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美術 年級 高二 學期 秋季課題 追尋美術家的視線——美術家表現世界的獨特方式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探索美術家們背后的故事,理解他們獨特的審美眼光和表達方式。 過程與方法: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解,幫助學生認識到個人特質、所處地域、文化背景等元素在美術創作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這些因素如何影響美術家的創作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對不同的藝術作品有不同的認識,學會欣賞藝術表達的多樣性,培養出對藝術的深厚情感和尊重。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1.梵高《星月夜》與金農《月華圖》的對比欣賞教學難點: 1.如何引導學生深入領悟與感受藝術作品的內涵。教學過程視頻導入,點燃探究熱情 觀看嫦娥六號月球取土壤新聞,這是人類首次月背采樣返回,每一粒土壤都承載著月球深處的秘密與寶藏。你有什么樣的感受? 說說對有關月亮知識的了解。 思考:你有想將月亮畫下來嗎?如果讓你來表現月亮你將怎么畫? 小結:從古至今人們對月球的探索從未止步,如今我們可以登上月球采集土壤,以前我們則是仰望星空,用肉眼觀看月亮,不同時期的美術家們也像我們常常抬頭看向月亮。今天這節課就借由月亮一起去追尋美術家的視線,感受美術家表現世界的獨特方式。 (出示課題)初覽美圖,呼喚直覺感受 圖片欣賞東方金農的《月華圖》與西方梵高的《星月夜》,畫中的月亮與我們生活的月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兩幅畫分別給你怎樣的感受?(直覺欣賞) 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 三、對比探究,解鎖形式魅力 為什么同樣是表現夜晚的星空,兩幅畫卻給人不同的感受?畫面在美術語言表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呢? 學生從色彩、造型、筆觸、意境等方面對比著說說兩幅畫的不同。(形式欣賞) 三、小組協作,挖掘社會關聯 為什么兩位畫家采用了不同的表現形式來描繪月亮?你覺得與什么有關? 學生說說自己的猜測。 小組探究:四人一小組閱讀金農與梵高的畫家簡歷,從個人特質、所處地域、文化背景三方面來找找答案。(社會學欣賞) 請小組反饋探究發現,其他同學進行補充。 說說自己探究的感受。小結:藝術作品是美術家個人特質、所處地域和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通過欣賞藝術作品,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美術家的內心世界,以及他們所處的時代和社會。 四、借物抒情,表達藝術感悟 剛才我們運用直覺欣賞、形式欣賞、社會學欣賞的方式,對比了金農的《月華圖》與梵高的《星月夜》,感受到兩幅畫面的明顯不同,但他們有相同的地方嗎? 學生說說共同點:借物抒情。畫面都表達了美術家自身情感。(感悟欣賞) 五、作業實操,活用鑒賞方法 作業:運用直覺欣賞、形式欣賞、社會學欣賞、感悟欣賞的方式,自主選擇本節課中其余任意一張畫作,寫寫你的欣賞感受。 學生寫寫自己的感受并進行心得分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