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c小調練習曲 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學生能夠理解《c小調練習曲》的創作背景、結構特點,掌握樂曲表達的情緒。(2)通過欣賞、討論等方法,提高學生音樂作品的分析能力和音樂鑒賞水平。(3)激發學生對音樂作品背后歷史文化的探究興趣,體會肖邦的愛國情懷,培養積極的情感態度。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理解肖邦的生平和創作背景對《c小調練習曲》情感表達的影響;掌握《c小調練習曲》的曲式結構。(2)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體會《c小調練習曲》中復雜的情感并與之產生共鳴。教學準備:(1)多媒體設備:播放《c小調練習曲》的音頻設備。(2)《c小調練習曲》原文樂譜。(3)肖邦生平及作品介紹的資料。教學方法:講授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擬法、小組合作法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教師走進教室,熱情地向學生問候:“同學們,大家好!”同時,教師快速檢查學生的到課情況,確保每位同學都已到位。(生:老師好!)導入新課教師微笑著簡要介紹本節課的主題——《c小調練習曲》,并提問:“同學們,誰知道這首曲子的作者是誰?他為什么要創作這首曲子?”(生:是肖邦寫的,他在聽到波蘭起義失敗的消息后,感到非常憤怒和悲痛,因此創作了這首曲子。)二、新授1. 作者介紹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是一位波蘭作曲家和鋼琴家。他出生于華沙近郊,父親是法國人,母親是波蘭人。肖邦在7歲時就創作了波蘭舞曲,8歲便登臺演出,不到20歲就已經聲名遠揚。肖邦一生不離鋼琴,其所有創作幾乎都是鋼琴曲,被譽為“鋼琴詩人”。他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也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代表了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高峰。2010年是肖邦誕辰200周年,被波蘭命名為“肖邦年”。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對肖邦了解多少?(生:肖邦是一位偉大的鋼琴家,他的作品非常優美。)教師補充:很好。肖邦不僅是一位杰出的鋼琴演奏家,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作曲家。他的作品深受人們的喜愛,尤其是他的鋼琴曲,旋律優美,情感豐富。誰能再分享一下你對肖邦的了解?(生:我知道肖邦的夜曲特別出名,還有一些圓舞曲也非常好聽。)教師引導:非常棒。肖邦的作品確實非常多樣化,今天我們重點學習的是他的《c小調練習曲》。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首作品的背景。2. 作品介紹《c小調練習曲》(Op. 10, No. 12)創作于1831年9月。當時肖邦離開祖國前往巴黎,途中經過維也納、慕尼黑,最終到達德國斯圖加特。在那里,他聽到了波蘭起義失敗并陷于帝俄之手的消息,內心充滿了激烈的情感:憤怒、悲痛和強烈的使命感。這首曲子就是在這樣復雜的情緒下創作的,表達了他對暴力的憤慨,對祖國苦難的悲痛,以及對號召人們起來斗爭的決心。教師提問:為什么這首曲子被稱為《革命練習曲》?(生:因為這首曲子表達了肖邦對祖國遭受侵略的憤怒和對革命的呼喚。)教師補充:沒錯。這首曲子創作于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肖邦在得知自己的祖國遭受侵略的消息后,內心充滿了強烈的憤怒和悲痛,并將這些情感融入到音樂中。這使得這首曲子成為了一個象征性的作品,不僅展示了肖邦個人的情感,也反映了整個時代的情緒。教師引導:現在我們來欣賞一下這首曲子,請大家注意樂曲的整體情緒和變化。3. 欣賞《c小調練習曲》《c小調練習曲》采用四四拍,是一首熱烈的快板。它采用了比較自由的復三部曲式結構。教師準備:播放《c小調練習曲》的音頻,讓學生整體感受樂曲的情緒特點。(生認真聆聽)教師提示:同學們,在欣賞時,請注意樂曲的整體情緒和變化。這首曲子表達的是作曲家對暴力的憤慨,對祖國災難的悲痛和號召人們起來斗爭的各種復雜心情。播放音頻:教師播放《c小調練習曲》,學生仔細聆聽。教師提問:聽完這首曲子,你們有什么感受?(生:這首曲子非常激昂,能感受到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和對侵略者的憤怒。)教師補充:非常好。這首曲子通過快速的節奏和激昂的旋律,成功地傳遞了作者內心的復雜情感。接下來,我們再來詳細分析一下曲子的結構。4. 分析曲子的結構《c小調練習曲》采用了比較自由的復三部曲式,通常分為三個部分:A-B-A'。A部分:主題部分,旋律激烈,表達了作曲家對暴力的憤慨。B部分:中間部分,旋律稍緩,表現了作曲家對祖國災難的悲痛。A'部分:再現部分,旋律回歸激烈,表達了號召人們起來斗爭的決心。教師提問:你們能聽出來曲子的三個部分嗎?(生:A部分聽起來很激烈,B部分稍微柔和一些,A'部分又回到了激烈的旋律。)教師補充:很好,你們已經基本掌握了曲子的結構。現在我們來更詳細地分析每個部分的特點。教師講解: A部分:主題部分,旋律激烈,右手的快速跑動和左手的和弦伴奏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種激烈的旋律和復雜的技巧要求,表達了作曲家對暴力的憤慨。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肖邦在創作這部分時的心情是怎樣的?(生:我覺得他當時一定非常激動和憤怒。) B部分:中間部分,旋律稍緩,右手的旋律變得更加悠揚,表現出作曲家對祖國災難的悲痛之情。這部分給人一種沉思的感覺,仿佛肖邦在反思國家的命運。誰能描述一下這一部分給你帶來的感受?(生:這部分讓我感覺有點悲傷,好像作曲家在懷念過去。) A'部分:再現部分,旋律回歸激烈,但與A部分相比,力度更強,速度更快,表達了號召人們起來斗爭的決心。這一部分再次展現了肖邦的決心和力量。誰能說說你對這一部分的感受?(生:這一部分特別振奮人心,感覺像是在鼓勵人們去戰斗。)教師引導:非常好。每個人的感受可能不同,但重要的是能夠體會作曲家的情感,并從中獲得共鳴。接下來,我們可以嘗試一起哼唱一部分旋律,感受一下其中的情感表達。教師示范:教師彈奏一小段A部分,學生跟隨哼唱,感受旋律的激昂。(生跟著哼唱,體驗旋律的變化)教師提問:大家覺得哪個部分最能打動你?(生:我覺得A部分最能打動我,因為它非常激昂,讓人感到振奮。)教師引導:非常好,每個人的感受可能不同。希望你們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繼續探索和理解肖邦及其作品中的深刻情感。三、小結總結教師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今天我們學習了《c小調練習曲》,了解了作曲家肖邦的生平及其創作背景,還分析了這首曲子的結構和情感表達。(生:我們學到了很多關于肖邦和他的作品的知識。)鼓勵自主學習教師鼓勵學生課后繼續欣賞肖邦的其他作品,進一步感受他的音樂風格和情感表達。(生:好的,我們會繼續學習的。)結束語教師最后說:“希望大家通過今天的課程,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肖邦和他的音樂,感受他作品中的情感,提高自己的音樂欣賞能力。”(生:謝謝老師!)課后作業:(1)請學生課后研究肖邦的其他作品,比較《c小調練習曲》與其在情感表達和創作風格上的異同,并撰寫短文分享自己的發現。(2)根據《c小調練習曲》的音樂特點,嘗試創作一首簡短的鋼琴曲,體現相同的情感和時代背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