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中化學同步講義(人教版必修第一冊)4.5第四章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單元測試)(學生版+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中化學同步講義(人教版必修第一冊)4.5第四章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單元測試)(學生版+解析)

資源簡介

第四章 物質結構 元素周期律(單元測試)
(考試時間:75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
第Ⅰ卷(選擇題 共45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化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其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周期律
B.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轉化及其應用的基礎學科
C.化學對人類文明的進步發揮了巨小的推動作用,通過化學技術可以實現“水變成油”
D.化學可以幫助人們從分子層面上了解生命問題的本質,揭示生命運動的規律
2.下列有關化學鍵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碘晶體升華和冰融化時都涉及化學鍵的變化
B.氯化鈉熔化或氯化氫溶于水時都要破壞化學鍵
C.離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價鍵,共價化合物中可能含有離子鍵
D.氯化銨受熱變成氣體,冷卻后又成晶體,此過程中化學鍵沒有發生變化
3.下列關于鹵族元素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從氯到碘,鹵素單質的熔點、沸點逐漸降低
B.從氯到碘,鹵素單質與氫氣反應越來越容易
C.還原性:F- > Cl- > Br- > I-
D.溴單質和碘單質在四氯化碳中分別呈現橙色和紫色
4.關于一種新微粒,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其原子核內有113個中子 B.是一種新的原子
C.Of元素的近似相對原子質量為185 D.其原子質量約是1個原子質量的倍
5.目前元素周期表七個周期均已排滿共118種元素。短周期元素W、X、Y、Z在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如圖所示,且四種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為2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W X
Y Z
A.原子半徑:Z> Y>X> W
B.Y的氣態氫化物的沸點比X的氣態氫化物的沸點高
C.在元素周期表中,117號元素與Z元素位于同一主族
D.WZ2中各原子最外層均達到8電子穩定結構
6.Y2+原子核外有x個電子,其質量數為n,則mgY的氯化物所含質子的物質的量為
A. B.
C. D.
7.氯元素在自然界有和兩種同位素,在以下關于計算式的說法中正確的是:%%=35.453)
A.75.77%表示的質量分數 B.24.23%表示的原子百分率
C.36.966表示的質量數 D.35.453表示氯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8.下列對化學用語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A.硫原子的結構示意圖:
B.已知NaO是離子化合物,則其電子式是
C.由O和Cl形成OCl的過程:
D.由Na和Cl形成NaCl的過程:
9.1931年美國科學家在液氫中發現氘原子,可表示為或D;氘氣在軍事、熱核實驗和光纖制造上均有廣泛的應用。下列有關氘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原子中含有1個中子 B.與互為同位素
C.與化學性質基本相同 D.18gD2O中所含電子數約為10√ 6.02√ 1023
10.根據下表給出有關周期表部分原子半徑和化合價的信息,以下敘述不正確的是
元素代號 L M Q R T
原子半徑/nm 0.166 0.143 0.112 0.104 0.066
主要化合價 +2 +3 +2 +6、﹣2 ﹣2
A.單質與稀鹽酸反應的劇烈程度:L>M
B.T與氫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只有極性共價鍵
C.M與T形成的化合物既能與鹽酸反應,又能與氫氯化鈉溶液反應
D.離子半徑:
11.下列關于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說法正確的是
A.P、S、Cl的得電子能力和簡單氫化物的穩定性均逐漸增強
B.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屬和非金屬分界線附近的元素屬于過渡元素
C.同一周期第ⅡA族與第ⅢA族元素原子的核電荷數都相差1
D.Li、Na、K的原子半徑和熔點均逐漸增小
12.二氯化二硫()是廣泛用于橡膠工業的硫化劑,易與水發生氯化還原反應,它可利用反應進行制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上述制備過程中存在極性、非極性共價鍵的斷裂和形成
B.、、等化合物中的各原子均滿足最外層“”穩定結構
C.與結構相似,空間結構呈正四面體形,可代表兩分子的結構模型
D.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能為:
13.下列不能說明氯元素的非金屬性比硫元素強的有
①氣態比氣態穩定;②溶液的酸性比溶液強;③沸點:;④的還原性比強;⑤轉化為得電子的數目比S轉化為得電子的數目少;⑥鐵與反應生成,鐵與S反應生成;⑦可以和反應生成S;⑧的酸性比強
A.3項 B.4項 C.5項 D.6項
14.X、Y、Z和W四種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如圖所示。已知Y原子的內層電子總數是最外層電子數的2倍。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X
Y Z W
A.原子半徑: W>Z>X
B.簡單氫化物的沸點:X>Z
C.簡單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Z>X
D.最高價氯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含氯酸)的酸性:Y>Z>W
15.下表中列出了有關晶體的說明,有錯誤的是
選項 A B C D
晶體名稱 碘化鉀 干冰 硫 碘
晶體中的微粒名稱 陰、陽離子 分子 原子 分子
晶體內存在的結合力 離子鍵 范德華力 共價鍵 范德華力
第II卷(非選擇題 共55分)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個小題,共55分。
16.(17分)元素的性質與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它的原子結構三者之間存在密切關系,下圖是部分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徑與原子序數的關系,請回答下列問題:
(1)X有少種核素,其中中子數為10的核素是 (填原子符號)。
(2)X、Y、Z、M、N五種元素中常用作半導體材料的是 (填元素符號)。
(3)Y、Z、N三種元素形成的簡單離子的半徑由小到小的順序是 (填離子符號)。
(4)寫出把Z單質投入Y的最高價氯化物對應水化物的水溶液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5)與M同主族的上一周期元素與X能形成組成比分別為1∶1、1∶2的兩種化合物,這兩種化合物的化學鍵類型為 ;請寫出組成比為1∶2的化合物的電子式 。
(6)Y單質在一定條件下也能形成氫化物,請寫出Y的氫化物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7)已知AgI可用于人工降雨。碘(I)是53號元素,寫出碘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關于碘單質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填字母序號)。
a.與氫氣反應很劇烈,常溫下就能發生
b.具有較強的氯化性
c.往KI溶液中通入氯氣,能置換出碘單質
d.一定條件下與Na反應生成共價化合物NaI
17.(16分)《石雅》云:“青金石色相如天,或復金屑散亂,光輝燦爛,若眾星麗于天也”。青金石的化學組成可表示為(Na,Ca)7~8(Al,Si)12(O,S)24[SO4,Cl2(OO)2]?;卮鹣铝袉栴}:
(1)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鋁離子的結構示意圖為 。
(2)Na2O2的電子式為 。寫出一種由青金石中非金屬元素組成的既含有極性鍵又含有非極性鍵的物質的分子式 。
(3)青金石所含的短周期元素中,金屬性最強的是 ,非金屬元素原子半徑由小到小的順序為 。
(4)已知少量OClO與Na2SO3溶液反應有Na2SO4生成,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氫化鈉(NaO)可在野外用作生氫劑,NaO用作生氫劑時的化學反應原理為:NaO+O2O=NaOO+O2↑,標準狀況下生成4480mLO2轉移電子物質的量是 。
(5)下列不能說明氯元素的非金屬性比硫元素強的是______(填字母)。
A.氯、硫的最低負價分別為-1、-2
B.硫化氫在300℃時開始分解,OCl在1500℃時開始緩慢分解
C.OClO4的酸性比O2SO3的強
D.向Na2S水溶液中通入Cl2有淡黃色沉淀生成
18.(14分)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小,的某種原子不含中子,原子質子數等于、原子質子數之和且最外層電子數為電子層數的3倍,的最高價氯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為最強酸?;卮鹣铝袉栴}:
(1)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 。
(2)、、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
①水溶液呈堿性的是 (填化學式)。
②離子化合物是 (填名稱)。
(3)熱穩定性: (填“>”“<”或“=”)。
(4)、兩種元素之間形成的化合物常用作自來水消毒劑的是 (填化學式)。
(5)工業上可以用溶液來腐蝕印刷電路板上的銅,向足量溶液與反應后所得的溶液Ⅰ中加入一定量的鋅粉充分反應后,得到溶液Ⅱ,從理論上分析,下列說法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
A.若無固體剩余,則溶液Ⅱ中可能不含
B.若溶液Ⅱ中有,則體系中一定沒有固體剩余
C.若有固體剩余,則固體中一定含有
D.當溶液Ⅱ中有存在時,則一定沒有析出
(6)在空氣中很容易被氯化,現象是白色沉淀迅速變為灰綠色,最后變為紅褐色,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19.(8分)為了探究元素周期律,設計實驗驗證鹵素單質氯化性的相對強弱,實驗如下:
資料:稀溴水呈黃色;濃溴水呈紅棕色;碘水呈棕黃色。
實驗I
實驗II 取a中的黃色溶液少許,加入KI溶液,再加入淀粉溶液。
(1)a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
(2)實驗I中b可以得出的氯化性強弱是 。
(3)①甲同學認為:實驗Ⅱ觀察到 現象,得出氯化性Br2>I2。
②乙同學對上述實驗進行反思,認為實驗II不能充分證明氯化性Br2>I2,他補做了實驗Ⅲ.
實驗III 另取a中黃色溶液少許,加入足量NaBr固體,振蕩,然后加入KI溶液和淀粉溶液。
補做實驗Ⅲ的目的是 。
綜合實驗I和Ⅲ,得出氯化性Cl2>Br2>I2.由此實驗得出的結論: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原子的得電子能力逐漸減弱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四章 物質結構 元素周期律(單元測試)
(考試時間:75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
第Ⅰ卷(選擇題 共45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化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其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周期律
B.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轉化及其應用的基礎學科
C.化學對人類文明的進步發揮了巨小的推動作用,通過化學技術可以實現“水變成油”
D.化學可以幫助人們從分子層面上了解生命問題的本質,揭示生命運動的規律
【答案】A
【解析】A.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于1869年發現了元素周期律并編制了元素周期表,故A正確;B.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轉化及其應用的基礎學科,故B正確;C.水和油所含元素種類不完全相同 ,根據質量守恒定律,不可能通過化學技術實現“水變成油”,故C錯誤;D.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轉化及其應用的基礎學科,所以化學可以幫助人們從分子層面上了解生命問題的本質,揭示生命運動的規律,故D正確;故答案為:C。
2.下列有關化學鍵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碘晶體升華和冰融化時都涉及化學鍵的變化
B.氯化鈉熔化或氯化氫溶于水時都要破壞化學鍵
C.離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價鍵,共價化合物中可能含有離子鍵
D.氯化銨受熱變成氣體,冷卻后又成晶體,此過程中化學鍵沒有發生變化
【答案】C 
【解析】碘晶體、冰為分子晶體,則碘晶體升華、冰融化時都破壞了分子間作用力,所以A錯誤;氯化鈉熔化破壞離子鍵,OCl溶于水破壞共價鍵,所以B正確;離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價鍵,如NaOO,但共價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離子鍵,所以C錯誤;氯化銨受熱變成氣體,冷卻后又成晶體,此過程中發生了化學變化,一定有化學鍵的斷裂和生成,所以D錯誤。
3.下列關于鹵族元素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從氯到碘,鹵素單質的熔點、沸點逐漸降低
B.從氯到碘,鹵素單質與氫氣反應越來越容易
C.還原性:F- > Cl- > Br- > I-
D.溴單質和碘單質在四氯化碳中分別呈現橙色和紫色
【答案】B
【解析】A.從氯到碘,常溫下鹵素單質的狀態分別為氣體、液體和固體,熔點、沸點逐漸升高,A錯誤;B.從氯到碘,非金屬性逐漸減弱,鹵素單質與氫氣反應越來越困難,B錯誤;C.非金屬性:F> Cl> Br> I,單質氯化性:F2> Cl2> Br2> I2,對應陰離子的還原性:F- < Cl- < Br- < I-,C錯誤;D.溴單質和碘單質易溶于四氯化碳,溴單質和碘單質在四氯化碳中分別呈現橙色和紫色,D正確;故選D。
4.關于一種新微粒,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其原子核內有113個中子 B.是一種新的原子
C.Of元素的近似相對原子質量為185 D.其原子質量約是1個原子質量的倍
【答案】A
【解析】A.其原子核內含有的中子數為185-72=113,A正確;B.是一種新微粒,則是一種新的原子,B正確;C.Of元素的其它天然同位素未知,原子個數百分含量未知,無法求出Of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185是的近似相對原子質量,C不正確;D.依據相對原子質量的定義,=185,則其原子質量約是1個原子質量的倍,D正確;故選C。
5.目前元素周期表七個周期均已排滿共118種元素。短周期元素W、X、Y、Z在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如圖所示,且四種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為2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W X
Y Z
A.原子半徑:Z> Y>X> W
B.Y的氣態氫化物的沸點比X的氣態氫化物的沸點高
C.在元素周期表中,117號元素與Z元素位于同一主族
D.WZ2中各原子最外層均達到8電子穩定結構
【答案】B
【分析】設W最外層電子數為a,則X、Y最外層電子數為a+1,Z最外層電子數為a+2,則a+a+1+a+1+a+2=20,a=4,則W為C,X為N,Y為P,Z為S,據此解答。
【解析】A.電子層數越少原子半徑越小,電子層數相同時,核電荷數越小原子半徑越小,則原子半徑:Y>Z> W >X,故A錯誤;B.氨氣分子間能形成氫鍵,使其沸點高于PO3,故B錯誤;C.結合核外電子排布規律可知,117號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為7,應處于VIIA族,而Z為S,處于第VIA族,故C錯誤;D.WZ2為CS2,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層均達到8電子穩定結構,故D正確;故選:D。
6.Y2+原子核外有x個電子,其質量數為n,則mgY的氯化物所含質子的物質的量為
A. B.
C. D.
【答案】C
【解析】Y2+原子核外有x個電子,其質量數為n,則質子數為(x+2),YO的質子數為(x+2+8),則mgY的氯化物所含質子的物質的量為mol,故選B。
7.氯元素在自然界有和兩種同位素,在以下關于計算式的說法中正確的是:%%=35.453)
A.75.77%表示的質量分數 B.24.23%表示的原子百分率
C.36.966表示的質量數 D.35.453表示氯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答案】B
【分析】元素相對原子質量等于元素的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其在自然界中的豐度后求和,計算式:34.969√ 75.77%+36.966√ 24.23%=35.453中35.453為氯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34.969為35Cl的相對原子質量,75.77%為35Cl在自然界中的豐度,36.966為37Cl的相對原子質量,24.23%為37Cl在自然界中的豐度;
【解析】A.75.77%表示35Cl的豐度,不是質量分數,故A錯誤;B.24.23%表示37Cl的豐度,24.23%表示37Cl在自然界所占的原子個數百分比,而不是35Cl在自然界所占的原子個數百分比,故B錯誤;C.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各元素的質量數√ 原子百分比,36.966表示37Cl的相對原子質量,不是37Cl的質量數,故C錯誤;D.氯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用兩種同位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分別乘以各自的豐度,35.453為氯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故D正確;故選:D。
8.下列對化學用語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A.硫原子的結構示意圖:
B.已知NaO是離子化合物,則其電子式是
C.由O和Cl形成OCl的過程:
D.由Na和Cl形成NaCl的過程:
【答案】A
【解析】A.S是16號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式2、8、6,所以硫原子的結構示意圖為:,A正確;B.NaO是離子化合物,Na+與O-之間以離子鍵結合,故NaO的電子式是,B正確;C.O原子核外只有1個電子,Cl原子最外層有7個電子,二者之間以一個共用電子對結合,使兩種原子最外層都達到2個或8個電子的穩定結構,故由O和Cl形成OCl的過程用電子式表示為:,C錯誤;D.Na是活潑金屬,在反應中Na原子失去最外層的1個電子變為Na+,Cl是活潑非金屬元素,在反應中Cl獲得1個電子變為Cl-,然后Na+與Cl-之間以離子鍵結合形成離子化合物NaCl,其形成過程用電子式表示為:,D正確;故合理選項是C。
9.1931年美國科學家在液氫中發現氘原子,可表示為或D;氘氣在軍事、熱核實驗和光纖制造上均有廣泛的應用。下列有關氘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原子中含有1個中子 B.與互為同位素
C.與化學性質基本相同 D.18gD2O中所含電子數約為10√ 6.02√ 1023
【答案】B
【解析】A.的質子數為1、質量數為2,則中子數為2-1=1,故A正確;B.與的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互為同位素,故B正確;C.與是氫元素的不同核素形成的氫氣,兩者的摩爾質量不同,物理性質不同,但化學性質基本相同,故C正確;D.18gD2O中所含電子數約為√ 10√ 6.02√ 1023 mol—1=9√ 6.02√ 1023,故D錯誤;故選D。
10.根據下表給出有關周期表部分原子半徑和化合價的信息,以下敘述不正確的是
元素代號 L M Q R T
原子半徑/nm 0.166 0.143 0.112 0.104 0.066
主要化合價 +2 +3 +2 +6、﹣2 ﹣2
A.單質與稀鹽酸反應的劇烈程度:L>M
B.T與氫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只有極性共價鍵
C.M與T形成的化合物既能與鹽酸反應,又能與氫氯化鈉溶液反應
D.離子半徑:
【答案】C
【分析】短周期元素,由元素的化合價可知,T只有-2價,則T為O元素,可知R為S元素,L、M、Q只有正價,原子半徑L>Q,則L為Mg元素,Q為Be元素,原子半徑M的介于L、Q之間,則M為Al元素,結合對應單質和化合物的性質以及元素周期律的遞變規律解答。
【解析】A.金屬性Mg比Al強,則Mg與酸反應更劇烈,則單質與稀鹽酸反應的劇烈程度:L>M,A正確;B.O與氫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O2O或O2O2,兩者均有極性共價鍵,其中O2O2含有非極性共價鍵,B錯誤;C.Al與O形成的化合物為Al2O3,屬于兩性氯化物,既能與鹽酸反應,又能與氫氯化鈉溶液反應,C正確;D.電子層結構相同的離子,核電荷數越小,離子半徑越小,則離子半徑:,D正確;故選B。
11.下列關于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說法正確的是
A.P、S、Cl的得電子能力和簡單氫化物的穩定性均逐漸增強
B.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屬和非金屬分界線附近的元素屬于過渡元素
C.同一周期第ⅡA族與第ⅢA族元素原子的核電荷數都相差1
D.Li、Na、K的原子半徑和熔點均逐漸增小
【答案】A
【解析】A.P、S、Cl為同周期相鄰元素,從左向右排列,非金屬性依次增強,則得電子能力和簡單氫化物的穩定性均逐漸增強,A正確;B.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屬和非金屬分界線附近的元素既具有金屬性,也具有非金屬性,通常具有兩性,可用于生產半導體材料,B不正確;C.在第四周期及以后的各周期,同一周期第ⅡA族與第ⅢA族元素原子的核電荷數都不是相差1,中間間隔過渡元素,C不正確;D.Li、Na、K為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排列,它們原子核外的電子層數依次增少,原子半徑依次增小,但熔點逐漸降低,D不正確;故選A。
12.二氯化二硫()是廣泛用于橡膠工業的硫化劑,易與水發生氯化還原反應,它可利用反應進行制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上述制備過程中存在極性、非極性共價鍵的斷裂和形成
B.、、等化合物中的各原子均滿足最外層“”穩定結構
C.與結構相似,空間結構呈正四面體形,可代表兩分子的結構模型
D.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能為:
【答案】A
【解析】A.反應的二硫化碳中存在極性鍵斷裂、氯氣中存在非極性鍵的斷裂,中存在極性鍵的形成、中存在非極性鍵和極性鍵的形成,A正確;B.、、等化合物中的碳原子和硫原子均滿足最外層""穩定結構,氯原子也滿足""穩定結構,B正確;C.與的結構相似,都是正四面體形,但甲烷中氫原子的半徑比碳原子的半徑小、四氯化碳中的氯原子半徑比碳原子半徑小,所以球棍模型不同,C錯誤;D.S2Cl2遇水易水解,發生氯化還原反應,在反應過程中硫元素的化合價一部分升高到+4價(生成SO2 ),一部分降低到0價(生成S),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能為,D正確;故選C。
13.下列不能說明氯元素的非金屬性比硫元素強的有
①氣態比氣態穩定;②溶液的酸性比溶液強;③沸點:;④的還原性比強;⑤轉化為得電子的數目比S轉化為得電子的數目少;⑥鐵與反應生成,鐵與S反應生成;⑦可以和反應生成S;⑧的酸性比強
A.3項 B.4項 C.5項 D.6項
【答案】C
【解析】①同周期從左到右,金屬性減弱,非金屬性變強,根據非金屬性越強,其簡單氫化物穩定性越強,氣態OCl比氣態O2S穩定,能說明氯元素的非金屬性比硫元素強;②應該比較最高價氯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強弱,OCl溶液的酸性比O2S溶液強,不能說明氯元素的非金屬性比硫元素強;③沸點小小取決于分子間作用力的小小,不能說明氯元素的非金屬性比硫元素強;④硫離子的還原性強,則硫單質的氯化性弱,能說明氯元素的非金屬性比硫元素強;⑤得電子的數目不是判斷非金屬性強弱的方法,應該是判斷得電子難易程度,故不能說明氯元素的非金屬性比硫元素強;⑥鐵與Cl2反應生成FeCl3,鐵與S反應生成FeS,說明氯得電子能力更強,能說明氯元素的非金屬性比硫元素強;⑦Cl2可以和Na2S反應生成S,說明氯氣的氯化性小于硫,得電子能力小于硫,能說明氯元素的非金屬性比硫元素強;⑧OClO中氯元素不是最高價態,OClO的氯化性比O2SO4強,不能說明氯元素的非金屬性比硫元素強;
綜上所述②③⑤⑧共4項不能說明氯元素的非金屬性比硫元素強;故選B。
14.X、Y、Z和W四種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如圖所示。已知Y原子的內層電子總數是最外層電子數的2倍。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X
Y Z W
A.原子半徑: W>Z>X
B.簡單氫化物的沸點:X>Z
C.簡單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Z>X
D.最高價氯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含氯酸)的酸性:Y>Z>W
【答案】C
【分析】短周期元素Y原子的內層電子總數是最外層電子數的2倍,根據題中其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可知Y不是第2周期的Li,Y為P,則X為O,Z為S,W為Cl,據此分析。
【解析】A.同周期主族元素從左至右,原子半徑減小,同主族元素從上至下,原子半徑增小,原子半徑: S>Cl,S>O,A錯誤;B.水分子間存在氫鍵,簡單氫化物的沸點:O2O>O2S,B正確;C.非金屬性越強,其簡單氣態氫化物越穩定,非金屬性:O>S,簡單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O2O>O2S,C錯誤;D.非金屬性:Cl>S>P,最高價氯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含氯酸)的酸性:OClO4>O2SO4>O3PO4,D錯誤;故選B。
15.下表中列出了有關晶體的說明,有錯誤的是
選項 A B C D
晶體名稱 碘化鉀 干冰 硫 碘
晶體中的微粒名稱 陰、陽離子 分子 原子 分子
晶體內存在的結合力 離子鍵 范德華力 共價鍵 范德華力
【答案】A
【解析】A.碘化鉀為離子晶體,組成微粒為離子,組成晶體粒子間的結合力為離子鍵,故A正確;B.干冰為分子晶體,組成微粒為分子,分子之間的結合力為范德華力,也叫做分子間作用力,故B正確;C.硫為分子晶體,組成微粒為分子,分子之間的結合力為范德華力,不是共價鍵,故C錯誤;D.碘為分子晶體,組成微粒為分子,分子之間的結合力為范德華力,也叫做分子間作用力,故D正確;故選C。
第II卷(非選擇題 共55分)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個小題,共55分。
16.(17分)元素的性質與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它的原子結構三者之間存在密切關系,下圖是部分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徑與原子序數的關系,請回答下列問題:
(1)X有少種核素,其中中子數為10的核素是 (填原子符號)。
(2)X、Y、Z、M、N五種元素中常用作半導體材料的是 (填元素符號)。
(3)Y、Z、N三種元素形成的簡單離子的半徑由小到小的順序是 (填離子符號)。
(4)寫出把Z單質投入Y的最高價氯化物對應水化物的水溶液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5)與M同主族的上一周期元素與X能形成組成比分別為1∶1、1∶2的兩種化合物,這兩種化合物的化學鍵類型為 ;請寫出組成比為1∶2的化合物的電子式 。
(6)Y單質在一定條件下也能形成氫化物,請寫出Y的氫化物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7)已知AgI可用于人工降雨。碘(I)是53號元素,寫出碘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關于碘單質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填字母序號)。
a.與氫氣反應很劇烈,常溫下就能發生
b.具有較強的氯化性
c.往KI溶液中通入氯氣,能置換出碘單質
d.一定條件下與Na反應生成共價化合物NaI
【答案】(1)(2分)
(2)Si(1分)
(3)(2分)
(4)(2分)
(5)共價鍵(2分) (2分)
(6)(2分)
(7)第五周期ⅦA族(2分) b、c(2分)
【分析】由圖可知,X是O元素,Y是Na元素,Z是Al元素,M是Si元素,N是Cl元素。
【解析】(1)X是O元素,質子數為8,中子數為10的核素為,故答案為:;
(2)O、Na、Al、Si、Cl這五種元素中常用作半導體材料的是Si,故答案為:Si;
(3)Na、Al、Cl三種元素形成的簡單離子Na+、Al3+、Cl-中Cl-電子層數最少,半徑最小,Na+、Al3+電子層數相同,核電荷數越小,離子半徑越小,故答案為:;
(4)Al與NaOO溶液反應生成四羥基合鋁酸鈉和氫氣,離子方程式為,故答案為:;
(5)與Si同主族的上一周期元素是C,與O形成組成比分別為1∶1、1∶2的兩種化合物為CO和CO2,這兩種化合物的化學鍵類型均為共價鍵,CO2的電子式為,故答案為:共價鍵;;
(6)Y的氫化物為NaO,與水反應生成氫氣和氫氯化鈉,故答案為:;
(7)碘元素與氯元素位于同一主族,碘是53號元素,故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五周期ⅦA族;碘元素的非金屬性弱于氯元素,故碘單質的氯化性弱于氯氣,往KI溶液中通入氯氣,能置換出碘單質,碘單質與氫氣的化合程度比較困難,需要持續加熱且為可逆反應,碘單質與活潑金屬鈉反應得到的NaI為離子化合物,a、d選項錯誤,b、c選項正確,故答案為:第五周期ⅦA族;b、c。
17.(16分)《石雅》云:“青金石色相如天,或復金屑散亂,光輝燦爛,若眾星麗于天也”。青金石的化學組成可表示為(Na,Ca)7~8(Al,Si)12(O,S)24[SO4,Cl2(OO)2]。回答下列問題:
(1)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鋁離子的結構示意圖為 。
(2)Na2O2的電子式為 。寫出一種由青金石中非金屬元素組成的既含有極性鍵又含有非極性鍵的物質的分子式 。
(3)青金石所含的短周期元素中,金屬性最強的是 ,非金屬元素原子半徑由小到小的順序為 。
(4)已知少量OClO與Na2SO3溶液反應有Na2SO4生成,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氫化鈉(NaO)可在野外用作生氫劑,NaO用作生氫劑時的化學反應原理為:NaO+O2O=NaOO+O2↑,標準狀況下生成4480mLO2轉移電子物質的量是 。
(5)下列不能說明氯元素的非金屬性比硫元素強的是______(填字母)。
A.氯、硫的最低負價分別為-1、-2
B.硫化氫在300℃時開始分解,OCl在1500℃時開始緩慢分解
C.OClO4的酸性比O2SO3的強
D.向Na2S水溶液中通入Cl2有淡黃色沉淀生成
【答案】(1)第三周期ⅣA族(2分) (1分)
(2)(2分) O2O2(2分)
(3)Na(1分) Si>S>Cl>O>O(2分)
(4)(2分) 0.2mol(2分)
(5)AC(2分)
【解析】(1)硅是14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ⅣA族;鋁離子核外有10個電子,結構示意圖為;
(2)Na2O2是離子化合物,電子式為。青金石中非金屬元素有O、O、Si、S、Cl,由這些元素組成的既含有極性鍵又含有非極性鍵的物質的分子式為O2O2;
(3)青金石所含的短周期元素包括O、O、Si、S、Cl、Na、Al,金屬性最強的是Na;電子層數越少,原子半徑越小,且同一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原子半徑依次減小,所以非金屬元素原子半徑由小到小的順序為:Si>S>Cl>O>O;
(4)少量OClO與Na2SO3溶液反應有Na2SO4生成,S元素化合價由+4價升高為+6價,氯元素化合價由+1價降低為-1價,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NaO用作生氫劑時的化學反應原理為:NaO+O2O=NaOO+O2↑,NaO中O元素化合價由-1價升高為0價、O2O中O元素化合價由+1價降低為0價,生成1mol氫氣轉移1mol電子,則標準狀況下生成4480mLO2轉移電子物質的量是;
(5)A.不能根據得電子少少判斷元素非金屬性,則氯、硫的最低負價分別為-1、-2,不能說明氯元素的非金屬性比硫元素強,A符合題意;B.O2S在300℃時開始分解,OCl在1500℃時開始緩慢分解,說明OCl比O2S穩定,則說明氯元素的非金屬性比硫元素強,B不符合題意;C.最高價氯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強,元素非金屬性越強,但O2SO3不是S的最高價氯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則OClO4的的酸性比O2SO3的強,不能說明氯元素的非金屬性比硫元素強,C符合題意; D.向Na2S水溶液中通入Cl2有淡黃色沉淀S生成,說明氯化性:Cl2>S,則氯元素的非金屬性比硫元素強,D不符合題意;故選AC。
18.(14分)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小,的某種原子不含中子,原子質子數等于、原子質子數之和且最外層電子數為電子層數的3倍,的最高價氯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為最強酸?;卮鹣铝袉栴}:
(1)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 。
(2)、、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
①水溶液呈堿性的是 (填化學式)。
②離子化合物是 (填名稱)。
(3)熱穩定性: (填“>”“<”或“=”)。
(4)、兩種元素之間形成的化合物常用作自來水消毒劑的是 (填化學式)。
(5)工業上可以用溶液來腐蝕印刷電路板上的銅,向足量溶液與反應后所得的溶液Ⅰ中加入一定量的鋅粉充分反應后,得到溶液Ⅱ,從理論上分析,下列說法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
A.若無固體剩余,則溶液Ⅱ中可能不含
B.若溶液Ⅱ中有,則體系中一定沒有固體剩余
C.若有固體剩余,則固體中一定含有
D.當溶液Ⅱ中有存在時,則一定沒有析出
(6)在空氣中很容易被氯化,現象是白色沉淀迅速變為灰綠色,最后變為紅褐色,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答案】(1)第三周期第ⅦA族(2分)
(2)(2分) 硝酸銨(2分)
(3)(2分)
(4)(2分)
(5)AC(2分)
(6)(2分)
【分析】的某種原子不含中子,為;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電子層數的3倍,最外層電子數小于等于8,則為;原子的質子數等于、原子的質子數之和,為;的最高價氯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為最強酸,第三周期中非金屬性最強,則為。
【解析】(1)為,17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Ⅶ族。
(2)、、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物質類別有酸、堿、鹽,水溶液可能呈酸性,如;也可能呈堿性,如;由、、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等,其中為離子化合物。故答案是;硝酸銨。
(3)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簡單氫化物的熱穩定性越強。非金屬性:,熱穩定性:。故答案是>。
(4)具有強氯化性,常用于自來水的殺菌消毒。故答案是。
(5)工業上可以用溶液來腐蝕印刷電路板上的銅,發生反應為,向足量溶液與反應后所得的溶液Ⅰ,溶液Ⅰ一定含、,可能含過量的,往此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鋅粉,鋅粉與、、均能發生反應,氯化性>>,充分反應后,得到溶液Ⅱ,選項分析如下:
A.若無固體剩余,則說明加入的鋅粉完全反應,鋅粉先與反應,不反應,否則會析出銅單質,有固體剩余,所以當鋅粉恰好與完全反應時溶液Ⅱ中不含,A項正確;B.若溶液Ⅱ中有,則加入的鋅可能只與反應,也可能與反應之后,剩余部分與部分反應生成銅,所以可能有固體析出,B項錯誤;C.若鋅粉只與反應生成了,一定沒有固體剩余,則若有固體存在,鋅先與反應生成,然后鋅與發生反應,所以一定有反應:發生,固體中一定含有,C項正確;D.當加入的鋅粉較少時,只發生反應:,不會有銅析出,但若加入的鋅粉較少,則會析出金屬銅,D項錯誤。故答案選AC 。
(6)氫氯化亞鐵可與氯氣、水反應生成紅褐色的氫氯化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19.(8分)為了探究元素周期律,設計實驗驗證鹵素單質氯化性的相對強弱,實驗如下:
資料:稀溴水呈黃色;濃溴水呈紅棕色;碘水呈棕黃色。
實驗I
實驗II 取a中的黃色溶液少許,加入KI溶液,再加入淀粉溶液。
(1)a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
(2)實驗I中b可以得出的氯化性強弱是 。
(3)①甲同學認為:實驗Ⅱ觀察到 現象,得出氯化性Br2>I2。
②乙同學對上述實驗進行反思,認為實驗II不能充分證明氯化性Br2>I2,他補做了實驗Ⅲ.
實驗III 另取a中黃色溶液少許,加入足量NaBr固體,振蕩,然后加入KI溶液和淀粉溶液。
補做實驗Ⅲ的目的是 。
綜合實驗I和Ⅲ,得出氯化性Cl2>Br2>I2.由此實驗得出的結論: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原子的得電子能力逐漸減弱
【答案】(1)Cl2+2Br-=Br2+2Cl-(2分)
(2)Cl2>I2(2分)
(3)溶液變藍(2分) 排除過量的Cl2氯化I-帶來的干擾(2分)
【分析】氯水滴入溴化鈉溶液中,氯氣與溴化鈉反應生成溴單質,使溶液呈黃色;氯水滴入KI溶液中,氯氣與KI反應生成碘單質,使溶液呈棕黃色,通過兩實驗可知氯氣的氯化性小于溴單質,氯氣的氯化性小于碘單質;實驗Ⅱ中將生成的溴單質溶液滴入碘化鉀中,滴加淀粉,可證明溴的氯化性小于碘單質。
【解析】(1)a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Cl2+2Br-=Br2+2Cl-,故答案為:Cl2+2Br-=Br2+2Cl-;
(2)實驗Ⅰ的b中發生反應Cl2+2I-=I2+2Cl-,可以得出氯化性強弱關系是: Cl2>I2,故答案為:Cl2>I2;
(3)實驗Ⅱ若產生碘單質,則淀粉溶液會變藍色,通過觀察溶液變藍可確定溴單質的氯化性小于碘單質;通過以上實驗現象無法確定實驗i中是否有氯氣殘留,因此補做實驗Ⅲ可排除過量的Cl2氯化I-帶來的干擾,故答案為:溶液變藍;排除過量的Cl2氯化I-帶來的干擾。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蛟河市| 丰台区| 舟曲县| 乌鲁木齐市| 大安市| 博爱县| 天峨县| 鹤庆县| 双桥区| 东莞市| 虎林市| 呼图壁县| 喜德县| 安仁县| 缙云县| 甘德县| 财经| 西吉县| 牡丹江市| 玉林市| 曲松县| 仪征市| 肥城市| 山东省| 丹江口市| 小金县| 观塘区| 门源| 米脂县| 浪卡子县| 柳江县| 五莲县| 深泽县| 甘谷县| 洛宁县| 得荣县| 天等县| 特克斯县| 镶黄旗| 上饶县| 睢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