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八章 立體幾何初步8.3.1棱柱、棱錐、棱臺的表面積和體積1.通過對棱柱、棱錐、棱臺的研究,掌握它們的表面積與體積的公式,并能簡單應用.2.利用表面積與體積公式能解決實際問題,并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3.通過學習感受一般化與特殊化、極限等數學思想方法,提高邏輯推理、直觀想象等素養和空間想象等能力.重點:棱臺的表面積和體積公式.難點:棱臺、棱錐的體積公式的推導.(一)創設情境國家游泳中心俗稱水立方,場館外觀如同一個冰晶狀的立方體,造型簡潔現代.金字塔的造型是一個三棱錐,占地面積五萬二千平方公尺,這些物體的表面積和體積是怎么計算的呢?我們一起探究一下吧.(二)探究新知任務1:探究棱柱、棱錐、棱臺的表面積公式.思考:如何求一個多面體的表面積?如何求棱柱、棱錐、棱臺的表面積呢?它們的展開圖是怎樣的呢?小組討論:1.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內進行討論分享.2.以小組形式匯報展示組內觀點與結論,其他小組認證傾聽之后進行點評.答:將多面體的各個面的面積相加即可.說一說:下面都是棱長為a的立體圖形,這些幾何體的表面積分別是多少?提示:以上幾何體的各個面是什么形狀,面積是怎么計算的呢?答:思考:直棱柱、正棱錐、正棱臺的表面積如何計算呢?有更加簡單的辦法嗎?設計意圖:通過對之前知識的梳理,明確這節課要突破和學習的重點知識內容.任務2:探究棱柱、棱錐、棱臺的體積公式.我們以前學習過正方體、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它們分別是什么?對柱體而言,又該如何求體積呢?師生活動:回顧舊知識,直觀回答柱體的體積公式.答:(a是正方體的邊長)(a,b,c分別是長方體的長、寬、高)設棱柱的底面積是S,高是h,總結:對于直棱柱的體積等于底面積乘以高,側棱柱的體積可以轉化為直棱柱來解決,利用垂直于高的截面的面積乘以高即可.棱柱的高是指兩底面之間的距離,即從一底面上任意一點向另一個底面作垂線,這一點與垂足之間的距離.思考:棱錐的體積計算公式是什么呢?答:一個棱柱和一個棱錐的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那么棱柱的體積是棱錐的體積的3倍. 設棱錐的底面積是S,高是h, .棱錐的高是指從頂點向地面作垂線,頂點與垂足之間的距離.設計意圖:從熟悉的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得到一般的柱體的的體積計算公式,用類比的思想,由特殊到一般,發展學生的數學抽象的素養.思考:棱臺是由棱錐截成的,可以利用兩個棱錐的體積查,得到棱臺的體積計算公式.大家能自己推導一下么?師生活動:畫示意圖,利用相似,引導學生獨立推導.答:以三棱臺為例,設,,,,,,說一說:棱柱、棱錐、棱臺的體積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你能用棱柱、棱錐、棱臺的結構 來解釋這種關系嗎?答:當棱臺的上底面擴大到與下底面全等時,即,棱臺公式轉化成了棱柱公式. 當棱臺的上底面縮小到一個點時,即,棱臺的體積公式轉化為棱錐的體積公式.設計意圖:使學生思考棱柱、棱錐、棱臺的體積公式之間的關系,這種關系的產生的原因,以及與自身結構特征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思考、歸納、總結等數學學習習慣和能力,讓學生理解體會到轉化的思想方法.(三)應用舉例例1:一個漏斗的上部分是長方體,下面部分是一個四棱錐,兩個部分的高都是0.5,公共面ABCD是邊長為1的正方形,那么漏斗的容積是多少?解:總結:解決計算組合體的體積的相關問題,重要的環節是可以將組合體的體積轉化為基本幾何體的體積,將未知向已知轉化.例2 四棱臺的上、下底面均是正四邊形,邊長分別是6cm和10cm,側面是全等的等腰梯形高是12cm,求它的表面積?解:如圖所示,正四棱臺A1B1C1D1-ABCD中A1B1=6 cm,AB=10 cm,取A1B1的中點E1,AB的中點E,則E1E為斜高.∴∴,,,總結:求多面體的表面積時,一般先分析展開圖,將展開圖的面積分割成規則圖形面積計算即可.對于正棱臺,側面展開圖是有若干個等腰梯形組成.設計意圖:感受簡單幾何體及其組合體的體積的求法,應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五)歸納總結【課堂小結】回顧本節課的內容,你都學到了什么?(1)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2)本節課我們掌握了哪些思想方法?設計意圖:通過對之前知識的梳理,提高學生總結概括能力,明確這節課要突破和學習的重點知識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