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82張PPT)第三單元經濟全球化走進經濟全球化第六課本課地位與課標要求 世界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政治與經濟發展的兩大基本趨勢和潮流。本課圍繞“經濟全球化”講述經濟全球化的表現與成因、經濟全球化的利弊,探討如何讓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本課是引導我們全面認識世界政治與經濟發展趨勢的重要內容,是構成關于當今國際政治與經濟認識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培養我們國際視野和辯證思維、理性思維的重要內容。課標要求:辨識國際經濟中的比較優勢,描述當代國際經濟發展的基本特點和趨勢;分析經濟全球化的機遇和挑戰,堅持正確義利觀,闡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意義本課內容與知識邏輯 第一框“認識經濟全球化”,闡述什么是經濟全球化,經濟全球化表現在哪些方面;闡述經濟全球化的客觀必然性、影響經濟全球化的多種因素以及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第二框“日益開放的世界經濟”,闡述經濟全球化給世界各國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論述如何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兩框的邏輯關系是:經濟全球化是什么,為什么會出現經濟全球化,經濟全球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如何引導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方向。(遵循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辦的內在邏輯展開)認識經濟全球化第一框1 強化預習效果2 提升課堂質量3 框題提升訓練目 錄強化預習效果高度凝煉的教材需精讀提能點(一) 人口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目題一預讀教材1.經濟全球化的含義當今世界經濟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商品、服務及技術、資金、勞務等要素,通過日益頻繁的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在全球范圍內迅速流動和廣泛配置,世界經濟出現了 的局面,這就是經濟全球化。[注解1]高度融合2.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1)生產全球化①形成: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領域的國際分工與 不斷深化、加強,世界各國的生產相互聯系、相互協作,各國的生產活動成為世界 中的一個環節。②表現:許多商品,雖然品牌是某個國家的,但其生產則是由許多國家 完成的。③作用:可以充分發揮各國的 。生產鏈條協作共同協作比較優勢(2)貿易全球化形成 隨著 程度的提高和國際分工的深化,世界各國都被卷入國際市場交換之中,對 的依賴度不斷提高發展 國際貿易的 迅速擴大,參與交換的商品種類越來越多,除了商品,服務、技術、勞務也進入了交易范圍并迅速發展對外開放國際貿易規模 (3)金融全球化:伴隨著生產和貿易全球化,國際金融市場迅速擴張,形成了以 為依托,通過信息網絡運行的、全球統一的、不受時空限制的、國內外金融市場相互貫通的、無國界的全球性金融市場。[注解2][注解3]國際金融中心[注解1] 經濟全球化≠經濟一體化經濟一體化是經濟全球化基礎上的更高層次的經濟融合,目前來看經濟全球化已經是一個既成事實,而經濟一體化只是局部區域、局部領域內的狀態和進程。助解教材[注解2] 名師微點——經濟全球化三大表現的判斷方法生產全球化強調生產領域,側重產品從設計到制造是由多個國家共同完成的,不是一國獨立完成的;貿易全球化強調交換領域,側重進口、出口商品在全球范圍內進行,不局限在某一國家或地區;金融全球化強調投資領域,側重資本在全球范圍內流動。跨國兼并(并購、收購)體現的是金融全球化。[注解3] 易錯辨析——經濟全球化不是只有三種表現形式經濟全球化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只是其主要表現,經濟全球化的其他表現有科學技術全球化、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等,不能認為其只有三種表現形式。提能點(一) 人口影響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因素目題二預讀教材1.經濟全球化的客觀必然性經濟全球化是 的歷史大勢,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多種動因共同驅動的結果,不依人的 為轉移。[注解1]不可逆轉意志2.影響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因素(1)經濟全球化是 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注解2](2)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根本動因是世界各國對本國、本民族的追求。(3)市場經濟體制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 。社會生產力利益體制基礎[注解1] 金句啟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上的有識之士都認識到,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大勢,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說其是歷史大勢,就是其發展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人類可以認識、順應、運用歷史規律,但無法阻止歷史規律發生作用。歷史大勢必將浩蕩前行。助解教材[注解2] 名師微點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共同作用的結果,具有客觀必然性,部分國家的逆全球化行為,不可能改變經濟全球化的必然趨勢。提能點(一) 人口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目題三預讀教材1.跨國公司的含義跨國公司是指由分設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的實體組成的,從事生產、銷售和其他經營活動的企業。[注解1]2.跨國公司的地位跨國公司的大規模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強有力的 ,其影響已經遍及全球生產、流通和消費等各個領域。國際化載體3.跨國公司的生產與經營為了實現最大 ,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從事對外直接投資,它們單獨或與其他企業共同出資,在其他國家創立新企業,或并購現有企業,或擴張原有企業,利用世界各地的 組織生產經營。利益優勢積極影響 推動著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與 的深化,促進了全球 的優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與進步[注解2]負面影響 表現 不考慮母國或東道國的國家利益,實行跨國行業壟斷、破壞國際市場的 ,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落后產能和環境污染等應對 各國必須制定相應 ,盡可能減少跨國公司的負面影響4.跨國公司的雙重影響國際分工資源配置公平競爭政策[注解1] 名師微點跨國公司一定是在本國設有母公司,在他國設立分公司或子公司的跨國性企業。如果一個公司只是對外銷售產品,無論銷售數額多大,都不能稱為跨國公司。助解教材[注解2] 事例印證2024年4月2日,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今年中國經濟的良好開局,成為當前世界經濟的一道亮麗風景。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中國大市場日益成為世界大機遇,外國企業投資中國、深耕中國,也必將贏在中國。近期百余位跨國公司負責人密集訪華,無論是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年會,還是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都高朋滿座。眾多與會的商界領袖表示,對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發展前景充滿信心,中國市場對跨國公司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將持續投資中國。中方多個部門接連發布一系列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涵蓋跨境服務貿易、數據跨境流動、金融開放等多個領域。從廣交會到進博會,從服貿會到數貿會,從消博會到鏈博會,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中國大市場日益成為世界大機遇。提升課堂質量議題式教學激活思維提能點(一) 人口議題探究如何理解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議題一[材料一] 最早進入中國汽車市場的跨國企業——大眾公司,是一家總部位于德國沃爾夫斯堡的汽車制造公司。大眾集團在歐洲的11個國家和美洲、亞洲及非洲的7個國家共經營著45家制造工廠。大眾汽車的產品在全球超過150個國家均有銷售。[材料二] 2023年,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3 766家,同比增長39.7%;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1 339.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8.0%。從行業看,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3 179.2億元人民幣,下降1.8%,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6.5%。[探究1] 上述材料主要體現了經濟全球化的哪些表現?提示:材料一主要體現了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材料二體現了金融全球化。[探究2] 請分析說明實現生產全球化有何積極意義。提示:在生產全球化背景下,許多商品,雖然品牌是某個國家的,但其生產則是由許多國家共同協作完成的,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各國的比較優勢。系統認知全面理解經濟全球化的表現 生產全球化 貿易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區 別 原因 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領域的國際分工與協作不斷深化、加強 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和國際分工的深化 伴隨著生產和貿易全球化,國際金融市場迅速擴張續表區 別 表 現 世界各國的生產相互聯系、相互協作,各國的生產活動成為世界生產鏈條中的一個環節 ①世界各國都被卷入國際市場交換之中,對國際貿易的依賴度不斷提高。 ②國際貿易的規模迅速擴大,參與交換的商品種類越來越多 ①資本流動全球化。②金融機構全球化。③金融市場全球化意 義 充分發揮各國的比較優勢 各國總是出口自己的優勢產品,進口自己的劣勢產品,國際貿易對世界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 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續表聯系 ①都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和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②三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生產全球化是基礎,決定著貿易全球化與金融全球化的發展;反過來,貿易全球化與金融全球化的發展又進一步促進了生產全球化程度的提高針對訓練1.(教材P59“探究與分享”改編題)下圖為某國飛機在其本國以外的零件供應地分布圖,這反映出的經濟全球化表現是( )A.生產全球化 B.貿易全球化C.信息全球化 D.資本全球化√解析:材料反映出的經濟全球化表現是生產全球化,A正確。B、C、D均不符合題意。2.(2023·遼寧高考)缺乏互信的兩國開展合作,現有甲、乙兩個項目。其中,甲需兩國合力完成,但收益巨大;乙可兩國合力,也可一國獨立完成,但整體收益遠低于甲的一半。因資金有限,在同一時期兩國只能選擇一個項目投資且無法撤資,合力完成項目后收益兩國均分。對于兩國決策者來說,對國家最有利的選擇是( )①防范對方失信行為 ②開展兩國對話協商③向大型項目甲投資 ④向小型項目乙投資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由于兩國缺乏互信,因此要實現利益最大化,應該在通過開展兩國對話協商增強互信的前提下,向大型項目甲投資,故對兩國來說最有利的選擇是②→③,C正確;小型項目乙整體收益遠低于甲的一半,因此不是最有利的選擇,不應選擇④,B、D排除;一味防范對方失信行為不利于深化雙方的合作,不應選擇①,A排除。故答案選C。3.(教材P60“探究與分享”改編題)讀圖,如果甲、乙兩國進行貿易,能讓雙方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共同受益的建議是( )①甲國擁有生產糧食的比較優勢,應多生產糧食②乙國擁有生產糧食的比較優勢,應多生產糧食③甲國擁有生產肉類的比較優勢,應多生產肉類④乙國擁有生產肉類的比較優勢,應多生產肉類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根據甲國和乙國的勞動生產率看出,乙國生產糧食和肉類擁有絕對優勢,甲國生產糧食有比較優勢,乙國生產肉類有比較優勢,①④正確。甲國生產糧食有比較優勢,乙國生產肉類有比較優勢,②錯誤。甲國生產糧食和肉類沒有絕對優勢,但甲國生產糧食有比較優勢,③錯誤。提能點(一) 人口議題探究影響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議題二[材料一] 蒸汽技術革命、電力技術革命、計算機及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量子信息、生物技術革命……每一次技術革命都催生大量的新產業、新模式,給世界經濟發展和人類生產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探究1] 結合材料一,分析科技革命和運輸工具、通信工具的發展對經濟全球化的影響。提示: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新的科技革命,一方面使得發達國家的物質生產能力達到新的高度,生產力不斷擴大與國內市場相對狹小的矛盾更加突出,擴張國外市場的要求更加迫切;另一方面,運輸和通信手段發生革命性變化,形成了全球性的低成本的交通運輸網絡和信息網絡,使得全球經濟活動越來越便捷,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材料二] 跨國公司作為對外直接投資的載體,其數量、規模和實力已逐漸被看成是一個國家國際競爭力和綜合國力的象征。隨著我國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我國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不斷得到新的發展。[探究2] 運用所學知識,說明跨國公司是如何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提示:跨國公司的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強有力的載體,跨國公司推動著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與國際分工的深化,形成了以公司內部分工和貿易為基礎的國際經濟體系,促進了全球資源配置的優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與進步。系統認知1.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因素根本 動力 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新的科技革命,一方面使得發達國家的物質生產能力達到新的高度,生產力不斷擴大與國內市場相對狹小的矛盾更加突出,擴張國外市場的要求更加迫切;另一方面,運輸和通信手段發生革命性變化,形成了全球性的低成本的交通運輸網絡和信息網絡,使得全球經濟活動越來越便捷,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續表根本 動因 世界各國對本國、本民族利益的追求。對利益的不斷追求,驅使資本不斷突破疆域的限制,使得商品、服務、技術、資金、勞務等在全球范圍自由流動推動 力量 跨國公司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強有力的載體,推動著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與國際分工的深化,促進了全球資源配置的優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與進步續表體制基礎 市場經濟體制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體制基礎。沒有市場經濟的全球化,也就沒有真正的經濟全球化。正是市場競爭打破了經濟運行的國家和地區限制,把世界經濟聯結成一個整體的全球經濟,形成了統一的世界市場2.跨國公司與中國(1)跨國公司對華投資的影響:有利于解決我國現代化建設中遇到的資金不足問題;有利于我國學習和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有利于人才的培養,對于我國發展經濟、擴大出口、增加就業和增強競爭力,密切與其他國家、地區的聯系,具有重大意義。(2)發展我國的跨國經營性企業必要性 企業國際化經營是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趨勢,是減少貿易摩擦、避開貿易壁壘的一條有效途徑可能性 大規模引進外資為企業國際化經營提供了學習條件和市場機會,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建設和經營體制改革提高了生存和發展能力1.(教材P62“探究與分享”改編題)下圖是全球通信工具的發展歷程。通信工具的發展給經濟全球化帶來了深刻的影響。這一影響表現在( )針對訓練①形成了全球性的低成本的信息網絡②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③決定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進程④提高了發達國家的物質生產能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通信手段發生革命性變化,形成了全球性的低成本的信息網絡,使得全球經濟活動越來越便捷,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①②正確。③中“決定”夸大了通信工具發展的作用,排除。④不屬于通信工具的發展對經濟全球化的影響,排除。2.當前,經濟全球化積存了不少問題和弊端,出現“回頭浪”。比如,“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你輸我贏”“贏者通吃”的零和博弈,動輒采取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主義,忙著“脫鉤斷鏈”,構筑“小院高墻”。但“回頭浪”,畢竟是“回頭”浪,終究改變不了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大潮滾滾向前,這是因為( )①新的科技革命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人才基礎②市場經濟體制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體制基礎③跨國公司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總是發揮積極影響④根本動因是世界各國對本國、本民族利益的追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新的科技革命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①排除。“回頭浪”,畢竟是“回頭”浪,終究改變不了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大潮滾滾向前,這是因為市場經濟體制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體制基礎,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根本動因是世界各國對本國、本民族利益的追求,②④正確。跨國公司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既有積極影響,也會帶來負面影響,③錯誤。故本題選D。3.(教材P63“探究與分享”改編題)我國某大型跨國公司在全球160多個國家設有分公司或代表處,同時,依據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優勢,在美國、歐洲、日本、印度、新加坡等地建立了10多家研究所、20多家創新中心、40多家產品服務中心。這表明,設立跨國公司( )①使各種生產相互聯系、相互協作 ②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強有力的載體 ③進一步推動了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 ④必定會加劇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跨國公司全球化的經營方式大大促進了資金、技術、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推動了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也是經濟全球化強有力的載體,②③正確。①④夸大了跨國公司的影響和作用,排除。框題提升訓練一、判斷題(1)世界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都強調各國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約,二者是同一回事。 ( )提示:世界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都是世界發展的趨勢,分別強調政治領域和經濟領域的發展態勢,二者不同。(2)經濟全球化是指商品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和配置。 ( )提示:當今世界經濟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商品、服務及技術、資金、勞務等要素,通過日益頻繁的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在全球范圍內迅速流動和廣泛配置,世界經濟出現了高度融合的局面,這就是經濟全球化。××(3)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根本動因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 )提示: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根本動因是世界各國對本國、本民族利益的追求。(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體制基礎。 ( )提示:市場經濟體制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體制基礎。(5)電子商務的大規模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強有力的載體。 ( )提示:跨國公司的大規模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強有力的載體。×××二、選擇題1.美國某品牌筆記本電腦的零部件來自不同的地方:菲律賓等國生產CPU,韓國、日本等生產內存,中國生產顯卡和風扇,主板由韓國、日本制造。一個產品經過多個國家分工協作來完成,反映出( )A.金融全球化 B.生產全球化C.貿易全球化 D.技術全球化√解析:由“一個產品經過多個國家分工協作來完成”可知,各國的生產活動成為世界生產鏈條中的一個環節,體現了生產全球化,B正確。A、C、D與題意不符。2.最近幾年,隨著中國人力成本和環保成本的上升,不少外企搬離中國,前往越南、印尼等國家設廠,但是這些國家不像中國那樣有著完善的配套產品供應鏈,無法生產這些企業所需要的配套零配件,因此它們只能回中國采購零配件。這一事實說明( )①生產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是價值規律作用的結果 ②資本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是市場配置資源的結果 ③在生產領域,國際分工的不斷深化和加強會限制資本的流動 ④隨著各國開放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國都被卷入商品交換之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材料說明生產全球化和資本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是價值規律作用的結果,也是市場配置資源的結果,①②正確。在生產領域,國際分工的不斷深化和加強會促進資本的流動,③錯誤。材料沒有體現隨著各國開放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國都被卷入商品交換之中,④排除。3.任何一個國家的資源都是有限的,要合理利用資源生產某種產品必然要放棄其他產品的生產,放棄的其他產品量就是生產該產品的機會成本。如果一國生產某種產品的機會成本低于另一個國家,那么,這個國家在生產這種產品時就有比較優勢。下列關于甲國與乙國的說法正確的是( ) 生產一輛汽車 生產一噸糧食 甲國 需要時間 10 000小時 500小時機會成本 生產20噸糧食 生產0.05輛汽車 乙國, 需要時間 9 000小時 300小時機會成本 生產30噸糧食 生產0.033輛汽車①甲國的比較優勢是生產汽車 ②乙國的比較優勢是生產汽車 ③乙國的比較優勢是生產糧食 ④甲國的比較優勢是生產糧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由材料中比較優勢的定義及題表中的數據可以看出,甲國生產汽車具有比較優勢,乙國生產糧食具有比較優勢,①③正確,②④排除。4.跨國公司是當今國際經濟活動的行為主體,其全球化的經營方式大大促進了資金、技術、人力、商品等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這說明跨國公司( )A.跨越了不同社會制度的界限B.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強有力的載體C.成為世界各國發展經濟的最好形式D.使發達國家難以掠奪和剝削發展中國家√解析:材料說明跨國公司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強有力的載體,B正確。材料沒有涉及跨國公司跨越了不同社會制度的界限,A不符合題意。各國應該有適合本國國情的經濟發展形式,不可能千篇一律,C排除。“使發達國家難以掠奪和剝削發展中國家”說法不符合實際,D排除。5.近年來,許多跨國公司投資由我國的東南沿海地區轉向了快速發展中的中西部地區,中西部地區逐漸成為跨國公司投資的熱土。跨國公司的戰略調整( )①是基于對中國未來經濟趨向區域平衡發展的判斷②是基于新形勢下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需要③會使我國中西部地區主導國際經濟的“游戲規則”④會給我國中西部地區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與挑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跨國公司的戰略調整是基于對中國未來經濟趨向區域平衡發展的判斷,這會給我國中西部地區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與挑戰,①④正確。跨國公司在我國投資是“引進來”的表現,②排除。我國并不主導國際經濟的“游戲規則”,③排除。6.近年來,我國正在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唯有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才能既滿足各國分享互聯網發展成果的要求,又讓全世界更緊密地聯結在一起,互聯網真正讓國際社會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這反映出( )A.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普遍受益B.互聯網與經濟的融合使各國經濟聯系日益密切C.經濟全球化使世界經濟發展更趨平衡D.科技是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根本動因√解析: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現階段,經濟全球化實質上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發達國家具有經濟和科技上的優勢,掌握著推動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現代信息技術,左右著國際經濟的“游戲規則”,這種經濟全球化使世界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因此,發達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發展中國家則面臨更大的挑戰,A排除材料體現了互聯網與經濟的融合密切了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B正確。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世界經濟面臨著不平衡問題,C錯誤。世界各國對本國、本民族利益的追求是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根本動因,D錯誤。7.“世界經濟的大海,你要還是不要,都在那兒,是回避不了的。想人為切斷各國經濟的資金流、技術流、產品流、人員流,讓世界經濟的大海退回到一個一個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歷史潮流的。”這段話蘊含的經濟學道理有( )①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 ②市場經濟體制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體制基礎 ③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的經濟發展深度交融 ④各國在經濟全球化面前都無法置身事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材料表明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的經濟發展深度交融,任何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面前都無法置身事外,③④正確。材料未涉及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也未涉及市場經濟體制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體制基礎,①②不符合題意。8.沒有哪個國家天生獨領風騷,也沒有哪種模式注定高人一等。全球化時代,不應該是一部分人反對另一部分人,而應該是所有人造福所有人。這是因為( )①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大國關系經歷重大而深刻的調整 ②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不可阻擋,各國的利益更趨一致 ③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崛起的勢頭不可逆轉 ④世界各國在國際法上地位平等,訴求相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材料說明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大國關系經歷重大而深刻的調整,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崛起的勢頭不可逆轉,①③正確。各國之間既有共同利益,又有利益對立,“各國的利益更趨一致”說法錯誤,②不選。世界各國在國際法上地位是平等的,但訴求并不一定相同,④錯誤。9.(2024·河南開封五校高二期末聯考)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第七屆中國-南亞博覽會、第二十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一系列博覽會讓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把研發中心搬到中國,深度融入中國產業鏈、供應鏈,加深本土化合作,加快創新引進,讓中國大市場變成世界共享的大市場。材料從側面反映出( )①跨國公司能推動全球資源配置的優化和全球科技合作與進步 ②跨國公司利用中國的比較優勢組織生產以破除國際貿易壁壘 ③跨國公司在中國從事直接投資活動促進了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 ④跨國公司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強有力的重要載體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深度融入中國產業鏈、供應鏈,加深本土化合作,加快創新引進,讓中國大市場變成世界共享的大市場,這反映了跨國公司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強有力的重要載體,能推動全球資源配置的優化,有利于全球科技合作與進步,故①④符合題意;材料沒有體現破除貿易壁壘,故②不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直接投資及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故③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三、非選擇題1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已從出口大國轉變為進出口大國。中國在向全世界提供中國制造產品的同時,也因為國內企業的發展、百姓生活水準的提高而放眼全球,向其購買新技術、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中國以“買全球”的姿態向世界昭示,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的機遇,中國開放的大門將越開越大。預計未來15年,中國進口的商品和服務總額將超過40萬億美元。(1)中國“買全球”的姿態主要體現了經濟全球化的哪一個表現?(2)結合材料,運用《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的知識,分析以“買全球”的姿態面向世界對我國的積極影響。答案示例:(1)貿易全球化。(2)①擴大優質商品和服務進口,有利于推動居民消費升級,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②有利于利用國際資源、技術,發展中國經濟。③有利于推動國內企業創新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④有利于擴大對外開放,為中國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國際貿易環境。解析:第(1)問,中國“買全球”的姿態主要體現了貿易全球化。第(2)問,關于以“買全球”的姿態面向世界對我國的積極影響,可從擴大優質商品和服務進口、利用國際資源、擴大對外開放、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等角度分析。本課結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