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音 樂 年級 八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圖畫展覽會教學目標1.欣賞《圖畫展覽會》片段,能夠感受、體驗樂曲中音樂要素(如旋律、節奏、音色、 速度、力度等)在表現音樂情緒,刻畫音樂形象方面的作用,理解音樂的情感與意境。 2.知道俄國作曲家穆索爾斯基的主要貢獻,掌握有關交響詩、交響音畫等音樂知識。教學重點: 1.欣賞《圖畫展覽會》中“漫步”主題、《牛車》、《基輔大門》等樂曲片斷; 2.感受、體驗樂曲中音樂要素在表現音樂情緒,刻畫音樂形象方面的作用 教學難點: 感受、體驗樂曲中音樂要素在表現音樂情緒,刻畫音樂形象方面的作用。教學過程一、回顧復習上節課的知識要點,導入新課。 1.欣賞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創作的交響詩《沃爾塔瓦河》; 2.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和意義; 3.學習“交響詩”的概念。 【設計意圖】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二、分段聆聽《圖畫展覽會》 (一)聆聽《牛車》,感悟樂曲所表達的音樂形象。 1.聆聽《牛車》片斷,思考樂曲的速度如何?主奏樂器是什么?刻畫什么形象?(速度徐緩,大號,沉重的牛車在艱難行進) 2.完整聆聽《牛車》,說說樂曲力度是如何變化的?作曲家是如何增強樂曲力度的? (很弱—很強—很弱) 【設計意圖】結合生動形象辨聽主題,不僅降低了辨聽難度而且更好地體會了作品的深刻含義及作曲家的創作風格;并感受、體驗樂曲中音樂要素在表現音樂情緒,刻畫音樂形象方面的作用。 (二)聆聽“漫步”主題 1.簡介《圖畫展覽會》 【設計意圖】了解樂曲的創作背景,有助于理解音樂內容,和作曲家要表達的情感;對音樂的結構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2.聆聽主題(片斷),思考:這段音樂的主奏樂器是什么?描繪了什么畫面?(小號—銅管,描繪作者漫步欣賞畫展的情景) 3.完整聆聽引子部分漫步主題,思考這段主題的主奏樂器除了銅管樂器外,還有哪些樂器組主奏?音樂分成幾個部分? (小號、銅管—弦樂、木管—銅管、全奏,樂曲分成三個部分) 4.對比欣賞漫步主題 2,總結漫步主題在組曲中的作用。 (起到引子、連接和轉換情緒的作用)。 【設計意圖】了解漫步主題在組曲中的作用,并培養學生的音樂技能。 (三)聆聽《基輔大門》 1.聆聽“基輔大門”主題,思考這個大門的音樂形象是怎樣的?由什么樂器組奏出?(高大莊嚴宏偉的,由銅管樂器奏出)。 2.聆聽“鐘聲”主題。 3.聆聽結尾部分。 【設計意圖】用對比欣賞的方法引導學生從音樂要素分析樂曲變化;結合自己的想象對音樂進行有情節的創作,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與感受;體會音樂主題的情感思想。 (四)簡要介紹作者 穆索爾斯基(1839—1881),俄國作曲家,民族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管弦樂曲《荒山之夜》,鋼琴組曲《圖畫展覽會》,歌曲《跳蚤之歌》等。 【設計意圖】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逐步提高其音樂審美判斷能力及音樂感受能力。 三、課堂小結:總結本課所學知識 1.欣賞《圖畫展覽會》片斷 2.了解交響音畫和穆索爾斯基 3.感受音樂要素刻畫音樂形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