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九年級數學下名師點撥與訓練第27章相似第27章 相似 小結與復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九年級數學下名師點撥與訓練第27章相似第27章 相似 小結與復習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版九年級數學下名師點撥與訓練
第27章 相似
第27章 相似 小結與復習
一、知識導圖
二、知識清單
知識點一、圖形的相似的概念
形狀相同的圖形叫做相似圖形。
1)兩個圖形相似,其中一個圖形可以看作由另一個圖形放大或縮小得到;
2)全等的圖形可以看成是一種特殊的相似,即不僅形狀相同,大小也相同;
3)判斷兩個圖形是否相似,就是看兩個圖形是不是形狀相同,與其他因素無關。
例1-1.在研究相似問題時,嘉嘉和淇淇兩同學的觀點如下:
嘉嘉:將邊長為1的正方形按圖1的方式向外擴張,得到新正方形,它們的對應邊間距為1,則新正方形與原正方形相似,同時也位似;
淇淇:將邊長為1的正方形按圖2的方式向外擴張,得到新正方形,每條對角線向其延長線兩個方向各延伸1,則新正方形與原正方形相似,同時也位似.
對于兩人的觀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兩人都對 B.兩人都不對
C.嘉嘉對,淇淇不對 D.嘉嘉不對,淇淇對
例1-2.下列四組圖形中,不是相似圖形的是(  )
A. B.
C. D.
變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對應邊都成比例的多邊形相似 B.對應角都相等的多邊形相似
C.邊數相同的正多邊形相似 D.矩形都相似
知識點二、成比例線段
在四條線段中,如果其中兩條線段的比等于另外兩條線段的比,那么這四條線段叫做成比例線段。
1)若四條線段、、、成比例,則記作或。注意:四條線段的位置不能隨意顛倒。
2)四條線段、、、的單位應一致(有時為了計算方便,、的單位一致,、的單位一致也可以)
3)判斷四條線段是否成比例:①將四條線段按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②分別計算第一和第二、第三和第四線段的比;若相等則是成比例線段,否則就不是。
4)比例的重要性質:
基本性質:若,則;反之,也成立。 和比性質:若,則;
更比性質:若,則; 反比性質:若,則;
等比性質:若,則。
5)拓展:比例式中,或中,、叫外項,、叫內項,、叫前項,、叫后項,如果,那么叫做、的比例中項。
把線段AB分成兩條線段AC和BC,使AC2=AB·BC,叫做把線段AB黃金分割,C叫做線段AB的黃金分割點。
例2-1.已知四條線段a,b,c,d是成比例線段,即=,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ad=bc B.= C.= D.=
例2-2.若x是3和6的比例中項,則x的值為(  )
A. B. C. D.
變式2-1.有以下命題:
①如果線段d是線段a,b,c的第四比例項,則有 .
②如果點C是線段AB的中點,那么AC是AB、BC的比例中項.
③如果點C是線段AB的黃金分割點,且AC>BC,那么AC是AB與BC的比例中項.
④如果點C是線段AB的黃金分割點,AC>BC,且AB=2,則AC=﹣1.
其中正確的判斷有(  )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變式2-2.已知線段a,b,c滿足 ,且a+2b+c=26,則a+2b﹣c=   .
知識點三、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
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兩條直線被一組平行線所截,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
推論:平行于三角形一邊的直線與其他兩條直線相交,截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
例3-1.如圖,已知直線,直線分別交直線于點,直線分別交直線于點,若,則的值(  )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不能確定
例3-2.如圖,在中,點、為邊的三等分點,點、在邊上,,交于點.若,則的長為   .
變式3-1. 如圖,點D、E是邊 上的點,,連接,交點為F,,那么的值是   .
變式3-2.在中,,將繞點B順時針旋轉得到,其中點A,C的對應點分別為點,.當點落在的延長線上時,連接,交于點P,若是方程的兩個實數根(),則的面積為   .
知識點四、相似多邊形的性質與判定
(1)相似多邊形對應角相等,對應邊的比相等。
(2)相似比:相似多邊形對應邊的比稱為相似比。
(3)判斷兩個多邊形相似,必須同時具備:(1)邊數相同;(2)對應角相等;(3)對應邊的比相等。
例4-1.如圖,G是正方形ABCD對角線AC上一點,作GE⊥AD,GF⊥AB,垂足分別為點E、F.
求證:四邊形AFGE與四邊形ABCD相似.
例4-2.如圖,五邊形ABCDE是由五邊形FGHMN經過位似變換得到的,點O是位似中心,F、G、H、M、N分別是OA、OB、OC、OD、OE的中點,則五邊形ABCDE與五邊形FGHMN的面積比是(  )
A.2:1 B.4:1 C.5:1 D.6:1
知識點五、相似三角形的相關概念
1)、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對應角相等,對應邊的比相等的兩個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
三角形相似具有傳遞性。
2)、相似比的概念:相似三角形對應邊的比叫做相似比。相似三角形對應邊的比是有順序的。
3、相似三角形與全等三角形的關系:相似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但全等三角形一定是相似三角形。
若兩個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1,則這兩個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由此可見,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一種特例。
例5 .下列說法一定正確的是( )
(A)有兩邊對應成比例且一角相等的兩個三角形相似
(B)對應角相等的兩個三角形不一定相似
(C)有兩邊對應成比例且夾角相等的兩個三角形相似
(D)一條直線截三角形兩邊所得的三角形與原三角形相似
知識點六、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判定1:如果兩個三角形的三組對應邊的比相等,那么這兩個三角形相似。
判定2:如果兩個三角形的兩組對應邊的比相等,并且夾角相等,那么這兩個三角形相似。
判定3:如果一個三角形的兩個角與另一個三角形的兩個角對應相等,那么這兩個三角形相似。
判定4:直角三角形被斜邊上的高分成的兩個直角三角形與原三角形都相似(此知識常用,用時需要證明)。
例6-1.如圖,在四邊形中,對角線、相交于點,,且,若,則的值為   .
例6-2.在中,對角線交于點O,E是上一點,且,連結,當時,若則   °,若,則   .
變式6-1.在矩形ABCD中,E為DC邊上一點,把△ADE沿AE翻折,使點D恰好落在BC邊上的點F處.
(1)求證:△ABF∽△FCE;
(2)若AB=8,AD=10,求EC的長.
變式6-2.如圖,已知點F在AB上,且AF:BF=1:2,點D是BC延長線上一點,BC:CD=2:1,連接FD與AC交于點N,求FN:ND的值.
知識點七、相似三角形的性質
1、對應角相等,對應邊的比相等;
2、拓展:對應高的比,對應中線的比,對應角平分線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周長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積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相似多邊形周長比等于相似比,相似多邊形的面積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例7-1.如圖,在平行四邊形ABCD中,點在對角線BD上,且.
(1)求證:;
(2)若,求AB的長.
例7-2. 如圖,中,,,D為邊上一點,.
(1)求證:;
(2)如果,求的長.
變式7-1.如圖,△ABC中,AD是高,矩形PQMN的頂點P、N分別在AB、AC上,QM在BC上,AD交PN于點E,BC=48,AD=16.
(1)若PN=18,求DE的長;
(2)若矩形PQMN的周長為80,求矩形PQMN的面積.
知識點八、利用相似三角形測高測距離
1)、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測量河的寬度,計算不能直接測量的物體的高度或深度。
2)、利用三角形的性質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核心是構造相似三角形,在構造的相似三角形中,被測物體必須是其中一邊,注意要把握其余的對應邊易測這一原則。
例8-1.如圖,某中學兩座教學樓中間有個路燈,甲、乙兩個人分別在樓上觀察路燈頂端,視線所及如圖①所示。根據實際情況畫出平面圖形如圖②,CD⊥DF,AB⊥DF,EF⊥DF,甲從點C可以看到點G處,乙從點E恰巧可以看到點D處,點B是DF的中點,路燈AB高5.5米,DF=120米,BG=10.5米,求甲、乙兩人的觀測點到地面的距離的差。
變式8-1.又到了一年中的春游季節.某班學生利用周末去參觀“三軍會師紀念塔”.下面是兩位同學的一段對話:
甲:我站在此處看塔頂仰角為60°;
乙:我站在此處看塔頂仰角為30°;
甲:我們的身高都是1.6m;
乙:我們相距36m.
請你根據兩位同學的對話,計算紀念塔的高度.(精確到1米)
變式8-2.已知如圖,AB和DE是直立在地面上的兩根立柱,AB=5m,某一時刻AB在陽光下的投影BC=2m.
(1)請你畫出此時DE在陽光下的投影;
(2)在測量AB的投影時,同時測量出DE在陽光下的投影長為4m,請你計算DE的長.
知識點九、位似的概念及性質
1)兩個多邊形不僅相似,而且對應頂點的連線相交于一點,對應邊互相平行,象這樣的兩個圖形叫做位似圖形,這個點叫做位似中心。這時的相似比又稱為位似比。
相似圖形與位似圖形的區別與聯系:1、區別:①位似圖形對應點的連線交于一點,相似圖形沒有;②位似圖形的對應邊互相平行,相似圖形沒有。2、聯系:位似圖形是特殊的相似圖形。
2)相似圖形與位似圖形的區別與聯系:
區別:①位似圖形對應點的連線交于一點,相似圖形沒有;
②位似圖形的對應邊互相平行,相似圖形沒有。
聯系:位似圖形是特殊的相似圖形。
3)、位似圖形是特殊的相似圖形,故具有相似圖形的一切性質。
4)、位似圖形上任意一對對應點到位似中心的距離比等于相似比。
例9-1.如圖,DC∥AB,OA=2OC,則△OCD與△OAB的位似比是    .
變式9-1.如圖,和是以點為位似中心的位似圖形,,則和的面積比值是   .
變式9-2.如圖,在平行四邊形中,以C為位似中心,作平行四邊形的位似平行四邊形,且與原圖形的位似比為2∶3,連接,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為20,則與的面積之和為   .
知識點十、利用位似變換作圖(放大或縮小圖形)
利用位似變換可以把一個圖形放大或縮小,若位似比大于1,則通過位似變換把原圖形放大;若位似比小于1,則通過位似變換把原圖形縮小。
畫位似圖形的一般步驟:①確定位似中心;②連線并延長(分別連接位似中心和能代表原圖的關鍵點并延長);③根據相似比確定各線段的長度;④順次連接上述個點,得到圖形。
例10-1.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內,頂點坐標分別為,,.
(1)畫出關于原點O成中心對稱的;
(2)以A為位似中心,在網格中畫出,使與位似且面積比為4:1。
變式10-1.如圖,在的正方形網格中,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均為1,且每個小正方形的頂點稱為格點,的頂點均在格點上,按要求完成如下畫圖.(要求僅用無刻度的直尺,且保留必要的畫圖痕跡)
(1)在圖1中,以為邊,畫出,使與全等,為格點,請在圖1中畫出滿足條件的所有;
(2)在圖2中,以點為位似中心.畫出,使與位似,且位似比,點、為格點;
(3)在圖3中,在邊上找一個點,且滿足.
知識點十一、圖形的變換與坐標
1)、平移:(1)圖形沿x軸平移后,所得新圖形的各對應點的縱坐標不變,當向右平移n個單位時,橫坐標應相應地加n個單位,反之則減;(2)圖形沿y軸平移后,所得新圖形的各對應點的橫坐標不變,縱坐標上加、下減。
2)、軸對稱:(1)圖形沿x軸翻折后所得新圖形的各對應點的橫坐標不變,縱坐標互為相反數;(2)圖形沿y軸翻折后所得新圖形的各對應點的縱坐標不變,橫坐標互為相反數。
3)、以原點為位似中心的位似變換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如果位似變化是以原點為位似中心,相似比為k,那么位似圖形對應點的坐標的比等于k(對應點在位似中心同側)或者-k(對應點在位似中心異側)。即:若設原圖形的某一點的坐標為,則其位似圖形對應點的坐標為或。
例11-1.如圖,方格紙中的每個小方格都是邊長為1個單位的正方形,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后,△ABC的頂點均在格點上,點C的坐標為(4,﹣1).
①以O為位似中心在第二象限作位似比為1:2變換,得到對應的△A1B1C1,畫出△A1B1C1,并寫出C1的坐標;
②以原點O為旋轉中心,畫出把△ABC順時針旋轉90°的圖形△A2B2C2,并寫出C2的坐標.
變式11-1.已知:△ABC在直角坐標平面內,三個頂點的坐標分別為A(0,3)、B(3,4)、C(2,2)(正方形網格中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是一個單位長度).
(1)畫出△ABC向下平移4個單位長度得到的△A1B1C1,
(2)點C1的坐標是   ;
(3)以點B為位似中心,在網格內畫出△A2B2C2,
(4)使△A2B2C2與△ABC位似,且位似比為2:1,點C2的坐標是   .
三、核心素養提升
數學建模-構建相似三角形模型解決實際問題
1.在《數書九章》(宋·秦九韶)中記載了一個測量塔高的問題:如圖所示,表示塔的高度,表示竹竿頂端到地面的高度,表示人眼到地面的高度,、、在同一平面內,點A、C、E在一條水平直線上.已知米,米,米,米,人從點F遠眺塔頂B,視線恰好經過竹竿的頂端D,可求出塔的高度.根據以上信息,塔的高度為   米.
2.如圖,小李利用鏡面反射原理測樹高,小李在點,鏡子為點,表示樹,點,,在同一水平線上,小李身高米,米,米,則樹高為(  )
A.4米 B.5米 C.6米 D.7米
3.小亮同學想利用影長測量學校旗桿AB的高度,如圖,他在某一時刻立1米長的標桿測得其影長為1.2米,同時旗桿的投影一部分在地面上BD處,另一部分在某一建筑的墻上CD處,分別測得其長度為9.6米和2米,求旗桿AB的高度.
2.邏輯推理-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進行推理
4.如圖,點E在菱形ABCD的邊BC的延長線上,AE交CD于點F,FG∥CE交DE于點G.求證:FG=FC.
5.如圖,AC是⊙O的直徑,弦BD交AC于點E.
(1)求證:△ADE∽△BCE;
(2)如果AD2=AE·AC,求證:CD=CB.
6.已知AD⊥BC,BE=CE,∠ABC=2∠C,BF為∠B的平分線.求證:AB=2DE.
【答案】解:連接EF.
3.分類討論思想
7.如圖,BA⊥MN,垂足為A,BA=4,點P是射線AN上的一個動點(點P與點A不重合),且∠BPC=∠BPA,BC⊥BP,過點C作CD⊥MN,垂足為D,設AP=x
(1)CD的長度是否隨著的x變化而變化?若變化,請用含的x代數式表示CD的長度;若不變化,請求出線段CD的長度;
(2)當x取何值時,△ABP和△CDP相似.
8.在△ABC中,D,E分別是AC,AB邊上的點,AD=3,AE=2,AC=5,當AB=   時,△ADE與△ABC相似.
9.已知Rt△ABC中,∠C=90°,∠A≠∠B,點P是邊AC上一點(不與A、C重合),過P點的一條直線與△ABC的邊相交,所構成的三角形與原三角形相似,這樣的直線有(  )條.
A.1 B.2 C.3 D.4
10.如圖,在四邊形,,,,,.動點從點出發,沿折線以每秒3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向終點運動.當點不與點A、B、重合時,作點關于直線PD的對稱點,連接、,設點的運動時間為秒.
(1)線段CD的長為   ;
(2)當為直角三角形時,求的值;
(3)作點關于直線PD的對稱點,連接.
①當時,求的值;
②連接,當直線經過點A時,直接寫出的值.
4.方程的思想
11.
(1)如圖1,在矩形中,,,點E為邊上一點,沿直線將矩形折疊,使點C落在邊上的點處.求的長;
(2)如圖2,展開后,將沿線段向右平移,使點的對應點與點B重合,得到,與交于點F,求線段的長;
(3)在圖1中,將繞點旋轉至A,,E三點共線時,請直接寫出的長.
12.如圖,梯形ABCD中,AB∥CD,∠ABC=90°,AB=8,CD=6,BC=4,AB邊上有一動點P(不與A、B重合),連結DP,作PQ⊥DP,使得PQ交射線BC于點E,設AP=x.
⑴當x為何值時,△APD是等腰三角形
⑵若設BE=y,求y關于x的函數關系式;
⑶若BC的長可以變化,在現在的條件下,是否存在點P,使得PQ經過點C 若存在,求出相應的AP的長;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并直接寫出當BC的長在什么范圍內時,可以存在這樣的點P,使得PQ經過點C.
人教版九年級數學下名師點撥與訓練
第27章 相似
第27章 相似 小結與復習
一、知識導圖
二、知識清單
知識點一、圖形的相似的概念
形狀相同的圖形叫做相似圖形。
1)兩個圖形相似,其中一個圖形可以看作由另一個圖形放大或縮小得到;
2)全等的圖形可以看成是一種特殊的相似,即不僅形狀相同,大小也相同;
3)判斷兩個圖形是否相似,就是看兩個圖形是不是形狀相同,與其他因素無關。
例1-1.在研究相似問題時,嘉嘉和淇淇兩同學的觀點如下:
嘉嘉:將邊長為1的正方形按圖1的方式向外擴張,得到新正方形,它們的對應邊間距為1,則新正方形與原正方形相似,同時也位似;
淇淇:將邊長為1的正方形按圖2的方式向外擴張,得到新正方形,每條對角線向其延長線兩個方向各延伸1,則新正方形與原正方形相似,同時也位似.
對于兩人的觀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兩人都對 B.兩人都不對
C.嘉嘉對,淇淇不對 D.嘉嘉不對,淇淇對
【答案】A
【知識點】圖形的相似;位似圖形的概念
例1-2.下列四組圖形中,不是相似圖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識點】圖形的相似
【解析】【解答】解:A、形狀相同,但大小不同,符合相似形的定義,故不符合題意;
B、形狀相同,但大小不同,符合相似形的定義,故不符合題意;
C、形狀相同,但大小不同,符合相似形的定義,故不符合題意;
D、形狀不相同,不符合相似形的定義,故符合題意;
故選:D.
【分析】根據相似圖形的定義,對選項進行一一分析,排除錯誤答案.
變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對應邊都成比例的多邊形相似 B.對應角都相等的多邊形相似
C.邊數相同的正多邊形相似 D.矩形都相似
【答案】C
【知識點】圖形的相似
【解析】【分析】根據相似圖形的定義,對選項一一分析,排除錯誤答案。
【解答】A、對應邊都成比例的多邊形,屬于形狀不唯一確定的圖形,故錯誤;
B、對應角都相等的多邊形,屬于形狀不唯一確定的圖形,故錯誤;
C、邊數相同的正多邊形,形狀相同,大小不一定相同,故正確;
D、矩形屬于形狀不唯一確定的圖形,故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相似變換的定義,即圖形的形狀相同,但大小不一定相同的是相似形。
知識點二、成比例線段
在四條線段中,如果其中兩條線段的比等于另外兩條線段的比,那么這四條線段叫做成比例線段。
1)若四條線段、、、成比例,則記作或。注意:四條線段的位置不能隨意顛倒。
2)四條線段、、、的單位應一致(有時為了計算方便,、的單位一致,、的單位一致也可以)
3)判斷四條線段是否成比例:①將四條線段按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②分別計算第一和第二、第三和第四線段的比;若相等則是成比例線段,否則就不是。
4)比例的重要性質:
基本性質:若,則;反之,也成立。 和比性質:若,則;
更比性質:若,則; 反比性質:若,則;
等比性質:若,則。
5)拓展:比例式中,或中,、叫外項,、叫內項,、叫前項,、叫后項,如果,那么叫做、的比例中項。
把線段AB分成兩條線段AC和BC,使AC2=AB·BC,叫做把線段AB黃金分割,C叫做線段AB的黃金分割點。
例2-1.已知四條線段a,b,c,d是成比例線段,即=,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ad=bc B.= C.= D.=
【答案】C
【知識點】比例線段
【解析】【分析】根據比例的性質將原式變形,分別進行判斷即可,進而得出答案.
【解答】∵四條線段a,b,c,d是成比例線段,即=,
∴A.利用內項之積等于外項之積,ad=bc,故選項正確,
B.利用內項之積等于外項之積,a(b+d)=b(a+c),ab+ad=ab+bc,即ad=bc,故選項正確,
C.∵=,
∴=,故選項錯誤,
D.∵=∴=,故選項正確.
故選:C.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比例的性質,將比例式靈活正確變形得出是解題關鍵.
例2-2.若x是3和6的比例中項,則x的值為(  )
A. B. C. D.
【答案】D
【知識點】比例線段
【解析】【分析】根據比例中項的概念,得x2=3×6,則x可求出來.
【解答】∵x是3和6的比例中項,
∴x2=3×6=18,
解得x=.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比例中項的概念:當比例式中的兩個內項相同時,即叫比例中項.求比例中項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進行計算.
變式2-1.有以下命題:
①如果線段d是線段a,b,c的第四比例項,則有 .
②如果點C是線段AB的中點,那么AC是AB、BC的比例中項.
③如果點C是線段AB的黃金分割點,且AC>BC,那么AC是AB與BC的比例中項.
④如果點C是線段AB的黃金分割點,AC>BC,且AB=2,則AC=﹣1.
其中正確的判斷有(  )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答案】B
【知識點】比例線段;黃金分割
【解析】【解答】解:①、根據第四比例項的概念,顯然正確;
②、如果點C是線段AB的中點,AB:AC=2,AC:BC=1,不成比例,錯誤;
③、根據黃金分割的概念,正確;
④、根據黃金分割的概念:AC= ﹣1,錯誤.
故選B.
【分析】根據比例中項和黃金分割的概念分析各個說法.
變式2-2.已知線段a,b,c滿足 ,且a+2b+c=26,則a+2b﹣c=   .
【答案】2
【知識點】比例線段
【解析】【解答】解:設 =k,則有a=3k,b=2k,c=6k,
代入已知等式得:3k+4k+6k=26,
解得:k=2,即a=6,b=4,c=12,
則原式=6+8﹣12=2,
故答案為:2
【分析】設已知比例式值為k,表示出a,b,c,代入已知等式求出k的值,確定出a,b,c的值,代入原式計算即可得到結果.
知識點三、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
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兩條直線被一組平行線所截,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
推論:平行于三角形一邊的直線與其他兩條直線相交,截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
例3-1.如圖,已知直線,直線分別交直線于點,直線分別交直線于點,若,則的值(  )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不能確定
【答案】A
【知識點】平行四邊形的判定與性質;兩條直線被一組平行線所截,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
【解析】【解答】解:作分別交、于、,
∵,
∴四邊形、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即,
故答案為:A.
【分析】作分別交、于、,可得四邊形、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然后根據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求出,再進一步計算的值即可.
例3-2.如圖,在中,點、為邊的三等分點,點、在邊上,,交于點.若,則的長為   .
【答案】
【知識點】平行線的判定與性質;兩條直線被一組平行線所截,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
【解析】【解答】點,為邊的三等分點,
∴BE=ED=AD,





點,為邊的三等分點,,
點,為邊的三等分點,




故答案為:。
【分析】先證出,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求得的長度,利用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求得,最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解答即可得出結論.
變式3-1. 如圖,點D、E是邊 上的點,,連接,交點為F,,那么的值是   .
【答案】
【知識點】兩條直線被一組平行線所截,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
【解析】【解答】解:過作,交于,如圖所示:
則,即:,,
,即:,
∴.
故答案為:
【分析】過作,交于,進而根據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結合題意即可求解。
變式3-2.在中,,將繞點B順時針旋轉得到,其中點A,C的對應點分別為點,.當點落在的延長線上時,連接,交于點P,若是方程的兩個實數根(),則的面積為   .
【答案】
【知識點】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兩條直線被一組平行線所截,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旋轉的性質
【解析】【解答】解:作交于,過作于,
∵是方程的兩個實數根(),
∴,,
∴,
∵將繞點B順時針旋轉得到,
∴,,,,

∴,
∴,

∴,
∴,
∴,
∴,
∴,

∴,
∴,解得,
∴,
∴,
∴,
故答案為:.
【分析】 先解方程可得AC=4,BC=3,再作CM∥BP交AB于點M,過C作CD⊥AB于點D,即可求出CD、BD的長度,再由旋轉的性質和平行線的性質可得∠CBA=∠CMB,即可得到CM=BC,MD=BD,再由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求出BP,最后根據求解即可.
知識點四、相似多邊形的性質與判定
(1)相似多邊形對應角相等,對應邊的比相等。
(2)相似比:相似多邊形對應邊的比稱為相似比。
(3)判斷兩個多邊形相似,必須同時具備:(1)邊數相同;(2)對應角相等;(3)對應邊的比相等。
例4-1.如圖,G是正方形ABCD對角線AC上一點,作GE⊥AD,GF⊥AB,垂足分別為點E、F.
求證:四邊形AFGE與四邊形ABCD相似.
【答案】證明:∵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AC是對角線,
∴∠DAC=∠BAC=45°.
又∵GE⊥AD,GF⊥AB,
∴EG=FG,且AE=EG,AF=FG.
∴AE=EG=FG=AF,
即四邊形AFGE為正方形.
∴ = = = ,且∠EAF=∠DAB,∠AFG=∠ABC,∠FGE=∠BCD,∠AEG=∠ADC.
∴四邊形AFGE與四邊形ABCD相似
【知識點】相似多邊形
【解析】【分析】由正方形的性質可知;AC平分∠DAB,然后由角平分線的性質可知GE=GF,從而可證明四邊形EGFA為正方形,故此四邊形AFGE與四邊形ABCD相似.本題主要考查的是相似多邊形的判定、正方形的判定、角平分線的性質,證得四邊形EAFG為正方形是解題的關鍵.
例4-2.如圖,五邊形ABCDE是由五邊形FGHMN經過位似變換得到的,點O是位似中心,F、G、H、M、N分別是OA、OB、OC、OD、OE的中點,則五邊形ABCDE與五邊形FGHMN的面積比是(  )
A.2:1 B.4:1 C.5:1 D.6:1
【答案】B
【知識點】相似多邊形;位似變換
【解析】【解答】解:∵F為AO的中點,
∴OF:OA=1:2,
∵ 五邊形ABCDE是由五邊形FGHMN經過位似變換得到的 ,
∴FN∥AE,
∴△OFN∽△OAE,
∴OF∶OA=FN∶AE=1∶2
∴五邊形ABCDE與五邊形FGHMN的面積比為:4:1.
故答案為:B.
【分析】由五邊形ABCDE與五邊形FGHMN關于點O成位似關系,且OF:OA=1:2,可得位似比為1:2,根據形似圖形的面積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可求得答案.
知識點五、相似三角形的相關概念
1)、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對應角相等,對應邊的比相等的兩個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
三角形相似具有傳遞性。
2)、相似比的概念:相似三角形對應邊的比叫做相似比。相似三角形對應邊的比是有順序的。
3、相似三角形與全等三角形的關系:相似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但全等三角形一定是相似三角形。
若兩個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1,則這兩個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由此可見,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一種特例。
例5 .下列說法一定正確的是( )
(A)有兩邊對應成比例且一角相等的兩個三角形相似
(B)對應角相等的兩個三角形不一定相似
(C)有兩邊對應成比例且夾角相等的兩個三角形相似
(D)一條直線截三角形兩邊所得的三角形與原三角形相似
【答案】C
【解析】根據判定定理2可知A錯誤,C正確;根據判定定理1可知B錯誤,根據相似三 角形預備定理可知只有直線與底邊平行時才相似.
【總結】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掌握情況和相關條件.
知識點六、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判定1:如果兩個三角形的三組對應邊的比相等,那么這兩個三角形相似。
判定2:如果兩個三角形的兩組對應邊的比相等,并且夾角相等,那么這兩個三角形相似。
判定3:如果一個三角形的兩個角與另一個三角形的兩個角對應相等,那么這兩個三角形相似。
判定4:直角三角形被斜邊上的高分成的兩個直角三角形與原三角形都相似(此知識常用,用時需要證明)。
例6-1.如圖,在四邊形中,對角線、相交于點,,且,若,則的值為   .
【答案】
【知識點】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直角三角形—邊角關系
【解析】【解答】解:如圖:
過點D作DE⊥BC于點E.
∴,
設DE=3x,DB=5x,則BE=4x.
∵DC=DB=5x,
∴CE=BE=4x,BC=8x.
過點A作AG//BC交DB于點G,
∴,∠AHD=∠CEH=90°=∠AHE.
∵,
∴∠GAD=∠GAB=∠ABC.
∴△DAH∽△ABC.
∴.
∵,
∴四邊形ACEH是矩形,
∴.

故答案為:.
【分析】過點D作DE⊥BC于點E.根據 ,設DE=3x,結合DC=DB可表示出BE,CE,BD.過點A作AG//BC交DB于點G,根據可證得∠GAD=∠GAB=∠ABC以及∠AHD=∠CEH=90°=∠AHE.可得△DAH∽△ABC和四邊形ACEH是矩形,于是可得,可得結果.
例6-2.在中,對角線交于點O,E是上一點,且,連結,當時,若則   °,若,則   .
【答案】;
【知識點】相似三角形的性質;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四邊形的綜合
【解析】【解答】解:∵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AB//CD,∠BCD=∠BAD.

∴,
∴∠AED=∠BAE=90°,
①∵,,AD=DA,
∴△OAD≌△EDA(SAS)
∴∠AOD=∠AED=90°,∠ODA=∠EAD.
∴AC⊥BD,
∴ 是菱形.
∴AB=BC=CD=AD.
∴∠ODC=∠ODA=∠EAD.
∵在直角三角形AED中,∠EAD+∠ODA+∠ODC=3∠EAD=90°.
∴∠ABC=∠ADC=60°.
②在DE上選取點F,使EF=CE,連接AF. 如圖所示:
∵AE⊥CF,
∴AC=AF,
∴∠CAE=∠FAE,∠ACE=∠AFE.
∴.
∵∠OCD=∠FCA,
∴△OCD∽△FCA.

∵AO=CO=DE,

令,
∴.
解得:(舍負)

故答案為:60°;.
【分析】先根據平行四邊形的性質以及角的換算,得出∠AED=90°,再證明△OAD≌△EDA ( SAS) ,得∠AOD=∠AED=90°,∠ODA=∠EAD.于是可得四邊形ABCD為菱形,根據菱形的對角線平分對角和直角三角形兩銳角互余,得3∠EAD=90°,可求∠ABC的度數;
在DE上選取點F,使EF=CE,連接AF.根據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得AC=AF,于是可證明△OCD∽△FCA,得,結合AO=CO=DE,可得,令,得到關于x的方程,求解即可.
變式6-1.在矩形ABCD中,E為DC邊上一點,把△ADE沿AE翻折,使點D恰好落在BC邊上的點F處.
(1)求證:△ABF∽△FCE;
(2)若AB=8,AD=10,求EC的長.
【答案】(1)證明:∵四邊形ABCD是矩形,
∴∠B=∠C=∠D=90°,
∴∠BAF+∠AFB=90°,
由翻折可得:
∠D=∠AFE=90°,
∴∠AFB+∠EFC=90°,
∴∠BAF=∠EFC,
∵∠B=∠C,
∴△ABF∽△FCE;
(2)解:∵四邊形ABCD是矩形,AD=10,
∴BC=10,
由翻折可得:
AF=10,
在Rt△ABF中,

∴CF=10﹣6=4,
∵△ABF∽△FCE,
∴,
∴,
∴CE=3.
【知識點】矩形的性質;翻折變換(折疊問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解析】【分析】(1)根據四邊形ABCD是矩形,得出∠B=∠C=∠D=90°,由翻折可得:∠D=∠AFE=90°,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可以得出∠BAF=∠EFC,即可證出結論;
(2)由翻折可得:AF=10,根據勾股定理得出BF=6,利用 △ABF∽△FCE ,求解即可EC.
變式6-2.如圖,已知點F在AB上,且AF:BF=1:2,點D是BC延長線上一點,BC:CD=2:1,連接FD與AC交于點N,求FN:ND的值.
【答案】解:過點F作FE∥BD,交AC于點E,∴,∵AF:BF=1:2,∴=,∴,即FE=BC,∵BC:CD=2:1,∴CD=BC,∵FE∥BD,∴.即FN:ND=2:3.
【知識點】兩條直線被一組平行線所截,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
【解析】【分析】過點F作FE∥BD,交AC于點E,求出,得出FE=BC,根據已知推出CD=BC,根據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推出=,代入化簡即可.本題考查了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的應用,注意:平行線分的線段對應成比例,此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一定比較容易出錯的題目.
知識點七、相似三角形的性質
1、對應角相等,對應邊的比相等;
2、拓展:對應高的比,對應中線的比,對應角平分線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周長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積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相似多邊形周長比等于相似比,相似多邊形的面積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例7-1.如圖,在平行四邊形ABCD中,點在對角線BD上,且.
(1)求證:;
(2)若,求AB的長.
【答案】(1)證明:∵四邊形ABCD為平行四邊形,

(2)解:
.
【知識點】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
【解析】【分析】(1)根據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推出從而證明;
(2)根據相似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列出比例式,即可求出AB長.
例7-2. 如圖,中,,,D為邊上一點,.
(1)求證:;
(2)如果,求的長.
【答案】(1)證明:∵,,
∴,
∵,

(2)解:∵,

∴,
∵,
∴.
【知識點】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
【解析】【分析】(1)根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對應邊成比例且夾角相等證出即可.
(2)根據相似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求解即可.
變式7-1.如圖,△ABC中,AD是高,矩形PQMN的頂點P、N分別在AB、AC上,QM在BC上,AD交PN于點E,BC=48,AD=16.
(1)若PN=18,求DE的長;
(2)若矩形PQMN的周長為80,求矩形PQMN的面積.
【答案】(1)解:依題意得:PN∥BC,則△APN∽△ABC,
又AD是高,則,
設DE=,則AE=16-,
由得,,解之得,=10
(2)解:由矩形PQMN,又AD是高,則四邊形PQDE為矩形,
∴DE=PQ,
設DE=PQ=,則PN=,
同理得,
解得=4
則矩形PQMN的面積=
【知識點】矩形的判定與性質;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
【解析】【分析】(1)先根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證明△APN∽△ABC得到,設DE=,則AE=16-,進而代入即可求解;
(2)先根據矩形的判定與性質得到DE=PQ,設DE=PQ=,則PN=,進而求出y,再根據矩形的面積公式即可求解。
知識點八、利用相似三角形測高測距離
1)、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測量河的寬度,計算不能直接測量的物體的高度或深度。
2)、利用三角形的性質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核心是構造相似三角形,在構造的相似三角形中,被測物體必須是其中一邊,注意要把握其余的對應邊易測這一原則。
例8-1.如圖,某中學兩座教學樓中間有個路燈,甲、乙兩個人分別在樓上觀察路燈頂端,視線所及如圖①所示。根據實際情況畫出平面圖形如圖②,CD⊥DF,AB⊥DF,EF⊥DF,甲從點C可以看到點G處,乙從點E恰巧可以看到點D處,點B是DF的中點,路燈AB高5.5米,DF=120米,BG=10.5米,求甲、乙兩人的觀測點到地面的距離的差。
【答案】解:∵AB⊥DF,EF⊥DF,
∴∠ABD=∠F=90°,
又∵∠EDF=∠ADB,
∴△DAB~△DEF,
同理得△GAB~△GCD,
∵點B是DF的中點,
∴DB=BF= DF= ×120=60,

∴EF=2AB=2x5.5=11,
∵BG=10.5,
∴DG=10.5+60=70.5
∴CD= AB= ×55≈36.9
∴甲、乙兩人的觀察點到地面的距離的差為:36.9-11=25.9(米)
【知識點】相似三角形的應用
【解析】【分析】利用垂直的定義可證∠ABD=∠F,再利用有兩組對應角相等的兩三角形相似,可證得△DAB~△DEF,同理得△GAB~△GCD,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對應邊成比例,就可求出EF,DG的長,然后求出CD的長即甲、乙兩人的觀測點到地面的距離的差。
變式8-1.又到了一年中的春游季節.某班學生利用周末去參觀“三軍會師紀念塔”.下面是兩位同學的一段對話:
甲:我站在此處看塔頂仰角為60°;
乙:我站在此處看塔頂仰角為30°;
甲:我們的身高都是1.6m;
乙:我們相距36m.
請你根據兩位同學的對話,計算紀念塔的高度.(精確到1米)
【答案】解:如圖,CD=EF=BH=1.6m,CE=DF=36m,∠ADH=30°,∠AFH=30°,
在Rt△AHF中,∵tan∠AFH=,
∴FH=,
在Rt△ADH中,∵tan∠ADH=,
∴DH=,
而DH﹣FH=DF,
∴﹣=36,即﹣=36,
∴AH=18,
∴AB=AH+BH=18+1.6≈33(m).
答:紀念塔的高度約為33m.
【知識點】相似三角形的應用
【解析】【分析】先畫出幾何圖形,如圖,CD=EF=BH=1.6m,CE=DF=36m,∠ADH=30°,∠AFH=30°,分別利用正切定義得到FH=,DH=,則﹣=36,再利用特殊角的函數值可計算出AH=18,然后計算AH+BH即可.
變式8-2.已知如圖,AB和DE是直立在地面上的兩根立柱,AB=5m,某一時刻AB在陽光下的投影BC=2m.
(1)請你畫出此時DE在陽光下的投影;
(2)在測量AB的投影時,同時測量出DE在陽光下的投影長為4m,請你計算DE的長.
【答案】解:(1)如圖,EF為此時DE在陽光下的投影;
(2)∵AC∥DF,
∴∠ACB=∠DFE,
∴Rt△ABC∽Rt△DEF,
∴,即,解得DE=10(m),
即DE的長為10m.
【知識點】相似三角形的應用;平行投影
【解析】【分析】(1)連結AC,過點D作DF∥AC,則EF為所求;
(2)先證明Rt△ABC∽Rt△DEF,然后利用相似比計算出DE的長.
知識點九、位似的概念及性質
1)兩個多邊形不僅相似,而且對應頂點的連線相交于一點,對應邊互相平行,象這樣的兩個圖形叫做位似圖形,這個點叫做位似中心。這時的相似比又稱為位似比。
相似圖形與位似圖形的區別與聯系:1、區別:①位似圖形對應點的連線交于一點,相似圖形沒有;②位似圖形的對應邊互相平行,相似圖形沒有。2、聯系:位似圖形是特殊的相似圖形。
2)相似圖形與位似圖形的區別與聯系:
區別:①位似圖形對應點的連線交于一點,相似圖形沒有;
②位似圖形的對應邊互相平行,相似圖形沒有。
聯系:位似圖形是特殊的相似圖形。
3)、位似圖形是特殊的相似圖形,故具有相似圖形的一切性質。
4)、位似圖形上任意一對對應點到位似中心的距離比等于相似比。
例9-1.如圖,DC∥AB,OA=2OC,則△OCD與△OAB的位似比是    .
【答案】1:2
【知識點】位似變換
【解析】解:∵DC∥AB
∴△OAB∽△OCD
∵△OCD與OAB的對應點的連線都過點O
∴△OCD與△OAB的位似
∴△OCD與△OAB的位似比為OC:OA=1:2.
【分析】先證明△OAB∽△OCD,△OCD與OAB的對應點的連線都過點O,所以可得△OCD與△OAB的位似,即可求得△OCD與△OAB的位似比為OC:OA=1:2.
變式9-1.如圖,和是以點為位似中心的位似圖形,,則和的面積比值是   .
【答案】
【知識點】相似三角形的性質;位似變換
【解析】【解答】解:∵△ABC和△DEF是以點O為位似中心的位似圖形,
∴△ABC∽△DEF,
∵OA:OD=2:3,
∴AB:DE=2:3,
∴.
故答案為:.
【分析】根據位似的性質得△ABC∽△DEF,由已知OA:OD=2:3,得AB:DE=2:3,根據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得,即可求解.
變式9-2.如圖,在平行四邊形中,以C為位似中心,作平行四邊形的位似平行四邊形,且與原圖形的位似比為2∶3,連接,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為20,則與的面積之和為   .
【答案】10
【知識點】平行四邊形的性質;位似變換
【解析】【解答】解:連接,如圖所示:
∵平行四邊形和平行四邊形是位似圖形,且位似比為2∶3,
∴,,
∴,,
∴,,
∴,
∴,
故答案為:10
【分析】連接,先根據位似結合題意得到,,進而得到,,再根據“”即可求解。
知識點十、利用位似變換作圖(放大或縮小圖形)
利用位似變換可以把一個圖形放大或縮小,若位似比大于1,則通過位似變換把原圖形放大;若位似比小于1,則通過位似變換把原圖形縮小。
畫位似圖形的一般步驟:①確定位似中心;②連線并延長(分別連接位似中心和能代表原圖的關鍵點并延長);③根據相似比確定各線段的長度;④順次連接上述個點,得到圖形。
例10-1.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內,頂點坐標分別為,,.
(1)畫出關于原點O成中心對稱的;
(2)以A為位似中心,在網格中畫出,使與位似且面積比為4:1。
【答案】(1)解:如圖,即為所求作的三角形;
(2)解:如圖,與即為所求作的三角形.
【知識點】作圖﹣位似變換;作圖﹣旋轉
【解析】【分析】(1)根據對稱性質作出A、B、C關于原點的對稱點A1、B1、C1,順次連接即可;
(2)根據位似圖形的性質得出對應點位置,再順次連接即可求解.
變式10-1.如圖,在的正方形網格中,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均為1,且每個小正方形的頂點稱為格點,的頂點均在格點上,按要求完成如下畫圖.(要求僅用無刻度的直尺,且保留必要的畫圖痕跡)
(1)在圖1中,以為邊,畫出,使與全等,為格點,請在圖1中畫出滿足條件的所有;
(2)在圖2中,以點為位似中心.畫出,使與位似,且位似比,點、為格點;
(3)在圖3中,在邊上找一個點,且滿足.
【答案】(1)解:如圖,和和即為所作,

(2)解:如圖,即為所作,

(3)解:如圖所示,取格點,,連接,交于點,則點即為所求作的點.
【知識點】作圖﹣位似變換;尺規作圖-作三角形
【解析】【分析】
(1)根據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即可作出;
(2)根據位似圖形的性質以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即可畫出△EFC;
(3)取格點E,F,連接EF,交AC于P點,則點P即為所求作的點,由圖可得△APF∽△CPE,從而得出.
知識點十一、圖形的變換與坐標
1)、平移:(1)圖形沿x軸平移后,所得新圖形的各對應點的縱坐標不變,當向右平移n個單位時,橫坐標應相應地加n個單位,反之則減;(2)圖形沿y軸平移后,所得新圖形的各對應點的橫坐標不變,縱坐標上加、下減。
2)、軸對稱:(1)圖形沿x軸翻折后所得新圖形的各對應點的橫坐標不變,縱坐標互為相反數;(2)圖形沿y軸翻折后所得新圖形的各對應點的縱坐標不變,橫坐標互為相反數。
3)、以原點為位似中心的位似變換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如果位似變化是以原點為位似中心,相似比為k,那么位似圖形對應點的坐標的比等于k(對應點在位似中心同側)或者-k(對應點在位似中心異側)。即:若設原圖形的某一點的坐標為,則其位似圖形對應點的坐標為或。
例11-1.如圖,方格紙中的每個小方格都是邊長為1個單位的正方形,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后,△ABC的頂點均在格點上,點C的坐標為(4,﹣1).
①以O為位似中心在第二象限作位似比為1:2變換,得到對應的△A1B1C1,畫出△A1B1C1,并寫出C1的坐標;
②以原點O為旋轉中心,畫出把△ABC順時針旋轉90°的圖形△A2B2C2,并寫出C2的坐標.
【答案】解:①如圖所示:△A1B1C1,即為所求,
C1的坐標為:(﹣8,2);
②如圖所示:△A2B2C2,即為所求,
C2的坐標為:(﹣1,﹣4).
【知識點】作圖﹣位似變換
【解析】【分析】①直接利用位似圖形的性質得出對應點位置進而得出答案;②直接利用旋轉的性質得出對應點位置,進而得出答案.
變式11-1.已知:△ABC在直角坐標平面內,三個頂點的坐標分別為A(0,3)、B(3,4)、C(2,2)(正方形網格中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是一個單位長度).
(1)畫出△ABC向下平移4個單位長度得到的△A1B1C1,
(2)點C1的坐標是   ;
(3)以點B為位似中心,在網格內畫出△A2B2C2,
(4)使△A2B2C2與△ABC位似,且位似比為2:1,點C2的坐標是   .
【答案】(1)如圖△A1B1C1
(2)(2,﹣2)
(3)如圖△A2B2C2
(4)(1,0)
【知識點】作圖﹣位似變換
【解析】【解答】解:(1.)如圖所示,畫出△ABC向下平移4個單位長度得到的△A1B1C1,
(2.)點C1的坐標是(2,﹣2);
(3.)如圖所示,以B為位似中心,畫出△A2B2C2,使△A2B2C2與△ABC位似,且位似比為2:1,
(4.)點C2的坐標是(1,0),
【分析】(1)將△ABC向下平移4個單位長度得到的△A1B1C1,如圖所示,(2)找出所求點坐標即可;(3)以點B為位似中心,在網格內畫出△A2B2C2,使△A2B2C2與△ABC位似,且位似比為2:1,如圖所示,(4)找出所求點坐標即可.
三、核心素養提升
數學建模-構建相似三角形模型解決實際問題
1.在《數書九章》(宋·秦九韶)中記載了一個測量塔高的問題:如圖所示,表示塔的高度,表示竹竿頂端到地面的高度,表示人眼到地面的高度,、、在同一平面內,點A、C、E在一條水平直線上.已知米,米,米,米,人從點F遠眺塔頂B,視線恰好經過竹竿的頂端D,可求出塔的高度.根據以上信息,塔的高度為   米.
【答案】
【知識點】相似三角形的應用
【解析】【解答】解:如圖,過作于,交于,
則,,,,
∴,
∵,
∴,
∴,
∴,解得:,
∴(米),
故答案為:.
【分析】本題根據相似三角形的預備定理:得出,再根據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對應邊成比例,列出比例式:,求出QB,再通過計算出AB即可.
2.如圖,小李利用鏡面反射原理測樹高,小李在點,鏡子為點,表示樹,點,,在同一水平線上,小李身高米,米,米,則樹高為(  )
A.4米 B.5米 C.6米 D.7米
【答案】A
【知識點】相似三角形的應用;一線三等角相似模型(K字型相似模型)
【解析】【解答】解:根據題意可知: ∠CAO=∠DBO=90°,∠COF=∠DOF,
故∠COA+∠COF=90°,∠DOB+∠DOF=90°,
∴∠COA=∠DOB,
∴△ACO∽△BDO,
∴,
∵AC=1.6米,OA=2.4米,OB=6米,
∴,
解得: BD=4,
即樹高為4米.
故答案為:A.
【分析】根據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出∠COA=∠DOB,根據有兩個角相等的兩個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得出△ACO∽△BDO,根據相似三角形的對應邊之比相等,即可代入數據,求出BD的值.
3.小亮同學想利用影長測量學校旗桿AB的高度,如圖,他在某一時刻立1米長的標桿測得其影長為1.2米,同時旗桿的投影一部分在地面上BD處,另一部分在某一建筑的墻上CD處,分別測得其長度為9.6米和2米,求旗桿AB的高度.
【答案】解:如圖,
由題意得:AB:BE=1:1.2,
∵FC∥BE,
∴AF:AB=FC:BE,即AB:BE=AF:FC=1:1.2,
∴AF:9.6=1:1.2,
∴AF=8,
∴AB=AF+FB=8+2=10.
【知識點】相似三角形的應用
【解析】【分析】由不同物體影長成正比的性質,可得AB和BE的比值,再由FC平行BE,由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的性質列比例式即可求出AF的長,則AB的長可求.
2.邏輯推理-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進行推理
4.如圖,點E在菱形ABCD的邊BC的延長線上,AE交CD于點F,FG∥CE交DE于點G.求證:FG=FC.
【答案】證明:四邊形ABCD是菱形,
∴AB=AD,DC∥AB,AD∥BC,
∵FC∥BC,
∵FG∥AD,
∴ ,

∴FG=FC
【知識點】菱形的性質;兩條直線被一組平行線所截,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
【解析】【分析】由菱形的性質可知對邊平行,四條邊相等,然后利用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列出比例式,等量代換即可.
5.如圖,AC是⊙O的直徑,弦BD交AC于點E.
(1)求證:△ADE∽△BCE;
(2)如果AD2=AE·AC,求證:CD=CB.
【答案】證明:(1)如圖∵∠A與∠B是弧CD所對的圓周角,
∴∠A=∠B,又∵∠1=∠2,
∴△ADE∽△BCE.
(2)如圖,∵AD2=AE·AC,∴=,
又∵∠A=∠A,
∴△ADE∽△ACD,
∴∠AED=∠ADC,
又∵AC是⊙O的直徑,
∴∠ADC=90°,
即∠AED=90°,
∴直徑AC⊥BD,∴CD=CB.
【知識點】垂徑定理;圓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解析】【分析】考查圓周角定理。
6.已知AD⊥BC,BE=CE,∠ABC=2∠C,BF為∠B的平分線.求證:AB=2DE.
【答案】解:連接EF.
∵∠ABC=2∠C,BF為∠B的平分線,
∴∠FBC=∠C=∠ABC,
∴BF=CF;
又∵BE=CE,
∴EF⊥BC;
∵AD⊥BC,
∴EF∥AD,
∴AF:FC=DE:EC;
而AB:BC=AF:FC,
∴AB:BC=DE:EC,
∴,
即AB=2DE.
【知識點】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中線和高;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兩條直線被一組平行線所截,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
【解析】【分析】連接EF.根據角平分線的性質知AF:FC=DE:EC,由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知AF:FC=DE:EC,由這兩個比例式和已知條件“BE=CE”知,即AB=2DE.
3.分類討論思想
7.如圖,BA⊥MN,垂足為A,BA=4,點P是射線AN上的一個動點(點P與點A不重合),且∠BPC=∠BPA,BC⊥BP,過點C作CD⊥MN,垂足為D,設AP=x
(1)CD的長度是否隨著的x變化而變化?若變化,請用含的x代數式表示CD的長度;若不變化,請求出線段CD的長度;
(2)當x取何值時,△ABP和△CDP相似.
【答案】(1)解:CD的長度不變化.
理由如下:
如圖1,延長CB和PA,記交點為點Q.
∵∠BPC=∠BPA,BC⊥BP,
∴QB=BC(等腰三角形“三合一”的性質).
∵BA⊥MN,CD⊥MN,
∴AB∥CD,
∴△QAB∽△QDC,
∴ = = ,
∴CD=2AB=2×4=8,
即CD=8
(2)解:當△BAP∽△CDP時,
∵∠BPC=∠BPA,∠CPD=∠BPA,
∴∠BPA=∠BPC=∠CPD=60°,
∴AP= = = ,
即x= ;
如圖2,當△BAP∽△PDC時,
∵∠CPB=∠BPA,∠PCD=∠BPA,
∴3∠BPA=90°,
∴∠BPA=30°,
∴AP= = =4 ,
即x=4 ;
即當x= 或4 時,△ABP和△CDP相似.
【知識點】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解析】【分析】(1)如圖1,延長CB和PA,記交點為點Q.根據等腰△QPC“三合一”的性質證得QB=BC;由相似三角形(△QAB∽△QDC)的對應邊成比例得到 = = ,則CD=2AB;(2)當△BAP∽△CDP時,易得∠BPA=60°,x=AP= = = ,當△BAP∽△PDC時,易得∠BPA=30°,AP= = =4 ,求出x的值即可.
8.在△ABC中,D,E分別是AC,AB邊上的點,AD=3,AE=2,AC=5,當AB=   時,△ADE與△ABC相似.
【答案】7.5或
【知識點】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如圖,∵AD=3,AE=2,AC=5,
∴當△ADE∽△ACB時, = ,即 = ,解得AB= ;
當△ADE∽△ABC時, = ,即 = ,解得AB=7.5.
綜上所述,當AB為7.5或 時,△ADE與△ABC相似.
故答案為:7.5或 .
【分析】根據題意畫出圖形,再分△ADE∽△ACB與△ADE∽△ABC兩種情況進行討論即可.
9.已知Rt△ABC中,∠C=90°,∠A≠∠B,點P是邊AC上一點(不與A、C重合),過P點的一條直線與△ABC的邊相交,所構成的三角形與原三角形相似,這樣的直線有(  )條.
A.1 B.2 C.3 D.4
【答案】D
【知識點】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如圖,過點P作AB的平行線,或作BC的平行線,或作AB的垂線,或作∠CPD=∠B,共4條直線,
故選:D.
【分析】過點D作直線與另一邊平行或垂直,或∠CPD=∠B即可.
10.如圖,在四邊形,,,,,.動點從點出發,沿折線以每秒3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向終點運動.當點不與點A、B、重合時,作點關于直線PD的對稱點,連接、,設點的運動時間為秒.
(1)線段CD的長為   ;
(2)當為直角三角形時,求的值;
(3)作點關于直線PD的對稱點,連接.
①當時,求的值;
②連接,當直線經過點A時,直接寫出的值.
【答案】(1)5
(2)解:分兩種情況:①當點P在上時,∵點不與點A、B、重合,
∴只能是,如圖所示,
當時,由(1)知,,
∴,
解得:;
②當點P在上時,∵點不與點A、B、重合,
∴只能是,過點D作于E,如圖所示,
由翻折得:
由(1)知:,,,

∵,





∴,

解得:;
綜上,當為直角三角形時,的值為1或.
(3)解:①分兩種情況:
1)當點P在上時,延長到F,如圖所示,
由(1)知:,
∵點B與點關于對稱,






∴,
解得:;
(3)
2)當點P在上時,延長、相交于E,延長到F,如圖所示,




解得:,,
∵點B與點關于對稱,









解得:.
綜上,當時,的值為或.
故答案為:或;
②或
【知識點】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與性質;翻折變換(折疊問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
【解析】【解答】(1)解:過點D作于E,如圖所示,
∵,
∴,
∵,
∴,
∵,
∴,
∴四邊形是矩形,
∴,,
∴,
根據勾股定理,可得.
故答案為:5;
(3)②分兩種情況:
1)當點P在上時,如圖所示:
由翻折可知,點C與點關于對稱,
∴,,
∵,
∴,
又∵點B與點關于對稱,經過點A,
∴此時,點A為重合,則,
∴,
由股定理,得,
∴,
解得:,
∴,
∴;
2)當點P在上時,過點D作于E,于F,如圖所示:
由翻折可得:,,
∴點C與點關于對稱,
∵,,
∴,
∴,
∴,
由(1)知:,
∴,
∴,
∵點B與點關于對稱,
∴,
∵點C與點關于對稱,
∴四邊形與關于對稱,
∴,
∴,
∴,
∵經過點A,,
∴,
∴,
∴,
∴,
∵,
∴,
∴,
解得:,
∴,
解得:.
綜上,當直線經過點A時,的值為或.
故答案為:或.
【分析】(1)過點D作于E,先證明四邊形是矩形,得,,從而得出,然后由勾股定理求解;
(2)分類討論:①當點P在上時,;②當點P在上時,,分別求解即可;
(3)①分類討論:1)當點P在上時,2)當點P在上時,分別求解即可;
②分類討論:1)當點P在上時,2)當點P在上時,分別求解即可.
4.方程的思想
11.
(1)如圖1,在矩形中,,,點E為邊上一點,沿直線將矩形折疊,使點C落在邊上的點處.求的長;
(2)如圖2,展開后,將沿線段向右平移,使點的對應點與點B重合,得到,與交于點F,求線段的長;
(3)在圖1中,將繞點旋轉至A,,E三點共線時,請直接寫出的長.
【答案】(1)解:為矩形,,,
,,

(2)解:為平移后的圖形,,,
,,

設長為,
,,
解得:,

,,



(3)解:將繞點旋轉至A,,E三點共線,
分以下兩種情況:
①當旋轉到左側時,如圖所示:
作,交的延長線于點,
由(2)可知,
由旋轉性質可知,,



四邊形為矩形,
,,

②當旋轉到右側時,如圖所示:
作,交的延長線于點,
由(2)可知,
由旋轉性質可知,,


四邊形為矩形,
,,


【知識點】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質;矩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旋轉的性質
【解析】【分析】(1)根據矩形的性質、翻折的性質和勾股定理可以直接求解;
(2)根據勾股定理,可得EB的長;根據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和性質,可列比例式,求出CF的長;根據線段的計算,可得EF的長;
(3)根據旋轉的角度不同,進行分類討論;根據旋轉的性質,矩形的判定和性質以及勾股定理可以直接求出DC的值.
12.如圖,梯形ABCD中,AB∥CD,∠ABC=90°,AB=8,CD=6,BC=4,AB邊上有一動點P(不與A、B重合),連結DP,作PQ⊥DP,使得PQ交射線BC于點E,設AP=x.
⑴當x為何值時,△APD是等腰三角形
⑵若設BE=y,求y關于x的函數關系式;
⑶若BC的長可以變化,在現在的條件下,是否存在點P,使得PQ經過點C 若存在,求出相應的AP的長;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并直接寫出當BC的長在什么范圍內時,可以存在這樣的點P,使得PQ經過點C.
【答案】解:(1)過D點作DH⊥AB于H,則四邊形DHBC為矩形,
∴DH=BC=4,HB=CD=6.
∴AH=2,AD=2.
∵AP=x,
∴PH=x﹣2,
情況①:當AP=AD時,即x=2.
情況②:當AD=PD時,則AH=PH.
∴2=x﹣2,解得x=4.
情況③:當AP=PD時,
則Rt△DPH中,x2=42+(x﹣2)2,解得x=5.
∵2<x<8,
∴當x為2、4、5時,△APD是等腰三角形.
(2)∵∠DPE=∠DHP=90°,
∴∠DPH+∠EPB=∠DPH+∠HDP=90°.
∴∠HDP=∠EPB.
又∵∠DHP=∠B=90°,
∴△DPH∽△PEB.
∴=,
∴=.
整理得:y=(x﹣2)(8﹣x)=﹣x2+x﹣4;
(3)存在.
設BC=a,則由(2)得△DPH∽△PEB,
∴=,
∴y=,
當y=a時,
(8﹣x)(x﹣2)=a2
x2﹣10x+(16+a2)=0,
∴△=100﹣4(16+a2),
∵△≥0,
∴100﹣64﹣4a2≥0,
4a2≤36,
又∵a>0,
∴a≤3,
∴0<a≤3,
∴滿足0<BC≤3時,存在點P,使得PQ經過C.
【知識點】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及應用;立體圖形的初步認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
【解析】【分析】(1)過D點作DH⊥AB于H,則四邊形DHBC為矩形,在Rt△AHD中,由勾股定理可求得DH、AD、PH的值,若△ADP為等腰三角形,則分三種情況:①當AP=AD時,x=AP=AD,②當AD=PD時,有AH=PH,故x=AH+PH,③當AP=PD時,則在Rt△DPH中,由勾股定理可求得DP的值,有x=AP=DP.
(2)易證:△DPH∽△PEB ,即,故可求得y與x的關系式.
(3)利用△DPH∽△PEB,得出,進而利用根的判別式和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得出即可.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为县| 绥江县| 安达市| 通化市| 恩平市| 乌审旗| 秭归县| 皋兰县| 钟山县| 邵东县| 海宁市| 历史| 蒙山县| 上虞市| 三亚市| 新宁县| 博乐市| 阜阳市| 秭归县| 大荔县| 贵阳市| 峨边| 张家川| 海安县| 长泰县| 乐清市| 龙门县| 望城县| 天全县| 东宁县| 黔南| 北碚区| 望江县| 河东区| 神木县| 克山县| 曲阜市| 衡水市| 绥化市| 大连市| 云和县|