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踏雪尋梅教學內容:學唱歌曲《踏雪尋梅》教學目標:1、感受歌曲的時代風格和高雅意境。能對歌曲表現的畫面展開美好而富有情趣的想象。2、能用輕快活潑、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用歌聲表現斷音與連音的不同。能運用漸強和漸弱的力度來演唱歌曲。3、學習《踏雪尋梅》簡易版二聲部合唱,感受歌曲的音樂情緒和意境,體驗合唱活動的美感。能與同伴進行合唱,培養與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教材分析:這是一首簡短而意境高雅的藝術歌曲,全曲洋溢著騎驢賞花、怡然自得的情趣。四二拍,三段體曲式結構。A段由兩個樂句構成,為方整性樂段,此段生動地抒發了人們騎驢去賞梅的興奮心情,而鈴兒的叮當響聲則形象地描繪出這一生動情景;B段的開始句則以叮當的生動音響形象,細致地描繪騎驢踏雪賞梅的情景,與A段形成對比,第二樂句則以變化再現A曲調把歌曲推向高潮后結束全曲,抒發了賞梅后得到滿足的喜悅心情。全曲運用了強與弱、連音與斷音、附點與非附點音符等對比手法,將感性與理性統一起來,更好地感受音樂知識。教學重點:能用輕快活潑、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教學難點:后半拍休止、大跳音程以及斷音與連音的不同演唱、漸強和漸弱的力度處理。教學用具:課件、鋼琴、碰鈴和雙響筒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朵會唱歌的梅花3 5 | 2 5 | 1 1 | 1 0 |(1)師示范唱,邊唱邊做柯爾文手勢(2)學生唱(3)老師指導聲音:同學們看看,哪一朵梅花長在了最高的枝頭上?你能唱出來嗎?這些是會唱歌的梅花哦!(一生回答并演唱)我們的聲音也要高高的掛起。(全體學生跟琴唱)最后一小節有一個什么符號?(四分休止符)用輕柔的聲音再唱一遍。(老師再次示范演唱)(4)學生再次演唱高聲部的學唱:又來了一群可愛的梅花。你們能直接唱出來嗎?3 5 5 0 | 2 5 5 0 | 3 5 5 0 | 1 1 1 0 |(1)學生跟琴演唱(2)老師指導聲音:可愛的梅花在枝頭玩累啦,要稍微休息一下。每一小節的結尾都有一個八分休止符,在這里要稍作休息。(3)學生再次演唱(老師用手指堵住嘴巴來提示)(4)出示頓音記號,你們認識這些音樂記號嗎?頓音記號的加入使的旋律變得怎樣了呢?(師范唱)(5)頓音記號的加入使得旋律變得更加輕巧、有彈性了。我仿佛看到了一群調皮可愛的梅花,你們能用這樣的聲音唱一唱嗎?學生再次跟琴用輕巧、有彈性的演唱低聲部的學唱:(1)還有一些梅花開在了枝頭的下面,開放的比較低,但是它們也很調皮哦!你們也來唱一唱。學生跟琴演唱高低聲部進行合唱:高聲部跟琴唱梅花高低錯落,特別好看。你們是長在高處的梅花,你們是開在低處的梅花。我先請開在高處的梅花唱一唱。低聲部跟琴唱開在低處的梅花你們來唱(3)師在鋼琴上彈兩個聲部的旋律,學生分別聽自己的聲部的旋律我想請你們合作來演唱。先請同學們聽老師在鋼琴上彈兩個聲部的旋律,你能不能從中聽到你的聲部的旋律呢?一起在心里面默唱,用心聽,才能唱得好。(4)生生合作跟琴唱(5)生生再次合作跟琴唱低聲部的聲音再出來一點(6)高聲部填詞唱配合得很默契,配上歌詞來唱一唱。(7)低聲部填詞唱(8)師在鋼琴上彈兩個聲部的旋律,學生分別聽自己的聲部的旋律同樣的,先聽老師彈兩個聲部的旋律,你們在心里唱,這一次要唱歌詞。(9)生生合作跟琴唱詞(10)師范唱,加入漸強記號,用碰鈴伴奏鈴鐺的聲音從遠處傳來,音量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聽!(11)出示漸強的力度記號。老師用一個漸強的力度來表示,你們能用聲音表現出來嗎?(12)先聽老師示范,在哪里用碰鈴伴奏?(在每一小節的第一拍上)(13)請有碰鈴的同學伴奏,和老師一起來(14)有碰鈴的同學伴奏,其余學生跟琴一起唱【設計意圖:通過旋律與梅花的形象相結合,將要學唱的旋律比作頑皮可愛的小梅花,低聲部的旋律是開在枝頭低處的梅花,高聲部的旋律是開在枝頭高處的梅花,趣味性的帶領學生進行學習,提高學生學唱歌曲的熱情。】二、朗讀小詩同學們唱得真好,老師想到了一首小詩,詩里面也有鈴鐺的聲音。聽!老師范讀,雙響筒伴奏這首小詩叫什么名字?(踏雪尋梅)它是由劉雪庵作詞的3、老師再次范讀,你仿佛感受到了一幅怎樣的情景?(小朋友們在冬季踏著雪騎著毛驢去尋找梅花得情景)有沒有不理解的詞?“灞橋”是指有扶手的石板橋。“霽”是雪后放晴的意思。4、師生接口讀歌詞,學生讀一,三句。老師讀二四句,學生讀的部分用色塊標出。(師用雙響筒伴奏)【設計意圖:通過朗誦小詩,讓學生感受到歌詞之美,對歌曲表現的畫面展開美好而富有情趣的想象,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三、學唱歌曲音樂家黃自先生也很喜歡這首小詩。還為她譜上了曲,一起來欣賞。1、老師跟伴奏范唱,體會情緒?(老師設計動作)2、復聽老師范唱,你能聽到熟悉的旋律嗎?開口默唱,并跟著老師做一做動作。【設計意圖:教師聲情并茂的表演唱,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直接形象地感受歌曲的旋律之美和意境之美,不僅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習歌曲的愿望。】3、跟琴唱譜哪一句是你們熟悉的?(第三句)老師將這首歌曲分為了四句,先來唱一唱歌譜,你們的識譜能力是很強的。(1)學唱第一句,我第一遍彈琴你們在心里默唱,第二遍彈琴你們唱出聲音來。(2)我在哪里加了一個動作?(四分休止符)請你們邊唱邊將動作加上。(3)第二句的開頭也有一個休止符(八分休止符),怎樣來表示休止呢?我們尋到了梅花,臘梅處處香,聞一口梅花的香味,要快速的聞。(換氣記號在左手在鋼琴上空拍空出來。)(4)生唱第二句(5)直接唱第三句(6)尋梅尋到了許多好花,再聞一口梅花的香味。(7)生唱第四句(8)完整跟琴唱譜4、填詞演唱(1)老師邊彈邊唱,(連唱兩遍)學生開口默唱(2)學生跟鋼琴演唱(3)糾錯:低處的梅花很美,還有一朵長在枝頭最高處的梅花開放的更加燦爛。(師示范演唱,加一低一高兩個花開的動作)學生跟老師一起邊唱邊做動作,讓聲音之花盡情綻放。(4)聲音指導:用輕巧、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師示范唱兩句)(5)跟伴奏演唱,師帶生做動作(6)還記得開始學的二聲部嗎?課件出示二聲部,復習二聲部,唱出漸強的力度變化。(7)跟伴奏唱二聲部(8)跟伴奏再唱,請一組學生用碰鈴伴奏(9)師生合作,老師來跟你們合作,我在歌曲的哪里加了什么聲音?(課件出示頭和尾的旋律)(10)學生分別跟琴演唱開頭和結尾(11)學生加入頭和尾完整跟琴唱(12)再次跟鋼琴演唱,加入碰鈴伴奏【設計意圖: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讓學生多聽、多感受,去體會作品中的音樂美,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表現歌曲。在歌曲的難點地方,我采用了多種方法幫助學生解決難點,請學生說一說難唱的地方,并引導學生想一想解決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學習能力。】四、拓展欣賞今天這節音樂課,我們學習了簡單的二聲部合唱,其實合唱的魅力是無窮的。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合唱版本的《踏雪尋梅》,大家一起來欣賞。【設計意圖:短時間內無法讓學生唱到完美,但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合唱的魅力,對合唱這種藝術形式有多一點的了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