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六單元 課外古詩詞 秋詞(其一) 教學設計【素養目標】1.反復朗誦詩歌,理解詩歌內涵,體會詩人抒發的情懷。2.把握和分析意象,展開想象,體味詩歌的意象美。 3.深入理解名句,培養學生品味語言鑒賞詩歌的能力。教學重點:誦讀、意象分析、感情把握。教學難點:通過品味語言,分析作者情感。【新課導入】詩詞課題總覽《秋詞》(其一)劉禹錫《夜雨寄北》李商隱《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陸游《潼關》譚嗣同《秋詞(其一)》、《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以及《潼關》。這四首詩歌看似毫無關聯,卻暗含玄機。劉禹錫是中唐詩人,李商隱是晚唐詩人,陸游是宋代詩人,譚嗣同則是清代詩人。時代在變化,但是季節沒有變,都是秋天,只是其中蘊含的人類情感,并不相通。【了解作者】劉禹錫(772—842) ,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唐代文學家,有“詩豪”之稱。與柳宗元友誼很深,人稱“劉柳”;晚年與白居易唱和很多,并稱“劉白”。其詩雅健清新,善用比興寄托手法。代表作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著有《劉夢得文集》。【寫作背景】公元805年,順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劉禹錫也參加了這場革新運動。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鎮、官僚勢力的強烈反對,以失敗而告終。順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賜死,劉禹錫被貶朗州司馬。可貴的是,詩人在遭受嚴重打擊后,并沒有消沉下去,但他樂觀豁達,以積極的心態對待這一切。從而作了《秋詞兩首》,這是其中的一首。【讀詩歌】【新課講解】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寂寥:冷清蕭條春朝:春天譯文:自古以來,(文人墨客)都悲嘆秋天冷清蕭條,我(卻)說秋天(遠遠)勝過春天。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排云:推開云層。排,推開。碧霄:藍天譯文:晴空之中,一只鶴振翅高飛,推開云層直沖云霄,把我的詩情也帶到了藍天。【賞析】1.前兩句詩運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對比。第一句先指出自古以來人們悲秋的傳統。第二句直抒胸臆,以“勝春朝”來熱情贊美秋天,態度鮮明地否定了悲秋的論調。詩人將古人的悲秋與自己的頌秋進行對比,表達了自己的樂觀豁達。2.品讀 感知意象美(1)詩人將自己奮發向上,豁達樂觀的豪壯情懷投射在這首詩中的哪種事物上呢 鶴(2)這是一只怎樣的鶴 你從哪里看出來 晴空一鶴排云上“排”意為推開、沖破。 “上”意為向上、沖上這是一只酒脫的鶴這是一只勇敢的鶴這是一只向上的鶴(3)請你想象并揣摩詩人看到一鶴沖天的景象時的心理活動,用筆寫下來,50字左右。3.后兩句詩描繪了一幅什么畫面?詩人借鶴寄托了什么?描繪了一幅萬里晴空白鶴沖云而上的畫面。詩人以“鶴”自喻,借白鶴排云而上的形象來表明自己在厄運面前奮斗不息、積極、樂觀、向上的高潔情操。【主旨歸納】這首詩中詩人一改傳統寫秋詩歌的凄涼情調,贊美了秋天的開闊明麗,反映出詩人樂觀的心境和豪邁的胸襟。【課后作業】1.寫秋的古詩詞很多,找出幾首,看看風格有什么不同?秋雨——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秋夜——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日明中。 秋聲——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秋葉——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2.理解性默寫。(1)《秋詞》(其一)中詩人推出證據,寫出明麗的秋景,引出豪邁詩情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秋詞》(其一)中詩人一反前人的悲秋論調,運用鮮明的對比來表達其觀點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3.詩句“晴空一鶴排云上”展現了怎樣的畫面?請簡要描述。秋高氣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鶴沖破秋天的肅殺,滿載詩人的詩情,在云間遨游,將秋日的寂寥一掃而空。4.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人生態度?你認為詩人眼中“秋日勝春朝”的原因是什么?全詩表達了詩人激越向上的人生態度。原因是在秋高氣爽的天氣,看見白鶴直沖云霄,詩人心情豁然開朗,詩情廣闊,于是說“秋日勝春朝”。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