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章 陸地與海洋(考點清單)-2024-2025學年七年級地理上學期期末復習(人教版2024)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章 陸地與海洋(考點清單)-2024-2025學年七年級地理上學期期末復習(人教版2024)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三章 陸地與海洋
第一節 大洲和大洋
考點1:海陸分布
(1)概念:地球表面被海水覆蓋的部分,形成海洋;未被海水淹沒的部分,成為陸地。
(2)海陸比例:三分陸地,七分海洋。地球表面海洋占71%,陸地占29%。
(3)分布:海陸分布不均。
① 從南北半球觀察,北冰洋周圍是一片海洋,南極周圍是一塊陸地,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面積大于陸地。
② 從東西半球觀察,陸地主要集中在東半球,海洋面積大于陸地。
③ 從水陸半球觀察,陸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陸地面積約為48%。海洋分布最集中的半球,海洋面積約占90%。陸地分布最集中的陸半球,海洋面積仍然大于陸地面積。
★ 無論我們怎樣劃分半球,地球上任何一個半球的海洋面積都大于陸地面積。
考點2:七大洲
(1)概念:① 大洲和大洋:面積廣大而完整的陸地稱為大陸,大陸和周圍的島嶼合起來稱為大洲。
② 半島:深入海洋的陸地,三面臨水,一面同大陸相連。
③ 島嶼:散布在海洋中的小塊陸地。
(1)七大洲名稱: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面積由大到小)
(2)① 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歐洲、亞洲和南美洲小部。
② 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大洋洲、非洲南部、南極洲和南美洲大部。
③ 位于東半球的大洲:亞洲、歐洲、大洋洲和南極洲大部。
④ 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極洲小部。
⑤ 南極洲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絕大部分位于南極圈內,四周被大洋環繞。這里終年冰雪覆蓋,是唯一沒有人類定居的大洲。
⑥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歐洲和北美洲。
⑦ 全部位于南美洲的大洲是:南極洲。
⑧ 赤道穿過的大洲是:非洲、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
⑨ 跨緯度最廣的大洲是:亞洲。
(3)大洲分界線:
① 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烏烏里大黑土)
② 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
③ 亞洲與北美洲:白令海峽
④ 南美洲與北美洲:巴拿馬運河
⑤ 南美洲與南極洲:德雷克海峽
⑥ 歐洲和非洲:直布羅陀海峽
考點3:四大洋
(1)概念:① 海峽:兩塊陸地之間連接兩個海或洋的狹窄水道。
② 海灣:海或洋伸進陸地的部分。
③ 海:洋的邊緣部分,一般靠近大陸,由半島或者島嶼與大洋隔開。
④ 大洋:海洋的主體部分,一般遠離大陸,面積廣闊。
(2)四大洋名稱: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3)四大洋面積排序:太大印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4)海洋特征:
① 太平洋:面積最大,幾乎占全球海洋面積的一半。
② 大西洋:第二大洋,輪廓呈“S”形。
③ 印度洋:大部分位于南半球,是世界第三大洋。
④ 北冰洋面積最小,主要位于北極圈以內,大部分地區終年冰封。
考點4:海洋對人類的意義
(1)藍色家園:從太空中看地球像一個藍色的水球。
(2)資源的寶庫:海洋中多種多樣的水產資源、石油和天然氣等資源。
(3)鹽類的故鄉:海洋中含鹽量非常高。其中90%左右是氰化鈉,也是食鹽。
第二節 世界的地形
考點1:陸地地形
(1)陸地五種基本地形類型: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
(2)世界主要地形區及其分布
地形類型 地形區名稱 大致位置
山脈(多呈條帶狀分布) 喜馬拉雅山脈(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脈) 亞洲中南部
阿爾卑斯山脈 歐洲南部
落基山脈 北美洲西部
安第斯山脈(世界最長的山脈) 南美洲西部
科迪勒拉山系(世界的最長的山系) 美洲西部
高原 青藏高原(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世界屋脊”) 亞洲中南部
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 南美洲中部
平原(河流中下游,由河流沖積形成) 亞馬孫平原(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 南美洲北部的赤道附近
東歐平原 歐洲東部
西西伯利亞平原(亞洲面積最大的平原) 亞州西北部
盆地 剛果盆地(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盆地) 非洲西部的赤道附近
考點2:世界七大洲的地形分布特點
(1)歐洲:地形以平原為主,山地分布在南北兩側,地勢南北高,中間低。是七大洲中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2)亞洲:地形復雜多樣,以高原、山地為主,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分布在大陸邊緣,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3)北美洲:地形分為3部分。西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東部是低緩的山地和高原。
(4)大洋洲:東部山脈,中部平原、西部高原。
(5)南美洲:西部是高大的山脈,東部平原、高原交錯分布。
(6)南極洲:以高原為主,地表覆蓋厚厚的冰雪,平均海拔最高。
(7)非洲:地形單一,以高原為主,高原主要分布在東部和南部,地勢東南高,西北低。
考點3:海底地形
(1)大陸架:大陸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海水深度一般不超過200米,油氣資源豐富。
(2)大陸坡:大陸架邊緣的巨大陡坡,海水深度從幾百米陡增到幾千米。
(3)海溝:大洋底部最深的地方,常出現在大陸坡與洋盆的交界處,水深大于500米。世界上最深的海溝是馬里亞納海溝。
(4)洋盆:寬廣而相對平坦的大洋底部,海水深度3000—6000米。
(5)洋中脊:大洋中部的海底山脈,頂部水深一般在2000—3000米,容易發生火山、地震。
第三節 海陸的變遷
考點1:滄海桑田
(1)滄海桑田:原意指海陸變遷。
(2)海陸變遷的原因:自然原因為地殼運動和海平面升降。
人為原因:人類活動(填海造陸和圍海造陸)
原因 例子
地殼運動 喜馬拉雅山脈發現海洋生物化石
海平面上升 我國東部海底發現古森林、河道遺跡
人類活動 荷蘭圍海造陸
考點2:大陸漂移說
(1)提出者:德國科學家魏格納。
(2)大陸漂移說內容:在兩億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連接的一塊大陸,它的周圍是一片汪洋。后來,原始大陸分裂成幾塊大陸,緩慢地漂移分離,逐漸形成現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狀況。
(3)2億年來,大西洋的面積越帶越大。
(4)大陸漂移說的證據
① 南美洲東岸的輪廓和非洲西岸的輪廓形狀基本吻合。
② 大西洋兩岸古生物的一致性。
③ 南美洲東岸和非洲西岸拼合大陸幾種古老地層的相似性。
考點3:板塊構造學說
(1)內容: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并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分為六大板塊和若干小板塊,板塊在不斷運動著。
(2)六大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
其中,太平洋板塊主要是海洋,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和澳大利亞大陸位于印度洋板塊。
(3)板塊運動的關系: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的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
板塊運動方式 運動方向 運動形式 可能形成的地形 舉例
相對運動 碰撞擠壓 山脈、島弧 喜馬拉雅山脈
相離運動 張裂拉伸 裂谷、海洋 東非大裂谷、紅海
(4)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
(5)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地理現象
喜馬拉雅山脈 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
地中海“縮小” 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不斷碰撞擠壓
紅海擴張 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不斷張裂
日本多地震 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或者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
科迪勒拉山系 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的碰撞擠壓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绿春县| 那坡县| 昌平区| 大渡口区| 东平县| 汉川市| 晋江市| 辉南县| 吉安县| 台东县| 建阳市| 资中县| 临安市| 焦作市| 凭祥市| 六盘水市| 抚宁县| 彩票| 卓尼县| 尼玛县| 雅江县| 商城县| 仙居县| 淮北市| 曲周县| 攀枝花市| 渝北区| 大石桥市| 疏勒县| 利津县| 通渭县| 沛县| 桂平市| 延安市| 苏尼特右旗| 东乡族自治县| 通山县| 夏河县| 台北市| 大同市| 墨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