康與腐朽之分。只有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才對社會的發展起促進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2.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文化的發展與經濟的發展亦步亦趨。×。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但并不意味著文化的發展與經濟的發展亦步亦趨,文化具有自身的傳承性和相對獨立性。3.文化是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競爭的基礎。×。文化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經濟和科技實力是綜合國力競爭的基礎。4.文化是指人類社會的全部精神活動。×。還包括精神產品5.每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發形成的。后天實踐活動培養的練易錯真題演練1.(2024·安徽·高考真題)一個好的地名往往具有記錄歷史、傳承文脈、銘刻記憶的作用。2023年,我國開展“鄉村著名行動”,用新時代鄉村好地名展示鄉風、體現鄉韻、鑄造鄉魂:將塑造地名品牌與文旅、特色產業深度融合,帶動鄉村發展致富。由此可見,開展“鄉村著名行動”能夠( )①發揮鄉村好地名滋潤與凝聚人心的功能,有助于鄉風文明建設②鞏固鄉村好地名在鄉村文化中的核心地位,推進美麗鄉村建設③通過鄉村好地名弘揚傳統道德和人文精神,增強民眾的歸屬感④推動鄉村好地名價值的創造性轉化利用,促進鄉村的產業振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真題演練2.(2024·湖南·高考真題)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是靈魂》中寫道:“文化的力量,或者我們稱之為構成綜合競爭力的文化軟實力,總是‘潤物細無聲’地融入經濟力量、政治力量、社會力量之中,成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導航燈’、社會和諧的‘黏合劑’。”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潤物細無聲”反映了文化發揮其作用的特點②“助推器”表明經濟的發展推動著文化的進步③“導航燈”說明了文化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④“黏合劑”彰顯優秀文化能提升社會文明程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考點二1.中華文化的形成主體形成發展 ①內部交融創新:我國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精華) ②外部吸收借鑒:中華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斷增強其包容性,促進了自身的發展。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自強不息創造得來主要內容特點核心思想理念(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中華傳統美德(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中華人文精神(促進社會和諧、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內容)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原因 地位意義 對民族團結對當今問題對國際關系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也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統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為解決當代中國和世界發展中的許多問題提供有益借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正確認識和處理國際關系,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項目 批判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古為今用區別 內涵 辯證地認識傳統文化在現實中 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華和糟粕 在文化繼承中,不斷革除 陳舊的、過時的舊文化, 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 將傳統文化與實踐相結合實質 側重于對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 是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 側重于對文化的繼承、發展和創新,是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 發揮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聯系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與“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古為今用”強調“取其精華”后應有利于實踐 正確對待中華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對待中華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 創新性發展區別 著重點 在于改造和轉化 在于創新和發展對象上 既包括內涵也包括形式 內涵:有當代借鑒價值的 形式:陳舊落后的 “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只是指內涵而不包括形式內涵: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成分途徑上 側重改造轉化為“符合時代特點和要求的新內涵和新的呈現形式” 側重對優秀傳統文化內涵“進行補充、拓展和完善”目標上 重在激活由于表達形式陳舊等客觀原因而減少甚至喪失的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重在進一步增強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和感召力。聯系 二者是一個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整體,卻又各有側重、有所區別。 創造性轉化是創新性發展的前提,創新性發展是創造性轉化的升華。 比較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1.《經典詠流傳》將古代經典詩詞以流行音樂的方式“唱出來”創造性轉化2.“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汲取了我國傳統文化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民可載舟,亦可覆舟”“仁政”的民本思想的合理成分,同時又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執政理念。創新性發展3.將甲骨文做成可愛的“表情包”。創造性轉化4.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孝”更多強調個人對家庭對封建統治者的絕對服從;今天我們講“孝”,則又突出親子雙方平等、互相尊重的內涵。創新性發展5.將三星堆遺址考古發現的文物做成年輕人喜歡的暢銷款盲盒。創造性轉化判斷下列例子屬于創造性轉化還是創新性發展:弘揚中華民族精神考點三中華民族精神內涵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貫穿民族精神的各個方面。核心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貫穿民族精神的各個方面;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精神,相輔相成,體現著愛國主義這個主題。愛國主義引領著中華民族,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人民精神: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中華民族精神的意義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對點訓練1.(2024·甘肅·高考真題)在國家民委主辦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古籍展”上,展出了彝文古籍、文成公主帶到西藏的鼓和琴等1500余件展品,全面展現中華文明延續不斷的歷史基因、中華民族凝聚不散的歷史密碼和中華民族大團結的豐富實踐。該展覽體現了中華文化( )①歷來具有創新創造革故鼎新的傳統②是在各民族的互鑒融通中創造的③內蘊“天人合一”的整體自然觀④具有“向內凝聚”的統一性追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對點訓練2.(2024·北京·高考真題)將青山喚作“翠微”,“十里樓臺倚翠微”;將信使喚作“鴻雁”,“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將日月星辰喚作“曜靈”“望舒”“白榆”……天地萬物,草木搖落,飛禽走獸,稚子魚蟲,多有其雅稱,富有詩意。這說明( )A.人們的精神世界歸根到底是由語言文字塑造的B.雅稱是人們想象出來的觀念,是一種個體意識C.事物的美感來自于自然界本身,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D.雅稱呈現了意境之美,蘊含著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D對點訓練3.(2023·廣東·高考真題)“物勒工名”是我國古代長期延續的一種手工業管理制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勒刻在器物上面,便于管理者檢驗與追責,“以考其誠”。久而久之,誠信敬業、精益求精的制度要求就內化為工匠的自覺意識,從而推動了傳統工匠精神的形成與傳承。“物勒工名” ( )①是傳統工匠精神形成和發展的根源 ②可為現代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借鑒③以滿足民眾的物質文化需求為導向 ④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對點訓練4.(2024·浙江·高考真題)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年來,浙江修繕運河古鎮,發展文旅融合新業態,促進沿線傳統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打造以公園綠地為主的生活岸線,使大運河的保護傳承利用與城市品質、民生福祉的提升實現同頻共振。上述做法( )①豐富了人民群眾高品質文化消費產品的供給②鞏固了大運河文化在浙江發展中的基礎地位③實現了大運河文化產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統一④促進了沿線各地經濟發展與文化保護的協同推進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5.(2023·全國·高考真題)2023年是毛澤東“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60周年。六十年來,雷鋒精神歷久彌新,成為一面永不褪色、光芒永存的精神旗幟;“學習雷鋒好榜樣”的歌聲響徹中國大地,成為鼓舞和激勵億萬青少年成長進步的強大動力。雷鋒精神是永恒的,因為它( )①具有超越性,不受一定時期社會歷史條件的影響②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生動體現③與時俱進,在不同時期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和形式④適應了中國人民為實現民族復興而團結奮斗的實踐需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對點訓練感謝觀看(共30張PPT)第二單元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必修4 哲學與文化2025年新高考一輪復習第六課 實現人生的價值第二單元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第三單元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第一單元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第一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第二課 探究世界的本質第三課 把握世界的規律(哲學概論)(唯物論)(辯證法)第四課 探索認識的奧秘第五課 尋覓社會的真諦第六課 實現人生的價值(認識論)(歷史觀)(價值觀)第七課 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第八課 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第九課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整書框架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論(第二課:探究世界的本質)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 第四課:探索認識的奧秘)唯物辯證法(第三課:把握世界的規律)歷史唯物主義社會歷史觀(第五課:尋覓社會的真諦)歷史唯物主義人生價值觀(第六課:實現人生的價值)考情分析課程標準理解價值觀的形成與時代和環境密切相關。解析價值觀差異與沖突產生的社會根源,能夠進行合理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理解價值觀對人們行為的導向作用,探尋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和途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考點要求 考題統計 價值與價值觀 2024 選擇題:全國卷、湖北卷、浙江卷2023 選擇題:山東卷、天津卷、廣東卷主觀題:全國卷2022 選擇題:湖北卷、廣東卷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2024 選擇題:全國卷2023 選擇題:全國卷主觀題:海南卷2022 選擇題:北京卷、江蘇卷、海南卷、湖北卷價值的創造和實現 2024 選擇題:安徽卷主觀題:湖南卷、山東卷2023 選擇題:浙江卷、福建卷2022 選擇題:山東卷、湖南卷、浙江卷01考情分析02考點精講04對點訓練03知識拓展價值與價值觀考點一1.哲學上的價值如果你是那位旅行者,你會如何選擇?為什么?一位旅行者在茫茫大沙漠里迷了路,走了三天三夜,始終沒有走出沙漠。糧食沒有了,水也沒有了,幾乎處于絕境,迷迷糊糊中,突然聽到上帝的聲音:“現在我有兩種東西可以讓你來選擇,一壺水,得到它可能還有得救的希望;一桶金子,得到它可以讓你一生榮華富貴。”生活中,具體領域事物的價值※ 糧食、蔬菜滿足人們營養需要——※ 陽光、空氣滿足人們生存需要——※ 文學、作品滿足人們精神需要——※ 道德、情操提高人們精神境界——營養價值生存價值藝術價值道德價值1.哲學上的價值1)價值哲學意義上,指客體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積極功能和屬性。它涵蓋各個不同領域事物的價值(物質和精神上),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西紅柿生長在野外,沒有與人發生關系時,并不具有價值,后來人們逐漸發現了它能觀賞和食用,它才具有價值。2.人的價值含義:①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社會、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主要在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②人既是價值的創造者,又是價值的享受者。人的價值表現為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對一個人價值的評價:看個人的貢獻,最根本的是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3.價值觀含義:人們在認識各種具體事物價值的基礎上,會形成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4.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對個人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有重要導向作用。①價值觀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②價值觀影響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影響人們的行為選擇。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的選擇,都是在一定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指導下進行的。對國家和民族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標準。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和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精神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導向作用【方法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克服錯誤的價值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社會主義集體價值觀。5.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什么樣的國家)(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培育什么樣的公民)重要性: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體現了時代精神。 ①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②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工夫;③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如何培育和踐行5.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考點二1.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含義1.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關系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前提和基礎,價值選擇是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做出的進一步選擇。2.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屬性1)基本特征2)正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標準社會歷史性 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因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不同階級性 人們的社會地位不同、需要不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在階級社會中具有階級性主體差異性 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往往因人而異①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必須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的必由之路。(客觀標準)②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他人、集體、社會利益的關系(最高標準)【知識拓展】正確認識“真理標準”和“價值標準”的關系項目 真理標準 價值標準區別 “真理標準”是說“真不真”或“真與假”的問題,判斷標準是 通過實踐看其是否符合客觀實際 “價值標準”是說“好不好”或“好與壞”的問題,判斷標準是看其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和人類的根本利益聯系 兩者是內在的統一。對一個具體事物的判斷就是既要其“真”,符合客觀實際,又要其“好”,符合人類根本利益。 例如,核裂變能產生巨大的熱能,是真,但原子能是用于和平事業還是用于制造戰爭武器,還存在“好與壞”的價值判斷問題。 價值創造與實現考點三1.弘揚勞動精神 實現人生價值途徑 原因及要求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 (根本途徑) 原因:①本質角度:勞動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也是人的存在方式;②個人價值實現角度:人只有在勞動中才能自由地彰顯和發揮自己的智力和體力、意志和情感,創造和實現自己的價值;③個人發展角度:在社會主義社會,勞動是創造美好生活、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④社會發展角度:當代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而美好生活必須通過全體人民共同奮斗才能得到要求: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實現人生價值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價值 (客觀條件) 原因:①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人的價值只能在社會中實現;②我們強調在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個人的價值,并不否認追求人的個性發展方法論: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在奉獻社會中創造和實現自己的價值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個性發展應表現于對他人、對社會的獨特的貢獻方式。對點訓練(2021·廣東卷)人民音樂家冼星海曾說過:“每個人在他生活中都經歷過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苦難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觀、消極,發出絕望的哀號;有些人在苦難中還想到別人,想到集體,想到祖先和子孫,想到祖國和全人類,他就得到樂觀和自信。”其中蘊含的唯物史觀道理是( )①價值觀源自于對個人生活遭遇和處境的反思②價值觀對社會與人生有重要的驅動和制約作用③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④基于個人利益形成的價值選擇是社會發展的動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對點訓練(2022·全國乙卷)2022年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一百年來,共青團團結帶領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聽黨話、跟黨走,滿懷對祖國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積極投身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偉大事業,用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中國、青春之民族,譜寫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激昂的青春樂章。由此可見 ( )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青年成長發展的前提②青年只有不斷更新價值觀念才能獲得實踐的成功 ③發展個性、完善自我是青年的最高價值追求④堅守人民立場是青年進行正確價值選擇的根本立足點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對點訓練(2022·山東卷)透過圖1可以看出 ( )①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熔鑄在各族兒女的價值實現中 ②扎根邊疆意識是正確國家觀在守邊人頭腦中的客觀反映 ③不同時期的人在面對同一事物時表現出不同的價值選擇 ④“家是玉麥,國是中國”體現了當前社會人生價值的評判標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對點訓練(2022·全國甲卷)2022年2月舉辦的北京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被譽為一屆“無與倫比”的冬奧會,近3 000名中外運動健兒閃耀賽場,18 000多名賽會志愿者默默奉獻,2項世界紀錄和17項冬奧會紀錄被刷新,帶動中國3億多人參與冰雪運動,是迄今收視率最高的一屆冬奧會,完美演繹了“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格言。這表明( )①體育運動以彰顯文化自信為根本價值追求②人民是體育運動的價值創造者和價值享受者③體育運動具有塑造人生、促進全面發展的育人功能 ④體育運動是消弭文化差異、促進文化融合的重要手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2024·安徽·高考真題)漫畫《停止,就是谷底;繼續,就是上坡》(改編自呂志華作品,《時事報告》2024年第2期)蘊含的哲理是( )①實現價值目標需要不斷砥礪前行②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③成功取決于意識能動作用的發揮④在曲折中前進是事物發展的狀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對點訓練對點訓練(2024·湖南·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來到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同師生代表親切交談,強調:“學校要立德樹人,教師要當好大先生,不僅要注重提高學生知識文化素養,更要上好思政課,教育引導學生明德知恥,樹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報國強國大志向,努力成為堪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梁之材。”【立報國強國大志向】時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脈相承,百年前,一批激情澎湃的青年走進湖南一師求知若渴,探尋真理。百年后,無數意氣風發的青年沿著先輩足跡賡續紅色血脈,擔當時代重任。 “請黨放心,強國有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廣大青年立報國強國大志向,奮楫篤行,勇擔使命,涌現出了一批先進典型。如每天一場床前放事會,做留守兒童“點燈人”的90后教師麻小姐;伴隨嫦娥探月工程共同成長,38歲被任命為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的孫澤洲;于山火中逆行,以生命書寫人生答卷的新田森林火災救援英雄集體,他們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強國建設添磚加瓦,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新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青年人正逢其時。結合材料,運用價值的創造與實現的知識加以分析。對點訓練【答案】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與貢獻,投身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我們應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廣大青年堅定理想信念,立報國強軍大志向,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勇擔使命;努力增長才干,全面提升個人素質,把握機遇,為人生價值的創造和實現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發揮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緊跟時代步伐,自覺投身于國家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中,在奮斗中實現人生價值。新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青年人正逢其時。結合材料,運用價值的創造與實現的知識加以分析。感謝觀看(共28張PPT)第二單元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必修4 哲學與文化2025年新高考一輪復習第五課 尋覓社會的真諦01考情分析02考點精講04對點訓練03知識拓展第二單元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第三單元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第一單元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第一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第二課 探究世界的本質第三課 把握世界的規律(哲學概論)(唯物論)(辯證法)第四課 探索認識的奧秘第五課 尋覓社會的真諦第六課 實現人生的價值(認識論)(歷史觀)(價值觀)第七課 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第八課 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第九課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本來)(外來)(未來)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整書框架考情分析考點要求 考題統計 社會歷史的本質 2024 選擇題:湖南卷、江蘇卷主觀題:全國卷、北京卷、浙江卷2023 選擇題:廣東卷、山東卷、湖北卷社會歷史的發展 2024 選擇題:江蘇卷、安徽卷、浙江卷2023 選擇題:全國卷、浙江卷、福建卷、河北卷、遼寧卷社會歷史的主體 2024 選擇題:北京卷主觀題:甘肅卷、浙江卷2023 選擇題:全國卷、山東卷、海南卷、遼寧卷社會歷史的本質考點一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1、社會生活的本質是實踐1)勞動是社會歷史的起點。勞動創造了人,勞動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勞動發展史是理解所有社會歷史奧秘的“鑰匙”。2)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實踐生成了社會生活的全部領域,形成了全部社會關系,推動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實踐的基本形式物質生產的實踐變革社會關系的實踐創造科學文化的實踐人類社會生活的領域經濟領域政治領域精神文化領域人類社會的基本結構經濟結構政治結構文化結構構成形成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2.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全部社會生活領域由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兩部分構成。全部社會生活社會存在(物質生活)物質方面①地理環境②人口因素③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最主要、最根本的)社會意識(精神生活)精神方面①政治法律思想②藝術、道德、宗教③哲學、科學以及風俗習慣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各種各樣的社會意識,歸根到底都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社會意識有時會落后于社會存在(封建迷信思想)有時又會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一五規劃)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展起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地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并不能推翻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基本原理3.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知識拓展】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物質與意識的關系類別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物質與意識區別 研究對象 人類社會 整個世界地位 歷史唯物主義與歷史唯心主義 的基本問題 哲學的基本問題作用 對兩者關系的不同回答是劃分 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依據 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依據聯系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是物質與意識的關系問題 在社會歷史領域的體現 知識拓展:歷史唯物主義與歷史唯心主義的區別項目 歷史唯物主義 歷史唯心主義社會存在、社會意識 何者是第一性(根本區別)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 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誰是歷史的創造者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承認杰出歷史人物在社會發展中的推動作用,但不能對社會發展起決定作用 偉大歷史人物的思想和意志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人類歷史是由偉大歷史人物創造的人類社會有沒有 自身的規律 社會歷史領域有著固有規律,即生產力與 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 運動規律 人類社會是沒有規律、不可捉摸的,社會歷史僅僅是個人意志支配的偶然事件的堆積真題演練2.(2023·廣東·高考真題)20世紀80年代,自行車是我國居民出行最常見的代步工具。近年來,隨著綠色低碳出行觀念的普及,多地出現騎行熱,憑借健身、時尚、科技等新元素,沉寂多年的自行車再次引發民眾的消費熱潮。這一現象說明( )①人的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選擇性 ②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決定生活面貌③事物的發展是間斷性和飛躍性的統一 ④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3.(2023·浙江·高考真題)馬克思主義認為,勞動是人類的第一個歷史活動,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這是因為( )①勞動是物質財富的源泉 ②生產資料所有制是生產關系的核心③勞動是經濟制度的基礎 ④人類首先必須滿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生產資料所有制是經濟制度的基礎,而非勞動,③排除。生產資料所有制是生產關系的核心,只是強調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地位,不能解釋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②排除。真題演練社會歷史的發展考點二社會發展的歷史生產力生產關系· 經濟基礎決定反作用上層建筑決定反作用意識形態制度、組織和設施社會發展規律①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社會發展規律②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社會基本矛盾”(貫穿人類社會始終)“人類社會普遍規律”(在任何社會中都起作用)【拓展】變革生產關系的例子:土地流轉、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國企混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本經濟制度的新提法、社會保障、養老金改革……——即經濟體制改革以促進生產力發展。變革上層建筑的例子:民法典的出臺、黨的建設、反腐倡廉、依法治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思想觀念的解放等……——即我國的政治體制改革就是為了適應經濟體制改革。[練一練] 澄清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區別2.為了預防、遏制和懲治電信網絡詐騙活動,保護公民和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于2022年9月2日經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從唯物史觀角度看,該法的制定( )①將會進一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②說明承認矛盾普遍性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③表明社會意識是隨著社會存在變化而變化的④有利于解決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 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2)實現方式:社會發展是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即社會基本矛盾的不斷產生、發展和解決中實現的。注意兩大矛盾:社會基本矛盾: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注意: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社會主義發展的直接動力:社會發展的主體動力:社會基本矛盾階級斗爭改革人民群眾1)總趨勢:不同社會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矛盾項目 階級社會 社會主義社會主要矛盾 階級矛盾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基本矛盾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 矛盾性質 對抗性 (敵我矛盾) 非對抗性(人民內部矛盾)解決方式 階級斗爭 改革根本目的 建立新的生產關系, 解放生產力 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使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拓展】正確認識改革的哲學依據唯物論角度 把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辯證法角度 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是宇宙間不可抗拒的規律;辯證否定是聯系和發展的環節,其實質是“揚棄”唯物史觀角度 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的特點1.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在新時代,中國人民將繼續自強不息、自我革新,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敢于向頑瘴痼疾開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將改革進行到底。“將改革進行到底”是因為( )①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②人民群眾改革的決心和毅力決定了改革能夠取得偉大成就 ③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產力適應生產關系的發展,從而實現共產主義 ④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 對點訓練社會歷史的主體考點三社會發展的歷史含義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們,既包括普通個人,也包括杰出人物。主體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范疇,在不同的國家和各國不同的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內涵。勞動群眾都是人民群眾的主體部分。①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②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③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④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作用 具體體現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 財富的創造者。 人民群眾是物質資料生產的承擔者和社會生產力的體現者;人民群眾的生產活動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 財富的創造者。 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實踐是一切精神財富形成和發展的源泉;人民群眾的實踐為精神財富的創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人民群眾還直接創造了豐碩的社會精神財富。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人民群眾在任何時期都是社會變革的主力軍;在階級社會中,生產關系的變革、社會制度的更迭,都是通過人民群眾的革命實現的;人民群眾通過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創造和改變社會關系,從而不斷推動社會歷史進步和發展。項目 群眾觀點 群眾路線內容 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地位 群眾觀點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立場和根本觀點,是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出發點 群眾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對點訓練 1.(2024·北京·高考真題)基層是國家治理的末梢,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是一項重要政治任務。身邊有什么問題線索,對基層減負有哪些意見建議,都可以到“留言板”說說。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①公開征集問題線索和減負建議,堅持了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②直面基層工作難點,為基層減負,要以征集的意見建議作為行動出發點③理順基層事務職責,要堅持問題導向,勇于面對矛盾,善于化解矛盾④形式是事物存在的基礎,要堅持內容與形式的統一,以形式減量促服務增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對點訓練 2.(2023·山東·高考真題)從馬克思恩格斯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到李大釗的“為大多數人謀幸福”,從毛澤東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到習近平的“為民造福”,共產黨人始終心懷人民群眾,把群眾的事一件一件辦好。下列表述與材料主旨相同的是( )①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②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③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拜人民為師④全面小康、擺脫貧困是我們黨給人民的交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對點訓練 3.(2022 廣東卷)馬克思主義以前的唯物主義被稱為舊唯物主義。恩格斯指出:“舊唯物主義在歷史領域內自己背叛了自己,因為它認為在歷史領域中起作用的精神的動力是最終原因,而不去研究隱藏在這些動力后面的是什么,這些動力的動力是什么。”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①唯物主義的歷史觀產生于唯物主義的自然觀 ②舊唯物主義不承認社會意識對社會歷史發展的作用 ③對社會歷史現象的唯物主義解釋是馬克思主義的偉大貢獻 ④舊唯物主義不理解物質生產實踐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感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必修四 第三單元 第七課.pptx 必修四 第三單元 第九課.pptx 必修四 第三單元 第八課 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pptx 必修四 第二單元 第五課 尋覓社會的真諦.pptx 必修四 第二單元 第六課 .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