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飛翔的女武神》教案-2024-2025學年人音版(五線譜)小學音樂五年級下冊分類 教學內容一、教材分析 《飛翔的女武神》是德國作曲家瓦格納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中的經典選段。其旋律具有強烈的沖擊力和感染力,節奏緊湊且富有變化,以宏大的管弦樂編制展現出女武神在天空馳騁的英勇形象。樂曲中,激昂的旋律線條如同女武神的飛行軌跡,高低起伏間盡顯豪邁與果敢;強烈的節奏仿佛是女武神戰馬的奔騰蹄聲,充滿力量與動感。通過欣賞這首樂曲,能夠讓學生領略浪漫主義時期歌劇音樂的輝煌與壯麗,感受音樂在塑造形象、營造氛圍方面的獨特魅力,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提升其對大型管弦樂作品的欣賞水平。二、核心素養目標 1. 審美感知:引導學生聆聽樂曲,感受其旋律、節奏、和聲、音色等音樂要素所構建的壯美音樂畫面,體會音樂中所蘊含的英雄主義情感與奇幻色彩,提升學生對音樂藝術的感知能力和審美情趣。2. 藝術表現:鼓勵學生在欣賞過程中,通過身體律動、表情神態等方式對音樂進行個性化的表達,培養學生將內心的音樂感受外化為具體表現形式的能力,增強其藝術表現力。3. 文化理解:使學生了解《尼伯龍根的指環》的故事背景以及北歐神話文化,理解音樂與文化、文學之間的緊密聯系,明白音樂在傳承和表達文化內涵方面的重要作用,促進學生對多元文化的理解與尊重。三、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深入感受樂曲的音樂特色,包括旋律的走向、節奏的變化、樂器音色的特點等,理解這些要素如何共同塑造女武神的形象和飛行場景。2. 教學難點:幫助學生理解樂曲復雜的音樂結構和豐富的和聲變化,引導學生在欣賞過程中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將抽象的音樂與具體的形象和情感相聯系,體會樂曲所蘊含的深層次文化內涵。四、教學策略和學習方法 1. 教學策略: (1)情境導入策略:通過講述北歐神話故事和展示相關圖片、視頻等資料,營造出與樂曲相契合的情境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共鳴。 (2)對比分析策略:選取樂曲中的不同片段進行對比聆聽,引導學生分析音樂要素的差異及其對音樂形象塑造的影響,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 (3)小組合作策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合作表演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交流表達能力。2. 學習方法: (1)聆聽感悟法:讓學生在反復聆聽中感受音樂的魅力,體會音樂所表達的情感和形象。 (2)聯想想象法:鼓勵學生依據音樂的引導,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構建自己心中的音樂畫面。 (3)模仿表現法:引導學生模仿音樂中的節奏、旋律等要素進行身體律動或簡單的音樂創作,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設備、《飛翔的女武神》的音樂音頻及視頻資料、北歐神話故事集、相關圖片、樂器模型(如小提琴、小號等)、自制節奏卡片。六、教學過程 1. 新課導入(激發興趣,鋪墊背景): 講述北歐神話中女武神的故事,如她們的使命、形象特點等,同時展示女武神的精美圖片。提問學生對女武神的初步感受,引導學生進入北歐神話的奇幻世界。 設計意圖:通過故事和圖片的引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即將欣賞的樂曲的好奇心和興趣,為后續的音樂欣賞奠定情感和認知基礎。2. 初聽體驗(整體感知,把握風格): 播放《飛翔的女武神》完整音頻,讓學生安靜地聆聽,感受樂曲的整體情緒、速度、力度等基本特征。聽完后,讓學生用簡單的詞語描述自己對樂曲的第一印象,如 “激昂”“豪邁”“宏大” 等。 設計意圖:使學生對樂曲有一個初步的、全面的感知,培養學生整體把握音樂風格的能力,讓學生在聆聽中形成對樂曲的初步情感體驗。3. 音樂要素分析(深入探究,理解構建): 再次播放樂曲,分段進行分析。首先,聚焦旋律,教師在黑板上畫出旋律線的大致走向,引導學生觀察旋律的起伏變化,分析其如何表現女武神的飛行姿態和情感變化。例如,旋律上升時可聯想女武神飛向高空,下降時可想象女武神俯沖而下。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旋律在塑造音樂形象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通過觀察旋律線來感受音樂情感變化的能力。接著,分析節奏,教師通過拍打節奏、展示自制節奏卡片等方式,讓學生感受樂曲中節奏的特點,如頻繁出現的附點節奏、切分節奏等,體會其對增強音樂動感和緊張感的作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節奏的魅力,理解節奏是音樂的骨架,對營造音樂氛圍有著關鍵作用。然后,介紹樂曲中的主要樂器及其音色特點,通過播放樂器單獨演奏的片段,讓學生辨別小提琴、小號、定音鼓等樂器的聲音,并討論它們在表現女武神形象時的獨特貢獻。例如,小提琴的高亢旋律可表現女武神的靈動與英勇,小號的嘹亮音色可突出女武神的威嚴,定音鼓的強烈節奏可增強戰斗的緊張感。設計意圖:加深學生對樂器音色的認識和記憶,培養學生根據音色來理解音樂形象的能力,提升學生對管弦樂作品的欣賞水平。4. 聯想與想象(拓展思維,豐富內涵): 在學生對音樂要素有了一定理解后,播放樂曲的部分片段,讓學生閉上眼睛,展開聯想和想象。鼓勵學生將自己想象成女武神,在空中飛翔,感受周圍的環境和氛圍,并在聽完后分享自己的想象畫面。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學生將抽象的音樂轉化為具體的形象和情感體驗,豐富樂曲的內涵,培養學生的音樂思維能力。5. 文化解讀(挖掘內涵,理解背景): 向學生介紹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的創作背景、故事梗概以及其在音樂史上的地位,讓學生了解樂曲所承載的文化意義。引導學生思考音樂與文化、文學之間的相互關系,如音樂如何通過旋律、節奏等要素來表現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節發展。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樂曲的文化內涵,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讓學生明白音樂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培養學生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6. 拓展與創作(實踐應用,提升能力):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創作活動。一組學生根據樂曲的旋律和自己的理解,編寫一段關于女武神的詩歌或小故事;另一組學生利用樂器模型或自制打擊樂器,模仿樂曲中的節奏和旋律片段,進行簡單的音樂創作表演;還有一組學生可以設計與女武神相關的舞蹈動作或舞臺場景,并用身體語言來表現樂曲的情感變化。 設計意圖:通過多樣化的創作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加深對樂曲的理解和感受,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綜合藝術素養。7. 展示與評價(分享成果,共同成長): 各小組依次展示自己的創作成果,其他小組的學生進行欣賞和評價。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給予肯定和鼓勵,同時針對學生的表現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引導學生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設計意圖: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通過評價與交流,提高學生的審美判斷能力和藝術評價能力,促進學生在藝術學習中不斷成長。七、板書設計 《飛翔的女武神》板書1. 樂曲信息(1). 出處: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2). 作者:瓦格納2. 音樂要素(1). 旋律:起伏變化 - 飛行姿態與情感(2). 節奏:附點、切分 - 動感與緊張(3). 樂器:小提琴、小號、定音鼓等 - 音色與形象3. 音樂形象: 女武神 - 英勇、威嚴、靈動4. 文化內涵: 北歐神話、歌劇背景 - 音樂與文化的交融5. 拓展創作詩歌、故事、音樂表演、舞蹈設計八、教學反思 在本次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的綜合運用,學生對《飛翔的女武神》這首樂曲表現出了較高的興趣和熱情。在音樂要素分析環節,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討論,對旋律、節奏和樂器音色等要素有了較為深入的理解,并且在聯想與想象環節中展現出了豐富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然而,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文化解讀環節,部分學生對歌劇的創作背景和文化內涵理解不夠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提供更多的背景資料和引導性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與文化的關系。在拓展與創作環節,個別小組在合作過程中出現了分工不明確、溝通不暢等問題,導致創作成果不夠理想。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加強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提前指導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工和有效的溝通。此外,在評價環節,雖然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評價,但評價的深度和專業性還有待提高,需要進一步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運用專業術語進行評價,以提升學生的藝術評價能力??傮w而言,通過本次教學,學生在音樂欣賞和綜合素養方面得到了一定的鍛煉和提升,但在教學方法和教學環節的優化上仍需不斷努力,以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