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上18富饒的西沙群島 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富饒的西沙群島》是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文章從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島上的鳥等方面來描寫西沙群島美麗的景色和富饒的物產,表達了對祖國海疆的熱愛與贊美之情。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課文結構清晰,段落特點鮮明,是學生學習關鍵語句的典型范例。教學目標1.認識“饒、優”等生字,讀準多音字“參”,理解“物產豐富、五光十色、瑰麗無比”等詞語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是從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島上的鳥等方面來寫西沙群島的。3.學習課文2、3、4自然段,感受海水的美麗和海底生物的可愛。發現第4自然段是圍繞關鍵句“魚成群結隊地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好看極了。”來寫的。教學重難點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是從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島上的鳥等方面來寫西沙群島的。2.學習課文2、3、4自然段,感受海水的美麗和海底生物的可愛。發現第4自然段是圍繞關鍵句“魚成群結隊地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好看極了。”來寫的。教學過程一、復習回顧,導入課題1.創設情境,談話導入同學們,本單元我們跟著課本游歷了祖國的壯美山河。我們領略了隔江對峙的天門山之景,又欣賞了西湖晴天雨天的不同奇景,還飽覽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美景。這節課我們又將去哪里旅行呢?今天我們要一起到祖國南海的一片島嶼去走一走,看一看。2.揭示課題,教師板書3.指名讀題,正音“饒”,齊讀課題二、學習第1自然段,初步了解西沙群島1.西沙群島是一個怎么樣的地方呢?出示課文第1自然段。西沙群島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國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那里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2.指名讀3.讀著這一段話,你對西沙群島有了哪些了解?預設一: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國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相機出示地圖,了解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預設二:那里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指導學生讀準“優”字,聯系生活理解字義,并結合課題理解“物產豐富”的意思)4.齊讀第1自然段三、初讀課文,梳理內容1.出示學習提示一,明確要求① 讀一讀: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②想一想:課文是從哪些方面寫出西沙群島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 2.交流 (預設:海水、海底生物、海島的鳥,教師板貼)四、學習第2自然段,感受海水的美麗1.出示學習提示二,明確要求①讀:默讀第 2自然段。②想:作者是怎樣把海水的美介紹清楚的,畫出相關詞句。2.指名讀。3.交流預設一:五光十色、瑰麗無比(1)教師板貼(2)讀準“瑰”字,聯系生活理解字義預設二:有深藍的,淡青的,淺綠的,杏黃的(1)指導朗讀(2)和“五顏六色”進行對比,進一步理解“五光十色”不光寫出顏色的多,還體現了事物的光彩。(3)欣賞海水視頻(4)照樣子說顏色4.探究海水顏色多的原因。(因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峽谷,海水有深有淺,從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5.配樂朗讀第2自然段五、學習第3自然段,感受海底生物的可愛1.出示學習提示三,明確要求①讀:默讀第3自然段,圈出生物名稱。②想:作者是怎么把海底生物的可愛介紹清楚的。2.交流生物名稱(珊瑚、海參、大龍蝦,相機學習多音字“參”)3.體會珊瑚形狀的可愛(1)指名讀句子(2)圖片欣賞(3)想象說話:珊瑚還會有什么樣的形狀呢?4.體會海參、大龍蝦動作的可愛(1)指名讀句子(2)出示動圖,學生做動作5.齊讀第3自然段六、學習第4自然段,感受魚的可愛 1.出示學習提示四,明確要求自學:(1)讀:默讀第4自然段。(2)想:作者是怎樣把魚的可愛介紹清楚的。(3)填:完成《作業本》第4題框出的部分。合學:和同桌交流學習所得。2.交流:全身布滿彩色的條紋;頭上長著一簇紅纓;周身像插著好些扇子,游動的時候飄飄搖搖;眼睛圓溜溜的,身上長滿了刺3. 作者是從哪些不同的角度來寫出魚的可愛的?小組討論并交流。小結:作者是從魚的色彩、樣子、動作三個不同的方面描寫魚的特點。4.西沙群島的海里只有這幾種魚嗎?你從哪里發現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各種各樣的魚多得數不清。““魚成群結隊地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好看極了。”)5.齊讀第4自然段,勾聯篇章頁和交流平臺學習關鍵句課堂小結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領略了西沙群島的海水、海底、海島,深深感受到西沙群島的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我們相信將來它一定會更加美好,我們一起祝福它。全班齊讀。板書設計18富饒的西沙群島風景優美 物產豐富五光十色 關鍵句 鳥的天下海水 海島海底生物繁多教學反思借助關鍵語句,提升表達能力《富饒的西沙群島》是統編版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是本單元的語文要素。作為第一學段向第二學段轉化的過渡學期,學生的學習正經歷從字詞向句段的轉變。要想真正落實這一單元的語文要素,就得解決“什么樣的句子是關鍵句?”關鍵句在何處?”“應該怎樣借助‘關鍵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等問題。一、創設真實情境,獲得個性體驗《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在“課程理念”中明確提出“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富饒的西沙群島》所在單元的人文主題是祖國河山,篇章頁上呈現了詩歌形式的人文導語,飽含著對祖國的贊美與熱情。課堂伊始,我創設了“跟著書本去旅行”的大情境,帶著孩子們回顧了在《古詩三首》中游覽的天門山、西湖和洞庭湖美景,再通過親切的引語“這節課我們又將去哪里旅行呢?”揭示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閱讀期待。在課堂教學中,無論是感受海水的美麗、還是體會海底生物的有趣,魚群的多種多樣,都是在“跟著書本去旅行”這個大情境中展開的。這個“真實的情境”建立在語文學習、社會學習和學生經驗之間的關聯之上,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思考、實踐和反思,實現語言的發展,獲得獨特的個性體驗。二、聚焦核心問題,體會語言特點問題鏈作為學生思維的“觸發器”,既是思維的源泉,又是思維的動力。在課上,我關注學生現實的學習起點,以“作者是怎樣把西沙群島海水的美麗寫清楚的?”“又是怎樣把海底生物和魚可愛寫清楚的?”這幾個核心問題為引,積極營造語境,實施教學策略。如教學第2自然段時,我緊扣“五光十色”、“瑰麗無比”這兩個詞語探討作者是怎樣把海水的美麗寫清楚的,通過找顏色、讀顏色、看顏色,說顏色,讓學生充分感受海水色彩美和極具光彩的特點,逐層推進,實現學生思維的進階。這一語段的教學,我沒有細細探究海水色彩形成的原因這一科學性知識,而是圍繞語文本體性的“語言”,緊扣語段所描寫的不同顏色,引導學生感受語言的豐富,并學習作者遣詞造句的方法。在學習第3自然段時,同樣是在核心問題的引領下,學生通過圈一圈生物名稱、說一說生物形象,做一做生物動作等活動,在多樣的學習路徑中感受生物的特點,進一步體會海底生物的可愛。上述環節,學生在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展開真實而有意義的學習,提升了自身的核心素養。三、借助關鍵語句,習得表達方法課文第4自然段是一個訓練學生尋找和了解關鍵語句的典型語段,這是一個典型的復合型語段,呈現出兩個鮮明的表達中心點:一是魚多,二是魚美。這一點在關鍵句“成群結隊”“好看極了”這兩個關鍵詞中就可見一斑。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對語言文字的敏感度來看,他們首先對于語言文字所傳遞的美感元素有所感觸。在教學時,我利用了典型語段“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引導學生從“頭上長著一簇紅纓”“游動的時候飄飄搖搖“身上長滿了刺”等關鍵短語,發現作者是從樣子、色彩、動作等多個維度描寫海底魚兒的各異形態,自然形成“好看極了”的內心體悟。隨后出示海底世界的圖片和視頻,拓展海底還有哪些不同形態的魚兒,嘗試延用“有的……有的”的句式,對語段進行補充,既豐富對魚兒種類的認知,又為學生搭建思維支架,習得表達方法,讓學生從“學語文”邁向“用語文”,素養落地可視化。最后對“各種各樣”“多得數不清”“一半是水,一半是魚”等關鍵詞句進行探究,與首句中的“成群結隊”形成勾聯。這一學習歷程將學生的思維依循著文本的語言信息,從兩個維度解構語段內容,讓關鍵句逐漸浮出水面,同時把握它與語段中其他語句的聯系,理解了關鍵句這一核心概念,并為教學單元中“理解一段話的意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課教學,在精準的目標定位引領下,我嘗試通過創設情境、聚焦問題,借助關鍵語句等一系列方法,實現教學板塊的逐層推進,讓學生在與文本反復對話、揣摩品析的基礎上,一步步實現語言的自我解構,充分地發揮出文章應承載的教學價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