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打麥號子 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表 學科 授課年級 學校 教師姓名章節名稱 打麥號子 計劃學時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學唱、表演《打麥號子》,學生能夠掌握領唱與合唱的演唱形式。 (2)在分析和學唱《打麥號子》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識別并準確演唱歌曲中的變化拍子。 (3)感受靖江民歌《打麥號子》所蘊含的勞動熱情,培養尊重勞動人民、熱愛勞動的情感。教學重點 (1)掌握歌曲不同部分的演唱特點并準確演唱。 (2)體會歌曲中蘊含的勞動情感并能在演唱中表達出來。教學難點 (1)準確把握并模仿《打麥號子》中的下滑音和變化拍子。 (2)創意性地再現農民打麥時的場景,體現勞動的情感與氛圍。教學準備 (1)多媒體設備:電腦視頻屏幕教學課件音響鋼琴鼓帶 (2)課文相關資料:《打麥號子》原文歌譜分析資料勞動場景圖片或視頻教學過程一、導入 游戲導入:激發學生興趣,引出 一領眾和 的演唱形式。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勞動號子傳遞”小游戲。老師先做一個簡單的示范,通過拍手或跺腳的方式,模仿號子的基本節奏。然后選擇一名學生上來嘗試接力,接著再傳給下一位同學。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引導其他學生觀察和感受這種一領眾和的演唱形式是如何形成的。 完成傳遞后,邀請幾位同學分享他們對這種形式的感受,并鼓勵大家思考這種形式可能應用在哪些情境中,比如打麥時的場景。借此機會簡單引入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打麥號子》這首歌曲,強調這首歌曲中也會用到類似的演唱方式,但會更加復雜有趣一些。 二、授新課 1、欣賞歌曲《打麥號子》。 (播放《打麥號子》全曲視頻/音頻,要求學生靜心聆聽,注意歌曲中的節奏、旋律以及不同部分之間的變化) 第一次聽歌:讓學生整體感知《打麥號子》這首歌的特點。 (生1:感覺這首歌很有力,聽起來就像是真的有人在干活兒一樣;這首歌里有很多重復的部分,尤其是最后那幾句特別相似) 第二次聽歌:教師引導學生關注歌詞大意與情感表達。 (生2:從歌詞上看這應該是描述人們打麥時候的情景,聽起來讓人覺得挺辛苦但也挺歡樂) 2、學唱歌曲《打麥號子》。 A、分析歌譜 根據范唱錄音,分組合作分析歌譜: 問題1: 歌曲可以分成幾個部分?說說你的理由。 (生3:我認為這首歌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開頭的喊口號聲,沒有具體旋律;中間部分開始有了明顯的調子,而且是一問一答的形式;最后又回到了跟第二部分一樣的結構) 問題2: 分析第二部分簡譜,哪些樂句是相似的,細微差別在哪里? (生4:我發現第9小節到第16小節之間有一些旋律是非常相近的,但是細節上有點不同。例如第9小節和第13小節,雖然主干音相同,但尾音處理不太一樣) 教師補充說明:在這一部分,我們可以發現旋律中的重復和變化,這是音樂創作中常用的手法之一。這些重復和變化能夠使歌曲更有層次感,也更容易被記住。 B、分步驟學唱歌曲 學唱第一部分,要求合的部分加上教師要求的動作。(如模擬揮動鐮刀等) 動作示例: 教師首先展示如何隨著節奏做這些特定的動作。 然后帶領大家一起跟著音樂練習。 詳細步驟: (教師示范動作):請同學們看我,我會先示范一下這個動作,請你們仔細觀察并跟隨我一起做。 (學生跟隨練習):我們一起跟著音樂來試試吧。注意保持節奏,盡量和音樂同步。 學唱第二部分:對比演唱相似樂句開頭的不同之處,重點學唱下滑音。 難點解析: 教師引導學生比較無滑音和有滑音的效果區別,幫助理解下滑音的運用。提醒學生注意控制氣息平穩地發出正確的聲音。 (生5: 老師,我覺得這里加入下滑音之后感覺整個句子更流暢了,好像有一種悠揚的感覺) 詳細步驟: (教師示范):現在請大家聽我示范一下,一個是不加滑音的版本,另一個是加上滑音的版本。 (學生模仿):同學們,我們一起來模仿這個滑音。注意,要在換氣后慢慢地將聲音向下移動。 (反復練習):多練習幾次,直到大家都能夠熟練掌握。 3、接號子:分角色練習接號子 改變歌詞中的稱謂,分角色演唱歌曲。(將原本的“哥哥”、“弟弟”改成學生們各自的名字) (師:接下來我們會嘗試將歌里的稱呼換一下,比方說我來當‘大哥’,哪位愿意做我的‘小弟’呢?……好,那么我們就開始吧!) 詳細步驟: (教師指派角色):我們先確定誰是“大哥”,誰是“小弟”。大家舉手示意一下。 (分配角色后進行練習):根據分配的角色,我們一起跟著音樂來一遍。注意互相之間的配合。 (調整和反饋):經過幾輪練習后,大家可以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調整,確保每個人都能在正確的時機發聲。 三、拓展與延伸 分組表演:簡單模仿打麥子的動作,引導學生集體創造性的表演打麥子的場景。 教師先演示幾個基礎且易于上手的打麥動作,然后讓各小組自行設計更多的表現手法,鼓勵創新和團隊協作。 詳細步驟: (教師示范):請大家先看我示范一些基本的打麥動作,比如揮動鐮刀、堆放麥垛等。 (分組設計):接下來,你們可以分組討論并設計自己的表演動作。每個小組都要準備一段小表演。 (小組展示):每組輪流上臺展示你們的動作,并解釋你們的設計思路。 (相互評價):其他同學可以提出建議和表揚,幫助大家改進和完善。 四、結束語及課堂總結 教師根據本堂課的學習情況做一個簡短回顧,并指出同學們表現優秀的地方給予表揚,同時也提出存在的不足之處希望下次能夠改進。同時再次強調《打麥號子》不僅是一首歌曲,也是對勞動人民生活狀態的一種反映。希望大家通過今天的學習,能夠更加珍惜眼前美好的生活條件,學會感恩社會、尊重每一位辛勤工作的勞動者。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結束課程,全體起立,在老師的帶領下邊唱歌邊有序離開教室。課后作業布置 (1)回家后,嘗試以家庭為單位,模仿課堂上的分角色接號子活動,與家人一起演唱《打麥號子》,并記錄下演唱過程中的感受。 (2)發揮創意,繪制一幅描繪《打麥號子》中所表現勞動場景的圖畫,下節課與同學分享你的創作思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